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冰蓋加速消融,阻止全球變暖難上加難

2020-08-29 全現在

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資訊平臺「全現在」專稿,無授權不得轉載。

近日,一項刊載於《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指出,衛星勘測數據顯示,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加速消融, 2019 年全年的冰蓋面積損失達到 2003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統計數據顯示,冰蓋消融速度激增\圖源:衛報


格陵蘭島是除南極洲外,大陸冰川面積覆蓋最大的地區,部分地區冰蓋厚度達 3.2 公裡,200 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幾乎都被冰川覆蓋,如果冰蓋完全消融,將導致全球海平面推高 7.5 米。

儘管完全消融不會在短期內實現——格陵蘭島的冰川完全消失需要幾個世紀的時間,但目前的消融速度依然驚人。

該實驗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的地球科學專家英戈·薩斯根(Ingo Sasgen)牽頭,研究團隊通過 NASA 航天局的衛星數據,統計比較了 2003 年至 2019 年格陵蘭島的冰蓋消融數據,並指出,2019 年全年格陵蘭冰蓋淨損失達 5300 億噸,僅去年 7 月盛夏時,由於歐洲暖氣流北上導致了冰蓋損失量高達 2230 億噸,接近全年冰蓋消融量的一半,相當於以往的一年的冰蓋損失量。

冰蓋為何加速融化?

研究者將冰蓋損失歸結於格陵蘭島上空特殊的高氣壓模式,簡單地說,在 2019 年,氣候異常導致了暖氣流被「阻塞」在格陵蘭島上空,長期的暖氣滯留不僅帶來高溫和冰雪消融,並進一步導致全年降雪量的不足,最終形成了大量冰蓋消融的局面。

據《紐約時報》報導,1990 年代至今北極是地球表面受氣候變暖最嚴重的地區,以至於格陵蘭島的冰蓋消融對全球海平面升高的影響進一步加劇,按目前的消融速度,未來十年裡推高海平面的水將有四分之一來自格陵蘭島的冰蓋。《衛報》的文章則引用了一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地球觀測站的研究者的報告,報告指出在格陵蘭島以外, 2019 年全球有 96% 的冰川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消融。

格陵蘭島衛星攝像圖,沿海土地裸露明顯\圖源:衛報


對數據的解讀,不同的科學家有不同的見解。

英戈·薩斯根認為,2019 年冰蓋消融速度的猛增有一定的偶然性,他的理由是 2017 年與 2018 年,格陵蘭島的冰蓋實際上消融速度有所減緩,因為那兩年該地的夏季溫度比往常低,冷氣流沿格陵蘭島西海岸流動,減弱了冰蓋的流失,而在 2019 年,氣流流向發生逆轉,冷氣流也被暖氣流代替。

另一位研究者則認為,冰蓋的加速消融受全球氣候變暖所驅動,自然平衡已經被打破。他們擔心這種異常的暖氣高壓會在今後逐漸成為規律化的常態,繼續加速冰川融化。

但無論是哪一種解讀,研究者們都同意格陵蘭島已經進入一種異常的氣候狀態。「目前看來,2019 年確實是一個糟糕的年份。」英戈·薩斯根對《衛報》表示,儘管冰蓋的加速溶解是一種極端情況,總體而言,研究者認為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正在上升,這意味著冰蓋損失的概率和變化的趨勢將進入一個相對劇烈的波動期。英戈·薩斯根形容,格林蘭島已經進入了一種「兩極分化」的時段。

至於解決的方案,最有效的依舊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緩和氣候變暖的趨勢。薩斯根表示,即便不可能完全逆轉冰川融化的速度,至少還能為全球 6 億沿海居民在海面淹沒他們的家園之前爭取時間。

這是一個頗為悲觀的回答,它隱隱指出了全球合作對抗氣候變暖在當下的困境。

格陵蘭島融冰形成的徑流\圖源:紐約時報


事實上,2020 年至今已經有不止一篇報導和研究論文指出,地球目前面臨的氣候危機已經不允許太多樂觀的情緒。

近日,加州山火重燃,乾旱和炎熱導致的極端野火越來越頻發,灣區的九個縣都有火災發生。8 月 21 日《衛報》報導分析道,儘管數千年以來,山火對加州的森林而言已是常態,但近年來異常盛大的火勢是氣候變暖推波助瀾的結果。該文章援引大氣研究專家尼爾·拉羅的說法,這位專家表示,從 2018 年以來,加州山區地表的熱量積累逐年上升,乾旱導致土壤保水能力下降,植物枯竭,最終,就像「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蠶食了加州的森林的自然調節能力。

而與之相對,亞馬遜雨林則在人為因素下備受摧殘。在巴西政府的政策傾斜下,砍伐森林開墾牧場成為當地居民增加收入的手段,總統博爾索納羅更是鼓勵居民大力發展農業,減輕對非法開林的懲罰,環保問題被束之高閣。《時代》雜誌一篇題為「亞馬遜雨林快要消失了」(THE AMAZON RAIN FORESTIS NEARLY GONE)的長篇報導指出,2019 年亞馬遜雨林的砍伐率增加了近一倍,在這種速度下,2030 年整片亞馬遜雨林將從地面上消失,這篇報導形容對砍伐森林的熱情已經膨脹為一種「不受約束的力量」,即便是今後巴西政府出臺相關的限制政策,恐怕也難以短時間內從鏈鋸下挽救那些存在了上百年的古樹。

此外,氣候變暖引起的連鎖反應還破壞了海洋和溼地的生態。美國國家海洋局發布的一篇報告指出,溫室效應正在嚴重殘害珊瑚礁生態系統。海水溫度的升高以及海水酸化導致大量珊瑚褪色,這意味著珊瑚內大量藻類被排出,並進而導致藻類相關的食物鏈斷裂,原本容納多種浮遊生物、魚類和藻類的珊瑚礁生態多樣性也將蕩然無存。以全球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為例,在過去的三十年裡,這塊面積超過 34 萬平方公裡的珊瑚礁已經有一半的面積生態完全退化。

大堡礁\圖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環保問題解決之難

可以說,由氣候變暖引發的各種環境問題已經顯而易見,甚至關乎人類的未來,但為何它們一直得不到解決?

早在 2018 年 10 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就給出了《全球升溫 1.5 ℃ 特別報告》,警告全球各國政府在本世紀末勢必要守住全球升溫 1.5℃ 的關口。根據更早的《巴黎氣候協定》,各國政府曾達成 2100 年前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2℃ 的承諾,但該報告指出,再降低 0.5℃ 將使地球的面貌大不相同,例如珊瑚礁的損失面積將從 99% 降低到 70%~90%,未來面臨缺水問題的人口將減少一半。

當時 BBC 將其稱為一份「改變生命」的報告,但來自倫敦大學的氣候學教授、IPCC 前委員會成員亞瑟·彼得森卻嚴厲表示,這份報告在「技術上可行,但在政治上完全是空想。」當時亞瑟·彼得森認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僅僅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差異就足以壓倒這份報告中「快速淘汰化石燃料」的提議,更別提要求各國以環保為重改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

「環保問題涉及物理因素、社會因素、政治因素,這份報告沒有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亞瑟·彼得森說。

如今兩年過去,亞瑟·彼得森的預言成為苦澀的現實:美國總統川普實現了他的承諾,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博爾索納羅依舊迴避環保問題,並堅稱科學機構監測到的雨林面積數據「純屬捏造」;而國內則將建設以火力發電為主的「智慧電廠」納入「新基建」計劃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大量煤電站將在未來繼續投入使用;至於在更嚴峻的地緣政治危機和新冠疫情面前,全球範圍內環保議程幾乎全面陷入停滯。

亞馬遜雨林正在燃燒\圖源:CNN


8 月 19 日,《大西洋月刊》刊出了一篇題為「氣候危機依舊是個危機」(The Climate Crisis Is Still a Crisis)的文章,儘管文章以美國為例,但它提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新冠大流行在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美國經濟面臨崩潰,社會的系統性缺陷充分暴露,種族問題成為大眾關注的重點,在諸多尖銳的問題面前,美國政府如果因而放棄了針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那麼我們很可能從此錯失改善環境的關鍵時間節點。

文章作者戴維·M·烏爾曼(David M. Uhlmann)認為,一方面,氣候變化導致的自然災害會在未來造成更深遠的影響,以颶風和洪水為例,這些災害不僅將導致紐約、波士頓等沿海城市蒙受大量經濟損失,因此大量氣候難民會進一步加劇廣泛的政治不穩定性。另一方面,解決氣候問題與經濟和政治從來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因為當災害發生時,首當其衝的永遠是底層民眾,而底層民眾的命運往往也牽涉更廣泛的政治和經濟局勢,政府應該看到這些問題實際上相互關聯。

環保從來就是一個需要全球通力合作解決的問題。因此烏爾曼在文章中呼籲,在社會變革來臨之時,共識和和解更加寶貴,如果說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那麼我們同樣面臨著巨大的轉機,他以 1960 年代末美國環保運動浪潮為例,認為環境保護可以成為促成共識的關鍵,甚至成為超越黨派紛爭和立場紛爭的觀念。

或許正如烏爾曼所言,我們需要抓住動蕩與分裂中的共識,重視環保問題並採取行動也不僅僅是美國的轉折點。


————

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愈發嚴重!目前格陵蘭島的冰蓋消融速度竟為「史上最快」!
    全球變暖愈發嚴重!目前格陵蘭島的冰蓋消融速度竟為「史上最快」!格陵蘭冰蓋已經存在了240萬年,其最厚處有2.1英裡(3.4公裡)厚,整個冰蓋的重量大約是地球大氣層重量的一半,如果格陵蘭島上的冰蓋完全融化的話,地球海平面將會上升24.3英尺(7.4米)。在21世紀,科學家們可以使用雷射來測量格陵蘭島冰蓋的高度和總重力,並且使用衛星照片來測量冰厚度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知道現在冰蓋的融化速度是2003年的四倍。
  • 格陵蘭島冰蓋持續消融
    北京日報丹麥氣象研究所近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所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丹麥所轄的格陵蘭島近30年來冰蓋融化的相關數據分析後發現,如果氣候變暖保持當前速率,格陵蘭島冰蓋將持續融化,並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釐米。
  • 格陵蘭島冰蓋的消融已成定局?
    格陵蘭島的冰蓋已經達到一個迅速消融的點,即便全球氣溫立馬停止上升,它的冰蓋也沒法恢復了。這塊北極冰蓋是全球面積第二大的冰蓋,僅次於覆蓋南極洲的冰蓋。這塊冰蓋覆蓋了絕大部分的格陵蘭,融化後通過注出冰川進入大海,幾十年來它一直在迅速消融。
  • 格陵蘭島冰蓋融冰量創紀錄 專家呼籲控制全球氣候變暖
    報告顯示,格陵蘭島冰蓋2019年損失冰量達5320億噸,創下歷史紀錄,是2003年以來年平均損失量的兩倍。 專家表示,格陵蘭島冰蓋融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因素,如果氣候變暖保持當前速率,格陵蘭島冰蓋將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釐米。很多沿海城市將會面臨滅頂之災。而導致海平面上升的並不只有格陵蘭島冰蓋,有數據顯示,目前整個北極圈都在加速變暖。
  • 格陵蘭島冰蓋持續消融,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或上升10釐米
    丹麥氣象研究所18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所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丹麥所轄的格陵蘭島近30年來冰蓋融化的相關數據分析後發現,如果氣候變暖保持當前速率,格陵蘭島冰蓋將持續融化,並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釐米。
  • 格陵蘭島冰川消融!專家:即便全球變暖停止也無法挽回
    眾所周知,格陵蘭島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觀每年都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除了清澈的湖水外,數不清的冰川也是格陵蘭島的一大特色。而近幾年,隨著全球變暖的不斷加劇,格陵蘭島的冰川正在飛速消融,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根據這段時間的衛星數據,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速度大大超過預期,即便是全球變暖停止
  • 格陵蘭島5860億噸冰蓋融化!這意味著什麼?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2019年,格陵蘭島有5860億噸的冰蓋融化,這一體量的水位足以沒過美國面積第三大的州亥姆霍茲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地球科學家 英戈·薩斯根:這是格陵蘭島冰蓋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消融
  • 全球氣候變暖加速-格陵蘭島冰蓋的損失速度快於預期
    來自50個國際組織的96名極地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迄今為止已經繪製出了格陵蘭島冰蓋損失的最完整圖像冰蓋質量平衡比對演練(IMBIE)團隊組合了26個獨立的調查,以計算1992年至2018年格陵蘭島冰蓋質量的變化。總共使用了11個不同衛星任務的數據,包括冰蓋體積、流量和重力變化的測量。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調查結果表明,格陵蘭島自1992年以來已經損失了3.8萬億噸冰,足以將全球海平面推高10.6毫米。
  • 格陵蘭島冰川加速融化!全球變暖已無可挽回,海平面將進一步上升
    據外媒8月15日報導,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位於北美洲東北方、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格陵蘭島的冰蓋已經融化到無可挽回的地步,目前為減緩全球變暖所做的任何努力,也無法阻止其解體。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位教授表示,冰蓋現在處於一種新的動態,即使我們回到類似於20或30年前的氣候,我們仍不能阻止它融化。
  • 格陵蘭島冰蓋一年融化5320億噸:導致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
    報告顯示,格陵蘭島冰蓋2019年損失冰量達5320億噸。這一數字創下歷史紀錄,是2003年以來年平均損失量的兩倍, 相當於全年平均每分鐘損失100萬噸冰蓋。專家表示,格陵蘭島冰蓋融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因素,2005年至2017年的全球海平面年均上升約3.5毫米,其中每年約0.76毫米都與格陵蘭島冰蓋融化相關。
  • 格陵蘭冰蓋的消融已不可逆,即使氣候變冷也無濟於事
    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格陵蘭冰蓋的消融已經跨越了一個臨界點,即便全球氣候立即停止變暖也無濟於事。格陵蘭冰蓋屬於北極冰蓋,是全球第二大冰蓋,面積僅次於南極冰蓋。它覆蓋了格陵蘭島的大部。冰蓋通過冰川與海洋相連,並在那裡消融。近幾十年來,格陵蘭冰蓋一直在快速消融。
  • 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融化越過臨界點:降雪已跟不上融冰速度
    據法新社哥本哈根8月17日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發表的一份聲明說:「格陵蘭島的冰川已經越過某種意義上的『臨界點』,在目前情況下,每年補充冰蓋的降雪無法趕上冰從冰川進入海洋的流失。」俄亥俄州立大學多名人員參與的這一研究發表於8月13日出版的《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上。報導稱,格陵蘭島面積為2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法國面積的四倍,其85%的表面被冰覆蓋。
  • 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融化越過臨界點:降雪已跟不上融冰速度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據法新社哥本哈根8月17日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發表的一份聲明說:「格陵蘭島的冰川已經越過某種意義上的『臨界點』,在目前情況下,每年補充冰蓋的降雪無法趕上冰從冰川進入海洋的流失。」俄亥俄州立大學多名人員參與的這一研究發表於8月13日出版的《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上。
  • 研究數據顯示,格陵蘭島冰蓋融化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值得關注
    據今日央視消息:調查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由於氣候變暖,格陵蘭島冰蓋二零一九年融化近五千三百二十億噸,成為有記錄以來冰蓋融化體積最大年份,相當於每年全年平均每分鐘損失一百萬噸冰蓋。此項研究論文於8月20號發表在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上,論文主筆作者為來自德國亥姆霍茨中心的鷹哥薩斯根,薩斯根和其他研究者分析了美國宇航局從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九年收集的格陵蘭島冰蓋質量的衛星數據。
  • 全球變暖,格陵蘭島的冰蓋已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來自格陵蘭島的近40年的衛星數據顯示,該島上的冰川已經縮小了很多,以至於即使今天全球暖化停止,冰蓋也將繼續縮小。研究人員分析了200多個大型冰川的每月衛星數據,這些冰川排入格陵蘭島的海洋。他們的觀察表明,有多少冰分解成冰山或從冰川融化到海洋。它們還顯示了每年的降雪量,這些冰川的補給方式。
  • 研究顯示去年格陵蘭島冰蓋融化量創紀錄
    研究顯示去年格陵蘭島冰蓋融化量創紀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由於氣候變暖,格陵蘭島冰蓋2019年融化近5320億噸,成為有記錄以來冰蓋融化體積最大的年份。相當於全年平均每分鐘損失100萬噸冰蓋。此項研究論文於8月20日發表在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上。論文主筆作者為來自德國亥姆霍茨中心的英戈·薩斯根。
  • 正加速融化的格陵蘭島的冰蓋會不會從地球上消失?
    德國研究者在最近一期自然期刊旗下的《通訊-地球與環境》發文稱,去年,格陵蘭島的冰蓋融化達到創紀錄的5320億噸,相當於全年以平均每分鐘100萬噸的速度在融化。全島終年嚴寒,約3/4的地區在北極圈內,島上超過80%的面積都被冰蓋覆蓋。
  • 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持續消融 可致海平面80年內升10釐米
    丹麥氣象研究所18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所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丹麥所轄的格陵蘭島近30年來冰蓋融化的相關數據分析後發現,如果氣候變暖保持當前速率,格陵蘭島冰蓋將持續融化,並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釐米。
  • 新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持續消融 可致海平面80年內上升10釐米
    新華社哥本哈根8月18日電(記者林晶)丹麥氣象研究所18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所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丹麥所轄的格陵蘭島近30年來冰蓋融化的相關數據分析後發現,如果氣候變暖保持當前速率,格陵蘭島冰蓋將持續融化,並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釐米。
  • 格陵蘭島大量冰蓋突然破裂,科學家稱氣候迅速變化刻不容緩
    全球變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或許在談論這一話題的時候,我們總抱有僥倖心理,並未感受到時間如此緊迫,但一個又一個壞消息卻不斷撥弄我們「遲鈍」的神經,我們的生態系統,正在用一個個鮮活的事實告訴我們,時間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