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27日報導 3月23日,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於一批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796件套時間跨度長達五千年的中國文物將「回家」,這也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
圖為部分返還文物。(新華社)
一時間,「義大利返還796件套文物」登上熱搜,網友歡呼,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重逢」。
「文物歸還代表文明的態度」
中國迎回流失海外的民族瑰寶,這已不是首次。
2013年,圓明園鼠首兔首被法國皮諾家族歸還;2018年,青銅「虎鎣」經一波三折終歸故土;2019年2月,美國決定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
每一次返還,都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比如「虎鎣」回歸,離不開國家文物局積極的斡旋、司法合作等努力;361件流失文物歸國,背景是2019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
此次義大利返還中國文物的背後,是中國外交的另一項重大突破:3月23日,義大利與中國籤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義大利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的G7(七國集團首腦會議,包括德、美、日、英、法、意、加七國)國家。
這一個漢代陶豬俑,返還編號是248。(新華社)
義大利文化遺產和旅遊部部長阿爾貝託·博尼索利說:「絲綢之路會有利於兩國開展各方面合作,包括文化遺產。」
「真棒!誠實萬歲,文明萬歲!」義大利網友Ellis Keila留言表達了喜悅之情。
義大利國家電視臺Rai的資深記者德朱莉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說,「文物歸還代表文明的態度」,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很多年。現在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兩國關係愈加密切,義大利認為和中國的合作也愈加重要,所以促成這樣的動作。
近年已有4000餘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據悉,僅在義大利,羅馬梵蒂岡博物館、東方藝術博物館,以及義大利多個城市的博物館內,都收藏有大量中國文物。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至少已有30餘批次4000餘件套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祖國。
中國文物學會認為,從中國流出的文物總數達一千萬件,是博物館藏品的六倍。
有國內網友感慨道:一切的自尊與話語權都是建立在國家強大的基礎上。
還有人表示,「近者悅,遠者來」。中國現在強大了,在基礎建設、航天技術、電子商務,還有重工等方面世界領先,所以好多國家都向中國示好,希望和中國合作。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霍政欣則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各個國家對中國提出的有法律依據的文物追索訴求都會表現出更加重視和積極的態度。(文/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