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龍一先生,2020年於紐約公寓庭院中。
圖片來源:坂本龍一工作室
坂本龍一+12位全球音樂人
『INCOMPLETE』系列
About 『INCOMPLETE』 Series
發起人: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
合作音樂家:巫娜(中國)、Alva Noto(德國)、工藤煉山 Lenzan Kudo(日本)、Christian Fennesz(奧地利)、Ross Karre(美國)、Marcus Fischen(美國)、大友良英 Yoshihide Otomo(日本)、林志峰Lim Giong(中國臺灣)、Khyam Allami(敘利亞/伊拉克/英國)、龔志成Kong Chi Shing(中國香港)、Laurie Anderson(美國)、Arto Lindsay(美國)
合作視頻藝術家:Zakkubalan (Neo Sora & Albert Tholen,美國)
合作機構: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BCAF)
支持機構:縵學堂、CAFAM中央美院美術館、單向空間、看理想、X美術館、夢想加空間
合作媒體:CGTN、新浪微博、澎湃新聞、三聯生活周刊、抖音、鳳凰網、芭莎藝術、MONO、BIE別的、The Voicer、日刻
「疫情之下,個人和組織的大部分停止了運作,還幾乎是全世界同時性的。以前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在這種特殊時期裡產生的感覺、感情和想法,與我在經歷戰爭、恐怖主義和自然災害時的感受截然不同。面對這些我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只要我還不是優秀的詩人,就很難用語言將這些感受表達出來。只能去嘗試是否可以通過聲音和音樂,來表達我的想法。同時我也很好奇,那些我在世界各地值得信賴的音樂家朋友們是如何感受這一切的,而我們的感受是否又會有一些難以名狀的共同點。」
—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
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BCAF)與國際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榮譽合作,聯合呈現推廣坂本龍一大師與全球12位音樂家在疫情期間合作的最新音樂/視頻/藝術項目『INCOMPLETE』:11支融合了原創音樂與錄像藝術的獨立視頻呈現了藝術家們的創作力和思考分享。
坂本⻰一介紹這個項目的緣起時說到:「在這次疫情期間,我有一些過去從未體驗過的感受,即使是現在,也很難用言語去說明。與大家⻅面的incomplete series就是我想用音樂的形式將這些難以名狀的感受先記錄下來而開始的企劃,也是與12位享譽世界的音樂家一起合作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Incomplete系列影像視頻畫面。
圖片來源:紐約影像藝術家Zakkubalan。
每一個視頻都是由坂本先生攜手1到2位音樂人好友共同完成音樂曲目的製作,並由紐約著名視覺藝術家、坂本⻰一御用影像創作者Zakkubalan為每集曲目配合相應的原創影像作品。關於音樂家們的合作,坂本先生表示:「比起製作音樂,更傾向於用他們對聲音的敏銳感覺來表現這些不可名狀的感受的朋友們。 另一方面,儘可能地是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人。」
『INCOMPLETE』系列作品將在坂本⻰一先生的新浪微博(微博名稱:坂本龍一_RyuichiSakamoto,#坂本龍一incomplete系列#)、BCAF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中國最具品質的人文藝術媒體及機構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上聯合發布:縵學堂、CAFAM中央美院美術館、單向空間、看理想、X美術館、夢想加空間、新浪微博、澎湃新聞、三聯生活周刊、抖音、CGTN、鳳凰網、芭莎藝術、MONO、BIE別的、The Voicer、日刻等,讓更多公眾欣賞到全球音樂人通力合作的原創項目。
關於發起人
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
坂本龍一先生,2020年於紐約工作室。
圖片來源:坂本龍一工作室。
向上滑動閱覽
坂本龍一在東京上高中時需要坐通勤火車上學。車廂裡總是擠滿了乘客,每個人被困在扭曲的身體之間,坂本在其中無法活動,能做的事情只有傾聽。每天早晨,他會辨認出10多種火車的聲音、自娛自樂。
仔細聆聽是坂本近70年的音樂探索中的一個習慣,每十年都他都踏入一個新的方向。他出生於1952年,那一年約翰·凱奇(John Cage)創作了4′33″。當他還是個孩童的時候,他開學接觸鋼琴,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從凱奇式的各種角度一直研究這種樂器。從1970年代進入1980年代時,他從民族音樂學和作曲學的專業角度轉而擔任了細野晴臣(Haruomi Hosono)成立的前衛電子合成樂團:黃色魔術交響樂團YMO的鍵盤手和作曲。在隨後的個人SOLO職業生涯中,坂本攜新一波電子樂器開創了融合全球各電子音樂流派的特立獨行的實驗,進而開闢了深入古典印象主義音樂的道路。坂本的音樂道路不斷前行、變化、又回到自身,仿佛永遠在訴說關於過去和未來的主題。
對於坂本而言,作曲的方式與他創作的內容同等重要,他的創作過程往往始於即興創作:「你必須時刻打開耳朵,因為任何事情都可能超出預料地發生。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音樂。」錯誤的音符可能是新的音樂構想的正確方法。夜晚的都市之聲可能會啟發新專輯的結構。實際上,是一棟建築激發了Sakamoto與長期合作好友Alva Noto在2016年的現場創作作品「Glass」:菲利普·詹森(Philip Johnson)於1940年代後期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建造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玻璃屋Glass house」。作為表演的一部分,坂本和Noto像樂器一樣「演奏」著詹森的玻璃和鋼製房屋,橡膠槌掃過其表面的聲音錄入麥克風。
空間與聲音之間的關係與折射也是坂本與視覺藝術家合作探索的主題。1984年,坂本作品《All Star Video》與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的錄像藝術融合互動。1999年,坂本的多媒體歌劇《LIFE》首演中,高谷史郎(Shiro Takatani)為視覺總監,擴展了作品的「共生」和「進化」主題。二人繼續合作了數個藝術裝置作品,結合了藝術、聲音和視頻。2018年,坂本的各種藝術合作項目作為「LIFE,LIFE」回顧展的一部分,首次在韓國首爾展出。
藝術創作之外,坂本還跨界創作了不同的音樂作品,包括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健康產品廣告(後來發展為作品「Energy Flow」)、一集《黑鏡》(2019年)。最常被認可的仍是他多年來對30部以上電影的配樂作品:大島渚(Nagisa Oshima)導演的《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貝託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導演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和《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Ar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導演的《荒野獵人The Revenant》,以及山田洋次(Yoji Yamada)導演的《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Nagasaki: Memories of My Son》。他獲得的獎項包括奧斯卡金像獎、葛萊美獎、英國電影學院獎、金球獎。坂本曾說:「製作電影就像是到一個陌生地的旅程,是我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所無法體會到的事情。」
坂本曾經數著他在上學途中所能聽到的所有聲音,近年來重新煥發了新創作的活力。他的2017年專輯async中描繪了時間流逝的音符肖像,得益於他從喉癌中的康復歷程。在同年發行、史蒂芬·野村·史維伯Stephen Nomura Schible導演的電影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中,他前往北極,錄製融雪的聲音。在另一個場景中,他彈奏的「被淹沒」的鋼琴是在2011年地震海嘯引發的福島核災難中宮城縣被發現的。坂本在《終曲》中說:「我們人類說這個鋼琴已經跑調了,但這並不完全準確。事物正在努力地恢復回到一種自然的狀態中。」
這些聲音上的觀察思考不僅是美學意義上的,而且與坂本的環保行動和社會關懷並行前進。他是一位反對核運動的倡導者,也是「更多樹木the more trees」植樹造林和碳補償項目的創始人。連接坂本的音樂、藝術和社會工作的脈絡是他對生命永動本質的深思。坂本在2019年初說:「音樂,工作和生活都有其開始和終結。我現在要創作的是擺脫時間束縛的音樂。」
坂本龍一
與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合作
Sakamoto X BCAF
2019年2月,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支持了青年古琴音樂家巫娜、古箏音樂家常靜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的新春音樂會「觀·音」。坂本龍一先生親臨演出現場,對二位中國音樂家的才華表示激賞,由此約定了未來的長期合作。
2020年2月,BCAF邀請坂本龍一先生參與了「媽媽爸爸生活節·2020愛心版」線上活動。在紐約家中,他特別為疫情中的中國小朋友們錄製了演奏視頻《Aqua》(坂本音樂專輯《BTTB》的著名篇章),鼓勵大家一起堅持互助、給遭逢困境的家庭兒童帶來了深入人心的治癒力量。
坂本龍一先生,2020年2月為中國疫情中的孩子們與他們的家庭演奏樂曲《Aqua》的視頻。
2020 KAB America Inc.(ASCAP), Administered by Kobalt Song Music Publisher (ASCAP)
12位合作的全球音樂人
About the 12 Musicians
巫娜(中國)
巫娜,中國青年古琴音樂家,生於重慶,9歲開始習琴,是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演奏專業的第一位研究生,先後師從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趙家珍女士、李祥霆先生,獲得了這個冷僻專業所有比賽的最高獎項。目前在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任古琴專業教師,客座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古琴專業教師。
她是活躍的跨界演奏者,常年往來演出於亞洲、歐洲、美洲等各個國家。從1999年至今,她不斷地和世界各地的爵士、搖滾、實驗等各個領域的音樂藝術家跨界合作(包括竇唯的「不一定」樂隊、崔健「陽光下的夢」個人演唱會等),成為了古琴藝術創新的標杆人物。同時巫娜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演奏古曲,探索古琴即興在當代生活中的意義。
2008年,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基金會獎學金,赴美國紐約作為期五個月的訪問學者,考察以及研究西方當代藝術和音樂狀況。2010年,開啟「古琴劇場——巫娜的選本」系列演出,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音樂家共同來進行與古琴的對話。2016年,開創了中國首家古琴在線教育平臺——縵學堂。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29日(敬請期待)
作品名稱:《良宵引》(Liang Xiao Yin)
音樂創作:巫娜(wu na)+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Alva Noto (德國)
德國當代藝術家Carsten Nicolai,生於1965年的東德,現居住在柏林。
修讀建築設計,90年代開始從事聲音藝術的創作,簡約、純粹、回歸最基本的聲音,以Alva Noto的名義發布其聲音藝術作品:脈衝(Glitch)、蜂鳴(Drone)、微聲(Microsound)等,與坂本多年來密切合作多部作品。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1日
作品名稱:flux 1
音樂創作:alva noto+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工藤煉山 Lenzan Kudo (日本)
工藤煉山 Lenzan Kudo,日本尺八演奏家、作曲家,同時也擔任2020年3月成立的LENZAN ART Production的法人代表。
工藤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他將音樂、藝術和禪宗哲學融合到身心健康、環境問題的活動和講座中。大學畢業後,他前往英國,與在歐洲的不同樂隊合作演出,BBC等國際媒體給予報導。回到日本後,他在全日本的許多音樂專業場地演出,並為太平洋音樂節做客座表演。目前他也從事各種藝術領域的創作:當代聲音裝置、表演、傳統日本音樂等。同時,他努力介紹和發揚傳統的尺八音樂和禪宗音樂,融合現代文明。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5日
作品名稱:《時光》(Jiko)
音樂創作:工藤煉山 (lenzan kudo)+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Christian Fennesz (奧地利)
生於1962年,奧地利實驗電子音樂先驅。曾先後在MEGO和TOUCH等重要電子音樂廠牌發行唱片。自1990年代以來,Fennesz一直活躍於電子音樂領域,是奧地利著名的製片人和吉他手。
目前在維也納生活和工作,他與許多藝術家合作,包括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Jim O』Rourke,Ulver,David Sylvian,King Midas Sound等。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8日
作品名稱:soil
音樂創作:christian fennesz +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Ross Karre(美國)
工作於紐約的打擊樂手、跨媒體藝術家,從事多種媒體的實踐性工作:從現代經典音樂到結合視頻、聲音、燈光和劇院的實驗性多種媒體表現。
Ross是國際當代樂團the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Ensemble的藝術總監。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13日
作品名稱:sotto vento
音樂創作:ross karre +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Marcus Fischen(美國)
1977年出生的美國音樂人、多媒體藝術家,現居俄勒岡州波特蘭。Fischer先後在洛杉磯、華盛頓州奧林匹亞、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探索完善自己的樂隊創作、DIY樂器和現場聲音實驗。
Fischer策劃了「Vision+hearing 視覺與聽覺」系列音頻/視頻作品,將音樂家和電影導演聚集在一起聯合表演。他還是SIX(年度六揚聲器環繞聲表演系列)的聯合策展人,並且為各種短片和多媒體表演擔任評審。近年來,他還參與了波特蘭當代藝術學院,SASSAS和DubLab等藝術組織的項目和表演。
2009年全年,Fischer在dustbreeding.com上記錄了一個「每日一事」的自我實驗博客,他每天完成一個創意項目(攝影、視頻、音樂、聲音實驗、版畫、平面設計和DIY電子產品等),為期一年,通過日常創造的持續動力來發掘更多的創造性。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15日
作品名稱:fragile well
音樂創作:marcus fischer +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大友良英Yoshihide Otomo (日本)
吉他手/唱盤手/作曲家/電影作曲人/製片人
195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他是電聲即興創作領域的先驅人物,如今是一位跨類型的音樂製作人,在全球範圍內積極進行獨立的即興演奏和流行音樂創作。他當前的聲音藝術既有極簡性,又具有動感和豐富的樂器演奏技巧,與他早期90年代的實驗搖滾樂隊Ground Zero的獨特風格形成鮮明對比。他於2001年成立了Otomo Yoshihide的新爵士五重奏。作為電影作曲家,他為電影和電視作品製作了100多首音樂。
近年來,他一直與藝術家和非音樂家合作組織獨特的即興演奏小組「Ensembles」。他還致力於與殘疾兒童一起參加音樂研討會和參與性項目,並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後作為「FUKUSHIMA!」 項目的一部分創辦了音樂節,並因此獲得了2012年的日本教育部長美術大獎。2017年,Otomo被任命為札幌國際藝術節的藝術總監,目前擔任Ensembles Asia的總監。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19日
作品名稱:silence fell
音樂創作:大友良英 (yoshihide otomo) +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林志峰Lim Giong (中國臺灣)
林志峰,藝名林強,1964年出生於中國臺灣彰化縣彰化市,是歌手、電影演員、DJ、作詞家、作曲家、電影配樂製作人。曾經出演侯孝賢導演的作品《南國再見,南國》。
1996年後專注於電影配樂工作:侯孝賢電影《千禧曼波》、《南國,再見南國》導演賈樟柯電影《無用》、《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等等。先後多次榮獲金馬獎:2018年,憑藉《地球最後的夜晚》獲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21日
作品名稱:《摺疊的黎明》(folded dawn)
音樂創作:林志峰(lim giong)+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Khyam Allami (敘利亞/伊拉克/英國)
1981年出生於敘利亞,伊拉克裔,9歲起在倫敦長大,現居英國。全球著名的多樂器演奏家、作曲家、混音工程師和唱片公司主理人。
2003年,以美國/英國為首的對伊拉克的入侵戰爭期間,Allami發現自己與自身、與其歷史「處於失衡狀態」,並在2004年他23歲的時候開始師從伊拉克的樂器大師Ehsan Emam學習烏德。2008年從倫敦大學SOAS 分校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民族音樂學學位,之後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在伊斯坦堡和開羅進行他的音樂研究。他迅速成為國際範圍內活躍知名的表演者,其電影配樂作品先後獲得了30多個國際獎項。從2018年開始,Allami在皇家伯明罕音樂學院攻讀作曲博士學位,探索阿拉伯音樂與電子音樂、現代聲學的應用融合。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8月26日(敬請期待)
作品名稱:ulfa (أُلْفَة)
音樂創作:khyam allami +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龔志成Kong Chi Shing(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知名跨媒體音樂創作人、作曲家、音樂文化推廣人,現為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的live house「留白」的音樂總監。曾在美國隨Allen Trubitt 及George Crumb學習古典音樂及作曲,80年代回港後與彼得小話成立「盒子」樂隊,探索流行、古典音樂和即興音樂等不同音樂風格及現代劇場藝術。他經常與編舞家、劇場導演及表演藝術家合作,作品曾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古巴、塔什幹、紐約、倫敦、柏林及威尼斯發表及演出。
2009年起,致力於策劃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的免費街頭音樂會系列《開放音樂》,讓本地及海外唱作人以不同種類的音樂,引發公眾與音樂的互動,至今已舉辦逾40場街頭音樂會,邀請了多達130個音樂組合/單位作街頭表演,將不同類型的非商業音樂帶給香港人,風格由傳統到另類前衛,由南音到John Cage,由非洲音樂到巴西爵士等等。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9月2日(敬請期待)
作品名稱:《荏苒》(stealing time)
音樂創作: 龔志成(kung chi shing) +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Laurie Anderson (美國)
出生於1947年的美國多媒體藝術家、攝影師、畫家、雕塑家、電影導演、詩人,是美國電子音樂行業的先驅、實驗劇場的創意先鋒之一、科技與藝術跨界的領航人。她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駐署藝術家,曾榮獲美國格萊美音樂獎。
從1980年開始陸續發行了14張專輯唱片,在美國和國際各地舉辦多次巡迴演出,出版了6本書。Anderson的視覺作品已在美國和歐洲的主要博物館展出:法國裡昂當代藝術博物館回顧展、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等等。作為作曲家,Anderson為Wim Wenders和Jonathan Demme的電影、塞維亞92世博會、日本愛知縣2005年世博會等創作作品。Anderson與保羅·艾倫聯合創立的研究開發實驗室Interval Research Corporation在全球範圍內被公認為藝術與技術合作的開創性領導者。她的電影《狗心Heart of a Dog》被選為2015年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的正式作品。
Arto Lindsay (美國)
出生於1953年,成長於巴西的美國吉他手、歌手、製作人,實驗音樂人,從事音樂與藝術的跨界合作長達40多年。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Lindsay與視覺和音樂藝術家合作,包括Vito Acconci,Laurie Anderson,Animal Collective,Rodney Graham,Marc Ribot和坂本龍一。
合作作品信息:
發布日期:9月5日(敬請期待)
作品名稱:low tide
音樂創作:laurie anderson & arto lindsay + 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視頻創作:Zakkubalan
合作視頻藝術家團隊
Zakkubalan
About the Video Artist
Zakkubalan由紐約藝術家Neo Sora和Albert Tholen組成,作品探索電影和攝影的交界融合,是坂本龍一多年來的視頻合作團隊。
兩人畢業於美國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Albert於2017年榮獲IFP Marcie Bloom電影獎金。他們曾在日本東京和多利Watarium當代美術館,Sogetsu藝術中心和日本東京的Sezon畫廊以及2017年重生藝術節上展出作品。
關於合作機構
About BCAF
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BCAF)
中國唯一專注於當代人文藝術發展的
公募性基金會和文化智庫
BCAF以「發現文化創新,推動藝術公益」為使命,在文化創新、藝術公益和智庫研究三大領域展開類型廣泛而富有活力的公益項目,讓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藝術,構建創新中國為主線的人文公民社會。
BCAF致力於支持具有全球視野的藝術家和創作者,將中國當代文化推介至國際舞臺,支持中國新一代的國際文化合作與交流。BCAF已與十數個國家的國際性平臺緊密合作,其中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塞爾文獻展、威尼斯雙年展、坎城電影節、洛迦諾電影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協會、亞洲文化協會、帕森斯設計學院、紐約時裝周等。BCAF策劃組織了多項高規格政府項目,例如中歐/中美/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德文化年、中德青年創新年、「中法文化高峰論壇」、「中國與歐盟在文化遺產、文化與創意產業和當代藝術領域相關方的合作調研報告」、「中歐人文智庫峰會」、「中印文化連線」、「中日文化連線」、「亞洲文化節」等等。
2015年5月至11月,BCAF策劃及組織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國家館,得到了國際媒體和藝術界的廣泛好評。2017年至2020年,BCAF在美國各地成功舉辦了三屆「創新中國文化節」:作為中美政府最高級別交流框架的「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官方項目之一,文化節探索了中國民間文化外交的新形式。2017年,BCAF中國藝術電影基金支持的電影榮獲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第70屆坎城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同年,BCAF支持獨立電影導演王兵參加卡塞爾文獻展。
2020年,「BCAF國際大師合作系列」攜手國際機構、專業平臺、媒體夥伴進一步支持具有先鋒活力的大師項目:坂本龍一、文德斯、大衛林奇、李滄東等全球電影、音樂大師的最新原創項目。
媒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