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賦能理科人才培養——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

2021-01-08 雲南網

原標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賦能理科人才培養——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深入學習關於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聚焦家國情懷深厚、理論基礎紮實、科學素養厚實、創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創新型理科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三融入三推進」的全程貫通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專業教育、二三課堂等人才培養全過程,實施「意識—價值觀—能力」三層次推進,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育人成效不斷凸顯。

頂層設計:激發創新創業意識

創新創業意識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起推動作用,支配著態度和行為,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學院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從指導思想、組織領導、政策制定、獎勵辦法和具體實施等方面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制度化、常態化建設,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有效激發了師生創新創業意識。

完善制度賦能,引導師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制定系列規章制度,健全工作機制,用政策引導師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形成師生願意參與創新創業、能夠創新創業的良性循環。成立學院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書記、院長任組長,領導班子全員參與指導創新創業活動。學院明確規定,對指導學生學科競賽獲獎的教師,給予聘崗政策傾斜;對指導學生獲國家特等獎、一等獎的第一、第二指導教師和省一等獎的第一指導教師,教學業績直接評定為A。出臺《創新創業培育項目評選辦法》,積極培育「網際網路+」「挑戰杯」創新創業類賽事重點項目,最高資助1.5萬元。

出臺獎勵辦法,激勵師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設立專項獎助學金,發揮激勵導向作用,引導師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設立「耿兒」獎教學金,獎勵在指導學生競賽、創新創業等方面成績突出的教師和在科研、競賽、創新創業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目前已評選5屆,獎勵了10位教師、138名學生,獎勵金額達95萬元。設立創新創業專項資助基金,已評選3年,資助58名學生,資助金額7.8萬元。修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創新創業成果獎勵辦法》,對創新創業特別優秀的學生,在獎學金評定、研究生推免等評選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協同育人:培育創新創業價值觀

培育創新創業價值觀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需要解決的先導性、全局性關鍵問題,可以喚醒並激發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內生動力。學院立足實際,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創新創業工作,強化創新創業的使命驅動,激勵學生把理想抱負和所學所思轉化為報效國家的實際行動,使創新創業工作「活起來」,思想政治教育「實起來」,先鋒榜樣「樹起來」,全面營造創新創業濃鬱氛圍。

凸顯「黨建+」的引領作用。學院自2015年開展黨建「1+1」品牌活動,通過教工黨支部結對學生團支部、教工黨員結對學生、研究生黨員結對本科生等形式,注重發揮師生黨員的引領作用,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探索上下聯動、師生互動的工作機制,形成「黨建+創新創業」鮮明特色。以無機化學教工黨支部為例,在支部成員結對幫扶150餘名本科生中,主持國家級別、省級學生課題30餘項,獲國家獎學金6人,獲國家級別競賽金獎2項、省級競賽17項,本科生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0餘篇,有10餘人保送北大、復旦、中科院等高校和院所。

強化日常思政的關鍵作用。輔導員是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讓教育者先受教育,鼓勵輔導員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培訓,推動輔導員和專業教師共同指導項目,協同育人,實現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成長。積極發揮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活動中的引導作用,把情做足,把理說透,把法講清。除傳授創新創業知識、指導創業技能外,還潤物無聲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艱苦奮鬥等優良傳統教育,並加強抗壓抗挫折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培養團隊精神,厚植社會責任感。

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天邊不如身邊,道理不如故事」。學院每年開展考研考博榮譽榜、「耿兒」獎教學金獲得者、學院十佳黨員風採展等,並充分運用官網、官微等融媒體平臺,開設「榜樣先鋒」專欄,內設「考研風採」「國獎先鋒」「競賽足跡」「創業故事」「耿兒新星」等欄目,通過挖掘、宣傳優秀學生榜樣,充分發揮身邊榜樣的示範效應。邀請校友企業家傳經送寶,分享創業經驗和創業品質,以先進的事跡鼓舞人,以優秀的典型引導人,多渠道、全方位、成系列宣傳典型,起到「青春榜樣,引領成長」的作用。

五位一體: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不僅是課程教學中創業知識和專業理論的灌輸,更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和社會需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與第二、第三課堂,把創業知識和專業理論融入各類實踐實訓平臺。基於此,學院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系統構建「課程教學、科研訓練、學科競賽、特色活動、實習實踐」五位一體的協同培養機制,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課程教學有方法。除學校統一安排的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外,學院積極發揮專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專業課程中充分挖掘創新創業元素,將創新思維和理念融入課程教學,既傳授專業知識,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師結合自身科研實際,在課程教學中深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將論文、專利等實驗室成果進行科技轉化、項目孵化,因材施教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既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又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造福人民。

科研訓練有平臺。科研是學院立院之本,實驗室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學院鼓勵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所有實驗室和儀器面向本科生開放,80%以上學生在低年級就進入實驗室,80%以上學生參與省部級及以上課題研究。建立國家、省、校、院四級科研訓練體系,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錘鍊創新能力搭建科研大平臺。利用師生科研互動平臺、本碩科研互助平臺、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等,通過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術興趣和創新潛力。同時,根據實驗學科特色,創新設立實驗室團支部,通過科研讀書會、組會、科研日常訓練等方式,以實驗室導師高水平科學研究帶動學生科研訓練。

學科競賽有抓手。學院精心培育學科競賽這一「火種」,把學科競賽與課內外教學深度融合,成為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成立化工設計協會、化學實驗技能協會、現代農業技術協會等專業社團,配強指導力量,開展競賽引領組織工作。每年舉辦學科競賽宣講會,邀請專業指導教師、獲獎團隊為全院學生作培訓交流,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學科競賽,激發學生從事科研與探索的興趣和潛能。精準聚焦重點項目,選配有創新創業潛質、綜合素質全面的學生,舉辦創新能力提升訓練營,通過講座、培訓、研討、實踐一體化訓練,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文化活動有特色。校園文化活動是不可替代的第二課堂,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對學生起到浸潤薰陶作用。結合學科專業特色,持續開展實驗室文化節、綠色文化節,舉辦實驗室安全知識競賽、實驗室文化PK賽、美麗實驗室評選、優秀組會評選等活動,將學生的創新創意、科學態度、實驗規範等通過競賽、表演的方式進行展示,每年參與的學生超千人。

實習實踐有創新。現場是更好的教學,實踐是更好的課堂。學生通過參加專業實踐活動,深化理論知識,提高認識能力。學院與日本蘭貴株式會社工廠建立海外大學生實踐基地,定期選派學生到海外見習,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專業水平。同時,學院與巨化集團、浙江省農科院共建研究生實踐基地,與合全藥業、普洛藥業、康恩貝、尖峰藥業等建立校外實踐基地,開通校企直通車,深化科教融合、產學研結合,帶領學生下沉企業,鍛鍊專業技能,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浙師大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秉持「生命不息,進取不止」院訓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構建全程貫通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以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育科學創新創業價值觀和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己任,賦能理科人才培養,取得豐碩成果。近年來,本科生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86篇,SCI收錄231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1篇,主持省級及以上科研訓練項目96項;在國家級別、省級等各類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獲國家級別獎項172項、省級350項,學生在A類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項達1369人。2018年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專項賽金獎1項,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項目金獎1項;2019年獲第十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二等獎1項;2020年獲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銀獎2項,獲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銀獎、銅獎各1項,獲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 王永珍)(王永珍)

相關焦點

  • 吳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兩個轉變
    、強實踐,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各環節、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兩個轉變。吳巖介紹說,中國創新創業教育實現了新時期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推動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深刻變革。
  • 雙創賦能,愛善天使集團成為「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創新創業基地」
    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階段大學教育非常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提倡通過大學生創業來培養創業創新型人才。證實如果有好的創業機會,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會選擇創業。這與我國的高校雙創教育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深化校企合作,公益創業助力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近年來,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指導下,公益創業愈發受到重視。
  • 「四色文化」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_教育新聞_教育_湘潭在線
    近年來,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注重文化引領,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古色文化、傳播綠色文化、打造藍色文化,「四色文化」交融交匯、潤物耕心,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創建於1984年,坐落於有著「小南京」「湘中明珠」之譽的湘潭縣城,是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湖南省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湖南省示範性縣級職教中心的牽頭學校。
  • 安徽師範大學:「五維一體」培養新時代「雙創」人才
    近年來,安徽師範大學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將其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有效構建了「頂層設計,教學改革,隊伍建設,平臺搭建,過程指導」的「五維一體」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形成了「三創理念引領,四級平臺支撐,五個融合促進,六送舉措扶持」的「3456」創業生態,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和創新支撐。
  • 南華大學舉辦2019年全國「智能教育與創新創業」專題研討會
    10月18日、19日,由CAAI智能教育技術專委會主辦、南華大學承辦的2019年全國「智能教育與創新創業」專題研討會在衡陽舉行。紅網時刻衡陽10月22日訊(記者 譚倩 通訊員 曹源)10月18日、19日,由CAAI智能教育技術專委會主辦、南華大學承辦的2019年全國「智能教育與創新創業」專題研討會在衡陽舉行。
  • 2016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招辦訪談實錄
    優質的教育資源:學院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佳宜居城市——金華市,母體浙江師範大學是全國百強高校,本科、碩士和博士教育層次齊全。學院共享母體優質資源,辦學條件完善,生活設施完備,校園環境清幽,是求知成才的理想場所。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人才基地 教師搖籃
    ,進入「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行列。根據本科招生計劃,海南師範大學校今年招生總數將近5140人。  海南師範大學全面實施「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改革,推動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的人才培養新機制,讓學生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促進師生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開放基金」,每年投入不低於300萬元,用於無償資助大學生創新創業。
  • 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 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
    論壇以「科學教育與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為主題,從科學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以及新工科建設出發,交流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分享國際科學教育優秀案例,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促進我國科學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動科學教育發展。
  • 湖南師範大學與多維教育籤約人才戰略合作
    讓教育資源發揮最大價值,構築人才流動"綠色通道",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11月27日,湖南師範大學與多維教育集團舉行人才合作戰略籤約儀式。籤約現場,湖南師範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副處長周俊和多維教育集團董事長蔡如明共同籤署了人才戰略合作協議。
  • 23年深耕不輟,北林大生物學理科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全國林業院校中唯一的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23年來,走出了一大批具有紮實森林生物學基礎知識、全面科學素養、寬廣世界胸懷和深厚家國情懷的拔尖創新人才。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班的建設模式有何特點?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記者日前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金星。培養高端人才 既要頂天也要立地「學院的定位就是培養高端人才。」
  • 2019「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年會暨第二屆「地質+...
    她強調,進一步做好「地質+」創新創業教育,要突出「時代」,以科技創新引領行業轉型。緊扣行業需求,進一步發揮高校人才、學科與科技的優勢,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的支持,用科技創新引領自然資源行業轉型升級;突出「育人」,以知行合一培養時代新人。
  • 又燒腦又有趣——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國科大班理科課程展示活動
    高中的物理、化學、生物難嗎?比初中難!南師附中國科大班的理科課程更難!保志明老師帶領學生,從一張電離能數據圖上偵探到原子內部的秘密。(生物—李旭老師,高一13班)(物理—張文理老師,高一13班)(化學—保志明老師,高一13班)其次是學生們都有愉快的學習體驗。
  • 填報指南:浙江師範大學錄取分數線查詢
    浙江師範大學(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務部「中國基礎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中國—東協教育培訓中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浙江省十佳對外合作單位
  • 大連化物所赴華東師範大學參加菁英班開學典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導師代表及華東師範大學菁英班的師生參加了本次典禮。典禮由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主持。  楊學明代表大連化物所致辭。他表示,菁英班擁有獨特的教育資源,希望在今後的教學科研方面,雙方能進一步合作,為共同培養一流的人才做出貢獻,也歡迎將來菁英班的優秀畢業生加入大連化物所。
  • 劉嘉:多元教育評價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摘要]創新人才是我國升級為創新型強國的關鍵。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基礎教育的指南針必須從「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轉變為注重「德智體美勞」並舉的多元教育評價體系,從而為我國培養具有21世紀核心素養的創新人才提供支撐。
  • 2020中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排名500強出爐,附國內外各大榜單
    校友會版2020年中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排名500強發布,清華大學排名第一北京大學排名第二三到十名依次是浙江大學1892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11月,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同月,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籤署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浙大成為中國首個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區的高校;同月,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大人才培養結碩果
    近年來,我校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培養「品德高尚、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行合一」的創新創業拔尖人才為目標,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積極構建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 遼寧科技大學學子在全國第五屆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喜獲一等獎
    由貴州師範大學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於8月23日落下帷幕。遼寧科技大學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獲獎數量和等級均為省內高校首位,並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級競賽,也是全國生命科學類相關專業影響力最高的學科競賽。賽事於2019年9月啟動,參賽項目涉及生物、化學、食品、醫學、藥學和環境學等多個學科,全國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含香港特別行政區)的302所高校3687支隊伍、20000餘名師生、近5000項參賽作品參與角逐。
  • 北京師範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重構了六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廣泛調動院系開設優質課程,引導學生個性化修讀,並形成了通識教育課程的新特點:訓練思維,提高科學素養;研讀經典,傳承優秀文化;重視寫作,提高表達技能;注重實踐,豐富人生體驗,為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培養未來精英人才積累了經驗。
  • 《人才創新的邏輯》解碼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創新人才最稀缺、最珍貴。然而,我們應當怎樣認知人才?人才如何創新?創新人才怎麼培養?「錢學森之問」應怎樣繼續追問?怎樣破解創新之痛?、創新人才培育的革新之策等八個方面,較為系統地闡釋了人才、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論脈絡、實踐探索、規律遵循和革新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