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品文史
中國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國的發展歷史,其實是建立在我國所有民族自身發展歷史的基礎之上。在這些民族中,除了極個別民族以外,絕大多數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比如在遠古時代,漢族生存的地區僅在中原,而東夷族則佔領著山東、江蘇等沿海地區,南蠻活躍在湖北、雲南、兩廣等地,西戎守衛著青海、西藏、寧夏等地區,北狄則在河北、陝西、蒙古以及東北等地。
按照中國如今的版圖來看,其實漢族真正開發的地區並不是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地區都是由少數民族率先開闢,只是在後來經歷了幾次民族大融合之後,那些曾經的開拓者已經消失,或者融入了現在的大家庭。

01未識別民族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56個民族作為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被統稱為:中華民族,這也是被官方認可的一種稱呼。但是,在我國境內,仍然有一些沒被認定或未識別的民族,比如神秘的穿青族。
穿青族是因喜愛身穿青色服飾而得名,而他們之所以是不被識別民族,這主要和這支民族神秘而榮耀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
根據現存的歷史典籍《水西傳》的記載,穿青族是和苗族、仡佬族等屬於蠻族中的一員,那麼這支民族到底從何而來,為何不能成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02起源自明朝漢人軍隊?
關於穿青族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但有一種說法被普遍認可,那就是他們起源於大明朝的一支漢人軍隊。
在元朝滅亡之後,元朝仍有一支藩王的軍隊在雲南地區與明軍作戰,為此朱元璋先禮後兵,派遣使者前去談判,但使者的義和提議還未說完就被元朝藩王直接斬殺。
事情傳回南京,朱元璋暴怒的性格發作了,他憤怒地派遣傅友德為徵南將軍,並快速集結了30萬大軍南下作戰。
而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強悍的大明軍隊很快就擊潰了元朝藩王,但狡猾的元藩王卻逃到了境外,繼續和明軍糾纏。
為此朱元璋決定,乾脆讓大軍駐紮在雲南,戰時衝鋒陷陣,閒時耕耘樹藝,成為保衛大明王朝南大門的堅實壁壘。
在此後漫長的將近300年的時間裡,這些軍隊中的漢人和當地土人結合,漸漸地形成了穿青一族,但他們使命卻從未改變,一直守衛著中國的這片土地。
03身份證上的不同之處
但在明朝滅亡之後,為了躲避韃清的迫害,這些人只能選擇歸隱山林。
又過了300年,這支曾經驍勇無比的明朝軍隊,雖然成為了生活在雲南地區的穿青人,卻依舊守衛著中國的南大門。
正因如此,穿青族的民族起源存在了許多爭議,許多學者認為穿青族是漢人的一個支系,並非獨立形成的一個民族,所以被劃入未識別民族,而他們的身份證也和別人有所不同,在民族一欄寫的是穿青人。
04小結
但不論怎樣,他們都是華夏兒女,都是血溶於水的一家人。
正所謂同氣連枝,現如今的穿青人除了存在這個爭議之外,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他們和其他各個民族一樣,擁有一切公民權益。
只希望在不遠的未來,可以解決這個歷史難題,讓他們的民族身份有一個最終的定論。
參考資料:《明史》、《水西傳》、《威寧州志》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