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標準?DIY一體電腦抽氣式散熱PK風冷直吹

2020-11-25 中關村在線

  一體機電腦散熱的未來在何方?

  PC散熱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採用allinone設計的一體電腦將各種硬體與顯示屏高度集成,除了系統兼容、性能提升問題之外,更面臨著空間結構與散熱這倆個問題。而當傳統機箱的定義被DIY一體電腦所顛覆,當熱管與鰭片堆到極致,溫度仍然居高不下的時候,一體機散熱將走向何方?是沿襲傳統還是徹底突破?新的標準又該如何建立?

  立體分流抽氣式散熱結構VS風冷直吹誰又是標準?

  在目前,現有的市場上DIY一體電腦的散熱體系只有兩種,一種是絕大多數廠家所使用的風冷直吹散熱,另外一種是iPandora(潘多拉DIY一體電腦)獨家採用的立體分流抽氣式散熱。

  風冷直吹式散熱的擁護者認為抽氣式散熱難以提供極致的CPU散熱效果;抽氣式的擁護者則認為前者只顧CPU散熱,不考慮整機散熱效果,讓周邊元器件受到四處亂竄的熱量烘烤。而更多的普通用戶則是不知所措,難以抉擇。因為對這兩種散熱器體系產生的效果差異幅度,以及實際使用中可能會導致的結果,他們並沒有機會親身領會。那麼,我們該做些什麼才能解開困擾用戶已久的謎團,並讓他們不再懷疑這個答案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探索及PK比較。

  DIY一體機電腦散熱猜想:密閉空間內風扇直吹和抽氣式散熱效果分析

  首先我們用最直觀的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一體機電腦散熱體系的問題。夏天,在密閉的房間之中,如果沒有空氣流通,我們不管使用多大的風扇進行直吹,但是感受到的也只是陣陣熱浪滾來,但是當我們打開緊閉大門,使冷熱空氣不斷循環,即使換上小風扇也會倍感清涼。這一現象也同樣適用於DIY一體電腦。

  外觀雖然千差萬別,但內部都是一樣方方正正的鐵殼子,一樣的散熱風扇,散熱性能因何有差異?無非是通風設計有所不同。如果沒有冷熱空氣不斷循環,整個機箱就是一個電烤爐。而優秀的散熱結構會將熱空氣不斷抽出,讓外部冷空氣持續進入,使「烤爐」變成硬體的空調房。

  DIY一體機電腦散熱理論分析:多進風口+抽氣式更為合理

  傳統風冷直吹散熱架構從2001年開始就沒有大的變動,但是與之相反的卻是主流硬體功耗的飛速提高,2001年的主流電腦整機功耗不到100瓦,而2010年主流CPU的功耗就達到了100W,有誰認為我們今天還應該使用2001年的散熱結構?再優秀的散熱體系如果不能將熱量排出,一樣是廢物。

  說得更簡單些,CPU風扇的發展其實是陷入了誤區,CPU風扇把一體機電腦內的比室溫高的空氣吹向散熱器底部,加熱後的空氣回卷後由風扇吸入再吹下去,惡性循環,越來越熱,越熱越用大功率風扇,最終變成巨無霸,效果還不怎麼樣。

  雖然現在很多一體電腦廠商終於摸索出來的,通過多開孔的結構,使得熱空間在被風扇吹得四處亂竄的熱氣更為方便的排出,這仍未足夠,因為採用了傳統的風冷直吹,仍然有大量人氣留在機身內部,還是惡化了機器內部的溫度環境。在加上現在的CPU功耗動輒上百瓦,更是加大了散熱的難度。


  如上圖:採用了立體分流技術的iPandora以多進風口的設計和抽氣式的結構,使得外部的冷空氣快速進入,並將熱空氣抽出,以避免熱空氣到處亂竄。就我個人而言,多進風口+抽氣散熱的立體分流技術更為合理,尤其是針對緊湊空間的DIY一一體電腦而言,這是目前最合適的方式。

  DIY一體機電腦散熱實例PK

  各種猜想和理論分析都不足以令人信服,只有將測試平臺裝入機箱內部,徹底模擬實用狀態,得出的結論才更有說服力。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採用同樣的一套DIY一體機平臺,在不同的DIY一體機的散熱體系中進行對比。因為除了iPandora可以實現獨顯的搭載外,目前的絕大多數DIY一體電腦無法搭載顯卡,所以本次測試選取的是最新的APUA8-3850進行測試。首先讓兩臺機器在不受空間環境限制的情況下做測試對比--裸機測試。

IPandoraA8-3850裸機

  PS:為了避免其他廠商投訴等等因素,對比的機器就不點名了。

  ●裸機狀態直吹式散熱滿載測試

直吹式散熱最終恆定溫度:60度

  ●裸機狀態抽氣式散熱滿載測試

抽氣式散熱最終恆定溫度:66度

  在空間完全開放的環境下,散熱器的的鰭片與空氣充分接觸,能很好地利用環境溫差為GPU散熱。多個風冷直吹的散熱風扇更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裸機狀態畢竟只會出現在硬體評測室和骨灰發燒友的家裡。

  ●整機狀態直吹散熱滿載測試

最終恆定溫度:93度

  ●整機狀態抽氣式滿載測試

最終恆定溫度:85度

  通過以上測試,一切疑雲都已消散,從柱狀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清晰的結論,最適合開放式散熱器表演的場所是裸機平臺。相反,抽氣式散熱結構似乎更為適合一體機電腦這種緊湊的格局。

  總結:

  直吹式散熱體系更專注於壓制CPU的發熱,不利於機器整體散熱效果,只適合發熱量不高的硬體平臺(即入門級平臺)。而抽氣式則更注重整體散熱效果,卻將供電、北橋、內存統統納入它的懷抱。當系統滿負荷工作時兩者的優勢和劣勢都會被進一步放大。總體而言,在大空間機箱內更適合直吹是散熱,而緊湊的空間則更適合抽氣式散熱,而這也是符合DIY一體電腦內部空間散熱結構和需求的。

  官網地址:www.ipandora.hk

相關焦點

  • 水冷電腦是什麼意思?硬管水冷好還是一體式水冷好?你知道嗎?
    現在去電腦店組裝電腦店家都會問你是裝水冷還是裝風冷,關於水冷和風冷很多人都不是非常明白,無論是水冷還是風冷都是屬於散熱系統,水冷散熱的主體是水,原理是利用水循環降溫。正常水冷的散熱降溫效果要比風冷好,市面上常用的水冷有三種結構,分別是:硬管水冷結構、軟管水冷結構和一體式水冷結構,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軟管水冷已經被社會淘汰了,目前市面上主流水冷結構就是硬管水冷結構和一體式水冷結構,很多電腦愛好者朋友麼可能會問了:到底是硬管水冷好還是一體式水冷好呢
  • 「小白」裝機誤區四:風冷散熱不如水冷好?
    很多小白在裝機的時候,都感覺水冷要比風冷要有逼格一些,自然就認為水冷好,從理論上來說,水冷的散熱器的定位是高於風冷散熱器的。大家都看過很多炫酷的水冷系統,分體式的水冷又要比一體式的高級,但是價格也會貴很多。由於水的熱熔性更大,所以水冷的散熱效果會更好,同時噪音也相對小一些。
  • 安裝簡便 Tt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裝教程
    水冷散熱,對於很多玩家而言可是一類相當「高大上」的玩意,跨過了傳統而更顯成熟的風冷散熱,當然很多的DIY玩家都深深明白水冷散熱系統相對於風冷散熱的效能優勢,但前者依然居高的價格,實在讓人望而卻步。因而水冷散熱系統在DIY改造、裝載的過程中,並不為太多玩家用戶所熟悉,甚至「不明覺厲」的玩家不在少數。
  • 影響電腦性能的,竟是這個不到100元的小部件
    對電腦來說,散熱更是重中之重!除了避免CPU、顯卡等撞上溫度牆,散熱也是影響整機性能發揮的關鍵。一般情況下,電腦的散熱大多分為風冷和水冷,而水冷又分為分體式水冷和一體式水冷。下面魚兒將一一為大家介紹。底座分類:熱管直觸、銅底焊接、均熱板(從左至右)散熱底座和導熱管的相互搭配,就基本決定了風冷散熱器的整體性能(其他方面對散熱器的影響就沒那麼大了)。
  • 不暴力無真相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全拆解
    10年前,誰家的主板上有一顆固態電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5年前,誰家的電腦裡裝著高塔散熱器也可以成為哥兒幾個茶餘飯後的談資。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個大約於2010年左右開始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的電腦配件,近年來,由於價格的不斷走低,如今已然成為眾多主流玩家的新寵。
  • 從太空散熱到The Nine液冷 8102年國產手機又把熱管吹了一遍
    ,8102年了又把三年前吹過的手機液冷散熱又吹了一遍。PC玩家想像的肯定是下面的場景——各種硬核水冷系統,多彩的水冷液,硬管/軟管以及高端的水冷頭,再不濟也得也是AIO一體式水冷,這樣才能稱得上液冷散熱吧。
  • 超能課堂:風扇是如何幫助散熱的?
    在我們生活中,像吊扇、臺扇這些在夏天幾乎是必不可少的,在各種電子設備中,也隨時都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各色風扇,在我們天天打交道的電腦中,風扇更是如影隨行,機箱中有前置風扇、後置風扇,顯卡上一般都有兩三個小風扇,風冷和水冷散熱器上那風扇必須是標配了。很顯然,我們、尤其是我們的電腦那是離不開風扇了!這些風扇有什麼用呢?
  • 2020年度巨獻: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
    曾幾何時電腦上風冷散熱器還是絕對的主流,但隨著DIY市場逐漸向高端化發展,使用水冷散熱器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現在水冷也越來越方便,只要你想甚至還能定製一臺分體式水冷主機回來。
  • 2020年度巨獻(1):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橫評
    曾幾何時電腦上風冷散熱器還是絕對的主流,但隨著DIY市場逐漸向高端化發展,使用水冷散熱器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現在水冷也越來越方便,只要你想甚至還能定製一臺分體式水冷主機回來。當然了大多數玩家還是會選擇使用方便簡單的一體式水冷,根據冷排的尺寸(長度),通常可以分為120、240、360一體式水冷,也有280這樣比較少見的冷排尺寸。
  • 我家用了3年風冷冰箱,終於有勇氣說一說風冷與直冷冰箱的區別了
    我一直很想回答一個問題:風冷冰箱和直冷冰箱有什麼區別?之前從原理上分析過區別,但總覺得沒那麼到位。作為用戶來說,更關心的不應該是原理,而是使用體驗。終於,我家的風冷冰箱已經用了三年了。通過這三年的使用體驗,也對風冷冰箱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風冷冰箱與直冷冰箱在使用體驗上的不同,也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分享給大家了。
  • 超能課堂(253):風冷、水冷之後,「半導體製冷」能帶來PC散熱的革命...
    風冷以及水冷,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散熱模式了。其實大家平時使用的一體式水冷,其部分原理仍舊屬於「風冷」的範疇,不過是散熱器的導熱介質由熱管的「蒸發-凝結」自動循環原理,替換為依靠由水泵電機主動循環帶動的液體傳導,最終所有的熱量還是通過風扇的轉動,形成強制對流,將鰭片(風冷)或冷排(水冷)的熱量傳遞到環境中幫助晶片降溫。
  • 科技往事:探討筆記本電腦的散熱設計
    因為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機身底部都會設計有通風窗,墊高或者組合散熱底座確實能夠為機身內部散熱風扇送去更多的冷風,以達到提升散熱效率的目的。先看顯示屏導流方式的散熱設計,這類設計常見於輕薄型筆記本產品且採用下沉式轉軸設計,熱量由散熱風扇吹出,一部分熱量通過屏幕表面從上方離去,另外一部分則從轉軸下方開口位置散去。這樣的設計會使風扇直吹屏幕轉軸或是屏幕高壓板位置,因此並不太適合高性能遊戲本,低功耗的輕薄本採用該設計自然是合理選擇。
  • 想換LED大燈,哪個品牌散熱好質量靠譜?
    但是LED大燈也有一些缺點,除了成本高、難以維修以及如今LED車燈還沒有行業標準,質量參差不齊之外,LED車燈最大的問題就是散熱問題,尤其是不適合長時間照明,如果長時間照明要考慮散熱設計,LED燈的散熱很重要,散熱不良會導致光衰減
  • 不僅僅是風冷 雷射投影散熱技術為何重要
    但是無論是雷射光源,還是傳統的燈泡光源,散熱問題都是工程投影機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散熱問題的核心是利用風冷進行熱量傳遞。但是問題也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投影機內部的結構,尤其是光路之中必須要考慮防塵的設計。所以散熱的同時要考慮防塵的問題,並且由於投影機還要控制噪音的問題,所以散熱功能的優化,其實是一個散熱、防塵和靜音三者都要均衡考慮的問題。
  • 電腦小白學配置速成攻略(全文)_DIY攢機硬體新聞-中關村...
    細分散熱方式,可以分為風冷,熱管,水冷,半導體製冷,壓縮機製冷等等。   CPU散熱器是電腦中必備的配件之一,而且對系統的性能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在市場中琳琅滿目的散熱器著實讓人眼花繚亂,如何才能選到一款合適的CUP散熱器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目前主流的CUP散熱方式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液體散熱,另外一類則是風冷散熱。
  • 紅外測溫神器爆表 家裡散熱大戶溫度PK
    經常使用筆記本、臺式機、平板電腦、或者手機的用戶,一定深有體會。如果你是一個遊戲愛好者,你一定忍受不了筆記本高溫帶來的痛苦,也許某一次遊戲中,就因為電腦的高溫而讓遊戲不得不中斷,甚至會藍屏死機。另外由於筆記本要散熱來降低機器內部的熱量,因此風扇轉動產生噪音,也會令人心情不爽,讓本來就燥熱的心情更加糟糕。
  • 為什麼汽車的發動機艙會很熱,長途駕駛是否需要停車散熱?
    02水冷循環系統的概念內燃機需要高標準的溫控冷卻系統,標準有兩路。第一路是基礎的風冷散熱系統,不論多先進的燃油汽車都會有。比如前置散熱風扇(電子扇)正是風冷的基礎,有單個或一對電子扇組成的風冷系統,實際不是往前吹給水箱散熱,而是往後吹給機體散熱。
  • 汽車百科冷知識:風水冷內燃式熱機為什麼不採用「風冷」
    摩託車可以採用風冷散熱系統,汽車卻普遍使用水冷散熱,原因正在於「熱」的程度存在差異。摩託車的排量一般按照「cc/ml」計量,前者為體積單位、後者為容積單位,準備的公制計量方式應該用ml(毫升)。國產汽車(涵蓋合資)的排量標準目前為「≥1.0L-NA/T」的標準,至此可以找到為什麼汽車不能僅用風冷的原因了。因為最小排量的汽車也是中等摩託車排量的4倍,性能理想的汽車會有8倍以上的排量差;排量指發動機進氣或排氣流體體積的綜合,排量越大進氣量越大,再看空燃比。
  • 冰箱「風冷」和「直冷」的區別,你真的知道嗎?
    很多人到商場選購 都會聽到「風冷」、「直冷」 那二者到底有什麼優缺點呢? ∇∇∇ 1. 風冷食物易風乾,直冷保溼效果好 風冷冰箱內含風機,通過製造冷風讓食物快速冷凍,更易控制溫度,但食物也更容易風乾。 直冷冰箱的保溼做得較好,高保溼,食物不會風乾,但在溫度控制上比風冷冰箱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