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哥本哈根8月17日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發表的一份聲明說:「格陵蘭島的冰川已經越過某種意義上的『臨界點』,在目前情況下,每年補充冰蓋的降雪無法趕上冰從冰川進入海洋的流失。」俄亥俄州立大學多名人員參與的這一研究發表於8月13日出版的《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上。
報導稱,格陵蘭島面積為2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法國面積的四倍,其85%的表面被冰覆蓋。
丹麥氣象研究所的氣候學家露特·莫特勒姆說:「這項研究證實了許多其他研究的結果,表明冰山消融和崩解的綜合作用是格陵蘭島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大量冰流失的原因。」
報導稱,科研人員在分析了40年來的數據後說,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該島冰蓋每年流失約4500億噸冰,而降雪彌補了這些冰的流失。
但是,本世紀來冰融的速度加快了,每年流失的冰量已經達到5000億噸,降雪已經無法對其充分彌補。
該研究報告說:「在21世紀,格陵蘭島冰蓋正在加速流失,令其成為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單一因素。」
事實上,融冰會導致更多的冰融化,因為冰雪能將陽光反射回太空,而在冰蓋上層集中的融水比冰雪更能吸收太陽的輻射。
報導稱,此外,冰的流失會使永久凍土暴露在外,永久凍土解凍後會向大氣中釋放出高濃度的溫室氣體,阻礙熱量排放。
因此,融冰不僅是全球變暖的徵兆,也正在成為全球變暖的推動因素。
莫特勒姆還說,已發布的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我們將氣溫(和溫室氣體排放)穩定在目前的水平,冰蓋仍將繼續融化,直到冰蓋大小與氣候再次達到平衡時才會停止」。(編譯/胡溦)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