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國內乘坐飛機和高鐵、住酒店等,都是需要提供身份證的。那我國的身份證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身份證的正面反面怎麼區分?身份證號碼中有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聊聊居民身份證,相信下面的內容會解決你的困惑。
身份證是用於證明持有人身份的一種法定證件,多由各國或地區政府發行予公民,是作為每個人重要的身份證明文件。
「最早的身份證-「居民證」」從史料來看,現代意義的身份證制度始於1936年,當年民國寧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證制度」。這便是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制度,要求凡15歲以上的男女須一律佩帶居民證,「居民證」用白布製作,縫於上衣裡面,上面寫有姓名、年齡、籍貫、職業、身長、面貌以及手紋形狀等項,這是我國現代身份證的最早雛形。居民證制度的施行並不順利,因為布制居民證是縫在衣服上的,由於洗曬和磨損.很快就變得模糊不清。所以,此項制度只實行了一年多,就變得名存實亡。
「戶口薄和單位介紹信」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公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居民身份證,人們出行、辦事證明自己身份的時候均使用單位介紹信和工作證來證明個人身份。
「第一代居民身份證-手工填寫」1984年4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自此,我國通過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並且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最初發放的一大批身份證還是用手工填寫的。
「身份證號碼的秘密-為什麼會有X」1999年10月1日起,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國家為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就編定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這就是你的身份證號碼。身份證號碼共有18個阿拉伯數字, 第1-6位數字代表的是省市區縣的地區代碼,如果是同一個戶口所在地區辦理的身份證,前六位數字都是相同的;而第7-14位的八個數字,代表的則是你自己的出生日期,精確到年月日; 而後第15-17位的三個數字,則是區縣級派出所擁有的分配碼,他們會根據區縣裡同年月日出生的孩子進行排版,避免重複; 其中第17位(也就是倒數第二位)的數字, 採用的是男單數女雙數的形式,只要看到這個數字就能判斷男女性別了。而最後一個數字是根據前17位數字, 用電腦經過幾組複雜的計算公式得出的,稱為校驗碼,如果得出的數字在0到9之間,就直接採用這個數字, 如果算出來是在0到9之外的數字,比如10,那麼就用一個英文字母x代替,這就是有些人身份證最後一位是x的真正原因。
「第二代身份證-非接觸式IC卡智能晶片」2004年3月29日起,我國內地正式開始為居民換發內置非接觸式IC卡智能晶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個人照片從黑白變成彩色,並可用機器讀取數字晶片內的信息,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身份證了。
「身份證正反面怎麼區分」很多人下意識覺得有自己照片的那面是正面,其實身份證有國徽的一面才是正面,有照片頭像的那面為反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