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格陵蘭冰蓋消融量破紀錄

2021-01-08 科技與生活視野

·氣候科學·

2019年格陵蘭冰蓋消融水平破紀錄

圖片來源:Ian Joughin, University of Washi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快速消融,這也是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通過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GRACE)衛星任務以及後繼任務GRACE-FO,研究人員能夠根據重力變化對2003-2019年間的冰蓋損失量進行量化分析。研究發現,2019年,格陵蘭冰蓋的融冰量創下記錄,達到5320億噸,比此前最高的2012年還多15%。不過,2017、2018年的融冰量卻比研究期間的其他任何兩年都少,這可能是因為格陵蘭西部的寒冷夏季和東部的高降雪量。該研究發表於《通訊-地球與環境》。

·微生物學·

腸道微生物提升癌症治療的效果

據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研究,科學家發現腸道中一種常見細菌——腸球菌(Enterococcus)中的噬菌體可影響臨床中多種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果。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噬菌體誘導產生的特異性T細胞能與腫瘤相關的抗原反應,從而提升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果。因此,腸道細菌可能影響了臨床癌症治療,如化療和PD-1阻斷免疫療法的效果。在接受治療後,小鼠體內攜帶噬菌體的的腸球菌能顯著提高它們的T細胞反應。而攜帶該菌群的癌症患者在接受PD-1療法後,也有更高的生存率。

·古生物學·

鴨嘴龍特殊的骨骼結構有助於支撐巨大的體重

圖片來源:Karen Carr

鴨嘴龍(hadrosaurs)是一種較大型的植食性鳥臀類恐龍,體重可達4噸,但此前並不清楚,它的骨架如何支撐如此巨大的體重。在一項發表於PLOS ONE的論文中,一個國際團隊通過CT掃描了恐龍化石的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並描繪了恐龍的骨架結構與其移動特徵的關係。研究發現,鴨嘴龍骨骼內部存在獨特的骨小梁(海綿骨)結構,它們能圍成一些極小的空間和空洞。當恐龍體型增長時,骨小梁的密度不會增加,而是會出現在更多的骨骼內部。這種骨骼特徵只存在於包括鴨嘴龍在內的少數恐龍中,或能幫助它們承受巨大的體重。

·生物工程·

佛羅裡達州將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

埃及伊蚊是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等多種病原體的傳播媒介,為了減少埃及伊蚊的數量,美國佛羅裡達州將開展一項大規模轉基因滅蚊實驗。該計劃最初於今年5月獲得美國環境局的批准。本周,佛羅裡達群島的蚊蟲管控區最終通過了這項計劃。自2021年起,在為期兩年的時間內,研究人員將在佛羅裡達群島分批釋放共7.5億隻轉基因雄性埃及伊蚊。這些蚊子由Oxitec公司研製,代號為OX5034。這些轉基因雄蚊攜帶一種致死基因,它們與雌蚊交配後,產下的後代生存能力差且不孕不育。此前,OX5034已經在巴西進行了大規模投放實驗,據該公司介紹,滅蚊效果顯著。

·神經科學·

昏昏欲睡時為何難以集中注意力

大腦皮層第6層的神經元(圖片來源:OIST)

人們在昏昏欲睡時很難集中注意力,這或許與負責調節行為狀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大腦皮層第6層相關。在一項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雙光子成像對小鼠大腦皮層第6層的神經元活動進行了監測,發現不同神經元對視覺刺激的反應不同。大部分視覺刺激激活(VSA)神經元和視覺刺激抑制(VSS)神經元在小鼠警覺時最活躍,隨著小鼠睡意加重,VSA和VSS神經元活動逐漸減弱。不過,也有部分神經元(尤其是部分VSS神經元)在昏昏欲睡時最為活躍。

·氣候科學·

在末次冰期,全球變暖幾乎同步發生

格陵蘭島的冰芯記錄了末次冰期(11.5萬-1.17萬年前)的丹斯果-奧什格爾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s),即當時的氣候快速變暖、又緩慢變冷的過程。在一項新發表於《科學》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分析了63份時間精確、從北半球中緯度到南半球亞熱帶的洞穴沉積物數據,用於研究53次氣候變暖事件的準確時間。結果發現,亞洲、南美和歐洲地中海地區的突發氣候變暖事件,與格陵蘭冰芯記錄的末次冰期間氣候變暖事件是近乎同步的,這表明北極的突然變暖觸發了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暖。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8月21日9時28分,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22593363例,累計死亡病例792396例。較前日,新增確診病例271155例,新增死亡病例6211例。

8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說,近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地區新冠確診病例以日均2.6萬例的速度增加,而15至24歲人群感染率已從2月的4.5%上升至7月中旬的15%。

8月20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製生產的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正式獲得了秘魯衛生部國立衛生研究院頒發的Ⅲ期臨床試驗批件。這是繼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獲得阿聯、巴林臨床試驗批件以來,國產新冠滅活疫苗再度獲得海外國家Ⅲ期臨床試驗批件。

8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11例,天津6例,山東3例,江蘇1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3例(境外輸入22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9例(境外輸入6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353例(境外輸入248例)。

相關焦點

  • 國際最新研究:2019年格陵蘭冰蓋消融水平破紀錄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指出,格陵蘭2019年全年冰質量損失比2012年創下的融冰紀錄還多15%。
  • 融冰量達到5320億噸,衛星數據顯示去年格陵蘭冰蓋消融破紀錄
    格陵蘭冰蓋消融破紀錄《通訊-地球與環境》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格陵蘭2019年全年冰質量損失比曾經創下融冰紀錄的2012年又多出了15%。2003年至2019年期間,2017-2018年的兩年融冰量則少於其他任何兩年。格陵蘭冰蓋融化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至2017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年均上升約3.5毫米,每年約有0.76毫米的上升與格陵蘭冰蓋相關。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GRACE)衛星任務,以及後繼任務GRACE-FO,通過追蹤重力變化,量化了冰質量的損失。
  • 融冰量達到5320億噸,衛星數據顯示去年格陵蘭冰蓋消融破紀錄
    格陵蘭冰蓋消融破紀錄 《通訊-地球與環境》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格陵蘭2019年全年冰質量損失比曾經創下融冰紀錄的2003年至2019年期間,2017-2018年的兩年融冰量則少於其他任何兩年。 格陵蘭冰蓋融化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至2017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年均上升約3.5毫米,每年約有0.76毫米的上升與格陵蘭冰蓋相關。
  • 格陵蘭冰蓋的消融已不可逆,即使氣候變冷也無濟於事
    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格陵蘭冰蓋的消融已經跨越了一個臨界點,即便全球氣候立即停止變暖也無濟於事。格陵蘭冰蓋屬於北極冰蓋,是全球第二大冰蓋,面積僅次於南極冰蓋。它覆蓋了格陵蘭島的大部。冰蓋通過冰川與海洋相連,並在那裡消融。近幾十年來,格陵蘭冰蓋一直在快速消融。
  • 格陵蘭島冰蓋的消融已成定局?
    格陵蘭島的冰蓋已經達到一個迅速消融的點,即便全球氣溫立馬停止上升,它的冰蓋也沒法恢復了。這塊北極冰蓋是全球面積第二大的冰蓋,僅次於覆蓋南極洲的冰蓋。這塊冰蓋覆蓋了絕大部分的格陵蘭,融化後通過注出冰川進入大海,幾十年來它一直在迅速消融。
  • 格陵蘭2019年融冰量創新紀錄,平均每分鐘融冰100萬噸
    據《通訊-地球與環境》期刊最新論文研究顯示,格陵蘭島2019年融冰量達到了破紀錄的約5320億噸,相當於2019年格陵蘭平均每分鐘融冰100萬噸,比2012年創下的融冰紀錄多15%,這相當於全球海平面上升
  • 格陵蘭島冰蓋加速消融,阻止全球變暖難上加難
    近日,一項刊載於《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指出,衛星勘測數據顯示,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加速消融, 2019 年全年的冰蓋面積損失達到 2003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 研究稱格陵蘭冰蓋去年融化量創紀錄,平均每分鐘損失一百萬噸
    研究稱格陵蘭冰蓋去年融化量創紀錄,平均每分鐘損失一百萬噸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楊佳吟 2020-08-22 08:25 來源:澎湃新聞
  • 格陵蘭冰蓋的萎縮已經不可逆轉
    變暖的格陵蘭冰蓋通過了不可逆轉的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冰川融化的速度足夠快,即使全球變暖停止,格陵蘭的冰川也會繼續萎縮。格陵蘭島近40年的衛星數據顯示,該島的冰川已經縮小了如此之多,以至於即使全球變暖今天停止,冰蓋也會繼續縮小。8月13日發表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上的這項發現意味著,格陵蘭的冰川已經過了某種臨界點,每年補充冰蓋的降雪跟不上從冰川流入海洋的冰。
  • 格陵蘭冰蓋融水讓全球海平面上升10.6毫米
    26年損失近4萬億噸冰格陵蘭冰蓋融水讓全球海平面上升10.6毫米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1日在線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格陵蘭冰蓋自1992—2018年損失了近4萬億噸冰
  • 研究稱格陵蘭冰蓋去年融化量創紀錄,平均每分鐘損失一百萬噸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楊佳吟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由於氣候變暖,格陵蘭冰蓋2019年融化了近5320億噸,相當於全年平均每分鐘損失100萬噸,每秒可填滿7個奧運會規模的遊泳池。論文通訊作者、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的英戈·薩斯根(Ingo Sasgen)和合作者分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的、衛星從2003年至2019年收集的格陵蘭島冰蓋質量的數據。研究者發現,格陵蘭冰蓋2019年損失冰量達5320億噸,創下紀錄,而且是2003年以來年平均損失量(2550億噸)的兩倍。報導稱,北極地區的氣候正以接近低緯度地區兩倍的速度急劇變暖。
  • 去年格陵蘭冰蓋融化量創歷史新高,抬升全球海平面1.25毫米
    2019 年,格陵蘭島冰蓋融化量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5320 億噸。這些冰融化後可以淹沒整個加利福尼亞州,形成深 1.25 米的汪洋。(Communication Earth & Environment)從 2003 開始,科學家使用 NASA 的衛星對格陵蘭冰蓋融化情況進行監測,直到 2018 年,年均融化量為 2350 億噸,最高融化記錄出現在 2012 年,為 4640 億噸。而這一次(2019 年),輕鬆打破最高紀錄,創下年度融冰 5320 億噸新高。
  • ...臨界點,丁一匯,溫室效應,冰蓋,消融,升溫,上海,增暖,疊加,碳...
    氣候變化正處在關鍵臨界點  在上海經歷破紀錄高溫的同時,我國北方迎來了首場冬雪,部分地區大到暴雪。事實上,全球變暖並不是一直向上的,而是呈震蕩上升狀態。不過近年來,海洋變暖引起了包括丁一匯在內的氣象學家的重視。也許,這一次留給地球升溫的餘地真的不多了。
  • 目前格陵蘭島的冰蓋消融速度竟為「史上最快」!
    目前格陵蘭島的冰蓋消融速度竟為「史上最快」!格陵蘭冰蓋已經存在了240萬年,其最厚處有2.1英裡(3.4公裡)厚,整個冰蓋的重量大約是地球大氣層重量的一半,如果格陵蘭島上的冰蓋完全融化的話,地球海平面將會上升24.3英尺(7.4米)。在21世紀,科學家們可以使用雷射來測量格陵蘭島冰蓋的高度和總重力,並且使用衛星照片來測量冰厚度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知道現在冰蓋的融化速度是2003年的四倍。
  • 科學家警告:世界第二大冰蓋開始走向不歸路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研究表明,地球歷史上每次間冰期(冰期間隙的溫暖期)都會發生全球性的冰川消融,且往往是南極冰蓋先融化,數千年後格陵蘭冰蓋才開始受到洋流與氣候影響緩慢融化然而,今天地球正在經歷的間冰期——是46億年以來唯一一次南北兩極冰蓋同時融化的時期。研究人員警告稱:格陵蘭冰蓋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正在走向不可逆轉的完全消失的道路上。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程度達臨界點 科學家:將不可逆轉!
    冰川消融現在似乎成了一種趨勢,隨著全球氣溫變暖的影響日益加深,地球上所有的大小冰川都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南極冰川、北極冰川、紐西蘭等等。最近格陵蘭的冰川由於其前所未有的消融速度引起了科學家和環境保護者廣泛關注,格陵蘭的冰川面積非常龐大,覆蓋著冰原的面積超過170萬平方公裡,這幾乎與墨西哥的國土面積相差無幾,更重要的是它的冰殼厚度達到了三千米,科學家預測格陵蘭冰川一旦完全融化,它將使海平面上漲7米,這樣的後果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地。
  • 再也回不去了,北半球最大的冰蓋已經融化到無法挽回的程度
    與南極冰蓋相比,格陵蘭冰蓋與極點的距離要遠得多,其冰蓋的最南端已經低於北緯60度,因此四季的更替就會對格陵蘭冰蓋造成較大的影響,比如說夏天的時候冰雪融化,它的冰雪量就會大量減小,而到了寒冷的冬季,它的冰雪量則會得到補充。
  • 再也回不去了,北半球最大的冰蓋已經融化到無法挽回的程度
    與南極冰蓋相比,格陵蘭冰蓋與極點的距離要遠得多,其冰蓋的最南端已經低於北緯60度,因此四季的更替就會對格陵蘭冰蓋造成較大的影響,比如說夏天的時候冰雪融化,它的冰雪量就會大量減小,而到了寒冷的冬季,它的冰雪量則會得到補充。
  • 別了,格陵蘭的冰川,可能再也回不去
    這段時間以來,伴隨著北半球的高溫,全球各地很多冰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消融,像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坍塌以及北冰洋地區的冰蓋的銳減,就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圖片來源於央視新聞)近日,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氣候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冰川消融的速度遠超想像,格陵蘭地區的冰川消融已經超過臨界點
  • 別了,格陵蘭的冰川,可能再也回不去!
    這段時間以來,伴隨著北半球的高溫,全球各地很多冰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消融,像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坍塌以及北冰洋地區的冰蓋的銳減,就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近日,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氣候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冰川消融的速度遠超想像,格陵蘭地區的冰川消融已經超過臨界點,每年的降雪量已經無法補充冰川消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