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我國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畢竟從我們上小學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的是,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卻有些不同,他們可不屬於五十六個民族,是不是很奇怪,接下來就是揭秘時刻。這個民族就是穿青人,他們的身份證上民族一欄所填的就是穿青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這個民族不包含在五十六個民族呢?難不成他們不是中國人?
目前穿青人主要生活在雲貴地區,但是關於他們的來歷卻是眾說紛紜。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時間來到明朝。當時西南地區被侵佔,明朝皇帝朱元璋當時為了收復西南地區,派出大量軍馬前往西南地區,勢必要收回西南地區,最後當然是成功啦,畢竟當時的中國還是很厲害的,但是朱元璋還是不放心啊,於是,朱元璋就讓一部分明軍留在了西南地區,幫他看守著這個地區,以免再次被侵佔。
其實那個時候的西南地區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了,其實現在也有很多,但是當時駐紮在那裡的明軍可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來到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的明軍無論是在生活習慣還是說話上都與少數民族有著很大的差別,明軍本以為他們的生活和少數民族的生活一直不同下去,沒想到的是,在和少數民族相處的過程中,這些明軍將漢族的習慣和一些少數民族的習慣相結合,形成了他們自身所特有的性格和生活特徵。這就驗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緊接著時間來到了清朝,這個時候的明軍不管是和漢族人相比還是和其他少數民族相比都有著很大的不同,總之就是非常有自身特色。在這個時候,他們所穿的衣服大多為青色,說到這裡大家也知道為什麼叫他們「穿青人」了吧。從明朝到現在,穿青人也已經在西南地區生活六百多年了,也算是擁有挺長的歷史了,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已經有六七十萬的人口總數了,相比起一些少數民族,人口算是多的了。但是和其他少數民族不同的一點是,儘管他們是少數民族,但是卻沒有自己的語言,他們所使用的就是貴州話。
後來新中國成立,西南地區許多少數民族紛紛提出自己的族名,主張自己是獨立的民族,穿青人看到其他民族都提出了,他們當然也不能落下啊,於是提出他們是「穿青族」或「青族」,但當時因為穿青人群體太小,也沒有自己的語言,畢竟其他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於是國家就將他們歸為了漢族。
國家將穿青人歸為漢族,但是穿青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他們有自身的服飾特徵和生活習慣,但是在有傳統服飾常識的人看來,他們的服飾與早期漢族的服飾是一樣的。舉個例子,穿青人認為婦女的「三把頭」是他們所特有的,可是這個髮型卻具有典型的漢人女子的特徵,早在明代就有所記載。直到現在,穿青人依舊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少數民族。但是在他們的身份證上,民族一欄所填的是穿青人,這也就是說他們是穿青人,卻不是穿青族,只能算是族群,而不能算是民族,就像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客家人。
在我看來,不管穿青人是否能夠申請成功成為少數民族,他們依舊是中華兒女,儘管穿青人與我們有著許多的不同之處,比如生活習慣和穿著,但這並不能妨礙我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與我們的不同之處,我們也應該明白,我們與穿青人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應該攜起手來一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而奮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