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題解析

2020-12-03 公務員申論學習君

資料分析綜合考查了考生的閱讀、理解、分析和計算能力,是行測的特有題型。同時作為行測的專有題型,資料分析具有某些獨有的特點,它將文段閱讀、數學運算和邏輯推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著獨特的考查內容和考查形式。解答這部分試題時,要想準確而快速地破題得分,需要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第一,資料分析中包含著大量的統計術語和特定模型,需要考生高度注意;第二,資料分析大部分題目考查的是應試者的粗略計算而非精算能力,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技巧;第三,資料分析的材料,由最基本的文字資料、圖形資料和表格資料組成,考生需要熟練掌握這三種基本材料的閱讀技巧。

資料分析概述

一、考點聚焦

資料分析主要考查應試者準確理解、綜合分析文字資料、圖形資料和表格資料的能力,故其考查形式的多樣化、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涉及範圍之廣泛,也就不可避免。但在這裡,無論它是 「多樣」「豐富」,還是 「廣泛」,都畢竟是 「資料分析」,這就離不開 「分析」,離不開 「資料」,都要求應試者在解讀給定資料 (文字資料、圖形資料、表格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直接查找、指標換算、計算比較、分析判斷等過程,針對資料中的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行測中,資料分析部分一般有 3~4組資料,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 5個問題,考生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推測和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根據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上海市統計局 2011年 5月 3日公布了本市快速匯總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市常住人口為 2301.91萬人,其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 897.70萬人。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本市十年來常住人口共增加 628.14萬人,增長 37.53%;年平均增長率為 3.24%。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增加 551.21萬人,增長 159.08%。問題: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佔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近 ( )個百分點。

A.88 B.27.3 C.24 D.183

【答案】D

二、命題趨勢導航

資料分析部分的試題中包括三種類型的材料,即文字資料、表格資料和圖形資料,並且不同類型的資料考查的側重點不同:文字資料主要考查考生對蘊含數據的文段的閱讀、分類和提煉能力;表格資料主要考查考生的計算能力,特別是快速估算能力;圖形資料,由於其直觀形象的特點,側重考查考生的直覺判斷和估算能力。

對近幾年資料分析題目進行分析發現,該部分題目比較成熟,文字資料是常考題型,且總體趨向於綜合資料的考查,試題的難度以及綜合性穩中有升。資料分析對考生的查找速度、估算技巧、綜合理解以及比較分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以上情況,後面的部分會總結一些資料分析備考知識及常用技巧,以供考生參考。

三、基礎知識

資料分析部分的材料主要來源於近幾年來重要的經濟生活、資源環境、文化科技等統計數據,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統計術語和經濟概念。這些術語和概念不但會影響考生對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還會影響考生的判斷,因此考生必須對這些術語及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統計數據間有一定的關聯,組成一定的模型,考生熟練掌握常考模型,往往可以節省列式時間。

資料分析中常見的概念主要有兩種:常識性概念和計算性概念。計算性概念多與計算相關,需要明確掌握;常識性概念則是可以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題目和材料,了解即可。

(一)常識性概念

所謂常識性概念,是資料分析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經濟學或統計學概念,是資料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並熟悉常識性概念能使考生在考試時迅速理解資料和題目,縮短閱讀時間,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基期與現期

基期是作為對比基礎的時期,現期是相對基期而言的一個概念。

如:「與 2013年 8月相比,2013年 9月某量發生的變化」,則 2013年 8月為基期,2013年 9月為現期。

2三大 (次)產業

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如下:第一產業: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產業: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3國內生產總值 (GDP)

國內生產總值 (GrossDomesticProduct,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 (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生產活動包括三大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

4恩格爾係數

恩格爾係數指食品支出總額佔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通常情況下,一個家庭或國家的恩格爾係數越小,就說明這個家庭或國家經濟越富。反之,如果這個家庭或國家的恩格爾係數越大,就說明這個家庭或國家經濟越困難。中國目前的情況是,經濟發達地區的恩格爾係數比經濟落後地區的恩格爾係數低,城市地區比農村地區的恩格爾係數低。

聯合國根據恩格爾係數的大小,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劃分標準,即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係數大於 60%為貧窮,50% ~60%為溫飽,40% ~50%為小康,30% ~40%屬於相對富裕,20% ~30%為富裕,20%以下為極其富裕。

5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做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195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 (1958—1962年),第三個五年計劃 (1966—1970年),第四個五年計劃 (1971—1975年),第五個五年計劃 (1976—1980年),第六個五年計劃 (1981—1985年),第七個五年計劃 (1986—1990年),第八個五年計劃 (1991—1995年),第九個五年計劃 (1996—2000年),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第十一個五年計劃 (2006—2010年),第十二個五年計劃 (2011—2015年)。

(二)計算性概念

所謂計算性概念,是與正確解答資料分析題目密切相關的概念,它是資料分析中的核心概念,是準確理解與正確解答資料分析題目的必要基礎。

相關焦點

  • 2017年國考大綱解析之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為你提供:2017年國考大綱解析之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更多關於2017國家公務員考試,2017國考行測,2017國考數量關係的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gdhtgwy。   2017年國考大綱解析之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   廣州華圖 鍾國鋒   《2017年國家公務員大綱》與往年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考試科目仍然是由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介紹和申論組成。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組成。本文將針對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進行解讀。
  • 國家歷年1999—2000真題分析(資料分析)
    詳析九年國考真題 對比分析備考方向資料分析部分(一)在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中對於資料分析的介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測試內容「資料分析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形、表格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的能力
  • 國家歷年1999—2000試題分析(資料分析)
    詳析九年國考試題 對比分析備考方向資料分析部分(一)在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中對於資料分析的介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測試內容「資料分析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形、表格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的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數據性
  • 2018年甘肅事業單位職測考試備考:十字交叉巧解資料分析題
    2018年甘肅事業單位職測考試備考:十字交叉巧解資料分析題 2018年甘肅事業單位招聘信息正在陸續發布當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比較好的備戰事業單位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備考資料
  • 2021上海事業單位備考行測資料分析:十字交叉法在資料分析中應用
    十字交叉法主要用於解決比值混合類問題,近年來,資料分析中對於此類方法的考查愈來愈強烈,常見的考查方式主要以下幾種考查形式:1.求混合增長率;2.比重混合類題目;3.求基期之比。此類問題通過基礎公式的帶入運算會非常複雜,計算量很大,考場上浪費時間。此時,我們需要用十字交叉發解決此類問題幫助我們提升做題速度。接下來我們學習十字交叉法這類問題中的具體應用。
  • 2020年寧夏省考備考:資料分析試題解析(二)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年寧夏省考備考:資料分析試題解析(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果今年的國考沒有你心儀的崗位,那不如掉轉思路,提前為2020年的聯考來做準備,提前進入聯考複習階段,今天,跟寧夏公務員考試網來看看2019年的寧夏省省考考題,提前了解一下寧夏省考資料分析考什麼?怎麼考?   【資料二】   某水產公司共銷售甲、乙、丙、丁四種魚類產品。
  • 資料分析之統計圖分析
    第五章 資料分析  第三節 統計圖分析  一、統計圖分析測驗的解題技巧  (一)、統計圖的種類與組成  統計圖是運用幾何圖形或具體事物形象來表示現象之間數量關係的圖形。它具有直觀形象、通俗易懂、便於比較等顯著特點,在資料的統計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統計圖的種類有條形圖、圓形圖、曲線圖等,它們各自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功用。條形圖是資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圖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縱式條形圖和橫式條形圖;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為條形比較圖和條形結構圖。
  • 2020上海事業單位資料分析題型:運用十字交叉巧解資料分析難題
    總結近幾年的事業單位資料分析部分題目,我們發現考察的知識點越來越多,而且難度也逐年提升。很多的知識點是我們以前沒有關注到的,比如在資料分析題目中加入新的概念或者新的知識點。今天我們就以資料分析中常見考點—十字交叉法應用給大家分享。1.
  • 點到直線的距離150題及解析
    A. 4個 B. 3個 C. 2個 D. 1個【分析】本題考查了直線、線段的性質,點到直線的距離,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是基礎題,熟記性質與概念是解題的關鍵..根據直線的性質,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線段的性質以及直線的表示對各小題分析判斷即可得解.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十字交叉在資料分析中的應用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頻道提供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包括增長量、增長率、倍數、比重、平均量等。本文整理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十字交叉在資料分析中的應用。
  • 2020福建事業單位行測資料分析解題技巧:題幹閱讀
    福建中公整理了2020福建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行測常識、答題技巧、行測複習資料,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更多相關信息可以關注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網。中公事業單位為幫助各位考生順利通過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今天為大家帶來資料分析解題技巧:題幹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
  • 行測資料分析:基期值計算的方法剖析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中,要養成結合選項做題的習慣,特別是資料分析板塊,觀察選項可幫助我們靈活選用估算方法,相反,如果列完式後盲目的計算,會出現由於運算太複雜、運算量大而導致準確率低、花費時間多等問題。問題:2011年,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約為:A.19247.11億元人民幣 B.28354.03億元人民幣C.36314.81億元人民幣 D.40308.01億元人民幣【中公解析】根據題意可列式為:,結合選項可知,只需要計算出列式的第一位有效數字就能鎖定答案,根據列式,商的首位有效數字為3。故本題選C。
  •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平行線之間的距離150題及解析》
    例一如圖,AB//DC,ED//BC,AE//BD,那麼圖中與△ABD面積相等的三角形有((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分析】根據等高模型,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即可判斷;本題考查平行線的性質、等高模型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屬於中考常考題型.
  • 資料分析重點題型——比重問題!
    比重問題是國考資料分析的重點內容,比如2020國考中有五道題涉及比重。因此這麼重要的題型一定要拿下。   二、現期比重   題目特徵:題幹中出現「佔……比重」,時間與材料所給時間一致。
  • 教師解析:生物學的計算題歸類
    教師解析:生物學的計算題歸類 2011-03-24 18:31 來源:搜狐教育社區 作者:
  • 福建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中兩數相乘如何速算
    福建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中兩數相乘如何速算 福建公務員考試網為您提供福建省公務員考試行測輔導資料,包含2018福建省考行測答題技巧/行測常識/分值分布。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行測120道題,考試時間120分鐘,時間緊,任務重,絕大多數考生都做不完題目。
  • 行測資料分析中的隔年增長率
    隔年增長率是行測資料分析考試中的一個考點,在考試中經常出現,它的公式是:隔年增長率=q1+q2+q1×q2(其中:q1指現期增長率,q2指間期增長率),q1+q2比較好計算,但是否需要計算q1×q2,我們需要看選項而定,如果需要計算q1×q2,我們又該如何去快速計算呢?
  • 2020甘肅省考行測資料分析備考技巧:十字交叉法
    下面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十字交叉法,望大家及時查看。十字交叉法主要解決的就是比值的混合問題,在公務員考試的過程中,資料分析部分解題經常用的一種解題方法。它應用起來快速、準確、方便,為我們考試中秒殺題目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那麼接下來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十字交叉法。
  • 高三數學解析幾何大題 你本來可以得滿分
    高三數學解析幾何大題 你本來可以得滿分 2013-01-18 10:47 來源:新東方優能中學 作者:周帥
  • 08年公務員備考:行測之資料分析解題技巧
    因此,作為國家公務員,必須具備對各種資料進行準確理解與快速分析綜合的能力,才能勝任其工作。  資料分析測驗主要考查應試者對各種資料(主要是統計資料,包括圖表和文字資料)進行準確理解、轉換與分析綜合的能力。它是隨著社會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學化的發展以及對人的素質要求愈來愈高,而逐步從其他測驗中分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