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文化」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_教育新聞_教育_湘潭在線

2020-11-28 湘潭在線

要打造成一所有特色、有活力、有品位的學校,就必須將文化涵育德行,構築全校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用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用文化引領學生人生方向。近年來,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注重文化引領,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古色文化、傳播綠色文化、打造藍色文化,「四色文化」交融交匯、潤物耕心,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創建於1984年,坐落於有著「小南京」「湘中明珠」之譽的湘潭縣城,是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湖南省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湖南省示範性縣級職教中心的牽頭學校。一直以來,學校的全部教育實踐,都歸結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近幾年,學校在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上下真功、出硬招、求實效,找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真正把內涵建設、質量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著力特色打造「四色文化」,以「四色文化」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學校黨總支在烏石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弘揚紅色文化,唱響主旋律

湘潭是中國紅色文化的搖籃,在土地革命、五次反圍剿、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搏戰中獻出寶貴生命的湘潭籍先烈數不勝數,更是一代偉人毛澤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陳賡、譚政的故鄉。豐厚的自然人文環境和革命歷史傳統為學校創造性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近年來,學校以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為契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紅色傳統有機融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把紅色基因傳承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師生到韶山、烏石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體驗式學習,每年在師生中廣泛開展唱紅色歌曲、誦紅色經典、講紅色故事等活動,讓紅色基因厚植在師生心田。

中職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研討活動

傳承古色文化,繼承好傳統

湘潭縣碧泉和隱山是湖湘核心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湖湘文化的發展史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學校堅持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思政工作的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近年學校先後承辦了湘潭市中職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研討活動,舉辦了湖湘文化大講堂,開展了「工匠精神進課堂」系列活動,創辦了「三才」國學社,投入資金40餘萬建設了書畫名師工作室和國學基地,揭牌成立了省級「非遺」項目湘潭火龍舞傳習基地。同時學校深入挖掘和大力宣傳辦學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精神文化,讓工匠精神涵養校園文化,深化校訓、校史、校歌、工匠精神的挖掘和詮釋,充分解讀校園道路、樓宇名稱蘊含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增強廣大師生對校園文化的認知認同,讓校園古色文化以其特有的滲透力、影響力、教育力幫助學生提升修養和品行。

青年志願者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

傳播綠色文化,倡導新時尚

通過大力推進綠色校園文化建設,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綠色校園文化薰陶,增強其生態道德觀、可持續發展觀和環保責任感,並將相關知識融入到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等綜合性教育和學生實踐活動中,從而最終實現文化育人之目的。一直以來,學校牢固樹立並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把綠色文化理念貫穿於辦學治校的全過程。一方面重視生態校園建設,積極踐行垃圾分類,大力倡導低碳生活,打造優美宜人的校園環境。整個校園綠樹成林,四季花開,風景如畫,景色宜人。另一方面,積極投身於「三創一治」和「偉人故裡、大美蓮鄉」建設,定期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環保進社區等志願服務活動,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展現綠色文化元素,傳播綠色文化音符,通過可知可感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師生建設綠色家園的責任擔當。

航空服務專業實踐活動場景

打造藍色文化,融合新理念

新時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已不僅是「實踐性、操作型」的技能型人才,而更加注重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和道德素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學校一直致力於將先進的、共識的企業文化及其管理方法,移植、融合和應用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打造校園藍色文化。主要從理念導向上,實現精神層面的融合;從制度文化上,實現管理層面的融合;從物質文化上,實現環境層面的融合一是將職業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加強專業課與文化基礎課程的融合,在每個育人環節融入職業精神元素的培育,使學生了解職業精神的基本要素,職業精神核心修煉的內容,明確職業精神的特質,提高對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的認識,從而在主動學習職業技能的同時,深刻理解職業精神的重要意義,為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將企業工作標準體系融入實習實訓管理中。通過進一步實施4E工作標準體系和6S行為養成體系,讓學生在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處上都有詳細的工作標準和明確的操作要求,每一個專業都持續致力於打造一支具有活力和激情、能夠激勵別人、有決斷力、有執行力的4E管理團隊,並作為育人目標,納入考核指標,這樣有效縮短了學生向「職業人」轉變的距離,有效鍛造學生的職業品格、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三是將企業文化元素融入專業實踐活動中。通過專題報告、創新創業大賽、簡報板報、文化藝術節等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藍色文化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專業興趣小組的主陣地作用,積極創建各種學習型、創新型專業小組,尤其提倡以專業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交往、學會包容、學會競爭和合作,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自強、自立意識,培育職業精神。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開課吧孫志崗:數字時代,在線教育如何賦能人才
    11月23日,由芥末堆舉辦的「或躍在淵」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正式開幕。開課吧聯席總裁、首席產品官孫志崗受邀參與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領袖論壇並做了主題演講:數字時代,如何賦能人才,分享開課吧在數位化人才培養上的內功心法。
  • 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 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
    論壇以「科學教育與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為主題,從科學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以及新工科建設出發,交流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分享國際科學教育優秀案例,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促進我國科學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動科學教育發展。
  •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賦能理科人才培養——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
    原標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賦能理科人才培養——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
  • 火星時代教育就業管理部總監侯清華:培養市場需求的藝術和技術人才
    目前火星時代在全國設有22個教學分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主營業務包括職業教育、在線教育、少兒美術和圖書出版等,在專業設置上,有室內設計、UI設計、遊戲美術設計、遊戲程序開發,影視特效,影視剪輯包裝等專業方向,25個細分專業。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教育賦能科技變革 ​
    ,尤其是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慧的價值再次凸顯,賦能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在線新經濟領域,迎來新一輪突破。 隨著人工智慧賦能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價值不斷被放大,且明顯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工智慧日益成為社會、教育熱點話題,無論是教研、教學,還是學生練習、考試測評,幾乎所有教育場景都能看到人工智慧技術的參與。這意味著,「人工智慧+教育」的時代已經全面來臨。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舉行 聚焦AI人才培養
    ,共同探討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為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指出,人工智慧+5G對教育將帶來顛覆性變革。2020年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而全球僅有25萬相應相關領域專業人才。面對未來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我國已約有300所高校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加快建設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體。
  • ...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關鍵是……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洪捷認為「國際競爭力」具有多層含義:「不僅在於參與國際競爭,還在於藉助國際上好的資源培養人才,高端人才培養不能簡單理解為數量優勢層面的派出去、引進來。」「國際化並不一定要出去,而是代表對國際前沿的把握。」
  • 達內教育技術副總裁郭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達內教育集團技術副總裁郭陟做了「產業報告-新基建背景下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的主題演講。最終讓企業實現價值的最大化,相當於新基建平臺支撐下的一個IT新技術,對企業賦能的一個過程。只有大量的具有創新性的企業湧現之後,才能真正說數字經濟可以蓬勃發展,同時產業也會實現一個轉型升級。
  • 小灶能力派攜手騰訊教育,推動數位化人才培養
    數字經濟為全球經濟發展賦予了巨大能量,隨之而來的還有整個產業的結構性人才短缺。數據顯示,未來5年,將新增1.5億人口進入數字崗位,這也將成為未來職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順應數字人才轉型的時代環境,小灶能力派從數據分析職業認知探索與配套的人才培養解決方案切入,攜手騰訊教育,歷時數月研發,共同推出《商業數據分析訓練營》。
  • 行動教育:在線EMBA-讓企業成長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當前,國內病毒防控態勢一片光明,生產生活加速恢復,企業如何突破寒冬成為當前最大考驗,在中國經濟進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逆勢增長對企業來說越來越重要。
  • 紮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
    原標題:紮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強調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要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AI賦能教育全球高峰論壇」召開 未來基因課堂正式發布
    人工智慧已陸續在全球各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全面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為了中國贏在未來、領跑世界,我們需要用AI賦能教育、以教育推動AI的發展。論壇伊始,中國科學院劉嘉麒院士發表了致辭,他對於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AI賦能教育上的不懈努力給予了高度肯定,對於人工智慧+教育專委會的成立表示祝賀和期待。
  • 為公民道德建設刻上中華文化的時代印記_國際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立足點,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在繼承傳統中創新發展,為當代公民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大連六度入選「全國文明城市」,一貫重視公民道德建設,湧現出一大批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楷模,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文版,21世紀人才培養科學教育理論
    《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文版,21世紀人才培養科學教育理論 2020-06-13 0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洞見未來教育趨勢,國際數字教育大會上驚喜不斷
    兩天專業論壇探索未來國際化教育方向2020(杭州)國際數字教育大會高峰論壇以「數字賦能教育創新·智能引領學習變革」為主題,與教育同仁和眾多國際嘉賓一起分享浙江省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探討教育現代化的變革與新生,以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尋找數字教育領域的戰略方向。
  • 直播預告 第二屆「曼」談教育—後疫情時代未來國際教育與職業發展...
    在逆流中尋求生機,履步維艱的時刻已經過去,後疫情時代到來。對教育領域學者、海內外華人學子、各高等教育機構而言,探索在後疫情時代下的發展模式尤為重要。促進全球教育領域學者、業界大咖深度對話,以及給全球海內外華人學子傳遞未來國際教育、繼續教育、跨文化教育以及新職業教育在疫情下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方法,從而推動海內外教育資源的流動。
  • 在這裡洞見未來教育 2020(杭州)國際數字教育大會正式開幕
    2020(杭州)國際數字教育大會高峰論壇以「數字賦能教育創新•智能引領學習變革」為主題,與教育同仁和眾多國際嘉賓一起分享浙江省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探討教育現代化的變革與新生,以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尋找數字教育領域的戰略方向。
  • 智慧教育賦能,昂立新概念英語升級發布
    10月26日,昂立教育在滬召開產品發布會,正式發布新版新概念英語課程。發布會上,昂立展示了全新升級的新概念英語課程設計、智能學習系統和教學服務體系。升級後的昂立新概念在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技能的同時,將注重培養學生語言素養和多元思維力。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所以外語專業就出現了危機,普遍表現在外語專業的學生反映知識面非常狹窄,人文修養不足,創新能力不強,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連續三年英語專業都成為就業最難,失業最快的紅牌專業。全國英語畢業生的現狀就是小才擁擠,大才難覓,就像中國人都會說中文一樣,並不是說能說中文就是中文專業人才。
  • 2020 EduSoho全球用戶大會聚焦6大板塊,賦能教育,創新啟幕!
    2020 EduSoho全球用戶大會聚焦6大板塊,賦能教育,創新啟幕!  回顧這一年,狂熱的在線教育大戰將走向何方?經歷谷底的線下教育如何復盤與復甦?教育行業OMO大趨勢如何進一步融合?企業將如何應用最新數位化技術驅動人才發展?教育新基建的升級會如何改造底層生態?資本入局和看好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以上這些問題,在2020 EduSoho全球用戶大會都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