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宜賓合江門碼頭,人頭攢動。只待夜色再深一點,三江六岸華燈初上,宜賓便開始上演別具特色的光影秀。借著戎州橋、白塔山的流光,遊船的倒影與江面融為一體。
沿著長江綠道散步休閒,就是宜賓人享受生活的新寫照。
宜賓,金沙江與岷江合流,萬裡長江起點。近年來,當地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體思路,按照「打造長江上遊國際生態山水園林城市」的總體部署,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獨具風貌、特色彰顯、內外兼修、生態宜居的長江生態首城,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城市形象全面提升。
把政治要求與民生需求相結合
打了幾十年魚,宜賓市南溪區江南鎮紅偉村的周大全告別漁民身份。去年底,包括他在內的250名漁民把漁船開到南溪街道九龍船廠,接受報廢拆解。
「退捕上岸是遲早的事。」作為周家第五代漁民,老周深知會有這一天。如今,徹底告別漁民生活的他又在統一規劃建設的「萬裡長江第一灣」生態景區做起了營生。
是要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還是要一堆石料、抑或是眼前的蠅頭小利?老周的義無反顧,也折射出宜賓面對如此問題的堅定選擇。
作為萬裡長江第一城,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賦予了宜賓得天獨厚的環境和名揚世界的美譽,同時也讓宜賓承擔了重要的生態屏障重任。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對資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宜賓沿江兩岸,與江爭利、生態破壞現象較為嚴重。
Q:
經濟增長和保護環境之間矛盾的不斷加劇,如何在生態保護和跨越發展之間找到平衡?
A:
宜賓深知,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必須毫不動搖地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建設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的重要指示,推動省委書記彭清華「萬裡長江第一城,首先必須是生態第一城」的要求落到實處。
思路決定出路,更指引著實幹。把政治要求與民生需求相結合,宜賓將「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成長江生態第一城」列為首要工作任務——
通過做減法,像天原集團這樣的老牌重點化工企業,涉及熱電、水泥、造紙等方面的大型企業開始搬遷、轉型或關停,「退城進園」,提升傳統產業的發展質量實現環保、綠色發展……
通過做加法,以長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為代表的一個個「城市雙修」項目如火如荼。投資3.45億元,推進13.47公裡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投資22.06億元,開展汙水垃圾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投入資金10億元,建成山體公園7個、公園綠地150公頃,有效治理55公裡沿江生態環境……
把生態治理與風貌整治相結合
在宜賓長江公園的對岸,便是宜賓市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每天下午,居住在白塔山附近的市民羅友莉都會帶著小孩到江邊走上好幾圈。
「通過整治,現在不僅空氣變得清新了,水質也越來越好。」羅友莉豎起大拇指稱讚:「生活在這附近,安逸!」
推進以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為主要內容的「城市雙修」工程,不僅有效解決了長江宜賓段汙水散排的問題,更為宜賓找到了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的新路子。在濱江環線A段上,堤壩修建、植被覆蓋,光是綠化面積就有15萬平方米。
「宜賓市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起於宜賓市江北公園丞相祠,涉及包括臨港開發區、翠屏區、南溪區、江安縣、長寧縣在內的5大區域。」宜賓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結構為「一江兩翼十二段」,綠道全長192公裡,其中沿江段141公裡,大江文化、工業文化、茶文化、紅色文化等通過不同的區段體現。
一條綠道,串聯起宜賓沿長江的5個區域。一到周末,八方遊客慕名前來避暑納涼。
「5號桌添一壺水」「2號桌一杯綠茶、一杯飄雪」「3號桌再加一杯拿鐵……」7月16日上午10點,在位於南溪區「萬裡長江第一灣」的「灣°life」驛站裡,「打尖兒」的遊客熙熙攘攘。
趁著休息間隙,服務員陳燕指著屋外類似兩扇門的雕塑向記者介紹道:「這是南溪區的『未來之門』,幾年以前,南溪區沿長江的濱江路就只修建到這裡。現在,『未來之門』以外的濱江路沿著長江而上已連接到了臨港開發區,累積建成親水節點休閒空間、驛站、公園等10多個。」
沿著綠道再順著長江下遊而去,整村搬遷後修建的全國最大的江中島生態博覽園——宜賓江安長江竹島向社會免費開放。「幾生修得住江安」,生態美景讓城市名片更加響亮。
「生態治理」打造出濱水景觀,「風貌整治」則讓宜賓的城市形象全面升級。
「我們以『三江六岸』為依託,通過實施『風貌整治』和『光彩亮化』兩大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宜賓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宜賓已累計投資超15億元,實施風貌整治項目20多個,涉及樓宇400餘棟;完成投資5.6億元實施光彩亮化,以山體為舞臺、以橋索為屏幕、以樓立面為媒體,動態展示城市夜景光影動態效果。
「這組圖片是我去年陸續拍攝的,你看多漂亮!」攝影愛好者楊仁華驕傲地向記者展示多幅美圖,並說:「通過高科技多媒體技術及LED燈帶的強烈視覺表現,將宜賓的酒文化、竹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內容及城市精神通過燈帶演示出來,很好地宣傳了宜賓這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
把城市推廣與經濟發展相結合
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2020年第十三屆中國·宜賓早茶節仍通過網絡形式如期啟動。節會期間,「宜賓早茶 原產地直播」、網上早茶節全網營銷推廣、「宜賓人喝宜賓茶」等一系列活動,賺足了流量與口碑。
以節會友,宜賓的步子一年比一年堅實。2017年3月,首屆國際(宜賓)茶業年會舉行,全球茶界代表匯聚宜賓;2018年3月,川茶大區域品牌「天府龍芽」攜宜賓早茶等四川主產茶區「三山一早」公共品牌強勢亮相紐約時代廣場,全世界再一次認識了四川好茶、宜賓早茶。
如今,已連續舉辦了十三屆早茶節的宜賓積極抱團參加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各類茶事活動。這也讓宜賓在一次又一次的宣傳推廣中被認可:國際茶葉委員會將宜賓評為「世界著名茶鄉」「世界(中國)早茶之都」,農業農村部等九部門認定其為(宜賓早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宜賓的茶業綜合產值已突破200億元。賣出去的是宜賓茶業,走向世界的是茶鄉宜賓。」在第三屆國際(宜賓)茶業年會上,俄羅斯茶咖協會主席拉馬茲·錢圖裡亞表示,希望與宜賓企業家一道,在一杯清茶中推動文明互鑑,在品茗論道中推動貿易發展。
事實上,宜賓也不僅僅靠茶。儘管已時隔7個月,但第三屆中國國際名酒文化節的餘溫仍在。
「國際名酒文化節會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跨國集團、央企的負責人齊聚宜賓。去年的名酒文化節上,宜賓共籤約項目66個,協議總投資374.86億元。」宜賓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副局長鄧軍介紹,活動期間,宜賓還會結合產業布局篩選一批重大項目,印製成冊並對外發布,借力推動經貿及投資合作。
以茶為媒、以酒傳情。近年來,頻繁亮相交易會、博覽會、展覽展示活動的不僅是宜賓茶、宜賓酒,更是踏著文旅融合發展東風、將城市推廣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深挖4000多年釀酒史、3000多年種茶史、2200餘年城市史的宜人宜賓。而眼下,這樣的節會也正在成為宜賓謀求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
來源:廣安日報 文:蔣師帥 圖:宜賓新聞網
文編:侯懿航
美編:張興璐
原標題:《【他山之石】生態首城如何宜人又宜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