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控制方案與策略開發

2021-01-07 電子產品世界

王春麗,肖小城,倪紹勇,沙文瀚,陸  訓,周  旗 (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新能源研究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0484.htm

摘  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的方案,並闡述了各關鍵零部件在汽車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點介紹了熱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及其在控制上的實現方法。 

關鍵詞:新能源;熱管理系統;控制策略

0  前言 

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能耗是一項極其關鍵參數,動 力電池的充放電效率,驅動電機的熱損耗,以及高壓負 載的熱性能都是影響能耗的重要因素,而新能源汽車熱 管理系統能夠影響整車的動力性能以及經濟性,以及能 耗,因此好的熱管理系統方案以及熱管理控制策略能夠 降低能耗,提高電池的放電性能,延長續航,同時提高 驅動系統的效率,同時隨著人們對新能源汽車大續航裡 程的需求,動力電池的液冷也成為必然,因此新能源汽 車熱管理系統方案以及控制策略就成為工程師研究的 重點。

1  系統控制方案 

該熱管理系統包括對整車四大模塊,電池放電熱管 理模塊,乘員艙熱管理模塊,驅動系統熱管理模塊,充 電熱管理模塊。 

經濟性方面的優勢如下。

1):保證各系統工作在最優溫度點,提高系統輸 出效率; 

2):電池系統可以不受地域,環境溫度影響,高 性能功率輸出; 

3):充電系統最高效率充電,縮短充電時間; 

動力性方面: 

1):驅動系統始終工作在最優溫度點,整車不受環 境溫度影響,保證滿足客戶的功率需求;

1.1 電池熱管理模塊 

電池熱管理模塊實現電池系統的冷卻與加熱功能。 

1.1.1 電池系統冷卻 

電池系統的冷卻利用壓縮機的空調製冷功能通過 chiller實現熱交換功能,帶走電池的熱量,實現電池系 統的冷卻。

電池包水路布置採用四進一出的水循環,電池包的 出口有出水口水溫傳感器,四路輸入口位置各有一個入 戶水口水溫傳感器,1、2、3、4各有一個比例閥,比例 閥可調節開度,調整四路水流量,保證電池單體的溫升 一致性。 

出水口溫度Tout,進水口1的溫度Tn1,進水口2的溫 度Tin2,進水口3的溫度Tin3,進水口4的溫度Tin4,電池包 內水路1目標需求溫度Treq1,電池包內水路2目標需求溫 度Treq2,電池包內水路3目標需求溫度Treq3,電池包內水 路4目標需求溫度Treq4。 

系統壓縮機需求功率

式中:Kbattery 為電池包平均熱比例係數,根據系統 標定可調整;b為預設功率值;Pbattery >0說明電池系統有 冷卻需求,系統主控制單元開啟壓縮機,設定以Pbattery 功率輸出,chiller的電子比例閥2開啟最大開度。 

其中,比例閥1開度值COV1,比例閥2開度值 COV2,比例閥3開度值COV3,比例閥4開度值COV4 設定:

式中:bcov1、bcov2、bcov3 、bcov4為比例閥1、2、3、4 初始設定值;KCOV1、KCOV2、KCOV3、KCOV4為四個水路熱 比例係數。 

主控單元控制導通閥3開啟,導通閥1關閉,導通閥 2關閉,水泵2最大開度持續工作。 

1.1.2 電池系統加熱

電池系統的加熱利用開啟導通閥2,加熱過水 PTC,水泵3實現水路循環,電池系統加熱需關閉導通 閥1、導通閥3,防止水流向其他迴路。

系統制熱需求功率:

式中:Kptc過水加熱器的熱容比;bptc預設功率值; 其中,比例閥1開度值COV1,比例閥2開度值 COV2,比例閥3開度值COV3,比例閥4開度值COV4。 設定:

1.2 乘員艙熱管理模塊 

乘員艙熱管理模塊實現電池系統的冷卻與加熱 功能。 

1.2.1 乘員艙製冷 

乘員艙製冷迴路包括:壓縮機、HVAC、膨脹閥、 冷凝器以及壓力開關等等。 

壓力開關用於控制冷卻風扇的速度調節。主控單元 控制Chiller熱交換器處於關閉狀態。

(1)壓縮機的轉速控制: 

空調控制單元通過對設定溫度、車內溫度、環境溫 度、陽光強度進行採集,計算出車內所需要求的控制溫 度信息,最終確定模式風門、溫度風門、鼓風機風速、 內外循環風門位置,從而達到出風溫度TD的控制。

式中:Tset 為設定溫度,即默認溫度旋鈕位置;Tin 為 室內溫度;K1 為設定溫度偏差增益,以設定25℃為基 準,控制升溫和降溫的水平;K2為室內溫度偏差增益, 控制升溫和降溫至25℃的水平;K3 為外界溫度補償偏 移,不同的外溫進行不同的外溫補償;K4 :日照量補償 偏移,不同的外溫進行不同的陽光補償;OFFSET :固 定常數,越小,製冷性能越強;越大,採暖能力越強, 暫取117。 

各參數取值:K1取值:8;K2取值:10 

取值方式:K1、K2在(Tamb-5,Tamb+5)區間內進 行取值。當溫度在兩個區間的臨界值時,取進入該溫度的區間前對應值。 

K3取值如下表:

K4取值: K4=Kamb*Ksun,Kamb陽光補償係數;Ksun陽光補償 基值 陽光補償值與外溫和陽光輻射強度有關,不同輻照 度對應陽光傳感器端電壓V和Ksun的關係如下: 

Tamb=20℃

不同的外溫下,陽光補償係數按下表執行:Kamb的 取值方式與K1、K2相同。

當TD值≥140時,控制壓縮機關閉;當TD值≤135 時,控制壓縮機開啟;在回差區間時,保持上一狀態;

1.2.2 乘員艙制熱 

乘員艙制熱迴路通過控制過水PTC輸出功率加熱 水,開啟導通閥1,關閉導通閥2,關閉導通閥3,關閉 chille,調節水泵3的轉速,實現水路循環加熱芯,通過 HVAC實現乘員艙的制熱。

PTC的輸出功率控制: 

當TD值≥115時,控制PTC開啟;當TD值≤109時, 控制PTC關閉;在回差區間時,保持上一狀態;

1.3 驅動系統熱管理模塊 

驅動系統熱管理模塊能夠實現,電機系統的冷卻, 充電機系統冷卻以及DC/DC冷卻。 

該冷卻迴路通過可調速水泵以及可調速風扇實現。

1.3.1 電機系統冷卻 

主控子單元採集電機本體溫度Tmotor,inveter溫度 Tinveter,當電機當前溫度超過目標溫度值時首先開啟水 泵,水循環帶走驅動電機的熱量,若電機溫度持續升 高,調節水泵轉速,同時開啟冷卻風扇,風扇轉速根據 電機溫度與目標溫度差值線性調節; 

當inveter當前溫度超過目標溫度值時首先開啟水 泵,水循環帶走inveter的熱量,若inveter溫度持續升 高,調節水泵轉速,同時開啟冷卻風扇,風扇轉速根據 inveter溫度與目標溫度差值線性調節; 

冷卻水泵轉速

式中:K1pump為電機影響水泵轉速調節係數;T1target 為電機滿功率輸出的目標溫度;b1pump為轉速預設初 值(電機);K2pump為inveter影響水泵轉速調節係數; T2target為inveter滿功率輸出的目標溫度;b2pump為inveter 影響水泵轉速預設初值; 

冷卻風扇轉速

式中:K1fan為電機影響風扇轉速調節係數;T1target 為電機滿功率輸出的目標溫度;b1fan為電機影響轉速 預設初值;

K2fan為inveter風扇轉速調節係數;T2target為 inveter滿功率輸出的目標溫度;b2fan為inveter影響風扇 轉速預設初值; 

1.3.2 充電機系統冷卻 

主控單元採集充電機進水口溫度Tincm以及出水口溫 度Toutcm,充電機的冷卻通過控制水泵與風扇的轉速帶走 充電機熱量來完成。 

充電機對水泵的轉速需求:

充電機對風扇的轉速需求:

式中:K1cm為充電機影響水泵轉速調節係數;K2cm 為充電機影響風扇轉速調節係數;b1cm為充電機影響 水泵轉速預設初值;b2cm為充電機影響風扇轉速預設 初值; 

1.3.3 DC/DC系統冷卻 

主控單元採集DC/DC進水口溫度Tindc以及出水口溫 度Toutdc,充電機的冷卻通過控制水泵與風扇的轉速帶走 DC/DC熱量來完成。 

DC/DC對水泵的轉速需求

DC/DC對風扇的轉速需求

式中:K1dc為DC/DC影響水泵轉速調節係數;K2dc 為DC/DC影響風扇轉速調節係數;b1dc為DC/DC影響 水泵轉速預設初值;b2dc為DC/DC影響風扇轉速預設 初值。 

1.3.4 風扇與水泵的控制需求 

基於電機系統,DC/DC系統,充電機系統在同一冷 卻迴路中,共用水泵和風扇,因此: 

水泵控制轉速

風扇控制轉速

2  系統仿真 

以某一純電車型為例,進行系統仿真。車型散熱需 求以及系統選型如下。 

2.1 系統散熱需求 

2.1.1 電池系統冷卻分析 

該車電池基本參數:37 AH; 

散熱量:3 kW; 

最佳工作溫度(℃):25~45; 

進水溫度(℃):36; 

報警溫度(℃):50; 

故障溫度(℃):55; 

水流量(L/min):12; 

水道容積(L):4.5; 

進水口型式:4進1出; 

加熱方式:過水PTC; 

水阻曲線:幾個進水口,流量3 L/min,流阻分別為 3.13m、3.24m、4.74m、5.37m。 

☆電池需求: 

電池發熱量:3 000 W; 

散熱量需求:3 000 W; 

冷卻循環量:12 L/min; 

按電池熱量由底部熱源傳遞計算; 

總傳熱溫差需求6.72℃; 

進水溫度36.16℃; 

進出水溫差約為4.23℃。 

☆整車目標: 

在環境40℃條件下,快充、最高車速行駛交替 進行; 

電池要求:環境40℃,1C充放電,電池在45℃溫度 時,保持熱平衡,溫度不上升。 

2.1.2 電驅系統冷卻分析 

電機散熱需求(kW):6.8; 

電機控制器散熱需求(kW):4.5; 

DC/DC與充電機散熱需求(kW):0.2; 

進水口溫度(℃):65; 

需求水流量(L):8~12。

2.2 整車熱平衡仿真分析

3  結論 

本文是一種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進行了詳細功能劃 分並提出設計思想,並經過仿真驗證初步達到設計目 的。為了詳細驗證系統控制策略,奇瑞新能源公司試裝 了一臺MuleCar用於測試驗證,並結合實測數據對控制 策略進行修改和完善,目前車輛已經能夠達到試乘試駕 水平,證明控制策略在實際運用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LI Y,ANG K H,YHONG G C,Patents,software and hardware for PID control: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rt[J].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2006,26(1). 

[2] 餘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 陳清泉.現代電動汽車技術[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4] 先進PID控制MATLAB仿真[M].北京:電子工 業出版社,2011.

本文來源於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20年第03期第34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搞汽車熱管理的,你知道EVTMS上海嗎?
    >  汽車工業協會  7月14日  純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控制策略優化  Tesla  7月14日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熱管理系統設計開發  Toyota  7月14日  新能源汽車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BMW  7月14日  電動車空調系統電能消耗管理和評估
  • 一篇文章看懂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及其當前水平
    隨著汽車級處理器技術的發展,VCU從基於16位向32位處理器晶片逐步過渡,32位已成為業界的主流產品。底層軟體以AUTOSAR汽車軟體開放式系統架構為標準,達到電子控制單元(ECU)開發共平臺的發展目標,支持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控制系統;模塊化軟體組件以軟體復用為目標,以有效提高軟體質量、縮短軟體開發周期。
  • 一篇文章看懂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及其當前水平 - 第一電動網
    隨著汽車級處理器技術的發展,VCU從基於16位向32位處理器晶片逐步過渡,32位已成為業界的主流產品。 底層軟體以AUTOSAR汽車軟體開放式系統架構為標準,達到電子控制單元(ECU)開發共平臺的發展目標,支持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控制系統;模塊化軟體組件以軟體復用為目標,以有效提高軟體質量、縮短軟體開發周期。
  • 【微課堂實錄】電動汽車電池及IGBT晶片熱管理解析
    2018年,在整個車市下行的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表現成為寒冬中的一抹亮色。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大漲61.7%至125.6萬輛,超額完成此前規劃的100萬輛銷量目標。
  • 智能化新能源電動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簡述
    摘要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取的了較大的進步,市場不斷擴大。在新能源汽車的組成中,電子控制技術研發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電子控制的研究中發現,電子控制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系統(EM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電機驅動控制系統等。
  • EV Tech 2021新能源汽車大會
    EVTech shanghai 2021(2021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會•上海)將於2021年7月15-16日在上海虹橋西郊假日酒店召開,同期有新能源汽車十大安全創新力產品評選暨頒獎典禮。本次大會主題為「安全 創新 科技」,以「新時代、新發展,新挑戰」作為本次大會的演講方向, 開設主論壇和3場專題論壇(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創新論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創新論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動力電池回收論壇)。為期2天的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及成果展示也將同期舉行。
  • 多種控制方式的直流無刷電機(BLDC)汽車冷卻風扇方案
    應用領域:B0cesmc本方案針對的主要應用領域有兩類:面向12V/24V的乘用車/商用車電子風扇的控制;面向200V以下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散熱風扇的控制。
  • 【擴大鋁應用】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電池託盤
    【鋁道網】與傳統汽車不同,新能源汽車是採用電池作為動力來驅動汽車運行,而電池託盤是將電池單體、模塊以有利於熱管理的方式排列固定在車輛上的金屬材質殼體
  • 新能源汽車時代,學術界、tier 1、車廠如何看待供應鏈重塑?
    再次,供應鏈不僅要有硬邦邦的零部件,金融、供應鏈管理、軟體層面的發展也十分重要,供應鏈應該是由新生態和傳統製造業共同組成的一種態勢。最後,他指出,中國汽車產業供應鏈的共性難題靠單一的零部件公司和單一的整車廠很難解決,需要建立起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合作與服務平臺。
  • 宋楠:解讀北汽新能源EU5 R550核心技術之動力電池熱管理策略
    新能源情報分析網獨家推出關於北汽新能源EU5 R550電動汽車的電驅動技術、液態恆溫動力電池熱管理技術(策略)、不同模式充電效率以及低溫環境綜合路況續航裡程的深度技術評測組稿。本文承接此前發布的《宋楠:解讀北汽新能源EU5 R550核心技術之電驅動篇》一文。
  •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挑戰與發展趨勢聚焦
    對此,在今年的1月16日,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計劃在現有技術基礎之上,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為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提供技術支撐。方案的具體目標還顯示,驅動電機技術水平保持國際先進,電機驅動控制器比功率2020年比2014年提高一倍。
  • 保時捷開發出了一種4電機電動汽車的扭矩控制系統
    打開APP 保時捷開發出了一種4電機電動汽車的扭矩控制系統 張一恆 發表於 2019-12-06 15:47:14 據外媒報導,保時捷工程公司已經開發了一種4電機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的扭矩控制系統,該系統可以讓電動SUV在即使是最困難的條件下「以跑車的靈活性」進行操作。
  • 深度:橫評多款EV車型空調和電池PTC加熱技術和策略
    本文為新能源情報分析網,針對不同品牌車廠的不同EV車型的空調系統和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PTC技術狀態和控制策略橫向比對 不論採用什麼樣的駕駛艙空調製熱和動力電池低溫預熱D的PTC技術和策略,都需要使用動力電池裝載電量用來驅動。而細分出來的多種不同PTC技術和控制策略,又作用於整車表現出不同的續航裡程、充放電效率和整車安全性設定。
  • 新源動力:電堆設計和系統控制策略是PEMFC耐久性關鍵因素
    因此在以後的Apollo計劃等空間應用中,NASA選用了當時技術比較成熟的鹼性燃料電池,使得PEMFC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一度處於低谷。PEMFC電堆無法單獨輸出電能,需要匹配相應的系統輔助部件(含燃料供給系統、空氣供給系統、熱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和動力控制系統等),此時系統控制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 一種電動汽車能量回饋下IGBT保護策略優化及驗證
    舒 暉(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4834.htm  摘 要:針對電動汽車在能量回饋時,動力電池高壓繼電器異常斷開的特殊工況下,提出了一種IGBT保護策略優化方案,快速檢測因動力電池瞬斷產生的尖峰電壓,觸發保護機制保護IGBT模塊。
  • 氣體流量傳感器在新能源氫燃料電池中的流量控制解決方案
    下面工採網小編通過本文給大家介紹一下氣體流量傳感器在新能源氫燃料電池中關於氫氣流量控制的解決方案。而在近年來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中,氫燃料電池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漸重要起來。5月24日,有關部門明確了將現有的燃料電池汽車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範,同時以「以獎代補」方式給予示範城市獎勵。這兩大利好對於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無疑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但是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消耗量的準確測量成為其研究,開發,和示範性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新能源汽車EMC問題要如何解決?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EMC問題更加突出。新能源汽車動力直接使用電驅動系統,高壓附件的使用會使電磁幹擾問題的更為嚴重。動力系統由於電流在極短時間內的跳動以及大功率半導體開關的快速移動會發出強烈的輻射以及電磁幹擾。
  • 後發有為:領湃新能源動力電池「睿智謀局」
    圖為領湃新能源總經理曹文明接受採訪「我們的研發團隊由懂電池的專家領銜,非常重視產品研發投入,大量投資前沿材料、計算機仿真模擬智能開發、應用系統開發、測試驗證等領域,特別是重點打造的智能空調電芯,未來會在長壽命電池和智能技術領域打造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曹文明在接受電池中國網採訪時表示。
  • 新能源汽車電池怎麼處理_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分類
    今天說的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更換之後,其電池該何去何從?   那麼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在被汽車淘汰後,被替換的舊電池有哪些處理方法呢?   其次,電動汽車要求的是高效率和大容量,對內阻的要求非常嚴格;但是這些電池如果放在電力領域則完全不同,假設用在光伏和風電領域:緩慢充電逐步使電池組達到滿電狀態,之後同樣緩慢放電輸送給電網,但是在送電過程中電池組仍在涓流充電,電池的容量可以始終控制在內阻不提升的SOC比例之前;即使送電量達到內阻升高的範圍,然而送電也不會像汽車一樣出現SOC降低的速度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