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爐邊夜譚
來源:柳葉刀雜誌
柳葉刀的官網上的一個研究,讓國際醫學,營養學界,健康界立馬炸開了鍋。
這個研究是:脂肪和碳水的攝入量,對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大意就是:
對比『多吃油』和『米麵糖等主食』,哪個死的更早,更加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這個研究是由PURE發起的,2017年08月29日發布在全球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上。
什麼是PURE
這個一個大型的研究,名叫,前瞻性城市農村流行病學研究 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2013年,針對35歲到70歲的成年人,在18個國家,問卷記錄了135335人的進食情況,主要調查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和飲食之間的關係。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研究,是PURE的一部分,他們評估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心血管疾病,和總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這個研究發現:
在隨訪期間,他們記錄了4796例死亡和4784例心血管疾病的案例,研究結果顯示:
1,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會增加總死亡率的風險。 Higher carbohydrate intake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otal mortality
2,脂肪的攝入量,可能降低總死亡率的風險。Intake of total fat and each type of fat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total mortality
(各種脂肪,和碳水,與總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
3,高飽和脂肪(肥肉,椰子油等)的攝入量,可能降低中風的風險。Higher saturated fat intak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stroke
4,總脂肪,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和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沒有相關性。Total fat and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結論翻譯:
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和更高的死亡率有關,總脂肪和部分脂肪,能降低總因死亡率,脂肪和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沒有關係,飽和脂肪可能降低中風的風險。
最後最重要的一句話:考慮到這些研究結果,全球的膳食指南,恐怕需要重新考慮定製標準了。
這裡我用常人聽得懂的話,再翻譯一遍:
1,吃米麵糖等主食(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可能讓你死得更早。
2,多吃好的脂肪,吃油,可能讓你活得更長。
3,吃肥肉,椰子油等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降低中風的風險。
4,吃油和心臟病沒有關係,吃多少油都不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
5,我們信任的傳統膳食指南,可能讓我們越吃越不健康。
(少吃米麵糖,讓你活更長)
看完什麼一感想,毀三觀了,有一點點懵……
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害怕脂肪!
最可憐是一些老人們
看到這裡,我最感慨的就是,大部分中國的老人們,已經被低脂飲食徹底洗腦,因為他們接觸的所有醫生,都告訴他們,要少油少鹽少吃肉,飲食要清淡,清淡,然後他們就吃起了……
多少老人,常年不吃油,一天幾碗面,好幾碗米飯,不敢多吃肉,不敢多吃油,最後,心臟病越來越嚴重,糖尿病永遠都無法治癒,中風問題越來越嚴重。50歲以後,請停止粗茶淡飯。在過去,老年人不沾葷腥是一種教條,葷食是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而現在,越來越多高齡者, 被營養學家、中醫師建議「要吃肉」。
影響健康的原因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人類的處理方式、 食用量。絕對禁吃葷菜,並不能保證健康長壽。相反, 可能造成蛋白質等營養素供給不足,而最終加快衰老,導致死亡。
「老人健康的關鍵,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 粗茶淡飯不但沒有幫助,反會增加老化速度。」 年紀越大,營養不足,每五位80到84歲的老人就有一位被歸類為「低營養族群」。85歲以上的人,則有1/3沒有攝取足夠營養。
原因是,老年人胃口變小後,三餐要是粗茶淡飯, 熱量和營養素就會不足,免疫力因此下降。營養不足, 使得因心肌梗死、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 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5倍」。而且,營養師慎重告訴您, 不吃肉的人比兩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哦~
一位女性,曾經嘗試低脂飲食,素食,不敢吃脂肪,最後患有糖尿病,她移民到美國後,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最終改變飲食結構,多吃脂肪,最後成功逆轉糖尿病。
很多老年人,每天看著那些吸引眼球的爆款文章:千萬不能吃這個,吃這幾種食物就能治療癌症,等等。這些幾百年前的形上學的落後健康理念,仍然在他們之間互相傳播,居然不知,他們最基本的飲食結構都是錯誤的。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很多的健康理念,已經深深植入老年人的大腦中,他們可能這一輩都無法改變。
窮人越來越胖
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窮人患糖尿病,心臟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越來越高,為什麼呢?
因為窮人只吃得起廉價的碳水化合物。國外的菜是非常貴的,特別是蔬菜,貴得嚇人。為什麼歐美那麼多窮人是胖子?很多回答都指出,菜太貴了,窮人都消費不起。
確實,主食是最廉價的食物,也是最直接的能量來源,目前,在世界上,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不吃主食,會增加很大的一部分費用,特別是中國老人,特別捨不得,只要能吃飽,就不想花更多的錢去改善飲食。
還好,中國的菜比較便宜,大部分中國人吃菜還是吃得起的。目前,最難的是,說服中國的成年人去改變飲食結構,大部分國人都會覺得,不吃米飯,不吃麵,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我之前說過,米飯,面,和糖一樣是會讓人上癮的,大部分國人已經碳水上癮,如果你上癮,你要想改變起來,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
大部分最新的研究,最新的健康資訊,都在國外,中國國內有關健康方面的純科學研究,真的太少太少,大多數國人還在信奉黃帝內經。
一個老的,不健康的觀念,一旦植入你的大腦中,可能需要一輩子才能改變,低脂飲食的神話,在國外早就破滅了,目前在國內還是大行其道。
一個新的,健康的飲食觀念,國外流行了幾十年後,可能中國才會慢慢的改變,才會有人去遵循。低碳飲食,在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已經是一個最基本的健康共識了。
大部分看了這篇文章之後,還是無法改變自己的觀念,因為他們身邊的人,沒有人這麼吃,醫生也不建議你低碳水化合物,所以你認識的人,都會覺得你是瘋子,另類。
可能幾十年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今天你看的這篇文章才是真理。
全球頂級醫學雜誌這樣說,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吃呢?
肉燉一小時,是營養寶庫
長壽之鄉:衝繩的長壽老人,都有吃肉的習慣。 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
他們喜歡吃肉,但製作方法卻與眾不同。不是頓頓炒肉、炸肉, 而是把肉煮2∼3小時後,在湯裡加上羅卜或海帶,然後再燉1小時才食用。他們把這種菜叫 「營養寶庫」 。
這樣子的做法,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 其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明顯增加,膽固醇含量會大大下降。這種肉既含豐富的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 是延年益壽的營養佳品。
延遲老化的飲食要點
1、每一餐都很重要,紅肉白肉都要吃,但不多吃
老年人在吃肉(包括內臟)時,要掌握這樣一條原則:少量、 多樣化。肉食多樣化,可增添人的食慾。有人提出:「 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2、三餐份量均衡
三餐份量平均分配,可以讓肝臟穩定合成白蛋白, 使合成代謝反應安定運作。
3、食物選擇上,充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並選取高抗氧化食物,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胺基酸,建議攝取量比國際飲食參考攝取量再多一些。 抗氧化食物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緩老化速度, 比如一些深海的魚。
4、不要只挑軟的吃
咀嚼能力,反映身體的老化程度。為了維持咀嚼能力,建議選擇適當食物,每口食物慢慢咀嚼。
5、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
每半年到牙醫報到一次,檢查牙齒、洗牙,保持口腔環境清潔, 以維持咀嚼能力,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風險。
6、每周多出去吃幾次
50歲以後,建議大家積極創造想吃的欲望。就算一個人, 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廳用餐,挑戰味蕾。一周來一次, 穿上最喜歡的衣服,帶上自己的夥伴們,出門享受一次年輕!
7、多燉少炒
在蒸、炒、燉、煲等烹飪方式中,最適合中老年人的是燉和煲。
所以,每人都應安排合理科學的膳食,在葷食方面不應取偏頗態度, 只有科學處理好葷素的關係,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長壽。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