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家譚衛道

2020-09-24 中國獼猴桃群眾岱宗岱

二、動物學家譚衛道 西洋傳教士中,對中國動物研究最具成就者,當屬譚衛道。譚氏精地質學、軟體動物學、飛禽學及哺乳動物學。他在華於動植物方面發現新種甚多,有多種被國際生物學界以譚氏之名定名。 譚衛道,現法國巴約納(Bayonne)市人,1826年生,1900年病故巴黎。幼年時入天主教修道院,1848年入遺使會,1862年受教會派逍來華。 當時的法國政府為與英國爭奪東方利益,亦重視對中國生物資源的考察研究。潭氏於生物學方面有專長,來華前就已在義大利講授生物學,由是被巴袈博物院看中,由法國教育部資助,讓他在華從事生物學考察和研究。他自己也決心不負法國政府對他的期望,在寫給巴黎大學理學院院長、動物學教授愛德華的信中說:「如環境許我繼續為法國努力,我不願讓英國人獨佔遠東之探集工作」。 (一)在北方考察,覓得中國麋鹿 譚衛道來華的當年夏天即往北京西山採集標本,是年9月去長城外東北幾百裡的西灣子進行考察,第二年又到北京西百花山、大橋山進行動物標本收集,為期數月。1864年5—11月,行跡又至現河北東北部、遼寧西部、內蒙東南部一帶的山區,採得許多珍貴標本。 1865年他在北京郊區採集標本時,打聽到南池子養有一百二十隻麋鹿,在當時這是世界僅有的。他遂即來到飼養地,通過賄賂管理人員,搞到這種動物的三隻活體和兩張皮,將之運回法國。同上,第532頁,第十章傳教士與中國生物學 麋鹿,俗稱「四不象」,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鹿料動物。這種動物在我國早有豢養,〈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就有「麋何食兮庭中?」的詩句,但野生極為少見。麋鹿為西方人了解,就緣自譚氏的這一工作。 這種動物傳到歐洲後,引起轟動。巴黎大學動物學教授米林?愛徳華對之進行了研究,以譚氏之名作為麋鹿的種名,後西方人就稱「David 鹿」。 譚氏在北方的這幾次考察,除麋鹿外,還得到許多其它珍稀動物標本,鳥類如藍背鶯,他將採得的標本委託法國領事送到法國巴黎博物院。 (二)考察南方、大西南,衽穆坪發現珍奇 &39; 在北方的考察告一段落後,從1868年起,他由一傳教士陪同開始考察南方。他先至江蘇、上海,後至廬山、漢口、沙市,遠至川康境內,他本想還去青海考察,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他這次考察,遍及中國華東、華中、西南、華西南大部分地區,搜集了這些地區的大量珍稀動植物標本。僅在鎮江,就採得鳥類標本三十種,龜、爬行類、兩棲類標本六十餘種,昆蟲標本六百三十種。他曾兩次上廬山採集,在廬山山間溪流中得到了奇特的吠哇,在鄱陽湖尋到水雞。 1870年2月,譚衛道來到四川穆坪。在這裡他收穫最大,發現許多前人未曾談及的新種,如金絲猴、扭角羚、長嘴嚴、東方溪鼠、虹雉,還採集到個體很大的蝶嫄、蝕負及大址的昆蟲標本。 課衛道是外國人中最先發現中國大熊貓並獲得其標本的人。他先是在穆坪的一獵戶家發現熊貓皮,豐富的學識使他認識到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新種,他遂即僱用兩名射手為他射得一隻幼熊 羅桂環:《西方人在中國的動物學收集和考察》,《中國科技史料〉,1993年,2 期,18頁。傳教士與中國科學

291貓和兩隻大熊貓,製成標本後送回巴黎。譚氏將大熊貓定名為黑白熊,動物學家愛德華研究了譚氏的標本,提議建立一個新屬,將其學名定為黑白熊貓(Ailuropoda melano leuceo) 譚衛道還是第一位到我國川康高山進行採集的學者,他的採集收穫部分發表在1871年8月的巴黎博物院的〈博物雜誌》上。他的採集使法國人對中國獸類動物的研究、了解達到新水平,法國科學學會鑑於他的貢獻,授予他金質獎章,並被法國科學院聘為通訊會員。 (三)使中國掛墩名揚天下 作第一次全國考察後,譚衛道回法國次,1872年初又來華,是年10月,他開始進行第二次遠途考察。這次他到了晉、陝、鄂、豫、贛、閩、浙、滬等地,到過秦嶺、漢中、武夷山等野生動物富生之地。武夷山西南的一山村掛墩,動物資源極為豐富,譚氏在這兒發現許多新種。世所罕見的豬尾鼠屬第一個標本就是由他在這兒採得的。經譚衛道的宣傳,掛墩名聞天下,以後世界各地的博物學家來此採集標本,世界各大博物館都保存有這兒出產的動物標本,掛墩被生物學界禰為出產模式標本的聖地。 譚氏的第二次考察歷時一年零九個月,在掛墩不得不因病中斷。對這次考察,他寫有旅行考察日記。日記曾經人譯成中文,中譯稿後遺失。方豪先生曾為日記譯稿作序,收入《六十自定稿〉。在序中,方眾對譚氏考察筆錄有所評述,他說; 原書渥日記錄,忠實可裳,毫尢虛偽。而內容廣泛, 魚、蟲、鳥、獸,無論死者活者,均有描寫,即捕蟲狀態、飛 翔姿勢、嗚聲之宛轉、捋鬥之兇我、鳥類之交配、推子之多 委制尋,無不細加觀秦,加以敘述。而對於中國人種、人 口、房屋、村落、城市、街衢、田園、婦女姿色,亦無不描寫 盡致。對於經過各地之距離、山嶺之高度、化石之種類、 地質之杓適、四季之溫度、每日之氣候、河流之緩急與來


1872年,戴維神甫離開穆坪回到法國,法國當局任命他為法國科學院院士,隨後又有法國地理學會、法國社會科學學會授予他金質獎章和大師稱號。令人費解的是,戴維神甫卻幾次拒絕了這些榮譽。僅僅是因為謙虛嗎?或者在他的潛意識裡,已經預感到在他的功勞裡,已經潛伏著罪過的因素?

1869年,是戴維神甫的幸運年,從此他被載入人類的科學史冊,並被千秋萬代的科學家所紀念。

1869年,是大熊貓物種的災難年,從此它們被全世界所獵奇,獵殺的槍聲紛至沓來。

1891年至1894年,俄國的波丹寧和貝雷左夫斯基在四川,購得一張大熊貓皮,運回俄國,製成標本,存於英國大英博物館。

  1897年至1935年,英國人分三批進入四川,獲得四隻大熊貓標本,陳列英國大英博物館。

1916年,德國動物學家韋戈爾德在四川捕獲一隻大熊貓幼仔,成為西方第一個抱過活體大熊貓的人。但沒來得及運走,幼體就夭折了。只帶走了四隻大熊貓的頭骨和毛皮,存柏林博物館。  

1926年至1928年,美國的羅斯福兄弟兩次到四川,先後獵殺六隻大熊貓,製成標本,存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

  1931年,美國的多蘭探險隊,在四川獵殺一隻大熊貓,另獲兩隻大熊貓標本,存費城歷史博物館。

1934年,美國多蘭探險隊的塞奇和謝爾登,在四川獵殺一隻成年大熊貓,製成標本,存紐約自然博物館。

……

戴維神甫第三次來中國是48歲,很快就因病離開。剩下的26年裡,是在法國度過的,繼續整理資料,從事科研教學,繼續擔任神甫,從事傳教工作。

在這26年的日子裡,戴維神甫一定知道關於大熊貓的一次次的獵殺,他會作何感想?會憤慨嗎?當然不會,因為他的功勞不也是建立在獵殺的基礎上嗎?不論是他親自開槍,還是僱傭獵人。

不過,到現在我還有一個問題搞不明白。如果說獵人的獵殺是為了生活,探險家的獵殺是為了獵奇,戴維神甫的獵殺又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他巴黎博物館「生物通訊員」的任務?是為了科學?但是,戴維神甫是神甫啊,他的職責難道不是拯救生命嗎?怎麼竟成了屠殺生靈的劊子手呢?難道追求科學的動力就比信奉宗教的力量更強大?難道科學的成果一定要以犧牲生命為代價?

使徒彼得說:「只要我們肯承認自己的罪,上帝必定赦免我們的罪。」

不知道晚年的戴維神甫,是否曾為他屠殺的生靈禱告,為自己的罪過懺悔。

100多年過去了,當無數個生靈成為科學的犧牲之後,科學也在禱告,也在懺悔。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保護生物學。今天的科學正在為過去的科學贖罪,今天的人類正在為過去的人類贖罪。

相關焦點

  • 動物學家拍到首批野生非洲"麒麟"照片(組圖)
    動物學家在維龍加國家公園拍到霍加狓動物學家在維龍加國家公園拍到霍加狓 動物學家夜裡在維龍加國家公園拍到的霍加狓 動物學家9月11日宣布他們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維龍加國家公園的攝像機首次在野外拍到霍加狓的珍貴照片。科學家原以為霍加狓已在持續十多年的內戰中滅絕,現今表明這一想法錯了。霍加狓是屬於長頸鹿科中的一種偶蹄動物,與長頸鹿有親緣關係,具有同長頸鹿一樣的舌頭,後部有黑白交替的條紋,看上去非常像斑馬。最後一次看到霍加狓的身影是大約50年前,科學家在塞姆利基河西岸發現的。
  • 印度動物學家發現"無腿蜥蜴" 體長21釐米(圖)
    一位印度動物學家28日宣稱,他在該國東部地區叢林中發現了「無腿蜥蜴」。據悉,這條長約21釐米的「無腿蜥蜴」看上去很像一條小蛇,此前從未在其他任何地區露面。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小動物喜歡在陰涼處的巖石和泥土下面生活。有關方面正在搜集更多資料,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用更科學的語言描述這種「無腿蜥蜴」的諸多特徵。
  • 動物學家發現北方巨鼠狐猴擁有驚人巨型睪丸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7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布裡斯託動物學協會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在靈長類動物中,以體重與睪丸的比例來說,北方巨鼠狐猴的睪丸尺寸最大。而且它們性慾無比旺盛,雄性巨鼠狐猴們為了與其它同類競爭,一年到頭都儘可能地與雌性瘋狂交配。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是造成北方巨鼠狐猴巨型睪丸的原因。
  • 網友發現樹上卡著一隻「貓」,動物學家一看:這是一頭山獅!
    這名網友鼓足勇氣仔細一看,這不像是一隻貓,倒像是一隻大型貓科動物,而且這隻"貓"似乎真的被卡在樹枝上動彈不得,網友趕緊報警說明情況,民警帶著動物學家趕到現場,由於"貓"在樹上,民警想要救它又很困難,於是他們首先將這隻"貓"給麻醉了。然後有人把它抬了下來。經過動物學家的確認,動物學家說,這不是貓,而是山獅!
  • 北方巨鼠狐猴濫交長「巨蛋」 睪丸體積雷到動物學家
    (圖為馬達加斯加長尾狐猴)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布裡斯託動物學協會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在靈長類動物中,以體重與睪丸的比例來說,北方巨鼠狐猴的睪丸尺寸最大。而且它們性慾無比旺盛,雄性巨鼠狐猴們為了與其它同類競爭,一年到頭都儘可能地與雌性瘋狂交配。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是造成北方巨鼠狐猴巨型睪丸的原因。
  • 動物學家發現一種鯊魚,性情極為殘忍
    大白鯊,又被叫做「食人鯊」,它們經常活動於世界各大洋的沿岸海域,這些地方經常會發生有鯊魚攻擊人類和過往船隻的記錄,很多動物學家都認為是大白鯊所為,而且作為一種在各大科幻作品中經常出場的鯊魚,大白鯊也一直以兇殘著稱,不僅被家喻戶曉,而且也讓很多人對它心生恐懼。
  • 動物學家都坐不住,天山消失20多年的動物再現,價值不可估量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大量的動物被偷獵者無情的獵殺,有的僅僅只是為了一些動物身上的皮毛或者是一個角,就無情獵殺,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這不,連動物學家都坐不住了這個引起了很多動物學家的轟動,然而再次經過勘測之後,如今僅剩一千隻左右,比大熊貓還稀有,而且僅中國獨有,價值實在是不可估量,很多對保護者或者是動物學家紛紛都前往天山山脈勘察這個物種。
  • 「希望的理由」——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在長江文明館大河講堂開講
    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珍·古道爾博士是珍·古道爾研究會、根與芽環境教育項目的創始人,世界著名動物學家、環境保護的倡導者和聯合國和平使者。她開創性地改變了野生動物研究的學術方法,成為一位偉大的動物學家。她還了解到人類給環境造成的問題,是黑猩猩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於是,她開始不遺餘力地呼籲人們去了解自然、關愛自然和保護自然。珍博士每年用300多天的時間奔走於不同的國家和城市,向人們傳達「希望」、「關愛」與「行動」的理念。
  • 野狗和鬣狗合力捕殺羚羊,動物學家稱第一次見
    野狗和鬣狗合力捕殺羚羊,動物學家稱第一次見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非洲野狗是實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們群體的力量甚至可以和獅子抗衡。不過,由於食物競爭的關係,鬣狗和非洲野狗可謂是宿敵,它們總是相互爭奪食物、相互打架。然而,動物學家卻在非洲大草原上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一隻鬣狗和幾隻非洲野狗合力將一頭獵物捕殺,並將其分食。
  • 海洋動物學家使用物聯網技術來監測海洋白鰭鯊,從而了解它們的行為
    打開APP 海洋動物學家使用物聯網技術來監測海洋白鰭鯊,從而了解它們的行為 發表於 2018-01-15 16:57:22
  • 神奇動物在哪裡 乾隆可能是個被耽誤的動物學家
    神奇動物在哪裡 乾隆可能是個被耽誤的動物學家  從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間,乾隆皇帝親自召集了兩位當時重量級的宮廷畫家餘省和張為邦,交代給了他們一個重要任務,畫動物。與此同時,傅恆、劉統勳、兆惠等「八大臣」,也被分配了任務,給每一幅畫配文字解說,並抄錄典籍中的相關記述。
  • 動物學家這樣解釋解開了我多年疑惑
    動物學家這樣解釋解開了我多年疑惑在非洲大草原上,非洲獅和非洲野牛(非洲水牛)可謂是一對強大的對手。獅子作為唯一一種集體捕獵的貓科動物,靠捕殺野牛使獅群獲得豐盛的食物;野牛雖然是食草動物,但體型龐大,健壯有力,一對牛角堅硬無比,發起攻擊來獅子也不敢靠近。獅子和野牛的戰鬥中,常有獅子受到重傷甚至死亡,但總體而言還是獅子勝多敗少。
  • 因為撿了只昆蟲,俄動物學家面臨277項指控,或判40年
    伊格納堅科和妻子葉連娜俄羅斯一位動物學家在斯裡蘭卡或將面臨最高40年監禁,原因竟是因為收集昆蟲。據俄羅斯媒體「生活」13日報導,這位動物學家名叫亞歷山大·伊格納堅科,來自俄羅斯城市頓河畔羅斯託夫。
  • 野外看到死去的大象,千萬不能靠近,動物學家:你想被炸飛就過來
    相信很多人都去過動物園吧,在看到那麼多動物,肯定會有一種動物會讓你感到震撼,那就大象,大象作為陸的最大生物,其對視覺造成的衝擊力也是極大的,但是如果你是在野外看到的死去大象,那就還是千萬不能靠近,有動物學家表示
  • 美動物學家「臥底」鱷魚洞穴(組圖)
    但據英國《每日郵報》11日報導,美國動物學家布雷迪·巴爾卻絕無僅有地充當過「鱷魚臥底」。他利用一套特製行頭偽裝成鱷魚,混入一群尼羅鱷的巢穴中,甚至在鱷魚尾巴上繫上數據記錄器,以便近距離觀察研究。  完美偽裝  現年44歲的巴爾是美國德克薩斯州人。在動物學界,他是目前惟一研究過全部23種野生鱷魚的人,其中包括非洲鱷、短吻鱷以及凱門鱷等。
  • 豚——對話動物學家周開亞
    這是一位動物學家的無奈。在不斷惡化的長江棲息地面前,他和國內外科學家的拯救計劃,沒能成功。在無奈無助中,讓我們記住最後的白豚。    去年年底,多國科學家攜帶最先進儀器,進行為期38天的長江淡水豚類考察,但未發現一頭白豚。難道古老的白豚,真的已經消亡了嗎?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開亞家。
  • 歐洲最聲名狼藉的食人巨獸:殺死113人,動物學家卻說不出名字
    「猛獸記·快哉風」之:歐洲最聲名狼藉的巨獸:殺死113人,動物學家卻說不出名字文/快哉風(原創文章,不得轉載)十八世紀的歐洲有很多動物學家、博物學家,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巨獸的名稱。圖:鬣狗今天,有些動物學家認為它可能是一隻倖存的古代歐洲鬣狗,但這種說法很令人懷疑,畢竟,鬣狗在歐洲大陸絕跡了長達萬年,如何繁衍生存是不可想像的
  • 動物學家告訴你
    11 月 19 日,三位重量級動物學家齊聚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分享了關於鳥類、長臂猿以及金絲猴的行為學研究成果。其中,中山大學生態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陽分享了鳥類的婚姻故事。
  • 動物學家的一語道破真相
    動物學家一語道破真相。我們必須先知道一點,不管老虎多兇猛,攻擊力多強,它到底是有天敵的,毫不誇張的說,自然界還存在著比它更兇猛的動物,比如大黑熊、大猩猩等等。如果它們真的打起架來,還不清楚誰勝誰負呢。但是,老虎真正的天敵另有其人,那就是人類。雖然人類在老虎面前很渺小,但動物的智慧怎麼能與人類相提並論呢。人類可以研製出各種各樣殺傷力很大的武器,用來獵殺抓捕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