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法則,魚類也一樣。經過時代的變遷,環境的不斷演化,魚類逐漸被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兩大種類,海水魚適應了海洋,變成了重口味的「鹹魚」,那如果把淡水魚扔進海裡會怎麼樣呢?
直白的說,淡水魚會死,而且是因脫水死亡。淡水和海水的區別,無非就是含鹽量以及水密度這兩方面,也恰恰是這兩點造就了淡水魚和海水魚適應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明明淡水魚所需要的是鹽分低、密度小的環境,突然換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地方,擱誰誰也受不了。
淡水魚體內的鹽本就多於淡水中的鹽分,在自己「家裡」可以靠低鹽量的淡水來維持體內、體外的平衡,如果說進入體內的水分多了的話,還可以通過腎臟排出體外。而海水的鹽度可比淡水魚體內的高多了,一旦被扔進海水裡,淡水魚體內的細胞為了平衡鹽度,只好把體內的水分滲透出去,這樣一來它們體內的水分就不夠了,所以會脫水而死。
同樣的道理,其實把海水魚扔到淡水中也無法生存下去,因為淡水會不斷的進入它們的體內,滲透進細胞內,最後會因細胞出現嚴重水腫而死亡。看來,這兩種魚類不可以相互串門,否則小命不保。
不過,自然界這麼大,什麼沒有啊。真的有那種既可以在淡水中生存,也可以在海水中生存的魚,比如鮭魚、鱒魚、鯡魚等等。原本以為它們就是個青銅,到最後才發現,其實是王者!
對於把淡水魚扔進海裡的這種想法,大家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