魚缸裡總是不停爆藻?有沒有考慮過可能是你硝化細菌加多了?當心過...

2021-01-12 騰訊網

前段時間在某問答網站,系統推送了一個問題,那位題主問「是否魚缸裡硝化細菌加多了,容易長藻」。當時並沒有在意,一划而過。因為最近一直在寫「起底硝化細菌」系列文章,突然又想起這個問題來,於是重新搜索了一下,已經有不少答主做出了精彩回答。

瀏覽這些答案可以發現,沒有人認為魚缸裡硝化細菌加多了,會導致藻類爆發。基本都是回答沒有關係,也有答主認為硝化細菌少了(硝化系統不完善)才容易爆藻,也就是他們認為,硝化細菌對藻類有抑制作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真的未必是這樣。作為題主,他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估計是他加了過多硝化細菌以後,魚缸出現了爆藻,否則他為何會有此疑問呢?也就是說,這樣的事實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他才想來尋找答案。

魚缸爆藻是養魚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現象,不僅影響美觀,也會造成魚缸溶解氧降低,產生毒素,嚴重的甚至造成魚死亡,非常令人頭疼。關於爆藻的原因,基本都認為是光照和營養物質豐富(即富營養化)惹的禍,幾乎沒人往硝化細菌身上考慮。就算偶爾有考慮的,也多是認為硝化細菌能夠抑制藻類爆發。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下這個問題,鶇龜先生認為,硝化細菌加多了(硝化系統太強)真的是會造成魚缸藻類爆發。也許很多朋友會覺得這種說法不可思議,甚至是天方夜譚,別急,請看鶇龜先生下文詳細分析。

一、魚缸中藻類爆發的原因

藻類是一群個體小,具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沒有真正的根、莖、葉分化,也沒有維管束組織的非常低等的植物。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魚缸中藻類爆發的第一個條件是良好的光照。藻類雖然低級,但葉綠素的光合作用,是需要陽光參與的。一旦光照時間過長或光照強度大(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得到強化,藻類就會不斷繁生。因此,適當控光可以有效防止藻類爆發。

造成藻類爆發的第二個因素,就是氮磷鉀等營養鹽類含量太多,即俗稱的富營養化。那麼在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中,又是哪些元素對爆藻更為重要呢?一般認為,藻類爆發主要和氮磷兩元素有關,鉀的影響不太大,其中磷元素是重要的限制性因子。這是因為,藻類的生長,氮和磷都是必須的大量營養元素,其中氮用來合成蛋白質,磷用來組成DNA、RNA、磷脂和傳輸能量,而鉀雖然也是必須的元素,但需求量小。

研究發現,當水中氮、磷的濃度超過0.2mg/L和0.02mg/L時,就會促使藻類大量繁殖。在適宜的光照、溫度、pH和營養等條件下,藻類通過葉綠素的光合作用,吸收氮和磷,合成自身生長所需要的原生質,反應方程式為:

由上面的方程式可見,藻類繁殖是需要大量的硝氮(即硝酸鹽)參與的,對氮的需求量要比磷多。那麼為何磷能成為限制因子呢?這與各元素在水中的來源難易程度有關。

從自然水體來看,對於氮元素,來源豐富,且無論是銨氮還是硝氮,都是極易溶於水的,在水中本來就不缺。而且,就算水中一點沒有,也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很多藻類(如藍藻)是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可以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氣,所以氮很難成為限制性因子。鉀鹽也多是易溶於水的,且藻類對其需求本身就極少,水中也不容易缺,有點就夠了。

而磷則不同,大部分磷的化合物,都是難溶於水的,導致水中可溶性磷含量不多,因此能夠成為限制性因子。對於很多自然湖泊富營養化的治理,控制入湖的磷元素含量,即能很好控制藻類爆發,這在北美和歐洲等地的湖泊,都有許多成功的例子。當然,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典型的如我國的太湖,通過控制磷元素入湖,就沒有什麼效果,水華仍經常爆發。這是因為,對於太湖而言,前期化肥、含磷洗滌劑等過量使用,導致入湖的磷大量沉積於湖底淤泥中,形成巨量磷庫,然後緩慢釋放到水中,導致磷並不缺乏。

魚缸中的水環境,雖然不同於自然水體,但引起藻類爆發的直接原因,同樣也是富營養化,即氮、磷等營養鹽含量過多造成的。且魚缸中由於水體小,無論是氮還是磷,都是不缺的,濃度很容易達到爆藻的要求。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魚缸裡的水,只要給點陽光就燦爛,馬上爆藻給你看。

那麼,魚缸裡藻類的爆發,到底和硝化細菌的大量使用有沒有關係呢?答案可以說是肯定的,在光照、溫度、pH等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魚缸中硝化細菌用多了,確實可以促進藻類生長,甚至產生爆藻。

二、為何說硝化細菌加多了會造成魚缸爆藻?

上文中,我們說氮和磷等含量過多,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進而爆藻的直接原因。對於自然水體,如湖泊,因為磷在水中含量少,所以很多時候成為限制性因子,藻類是否爆發就要取決於磷的含量是否充足。但魚缸中不是這樣,氮和磷的來源都很豐富,都不缺乏。

魚缸中氮的來源,和魚食中的蛋白質有關。氮是組成蛋白質的主要元素之一,魚食中是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這些蛋白質被魚取食後,在體內被分解為胺基酸而吸收,代謝後的廢棄物氨、尿素和尿酸等,經魚鰓和排洩孔,釋放到水中,形成氮源。同時,吃剩下殘留的魚食中的蛋白質,也會經氨化細菌的分解而釋放出氨,進入水中。當然,藻類直接生物固氮,這也是魚缸中氮的一個來源。總之,魚缸中由於水體小,氮是不缺乏的。

魚缸中磷的來源,同樣也和魚食有關。磷同樣是魚類生長、發育的必須營養元素,用以合成核酸(DNA和RNA)與磷脂。磷缺乏時,容易引起魚類相應的病變,如食欲不振、生長緩慢、骨骼畸形等。因此,在魚食中也是含有大量磷元素的,特別是其中的動物性原料,如魚粉、肉粉和骨粉等。這些磷被魚通過攝食吸收以後,僅有約30%被利用,其他70%則隨尿液、糞便等排放到魚缸中。就這樣,隨著我們每天的餵食,磷也逐漸在魚缸中積累。對於魚缸中的磷,也是不缺乏的,畢竟磷超過0.02mg/L濃度即可產生爆藻,這一數值還是非常好突破的。

那麼這與硝化細菌到底有何關係呢?我們看下硝化細菌的工作原理就明白了。我們都知道,硝化細菌是轉化氨氮的,將有毒的氨(NH3),通過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依次轉化為亞硝酸鹽(有毒)和硝酸鹽(無毒)。這個轉化,由以下三步組成:

通過上述轉化,問題就非常清晰了,硝化細菌轉化氨氮的最終產物是硝氮(即硝酸鹽)。而它只管轉化氨氮,卻並不負責清除硝氮,隨著硝化細菌持續不斷的工作,源源不斷的硝酸鹽被產生出來,供藻類直接利用。也就是說,硝化細菌為魚缸藻類的爆發,提供了大量的氮源。而在魚缸中,由於水體所限,每日餵食,磷含量也充足,並不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有氮的供應,條件適宜(如光照、溫度和pH等),藻類就要爆發。

綜上所述,我們開篇中提到的題主那個問題,「魚缸裡硝化細菌加多了,容易長藻嗎?」答案就是肯定的了,硝化細菌加多了,造成硝化系統過於強大,產生了大量的硝酸鹽,在磷不缺乏的情況下,可以源源不斷供應藻類生長,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從這個方面來說,硝化細菌太多也不是好事情,確實是造成魚缸容易長藻的一個原因,只是我們並沒有向這方面去考慮。

一句話,過猶不及,什麼東西都要有個度,對於硝化細菌,同樣也是如此。適度利用有助於我們養好魚,過多則有可能是個煩惱之源。

三、結語

藻類的爆發,主要取決於氮和磷的含量,即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由於二者都是魚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營養元素,因此氮和磷在魚食中含量均較為豐富。隨著每日餵食,氮和磷不斷進入魚缸中,經魚食殘餌分解和魚體內代謝,返回魚缸水中。因此,氮和磷在魚缸中的含量都不缺,只要光照、溫度和pH等條件適宜,藻類就會爆發。

硝化細菌通過轉化氨氮,可以實現魚缸氨解毒,但最終產物硝氮(硝酸鹽)無法從魚缸中清除。隨著硝化反應的不斷進行,硝酸鹽越積累越多。在魚缸中磷元素不缺的情況下,硝氮含量越多,藻類繁殖越快。這就是為何說硝化細菌加多了,不僅不能抑制藻類,反而更容易長藻的原因。

【特別說明】:鶇龜先生,溯本正源,堅持分享簡單快樂的烏鶇、烏龜和原生魚飼養技巧與知識,歡迎關注。本文歡迎以轉發的形式分享,但請勿搬運抄襲,謝謝理解。

相關焦點

  • 闢謠:硝化細菌加多了對魚沒有危害?不,放太多了至少有5條危害
    難道回答了這麼多年,就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嗎?帶著這個疑問,鶇龜先生翻閱了歷年來的回答,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幾個重點,有助於我們理解硝化細菌加多了後,到底對魚有沒有危害。二、硝化細菌加多了,真的對魚無害嗎?不,危害其實很多硝化細菌的作用,是處理有毒的氨氮,將其轉化為低濃度下無毒的硝氮。
  • 魚缸總是頻繁爆發褐藻怎麼破?
    好好的魚缸玻璃上總是會布滿討厭的水藻,尤其是似乎總是除不乾淨生命頑強的褐藻,它們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魚缸的觀賞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老青年要先從魚缸開缸養水講起。不管你是正在計劃要開缸養小雜魚的小萌新還是沉浸在海缸當中玩SPS不能自已的老炮兒,在新魚缸開缸時首先要做的事情一定就是養水。那麼開缸要怎樣養水呢?通常小萌新們各種百度一番後就自以為大概知心中有數了,無非就是買來硝化細菌添加在魚缸的水裡面,之後通電讓過濾系統在魚缸裡跑個三天五天的基本就可以了。
  • 加入硝化細菌水質立刻清澈,只是魚缸壁有很多絮狀物,原因在哪?
    再者來說,我們在水質無法處理的情況下,即使是明知道購買的硝化細菌可能生效很慢,或者真假不一,在大多數新魚友的眼裡,有這個東西總比沒有要強吧?即使往魚缸裡少倒點它也不會礙事的,所以說,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硝化細菌買回家了。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關於硝化細菌的工作原理,譁仔在早前的文章裡已經有過很詳盡的表述了。總之,只要濾材沒有堆得高過水麵,多多益善。>既然硝化細菌這個小祖宗有喜歡的東西,那就有不喜歡的東西。面對它不喜歡的東西,你就最好別幹,否則它就鬧脾氣,甚至離家出走。這第一件不能幹的事情就是:亂放藥。有兩大類魚藥不可隨意使用:一種是消毒藥,另一類是抗生素。你可能因為要預防魚病,或者是治療魚病,所以在魚缸裡放了藥。
  • 魚缸裡到底需不需要殺菌燈,會影響硝化細菌嗎?
    因為這個東西牽扯的範圍比較的廣,包括了魚缸的大小、水體的高低、殺菌燈的功率、開燈的時間,水流的循環速度、魚缸中魚兒的密度和是否有過多的障礙物都會有一定的關係,既然是沒有任何的理論依據,對於魚缸裡是否需要安裝殺菌燈的問題,就立刻變成了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的結果了。
  • 冬天來了,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怎麼辦?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關於硝化細菌在冬天裡能否存活的問題,很多魚友是比較的擔心的,認為如果魚缸裡的水溫過低,那硝化細菌是不是都會死亡啊,那我們的生化過濾怎麼辦,魚缸裡氨氮招標了怎麼辦?養魚老道想要說的是,這個擔心純屬多餘,大自然早就為我們想好了,我們是不是有點過太杞人憂天了?如果說各種細菌就是那麼容易被消滅的話,人類可能也早就會滅亡了。
  • 只要觀賞魚不死,硝化細菌就會永存,這句話是不是有點過?
    只要是觀賞魚莫名其妙的死亡或者水質發生問題,就一定是硝化細菌的事嗎? 最近,接連接到為數眾多的新魚友,不間斷的來詢問,關於魚缸裡硝化細菌死活、或者是否形成的問題。 畢竟這些問題,牽扯到的因素太多,一兩句話,根本不可能說的明白。
  • 不把沉澱作用發揮到極致,魚缸的水質根本不可能調理到位
    這其實也是我們古法養魚所非常注重的一個原理,就是一個沉澱作用,而現在的很多新魚友,可能根本就沒有經歷過古法養魚,只知道所謂地物理生化過濾設備、只知道硝化細菌和各種濾材,早把這個最簡單的自然之道給拋之腦後了,所以說在開缸初期,假設我們的過濾設備不是太有效的情況下,我們的魚缸水質在短期某一段時間之內,永遠調理不到位。
  • 魚缸長藻類利於觀賞魚生長,如何讓魚缸快速爆藻?做好3點
    不過往往我們自己想弄那麼一缸好看的藻是比較不容易的,往往爆出來的藻類分布不均勻,要麼就是爆出褐藻來,要麼就是斑斑駁駁的出綠藻,亂七八糟的。那要如何爆出那麼均勻好看,綠油油的藻類出來呢?下面這幾點是出藻的關鍵。一、光照最重要!一桶剛接的水,隨便往太陽底下一放,一周後他就會變綠,這其實就是小球藻的所作所為。
  • 到底是魚缸裡的觀賞魚需要氧氣多,還是硝化細菌需要氧氣多?
    等到我們的魚缸水質完全穩定了以後,如果非要擔心魚缸裡的觀賞魚含氧量不夠的魚友,可以把氧氣量開得大一些,這就沒有什麼關係了。觀賞魚不病、不死、水質完好,就不用管什麼硝化細菌的問題養魚老道一直在強調,我們是在養魚,不是在養硝化細菌。如果我們魚缸裡的觀賞魚飼養密度不大,裡面的有機物沉澱並不多,何來那麼多的氨氮一說?
  • 魚缸內加鹽對硝化細菌會有影響嗎?
    另一種是有的新魚入缸:比如錦鯉,為了防止魚兒初入新環境,由於心理緊迫而帶來的各種不適應症狀,我們可能會在魚缸中適當的加鹽予以緩解,但是這種情況下所加的鹽分也不會太多,頂多加到千分之三,一般的千分之一就不少了。再一種情況就是在魚病治療中,常用的老三樣方法,也需要我們往魚缸中加鹽。
  • 硝化細菌、光合細菌、益生菌,添加到魚缸裡對觀賞魚有什麼作用?
    但是,光合細菌也是無處不在的,雖然它們不喜歡氧氣,並不代表我們魚缸裡就一丁點光合細菌也沒有,魚缸中某個缺氧的角落肯定會有它們的身影
  • 下列四個因素,都不是造成魚缸中硝化細菌死亡的真正原因
    如果我們從理論上說,硝化細菌到底會怕什麼?很多理論大咖們已經為我們總結的很到位了:一怕光、二怕缺氧、三怕藥物、四怕低溫。除了以上四點,還會有啥?硝化細菌怕魚缸裡沒有生化濾材?二、密度大、投餵量大,整體水質就會缺氧這也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說,我們的魚缸裡觀賞魚飼養密度合適,就一定需要刻意再去打氧的,那個水體根本不缺氧,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只要是水清魚亮,硝化細菌就不可能缺氧。
  • 調理魚缸水質,不是在做單項選擇題,也不要急於求成
    一個是因為我們自己太性急了,另一個就是我們可能在其他方面沒有注意到,反而無意中打破了整個水體的穩定,加快了水質的反方向發展。 一、水質不好,為什麼要加入硝化細菌,它到底會有什麼作用,加還是不加? 硝化細菌不淨水,是很多魚友都知道的道理。
  • 導致魚缸裡硝化細菌死亡,可能會與下列因素有關,我們如何改善?
    飼養觀賞魚,主要的第一大工作就是養水,很多魚友只要一談到養水問題,必然會談到硝化細菌,魚缸裡的硝化細菌這個東西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除非我們自己手裡有一定的檢測工具,否則的話很難去判斷,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下列的方法做出一個大致的結論:魚缸水質良好的判斷標準魚缸的水質一定是通透明亮的、缸壁上摸起來會有一定的滑膩感
  • 養魚,卻發現魚缸水總是發黃怎麼辦?
    魚缸水黃的產生原因有很多,如飼料、魚便、沉木、換水周期過長、洗棉時間過長、日照時間過長、開燈時間過長、過濾過髒等。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飼料通常餵食後需要在五分鐘內吃完,儘量減少飼料進入魚缸過濾裡。此外,有些較差的飼料浸泡後會使水變黃。
  • 飼主這樣清理魚缸裡的垃圾,簡單又快速,你值得擁有!
    家裡養魚的飼主在清理魚缸時,使用最多的就是磁力擦。但是,磁力擦也有弊端。磁力擦磁力小了,魚缸上的髒東西會刮不掉;磁力擦磁力太大,有可能會把玻璃夾碎。也有一部分飼主選擇使用刮藻刀。刮藻刀可以讓魚缸清爽透亮,刮藻刀確實很好用,但刮藻刀很容易在魚缸玻璃上留下劃痕,有飼主反映他的煙火超白缸就被劃傷好幾次。如何清理魚缸時不損壞魚缸玻璃呢?
  • (多個小實驗)你不知道的硝化細菌
    市面所賣的硝化菌幾百個品牌,有一部分目混珠的,有的連硝化細菌的影子都沒有甚至世界大牌也有此問題。我之前也交了不少智商稅用了以後看不出來什麼效果。一直以為硝化細菌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吧畢竟買了好幾個品牌都差不多。或許我說的不全對也可能是每家公司所生產的硝化細菌工藝流程不一樣,選育菌株各不同吧。經常看到各家硝化細菌宣傳是好多種菌株複合為什麼要複合呢?也許是能去除氨氮和亞硝酸鹽還有其他功能吧。
  • 有沒有辦法完全讓魚缸不長藻?答案可能讓你失望,我來給你點希望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觀賞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三天前我寫了一篇關於魚缸褐藻的文章,有很多魚友的留言。其中一位魚友說:譁仔你別講藻類是什麼,我不感興趣,你就告訴我有沒有辦法讓藻類永遠不要出現在我的魚缸裡?不喜歡原理分析,是喜歡「即插即用」的技巧,這確實是當今很多新手的真實心理寫照。
  • 魚缸裡的藍綠藻如何處理?觀賞魚清潔魚缸法門,藻類祛除攻略
    熟悉藍綠藻的人並不多,熟悉它的人一般魚缸中都出現過,而且每次藍綠藻出現都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這種可怕的印象我也是有的。藍綠藻的生命力強得無話可說,高溫,低溫,酸鹼,輻射什麼亂七八糟的傷害都對它造成不了過多的傷害,可以說是上面大風大浪都不怕的一種藻類了。藍綠藻為附著性藻類,它一般在底砂上面匍匐生長,還有附著在水草沉木石頭上面,甚至埋在底砂中的玻璃也會長滿這個看上去髒兮兮的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