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第57個民族,為國家守衛邊疆600年,身份證至今與別人不同

2020-12-06 武品文史

文|武品文史

中國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國的發展歷史,其實是建立在我國所有民族自身發展歷史的基礎之上。在這些民族中,除了極個別民族以外,絕大多數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比如在遠古時代,漢族生存的地區僅在中原,而東夷族則佔領著山東、江蘇等沿海地區,南蠻活躍在湖北、雲南、兩廣等地,西戎守衛著青海、西藏、寧夏等地區,北狄則在河北、陝西、蒙古以及東北等地。

按照中國如今的版圖來看,其實漢族真正開發的地區並不是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地區都是由少數民族率先開闢,只是在後來經歷了幾次民族大融合之後,那些曾經的開拓者已經消失,或者融入了現在的大家庭。

圖:穿青人

01未識別民族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56個民族作為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被統稱為:中華民族,這也是被官方認可的一種稱呼。但是,在我國境內,仍然有一些沒被認定或未識別的民族,比如神秘的穿青族。

穿青族是因喜愛身穿青色服飾而得名,而他們之所以是不被識別民族,這主要和這支民族神秘而榮耀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

根據現存的歷史典籍《水西傳》的記載,穿青族是和苗族、仡佬族等屬於蠻族中的一員,那麼這支民族到底從何而來,為何不能成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02起源自明朝漢人軍隊?

關於穿青族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但有一種說法被普遍認可,那就是他們起源於大明朝的一支漢人軍隊。

在元朝滅亡之後,元朝仍有一支藩王的軍隊在雲南地區與明軍作戰,為此朱元璋先禮後兵,派遣使者前去談判,但使者的義和提議還未說完就被元朝藩王直接斬殺。

事情傳回南京,朱元璋暴怒的性格發作了,他憤怒地派遣傅友德為徵南將軍,並快速集結了30萬大軍南下作戰。

而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強悍的大明軍隊很快就擊潰了元朝藩王,但狡猾的元藩王卻逃到了境外,繼續和明軍糾纏。

為此朱元璋決定,乾脆讓大軍駐紮在雲南,戰時衝鋒陷陣,閒時耕耘樹藝,成為保衛大明王朝南大門的堅實壁壘。

在此後漫長的將近300年的時間裡,這些軍隊中的漢人和當地土人結合,漸漸地形成了穿青一族,但他們使命卻從未改變,一直守衛著中國的這片土地。

03身份證上的不同之處

但在明朝滅亡之後,為了躲避韃清的迫害,這些人只能選擇歸隱山林。

又過了300年,這支曾經驍勇無比的明朝軍隊,雖然成為了生活在雲南地區的穿青人,卻依舊守衛著中國的南大門。

正因如此,穿青族的民族起源存在了許多爭議,許多學者認為穿青族是漢人的一個支系,並非獨立形成的一個民族,所以被劃入未識別民族,而他們的身份證也和別人有所不同,在民族一欄寫的是穿青人。

04小結

但不論怎樣,他們都是華夏兒女,都是血溶於水的一家人。

正所謂同氣連枝,現如今的穿青人除了存在這個爭議之外,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他們和其他各個民族一樣,擁有一切公民權益。

只希望在不遠的未來,可以解決這個歷史難題,讓他們的民族身份有一個最終的定論。

參考資料:《明史》、《水西傳》、《威寧州志》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境內有一民族,人口超70萬,卻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很特殊
    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民族的數量被確定了,一共有56個。各個民族的人互相鞭策,互相進步,共同發展我們的新中國。中華民族的文化有非常高的兼容性,慢慢的每個民族之間的界限也變弱了。但是中國的56個民族有一部分人不認可,在中國還存在著一個極其特殊的民族。他不屬於56個民族之一,有人說他是第57個。而這一民族有將近70萬人,在身份證上也有特殊的標記。
  • 我國有個「白種民族」,為中國守衛疆土多年,卻總被認為是外國人
    班超出使西域三十餘年,報國一生,老時惟願「生入玉門關」;左宗棠年過半百,仍身先士卒抗擊沙俄,扶大廈之將傾;玉麥小姐妹繼承父願,跋山涉水守護國旗,只為護的祖國尊嚴。 心是中國心 由於特殊的民族風俗和地理特徵,塔吉克族人面部與白種人相似程度很高,每當他們鎮守邊疆時,雖穿著中國軍裝,卻很容易被認為是「外國人」。
  • 為什麼說2003年才加入中國國籍的達曼人不是中國第57個民族
    1965年到1982年中國的民族識別認定工作進入到第三階段:1965年西藏珞瑜地區的珞巴族被確認為是一個單獨的少數民族,1979年又確認了雲南攸樂山區的基諾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一些地方建立了民族識別領導小組或辦公室繼續進行各地未了的識別工作。到1982年7月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一共確認了55個法定的少數民族,再加上人口最多的漢族就是56個民族。
  • 中國唯一一個白人民族,說伊朗語,誓死為祖國守護邊疆永不後退
    中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世界大國,僅陸上國土面積就有著960萬平方公裡。在中國的國土上,有著漫長的邊境線,為了守護國家,在這些邊境線上,有著無數的邊防士兵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祖國站崗。而他們也是中國唯一一個白人民族,說伊朗語言,守衛中國邊疆長達千年,誓要為祖國守好邊疆永不後退 這支邊防軍其實是隸屬於紅其拉甫邊防連的民兵,主要是由中國的塔吉克族小夥組成。塔吉克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因為人種不同,因此這些士兵看起來跟歐洲人很相似,是中國現今唯一的白人民族。
  • 中國有一特殊民族,高鼻子藍眼睛,且誓死守衛祖國每一寸領土
    我國向來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只要其他國家沒有觸及我國的底線,我國都願意和對方保持和平往來的關係。受中國政策的影響,我國已經有三十幾年沒有經歷過戰爭了。 為了更好的保護國家的安全,我國每年都會派出大量兵力去駐守邊境。在我國有一特殊民族,這個民族的人們高鼻子藍眼睛,而且是白皮膚,說的話是伊朗語,卻立下誓言,誓死守衛祖國的每一寸領土。
  • 中國這個特別的民族,並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也和我們不一樣
    ——《出塞二首·其一》「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聽到這首歌,每個人心裡自然而然就會想起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種類高達56個,這個民族數量幾乎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的認知。然而,在一些人的身份證上,有人看到了他們不屬於56個民族中的任何一個民族,甚至連名字都十分陌生,名叫穿青人。
  • 邊疆民族地區文化扶貧:理論探討、政策體系及制度創新
    摘要:邊疆民族地區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主戰場,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鞏固脫貧攻堅任務重。文化是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的持久動力,文化扶貧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路徑。為實現2020年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目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邊疆民族地區需要加快推進文化扶貧工作。通過制度創新,實現文化振興,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 ——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委員「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指出,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今年5月,文化部發布的《「十三五」時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指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加大文化扶貧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 當黑人加入中國國籍後,身份證上填什麼民族?答案很意外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老外們也看到了現在中國的實力,的確雄獅真的崛起了,再也不會遭到別人的欺負,另外這種十分和平的環境,也讓老外羨慕不已。中國國籍很吃香,吸引大量老外前段時間,倒是出現了一些有關「外國人居住證」的事情,對於這個話題大家也都有著屬於自己不同的看法。很多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只不過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還有待真正的研究。
  • 中國最特殊的一個民族,不在56個民族之內,身份證也跟我們有區別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擁有豐富民族種類的國家,偌大的國土上生活著非常多的民族,隨著多年的戰爭與朝代更迭,最終形成了大一統的局面。《說文解字》中說道「矢鋒也。束之族族也。從㫃,從矢。」在古時,聚集在一起生存的人們就形成了一個族,當戰鬥爆發的時候同族的人們會一同協力抵抗外敵,這也是我國多民族形成的基礎。
  • 人類學與「人地關係」視野裡的「邊疆」
    18但與1949年之前有個不同之處,那就是出於政治需要,改善少數民族生活狀況的想法比過去強烈。共產黨人革命的初衷就是要讓人們過上幸福的日子,因為他們相信共產主義運動是彌賽亞式的,而共產主義者理想中的社會制度就是要保證人民生活幸福。這是一種承諾,因而在革命勝利後必將予以實施。
  • 我國有一群白人民族,說伊朗語,發誓為祖國守好邊疆勇往直前
    中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幾千年中,多個少數民族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當中,所以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長期的民族融合史。這些年來,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少數民族,在中華民族遇到民族危機的時候都會出手相助,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 關於身份證上的神秘字母「X」你知道些什麼?
    大部分國人的身份證都是由18位數字組成,不過也有個別的尾號為字母X。這個神秘的X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此好奇的網友不在少數,有人說是當年辦戶口的人打錯了,也有說是抱養來的才打X,還有腦洞比較大的網友稱,身份證帶X的人其實是國家散布在基層的x特工!好了,別瞎猜了。讓小編來為大家普及一下這個冷知識:身份證的最後一位是根據前17位算出的校驗碼。如尾號是0-9,不會有X,如是10,則用X代替。這能保證身份證號不多位。 我朋友給我講過一個她幹過最二逼的事。
  • 簡議中國邊疆史學學科體系
    研究對象包括三方面毫無疑問,中國邊疆史學的研究時段包括中國第一個早期國家——夏朝的出現時間至20世紀中期的漫長歷史時期,約略四千多年間。在這段歷史長河中,歷代王朝的疆域及其邊疆發生過一定的變化。中國邊疆史學就是探索歷史時期不同王朝邊疆地帶的形成、發展與演變進程。這些歷史問題是相當錯綜複雜的,需要耐心地予以探索。具體來說,中國邊疆史學的研究對象應包括三個方面。
  • 從「天下」到民族國家,何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系譜?
    作者簡介王柯, 1956 年生,東京大學學術博士學位, 2001 年起為神戶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傳統國家構造和權力合法性問題、近現代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民族與宗教問題、中日關係等。「天下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不把「天下」等同、限定於「中國」,在解釋了「中國」在「天下」中所處地位的同時,還規定了周邊民族集團在「天下」體系中的地位。按照正統王朝思想的理解,「天下」從地理上可以分為「九州部分」和「九州之外、四海之內」兩個部分,從方位上可以分為「中國」與「四夷」,而在民族集團的層次上又可以分為「華夏」和蠻、夷、戎、狄。
  • 第十屆「中國邊疆重鎮」高峰論壇在麗江開幕
    月25日)上午,2020(第十屆)「中國邊疆重鎮」高峰論壇在麗江開幕。中共麗江市委書記崔茂虎,中共麗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鄭藝,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溫軍,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參贊張凌,《環球時報》社總編輯胡錫進,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劉暉春等主協辦方領導,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復旦大學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葛劍雄等專家學者出席論壇開幕式。
  • 徐睿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急需提升「軟實力」
    本報訊(記者 徐豔紅)全國政協委員徐睿霞近日提出,隨著「健康中國」不斷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在防病、治「未病」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在基層人才、綜合服務、防病機制等「軟實力」方面存在不足,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突出短板和主要矛盾。
  • 「中國邊疆重鎮」高峰論壇,開第十屆了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11月25日,由《環球時報》社、鳳凰網、中共麗江市委、麗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第十屆
  • 【代表通道】李瑞芳:加大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投入 實現教育...
    雲南網記者 趙黎浩 攝  1月27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前,省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接受媒體集中採訪提問,話發展成就,謀跨越思路,回應百姓關切。  「作為一名來自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基層教師,我感到非常自豪。」這是李瑞芳在「代表通道」上說的第一句話。在黨和國家的支持關心下,當地的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她舉例稱,自己和當地的學生從來沒有見過飛機,自佤山機場通航以後,大家充分感受和體驗到交通帶來的便利。2月1日,佤山機場還將開通從滄源直飛成都的航線,外面的世界不再遙不可及,這將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實現走出佤山,走向世界。
  • 論壇︱族群、邊疆與國家:青年學子眼中的民族史
    從漢至宋:族群凝聚與國家秩序本次論壇分為2個分論壇、8場討論,圍繞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邊疆的開發與治理兩大主題展開,歷史文化學院丁慧倩、曹流、廖靖靖、趙桅、蔣愛花、彭勇、崔岷、鍾焓等教師擔任評議人。從漢至宋的中古時期,是漢民族與周邊民族頻繁互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