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的冰蓋已經達到一個迅速消融的點,即便全球氣溫立馬停止上升,它的冰蓋也沒法恢復了。
這塊北極冰蓋是全球面積第二大的冰蓋,僅次於覆蓋南極洲的冰蓋。這塊冰蓋覆蓋了絕大部分的格陵蘭,融化後通過注出冰川進入大海,幾十年來它一直在迅速消融。如今,一個新研究發現當前的冰川消融比1985年至1999年間要多14%。冰蓋每年大約會消融5000億噸,超出了每年降雪量的補充能力。
研究者在8月13日的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上報告稱,按照這個趨勢來看,格陵蘭冰蓋的質量每100年中有99年都在減少。
「冰川消退將整個冰蓋的動態推入了一個持續減少的狀態,」研究論文合著者Ian Howat在聲明中說,「即便氣候停止改變或者甚至變冷了,格陵蘭的冰蓋仍會繼續縮減。」
消融增加
格陵蘭的冰蓋一直處於危險中。2019年1月時,研究者在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報告說,格陵蘭冰蓋的冰量損失速率是2003年時的4倍。其他研究人員也發現了冰蓋在其底層巖床上滑移的速度也高出預期。這種滑移會使格陵蘭島的冰層從寒冷的內陸區域移動至較為溫暖的邊緣,而在邊緣的融化速度會更快。
該新研究綜合了30年來的衛星圖像和「冰橋行動」中航空測量得到的數據,製成了一份詳盡的時間軸,包括冰層厚度、冰流、冰蓋高程以及冰蓋前側出現裂冰的位置——即冰川和大海的交界,會因為冰川的裂冰作用損失冰量的地方。這種方法能讓研究人員同時研究冰層流失的季節性變化以及更長期的趨勢。
他們發現,2007年至2018年間每年的冰層消融量比1985年至1999年間增加了大約600億噸。也就是說,格陵蘭冰蓋自1985年起已經損失了4.2萬億噸冰。
不過也有地域差異,2001年至2005年間,一些冰層消融的加速是因為陵蘭西南部的冰川從相對較淺的海床移動至了較深的區域,在那裡溫暖的海水能夠更加輕鬆的將它們包裹,使其融化。
無冰的未來?
但無論格陵蘭的哪個區域,一個冰川後退1公裡總是會伴隨著該冰川的冰層消融速度提升4%到5%。由於這些冰蓋已經在向後移動了,因此即便在氣溫停止上升的假設條件下,未來冰層的消融也是鐵打不動了。
「打從我們有能力觀測開始,冰川一直對季節性消融十分敏感,」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MIchalea King說,「但是從2000年開始,你開始在一個更高的基準線上疊加及季節性融冰,那肯定會有更多的冰層消融。」
由於冰蓋每年的損失量超過每年的補充量,我們似乎已經看到格陵蘭冰蓋的未來了。但波茨坦大學的物理學和氣候科學家Stegan Rahmstorf發推說,這種未來並非已成定局。他表示,冰層的後退最終會將冰蓋拉離海洋。在那個階段,溫暖的海水就無法繼續融化冰層,冰川的裂冰作用也會停止。格陵蘭冰蓋將會成為完整的一個陸基實體。到那個時候,將會有一個新的動態:一場冰蓋表面融化速度和每年降雪之間的競速賽,它決定著冰蓋什麼時間消失以及是否會消失。
「因此,格陵蘭的冰層消融才是一個真正的擔憂——如今它已經為海平面的上升出了很多力,」Rahmstorf寫道,「而且格陵蘭島的確有個臨界點,一旦過了這個臨界點之後,冰蓋的徹底消失就無法避免了。不過King和其他人的這篇新研究文章並沒有提及是否已經越過了這個臨界點。」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