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蓋是指覆蓋著極厚冰層的陸地面積,在現在的地球上,排名前兩名的依次是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這兩者的面積之和大約佔據了全球冰蓋總面積的96.6%,其中南極冰蓋約佔85.7%,而格陵蘭冰蓋則佔了10.9%,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比南極冰蓋小得多,但是格陵蘭冰蓋仍然不可小覷。
格陵蘭冰蓋的面積高達183.3萬平方公裡,覆蓋了格陵蘭島超過80%的面積,其冰層平均厚度為2.3公裡,最厚的區域可達到3.4公裡,作為北半球最大的冰蓋,它一直是保持北半球氣候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
與南極冰蓋相比,格陵蘭冰蓋與極點的距離要遠得多,其冰蓋的最南端已經低於北緯60度,因此四季的更替就會對格陵蘭冰蓋造成較大的影響,比如說夏天的時候冰雪融化,它的冰雪量就會大量減小,而到了寒冷的冬季,它的冰雪量則會得到補充。
在過去的幾百年裡,格陵蘭冰蓋的這種變化一直很穩定,其冰雪量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即在夏天融化的冰雪總是會在冬季裡補充回來,然而在最近的30年裡,這種情況漸漸地出現了改變。
2019年12月11日,一個由96位極地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報告表明,從1992年起,格陵蘭冰蓋的冰雪量就開始明顯地減少,而在隨後的日子裡,這個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該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與1992年相比,格陵蘭冰蓋的冰雪量減少了大約3.8萬億噸,而在最近的10年裡,格陵蘭冰蓋的冰雪量平均流失率已經達到了2540億噸,差不多是1992年的7.7倍。
2020年8月13日,一份發表在《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帶給我們一個更不好的消息,該研究表明,格陵蘭冰蓋再也回不去了,這個北半球最大的冰蓋已經融化到無法挽回的程度。
這份研究報告來自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的研究人員收集了近30多年來格陵蘭島周圍的衛星數據,在對234個大型冰川進行深入研究後得出結論,由於夏季融化的冰雪沒有在冬季得到足夠的補充,從1985年開始,格陵蘭島的冰川就開始持續後退,進入21世紀以後,格陵蘭冰蓋消融量便開始顯著增加,時至今日,格陵蘭冰蓋的融化程度已經超過了臨界值,以至於每年冬季增加的冰雪量遠遠無法趕上冰蓋融化的速度。
根據該研究小組的伊恩.豪特教授(Ian Howat)的介紹,現在的格陵蘭冰蓋正在加速融化,而這些融化的冰雪會流入大西洋中,這又會增加冰川與海水之間的接觸,從而進一步加劇冰蓋融化的程度,使冰蓋融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格陵蘭冰蓋已經融化到無法挽回的程度,其消融的結局已經註定,即使是全球變暖的趨勢現在就奇蹟般地停止,甚至是全球氣溫再比現在低一點,格陵蘭冰蓋依然會繼續融化,再也回不去了。
數據顯示,如果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那麼地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大約7米,需要注意的是,格陵蘭冰蓋並不是孤立的,也就是說如果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了,南極冰蓋也是無法倖免的,而假如南極冰蓋完全融化了,地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61米,從而把地球上絕大多數沿海地區淹沒。
當然了,這樣的事情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但這並不代表現在的我們就能置身事外。研究表明,現在地球的熱量基本上是處於一個「收支平衡」的狀態,即地球從太陽獲得的熱量與地球向宇宙中散發的熱量是基本上相等的。而假如地球的氣溫達到一個臨界值,這個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
根據計算機模擬程序演示,如果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2℃,那麼就會在地球上引發一系列的對氣溫升高的正反饋機制,比如說冰蓋的冰雪本來是可以將一部分的陽光反射出去,但如果冰雪融化了一部分,其反射的陽光就少了,於是氣溫就會升高,而升高的氣溫又會讓更多的冰雪融化。
又比如說氣溫升高了,會造成更多的水蒸氣進入大氣層,而水蒸氣卻是溫室氣體,它可以有效地留住來自太陽的熱量,這就會造成氣溫進一步升高,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水蒸氣進入大氣層中。
總而言之,2℃是一個臨界值,如果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2℃,那麼地球從太陽獲得的熱量就會一直大於地球向宇宙中散發的熱量,從而導致地球的氣溫不受控制地升高,再也無法逆轉,其產生的後果根本就不是人類可以承受的。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如果我們人類繼續保持現在的發展模式,那麼在2100年左右,地球的平均氣溫就可以達到這個臨界值。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儘早地採取行動,不管是為了現在,還是為了地球的未來。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