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白暨豚是否已經滅亡?還在不斷探索中

2020-12-04 騰訊網

白暨豚是中國比較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古老的孑遺生物,之前從化石證據中可以表明在530萬年前的長江出現過,到20世紀之後就受到人類的影響數量銳減,在1988年的時候就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但是不管從那之後如何保護,剩下的種群還是在不斷的消亡中,白暨豚也被定為是第一個由於人類的因素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白暨豚還有一個別稱——長江女神,分布地區主要在長江中下遊1700公裡長的河段中,在2500萬年前就從東海遊入長江,慢慢的演變成淡水鯨,在很早的時候,居住在長江的古人對於白暨豚還是很熟悉的,他們甚至能夠很準確的分出白暨豚和江豚。

而什麼叫做滅絕,就是這個物種的最後一個成員走向了死亡,但是白暨豚目前是否已經滅絕了,其實還是不確定的,根據2018年11月14日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更新發布,暫時還沒有確認白暨豚,依然把它定為「極危」的判定。

為什麼會這樣判定呢,其實在2007年8月的時候,有安徽的市民在銅陵胥壩鄉江段拍攝到疑似白暨豚躍出水面的視頻,雖然非常模糊,但是經過專家的鑑定,這隻動物的確是白暨豚,2017年5月份的時候,還是安徽銅陵淡有四位漁民又在同樣的房觀察到白暨豚的蹤影,其中一名是張師傅,他是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的野外觀察員,所以可以基本判定這是白暨豚沒錯了。

在2011年8月25日的時候,湖北一對父子在垂釣的時候,突然發現了江面上有隻大傢伙,一眼就可以看出這不是魚了,因為江豚跟白暨豚很相似,所以這對父子以為是江豚,但是後來發現這隻動物的嘴巴很尖,還有背鰭,這些特徵可以判定是白暨豚無疑了。

長江一直都是白暨豚和江豚這兩種淡水鯨的活躍區,外貌跟魚類有明顯的不同,但是之間的差異化還是有的,白暨豚的吻部比較細長,身體是青灰色的,最主要的它有背鰭,而江豚並沒有突出的吻部,沒有背鰭,在2018年4月18日的時候,安徽蕪湖市板子磯水域拍攝到疑似白鰭豚照片,這次是徹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在2017年的時候,在蕪湖段也有拍攝到兩頭疑似白暨豚的動物,但是後來經過專家的判定是江豚,但是這次拍到的照片雖然有細長的吻部,但是並沒有明顯的背鰭,所以目前專家還沒辦法確定是白暨豚!

白暨豚種群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時間,出現了如此大幅度的下降,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有400多頭,但是到如今卻幾乎為零,這個跟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因為過度捕撈導致了白暨豚的食物會發,而且在捕撈的過程中滾鉤和漁網還會嚴重威脅到白暨豚的生命安全,再者是因為頻繁的航運,幹擾了白暨豚的聲吶系統,很多白暨豚都會被旋螺槳擊死,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都會直接縮減白暨豚的棲息水灣,最嚴重的的還是水體汙染,這一切都在荼毒白暨豚和長江水域裡大大小小的生物。

在這次新冠疫情前,我們更應該反思人獸之間的關係,黃鶴樓下,往事茫茫,白暨豚雖然還不確定是否已經滅絕,但其數量也是極其稀少,作為長江之魂的它,我們希望能夠再次遇到,而如今在長江的明星物種則變成了江豚,與白暨豚類似的它數量已經不足千隻了,瀕危的它成了人類重點的保護對象,雖然我們現在還在不斷找尋白暨豚的蹤跡,希望能夠有驚喜出現,目前長江已經實施了十年禁漁計劃,希望在這個期間,長江裡的所有生物能夠好好的休養生息。

而作為人類的我們,要像對待自己一樣的對待大自然中的每一種生物,畢竟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切記切記!

相關焦點

  • 長江女神——白暨豚
    上次我們講到了「鳥中大熊貓」——朱䴉的起死回生之路但是我們的「水中大熊貓」——白暨豚就沒有這麼幸運白暨豚的生物學分類為
  • 「長江女神」白暨豚,也已經功能性滅絕
    事實在不斷的告訴我們,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2002年最後一隻人工養殖白暨豚死亡,直至今天長江流域仍然沒有再次發現白暨豚。相遇白暨豚,是機遇也是緣分。1980年,水生生物專家劉仁俊接到一個電話,水產收購所竟然捕捉到了一隻活的白暨豚。劉仁俊激動萬分,連夜租了一輛吉普車前去,隨後這隻白暨豚被接到水生所。劉仁俊發現,白暨豚的背後因為被鉤子捕撈的原因,已經有很嚴重的發炎。
  • 白暨豚
    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和與長江相通的洞庭湖、鄱陽湖中,長江出海口區也有分布,另外錢塘江等水域中也發現過它們的蹤影,白暨豚通常成對或成群在一起,在春天交配季節,通常會十餘頭在一起活動。目前被評為極危物種,甚至有很多人認為白鱀豚已經滅絕。
  • 吃雞中的十字弩還在服役嘛?古老的冷兵器,是否應該廢棄
    在射擊遊戲火熱的當下,很多款遊戲中都存在著十字弩。而眾所周知在古代冷兵器時期,十字弩堪稱利器的原因就在與它能進行遠程擊殺。而當代是熱武器時代,就算是一支普通的改裝土槍威力都不見得比十字弩小。那作為射擊武器界的「老古董」十字弩還有必要存在嗎?
  • 白暨豚科考又一次失望而歸,「中華美人魚」到底還存不存在
    白暨豚屬於哺乳動物,為鯨科-齒鯨亞科-白暨豚屬,體形呈紡錘形,身長約2-2.5米左右,看上去豐潤修長,所以有「中華美人魚」的稱號,體重在80到220千克之間,是我國的大型淡水豚類之一,其嘴部又長又細,顏色為淺灰色或藍色,但腹面為純白色,由於長期生活在渾濁且流速很快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視聽器官都已經退化,眼睛很小視力不佳,耳孔更是小如針眼,但是它的聲納系統特別發達
  • 若宇宙中生命只有人類,如果人類滅亡,宇宙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
    宇宙自奇點大爆炸以來,誕生至今日已經有138億年的漫長時光了,就連地球這個相對處於青年時期的星球,也已經有了45億歲的古老歷史。而人類是在幾百萬年前,通過人猿進化,從而登上地球舞臺的一個智慧生命。現如今我們向宇宙中發射探測器,探測是否還有外星文明存在,卻一直苦求無果。
  • 假設人類滅亡,未來生物是否知道我們存在過?科學家:不會被忘記
    假設人類滅亡,未來生物是否知道我們存在過?科學家:不會被忘記眾所周知,人類自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渡過了3000多萬年的歲月了。不過,人類真正統治地球還是在近幾千年的歲月。幾千年以來,人類靠著自身的智慧,不斷努力不斷進化。從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生物,逐步進化成高智商、高文明的智慧生物。我們也是憑著曾祖祖輩輩的努力,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
  • 假設人類滅亡,未來生物是否知道我們存在過?科學家:不會被忘記
    假設人類滅亡,未來生物是否知道我們存在過?科學家:不會被忘記 眾所周知,人類自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渡過了3000多萬年的歲月了。不過,人類真正統治地球還是在近幾千年的歲月。幾千年以來,人類靠著自身的智慧,不斷努力不斷進化。從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生物,逐步進化成高智商、高文明的智慧生物。
  • 白暨豚」目擊記之一 十人目擊「白暨豚
    從今天起,我們將陸續編發張崢嶸撰寫的《「白暨豚」目擊記》(原題為《蕪湖目擊「疑似白鱀豚」事件調查分析》)系列報導,以饗讀者。「白暨豚」目擊記之一                 十人目擊「白暨豚」10月4日上午9點左右,業餘考察隊的兩艘船沿長江黑沙洲洲頭附近行駛。
  • 2020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入圍作品名單公示
    2020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評選工作已經結束,現將100部入圍作品及優秀組織獎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0年9月30日—10月10日。如有異議,請向2020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組委會反映。聯繫人:王力,電話:025-84651536、13512539407;周玥,電話:13162687162;郵箱:BJTOOVC2020@163.com。
  • 2020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在寧頒獎
    10月16日下午,作為2020長三角高新視聽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2020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經網絡初評、專家複評、評委會終評,共評選出100部入圍作品,其中14部優秀作品斬獲本屆大賽金銀銅獎(其中1部白暨豚金獎,3部白暨豚銀獎,10部白暨豚銅獎),另有10家組織報送作品多、作品質量較好的單位獲得大賽優秀組織獎。為兩位logo設計入選者頒獎。
  • 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邀你設計LOGO
    揚子晚報網5月3日訊(記者 徐昇)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白暨豚是僅產於長江中下遊的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具有濃鬱的長三角特色。記者從大賽組委會獲悉,2020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即將登場,現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大賽LOGO。
  • 鄧麗君與白暨豚
    刻在我腦海中的,只是從報刊上看到的她的照片。我一直感激著現代的科學技術,把她的歌聲保留下來,惠及了世人惠及了我。每當我想起或聽到鄧麗君的歌,我不由想到她那美好的形象,想到要永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我曾多次試圖從後來的女歌星中,找到另一個鄧麗君,但是,現實帶給我的是圖勞的遺憾和失望。鄧麗君是世界的唯一,她去了,再也不回來,我只有把她的唱片好好珍藏。
  • 7種倖存的古老動物,第5種滅亡千年仍有出現
    喙頭蜥,這是分布於紐西蘭島上的倖存古老動物,它是現存唯一的喙頭類物種,它們跟蜥蜴並非同一物種,它們擁有松果眼,是三疊紀初期出現的的遠古物種。針鼴,這是一種珍貴的單孔目動物,於鴨嘴獸一樣,為卵生單孔目哺乳動物,分布於澳大利亞古老的環境,針鼴至今仍保持原始的生活習性。
  • 中國已經滅絕的7種生物,新疆虎上榜,第5種至今仍是謎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已經滅絕的7種生物,新疆虎上榜,第5種至今仍是謎。 第三種是新疆虎,它是西亞虎的一個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他們生活在森林中,可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
  • 假若人類滅亡,一億年後還會留下痕跡嗎?
    海拔最低的玉龍雪山,遠觀已經沒有雪山的樣子了。四川的達古冰川已經融化了70% 現在想盡一切辦法在保護……南極冰蓋隱隱見綠色,北極熊餓成熊幹。對於一隻蝴蝶就煽動翅膀就可以引發風暴的地球來說,這樣大的改變不可怕嗎?
  • 宇宙還在膨脹!人類或將遇到更高維度生物!宇宙也會破碎!
    雖然人類現在已經能夠離開地球,但是對於探索宇宙這一個想法來說,人類僅僅只是邁出了一小步而已,對於宇宙的具體形態我們暫時還沒有辦法去探索,宇宙還在膨脹!人類或將遇到更高維度生物!宇宙也會破碎!但是人類根據無數星體的運動規律,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宇宙膨脹論」。
  • 冥王星是否存在古老的地下海洋?
    利用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圖像,一項名為「冥王星被吸積後是否有海洋存在過」的研究,探討了行星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冥王星是不是一開始就很冷,緩慢地聚集著巖石和冰粒子?還是在高溫開始時,它形成的速度更快,積累的熱量比進入太空的熱量多?這兩種情況都對冥王星是否有能力在冰冷的表面下形成早期海洋有著重要的影響。
  •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問題,蓋亞假說給出答案,人類應放棄探索
    眾所周知,最早獲得探索太空能力的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但由於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更勝一籌,因此美國在太空探索上創造了比蘇聯更多的成就。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在航天方面和美國相提並論。對於美國熱衷於探索太空的原因,外界的說法莫衷一是。有的說法認為,美國是為了搶在其他國家前面探索其它星球,並進行地外能源的開發。
  •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問題,蓋亞假說給出答案,人類應放棄探索
    有的說法認為,美國是為了搶在其他國家前面探索其它星球,並進行地外能源的開發。而有種說法聽起來更加高尚一些,他們將美國的登月、探測火星等星際探索行動的動機歸結為探索人類的宜居地。那麼,美國已經開展太空探索長達六十多年,他們是否在太空中發現了宜居星球甚至是外星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