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最怕的就是金屬疲勞,為什麼金屬也會疲勞呢?今天算長見識了

2021-01-10 騰訊網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大家好,我是愛旅遊愛探索的原創小編半縷輕煙,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金屬最怕的就是金屬疲勞,為什麼金屬也會疲勞呢?今天算長見識了。

在生活中人們可能會因為耗費精力或者運動而導致疲勞,不止人類會這樣連金屬也會出現疲勞,而這個狀態被稱為金屬疲勞,金屬疲勞指的是材料或者零件結構在多次的循環應變從中留下了局部性永久的傷痕導致產生裂痕,都是源自於金屬疲勞,有80%~95%的機械失效都是它造成的,每年金屬疲勞造成的GDP損失就已經達到4%。

人們也研究過金屬疲勞,從時間開始到如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金屬疲勞造成的第一起事故是是1949年,美國第一架噴氣民航客機首次飛行,但是這項工程成功帶來的歡呼並沒有維持多久,在僅僅5個月內就發生了兩次墜毀的事故,而且原因都是金屬疲勞。

由於飛機衝角的柳釘孔是衝壓出來的,所以出現了增壓裂痕肉眼基本上是看不見的,通過多次的增壓減壓造成了裂紋擴大從而出現了事故,這場事故奪去了68人的性命也導致了這家公司直接倒閉,所以很多的航空公司都非常重視金屬疲勞這個問題。

本期給大家帶來的原創分享已經結束了,不知道大家喜歡本次的奇妙世界之旅嗎,那我們下期再見啦!

相關焦點

  • 看似堅硬的金屬為什麼也會疲勞呢?
    看到這裡,不少小夥伴都會疑惑:人累了會疲勞,怎麼金屬也會疲勞?F-15戰機機頭與機身分離及飛行員彈射出艙過程(圖片來源:www.snopes.com)F-15的飛行事故就是由圖中縱梁的疲勞引發的(網絡圖)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要想徒手拉斷鐵絲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反覆折幾下卻很容易折斷。
  • 原來金屬還會「打盹」,工作時間長了還會疲勞,長知識了
    人在過度勞動後會感到疲勞,但是大家知道嗎金屬也是會疲勞的,而且因為金屬疲勞還發生過不少事故,比如2002年從我國臺灣飛往香港的波音747因為金屬疲勞開裂而在澎湖附近海域解體,墜毀造成225人遇難,還有1998年德國的一列高速動車突然出軌,造成了100多人死亡。
  • 引擎金屬疲勞:難以發現的事故禍根
    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表示,在發動機中有「金屬疲勞的證據」。金屬疲勞是指材料、零構件在循環應力或循環應變作用下,在一處或幾處逐漸產生局部永久性累積損傷,經一定循環次數後產生裂紋或突然發生完全斷裂的過程。通俗點講,人的疲勞感覺來自於長期的勞累或一次過重的負荷,金屬也是一樣。金屬的機械性能會隨著時間而漸漸變弱,這就是金屬的疲勞。
  • 金屬疲勞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
    金屬跟人一樣,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疲勞。但金屬疲勞同人的疲勞有著本質的區別:人疲勞後,經過一定的休息就可以恢復,而金屬疲勞則永遠不能恢復,因而造成許多惡性破壞事故,如輪船沉沒、飛機墜毀、橋梁倒塌等。
  • 金屬也會疲勞!新方法或可朔源,更好預防金屬斷裂引發的災難
    由於「金屬疲勞」,航空發動機的金屬盤上出現了裂紋,並最終引發了斷裂事件。飛機、橋梁中的金屬部件出現斷裂,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目前,工程師們採用的裂紋起源測試方案,大多數都聚焦裂紋形成之前或之後的瞬間,以評估金屬組成的變化情況。而且,這些測試方法使用的樣本非常龐大,無法追蹤亞微米尺度的初始損傷。
  • 《Science》:金屬疲勞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導讀:金屬的疲勞損傷表現為不可逆的位錯運動,隨後是裂紋的萌生和擴展。在循環加載過程中,金屬中會形成持久滑移帶,是表徵從無裂紋到有裂紋金屬轉變的最重要方面之一。金屬是許多結構應用的首選材料,因其最佳折衷了強度和延展性之間的關係。對於施加循環載荷的應用,疲勞失效困擾所有金屬,因而減輕疲勞失效非常重要。在延性金屬中,疲勞裂紋是從小的、微觀結構的疲勞裂紋開始,隨著加載循環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儘管許多研究致力於裂紋生長,但表徵從無裂紋到有裂紋金屬的轉變仍然是金屬疲勞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
  • 金屬也會「累壞」?3分鐘教你認識,什麼是壓力管道金屬疲勞!
    (引用自質檢總局關於修訂《特種設備目錄》的公告(2014年第114號)的版本)按照該定義,壓力管道的種類其實較多(如橡膠管道、塑料管道、PU管等),最常見的是金屬管道,今天我們就主要針對金屬類的壓力管道,說一說它的特殊之處,為什麼會有金屬損傷?
  • 「金屬疲勞」朔源,防止災難發生
    由於「金屬疲勞」,航空發動機的金屬盤上出現了裂紋,並最終引發了斷裂事件。飛機、橋梁中的金屬部件出現斷裂,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目前,工程師們採用的裂紋起源測試方案,大多數都聚焦裂紋形成之前或之後的瞬間,以評估金屬組成的變化情況。而且,這些測試方法使用的樣本非常龐大,無法追蹤亞微米尺度的初始損傷。
  • 中科院瀋陽金屬所發現 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人民網瀋陽11月3日電(蔣山)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著名的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研究員與美國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計損傷非常有限。
  • 中科院金屬所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
  • 金屬疲勞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導讀:當反覆加載時,金屬會發生疲勞,當裂紋形成並在材料中傳播時,最終會導致失效。本文在金屬鎳中研究了這一過程的起源,利用高分辨觀察追蹤了位錯是如何在裂紋形成之前演變成被稱為持續滑移帶的微觀結構特徵的。研究發現位錯纏結並演化為更有規律的間隔模式是形成持續滑移帶的基礎,目前的見解提供了一種途徑,將微米級的變形機制與發生在金屬宏觀尺度上的疲勞失效聯繫起來。
  • 金屬疲勞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2020-10-10 15:29:40 來源: 材料學網 舉報   導讀:當反覆加載時,金屬會發生疲勞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納米孿晶金屬不怕疲勞
    英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國際科技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與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合作發表的論文《不受歷史循環變形影響的納米孿晶金屬》。他們發現具有晶體學對稱結構的納米孿晶金屬與傳統金屬材料不同,不但具有循環穩定響應而且疲勞累積損傷非常有限。  疲勞通常指反覆施加循環外力而引起的一種材料性能弱化過程。
  • 原創丨金屬疲勞基礎 之四 應變-壽命法
    其中,在汽車行業中,往往選取的是不怎麼科學的、最簡單的Miner線性疲勞損傷積累理論,它認為,材料的疲勞破壞過程是一個在循環應力作用下,內部損傷積累的過程(基本可以理解為成比例相加,哈哈!)。在高於疲勞極限的載荷下,材料每經歷一個應力循環都會造成一定損傷,隨著循環周次增加,材料所受到的損傷也逐漸積累,當損傷達到某一臨界值時,就會發生材料的疲勞破壞。
  • 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
    ELSEVIER 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
  • 驚聞金屬材料疲勞試驗新成果,提高抗疲勞性能新思路
    金屬材料的疲勞試驗關係到工程部件和設施的長期安全性問題,所以一直是其力學性能檢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金屬材料檢測的研究表明,如果對金屬材料進行強烈塑形變形(SPD),產生超細晶粒(UFG)和納米晶粒(NG)等微觀結構,可以實現材料疲勞強度的提高。
  • 美西南航空客機引擎爆炸初查:葉片斷裂 金屬疲勞
    當地時間18號早些時候,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主席羅伯特·薩姆沃特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有關故障引擎葉片存在疲勞斷裂的情況。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主席羅伯特·薩姆沃特:第13號葉片有疲勞斷裂。  不過,薩姆沃特也強調,目前尚不能斷定引擎葉片的疲勞斷裂這就是導致這起事件的原因。
  • 防爆切管機的金屬疲勞現象對管道切割作業的影響
    在防爆切管機開始進行管道切割作業時,由於銑刀對管道縱向剖切引起的震動,以及齒輪在傳遞力矩時的周期性變化會造成切管機內部齒輪、齒輪組以及蝸輪、蝸杆的金屬疲勞現象。所謂的金屬疲勞(英文詞條名:fatigue of metal)是指一種在交變應力作用下,金屬材料發生破壞的現象。機械零件在交變壓力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後,在局部高應力區形成微小裂紋,再由微小裂紋逐漸擴展以致斷裂。
  • 臺灣華航空難客機經調查已證實有金屬疲勞現象
    臺灣華航空難客機經調查已證實有金屬疲勞現象> 2002年12月25日20:43  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12月25日電(記者 胡創偉 張勇) 臺灣華航7個月前在澎湖外海發生空難的客機,經調查已證實有金屬疲勞現象
  • 「華航」空難調查報告確定空中解體及金屬疲勞
    中新網6月3日電 臺當局「飛安會」今天上午公布「華航」CI-611飛航事故調查事實資料報告。資料報告中確定飛機是在空中解體,並未發現任何外力介入,或是與天候、人為、機械有關的異常證據;但從撈起的飛機殘骸中發現多處金屬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