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電視畫面截圖顯示,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右二)觀看科學家展示國產核燃料棒。新華社/路透
據伊朗媒體15日報導,伊朗專家當天將首批國產核燃料棒加載至德黑蘭研究用反應堆,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出席加載儀式;另外,伊朗已生產出新一代用於提純濃縮鈾的國產離心機,並於當天開始在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啟用這種新型離心機。分析師認為,伊朗此番新一輪核能力宣示的政治意義或大於實際意義。
總統觀摩加載核燃料棒
據伊朗新聞電視臺15日報導,伊朗專家已於當天將首批國產核燃料棒加載至德黑蘭研究用反應堆。電視畫面顯示,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伊朗官員和科學家的簇擁下,觀摩了核燃料棒加載過程。
這處位於德黑蘭北部的核反應堆建於1967年,裝配5兆瓦反應池,最初由阿根廷方面負責提供燃料。不過,阿方最近幾年已停止供應。
新聞電視臺當天報導說,德黑蘭反應堆旨在生產放射性藥物,為癌症病人提供治療。報導稱,儘管面臨西方和聯合國制裁,但伊朗已掌握核燃料循環技術。
伊朗學生通訊社當天援引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核問題談判副代表巴蓋裡的話說,這批核燃料棒由伊朗科學家自行研製。他說,由於西方國家不願向伊朗提供幫助,伊朗才開始自行生產純度為20%的濃縮鈾,以生產核燃料棒。
伊朗媒體評論說,向德黑蘭核反應堆加載國產核燃料棒,意味著伊朗核計劃邁進一大步。
啟用第四代國產離心機
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阿巴西·達瓦尼15日宣布,伊朗已生產出新一代用於提純濃縮鈾的國產離心機,並於當天開始在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啟用這種新型離心機。
據伊朗新聞電視臺報導,這是伊朗自主研製的第四代離心機,使用碳纖維,能以超音速旋轉提純,使濃縮鈾「更快、浪費更少、佔空間更小」。阿巴西·達瓦尼說,啟用新型離心機將加快伊朗的鈾濃縮活動,這是對西方「敵意」的強烈回應。
艾哈邁迪-內賈德15日在出席伊朗新一代離心機揭幕儀式時說,伊朗已經在納坦茲鈾濃縮廠新安裝了3000臺國產離心機,加上此前正在運行的6000臺離心機,目前離心機數量增加到了9000臺。此外,伊朗還將在國內建造4座核反應堆,用於測試核燃料和生產放射性藥物。
伊朗政府15日還宣布,伊朗將開展鈾礦開發活動,將從明年開始生產新型鈾「黃餅」。伊朗原子能組織2010年12月曾表示,伊朗在生產重要核工業原料鈾「黃餅」方面已實現自給自足。
不過,伊朗國內媒體當天沒有提及位於庫姆省的福爾多鈾濃縮設施。多家媒體先前預測,艾哈邁迪-內賈德將親自宣布福爾多核設施正式投產。
福爾多核設施位於德黑蘭以南160公裡,靠近什葉派聖城庫姆,是伊朗建成的第二座鈾濃縮設施,據稱能夠生產濃度分別為3.5%、4%和20%的濃縮鈾。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福爾多核設施把濃度為4%的濃縮鈾提純,使其濃度達到20%,更易於生產原子彈。福爾多核設施正式投產,會進一步增加西方國家對伊朗核計劃目的的懷疑。
就恢復核談判復函歐盟
據伊朗「旗幟」電視臺15日報導,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已經就恢復與六國核談判事宜,復函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
報導說,賈利利在信中說,伊方對六國準備重返核談判表示歡迎,並且已經做好與六國恢復談判的準備,「下一輪談判能否成功,取決於六國對伊朗的倡議作出的建設性反應」。
阿什頓去年10月致信伊朗,提議只要伊方不設前提條件,六國與伊朗可在「今後幾周內」重啟核談判。此後,伊朗多次表示願與六國恢復停滯一年的核談判,但伊方一直未正式復函阿什頓。
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六國的最近一輪核談判去年1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結束。由於雙方在鈾濃縮等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會談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聲音
政治意義或大於實際意義
分析師認為,伊朗此番新一輪核能力宣示的政治意義或大於實際意義。還有人質疑伊朗核項目進展的可信性。
路透社伊方發布核項目進展的消息,目的在於顯示西方國家對伊貿易禁運沒能阻止伊朗在核能發展中取得進步,增加伊朗在國際談判中的籌碼。
倫敦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分析師馬克·菲茨派屈克伊方上月剛剛製成燃料棒,在德黑蘭核反應堆中使用自製燃料棒,恐無法保證安全運轉。「(生產燃料棒)並不難,但燃料棒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過長時間安全測試。如果伊朗真的使用未經測試的燃料棒,我建議核設施周邊的民眾搬到別的地方,這不會安全。」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分析師香農·凱爾「類似事情發生過,以前我們看到過同樣的宣示、項目啟動儀式,但最後證實實際發生的比我們看到的少。我懷疑這次也是一樣的。」
■快評
各方急需減對抗增互信
在西方國家對伊朗核計劃存疑之際,伊朗宣示核領域「重大」進展的舉動,將可能在伊核問題上引發西方反彈。在目前的形勢下,各方急需減少對抗,增進互信,為伊朗核問題的和平解決營造積極、良好的氛圍。
伊朗和西方國家圍繞核問題產生的矛盾歷時多年,並且不斷升溫。當前,西方逐漸加緊對伊制裁步伐,已開始推動在國際上封殺伊朗銀行乃至對伊石油禁運。針對伊朗的武力威脅言論此起彼伏,甚至有傳言稱以色列「極有可能」在今年春天空襲伊朗核設施。
伊朗也針鋒相對,除了隔三差五舉行軍演,還宣布核領域的「重大」進展。在15日作出宣布之前,艾哈邁迪-內賈德11日就提前造勢,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在西方看來,伊朗在核問題上毫不退讓,是因為制裁力度還不夠,必須揮舞「制裁大棒」加力敲打。而在伊朗一方,則想用強硬的姿態來震懾西方。在這場博弈中,不斷增加的「賭注」只會使雙方的「互信赤字」不斷增加,而信任的缺失正是伊朗核問題的關鍵問題,也是多年來促使這一問題不斷升級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儘管伊朗堅稱自己有權和平利用核技術,但它一直沒能打消西方國家對其將核技術用於軍事目的的疑慮。國際原子能機構至今還認為伊朗核計劃仍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伊朗看來,西方國家不僅在核問題上緊咬伊朗不放,而且在戰略遏制伊朗、支持伊朗反對派等方面不遺餘力。回望歷史,曾被明確貼上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標籤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在戰後被證明根本無核;而在戰前多年已放棄核計劃的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最終仍以倒臺告終,這無疑更使伊朗質疑西方在伊核問題上的真實意圖。
目前有關伊朗核問題出現了一些積極動向。伊朗近日宣布,希望於近期重啟停滯多時的核談判;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也將於下周在德黑蘭再次與伊朗官員舉行會談。在當前形勢日趨複雜嚴峻、伊朗展現積極合作信號之際,有關各方更需減少對抗,採取切實行動,增進互信,加強對話與合作,為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營造積極良好的國際環境。
■連結
俄總參謀長:西方今夏或做決定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14日說,西方國家或在今年夏季就伊朗核問題做出「決定」。
俄新社援引這名軍方高官的話報導:「伊朗當然是個痛處,近期必須作出決定,可能在今夏前夕。」
馬卡羅夫沒有說明,所謂的「決定」是軍事行動還是進一步經濟制裁。按他的說法,俄羅斯密切關注中東和北非局勢,包括伊朗和敘利亞。
美國和以色列官員近期屢發警告,引發軍事打擊伊朗猜測。俄羅斯反對對伊朗動武,並強調,相關國家過激語言只會令局勢進一步惡化。
俄羅斯先前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投票支持四輪制裁伊朗決議,但認為過度施壓將適得其反。
伊朗石油部:斷供六國報導不實
伊朗石油部15日否認了媒體說伊朗決定停止向6個歐盟國家出口石油的報導。
伊朗石油部的一名發言人對媒體說:「我們否認這一報導……即使(伊朗)作出了這種決定,也應由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宣布。」
伊朗新聞電視臺當天報導說,作為對歐盟向伊朗石油出口和央行施加制裁的回應,伊朗決定停止向法國、義大利、荷蘭、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這6個歐盟國家出口石油。
本版均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