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綜合考查了考生的閱讀、理解、分析和計算能力,是行測的特有題型。同時作為行測的專有題型,資料分析具有某些獨有的特點,它將文段閱讀、數學運算和邏輯推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著獨特的考查內容和考查形式。解答這部分試題時,要想準確而快速地破題得分,需要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第一,資料分析中包含著大量的統計術語和特定模型,需要考生高度注意;第二,資料分析大部分題目考查的是應試者的粗略計算而非精算能力,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技巧;第三,資料分析的材料,由最基本的文字資料、圖形資料和表格資料組成,考生需要熟練掌握這三種基本材料的閱讀技巧。
資料分析概述
一、考點聚焦
資料分析主要考查應試者準確理解、綜合分析文字資料、圖形資料和表格資料的能力,故其考查形式的多樣化、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涉及範圍之廣泛,也就不可避免。但在這裡,無論它是 「多樣」「豐富」,還是 「廣泛」,都畢竟是 「資料分析」,這就離不開 「分析」,離不開 「資料」,都要求應試者在解讀給定資料 (文字資料、圖形資料、表格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直接查找、指標換算、計算比較、分析判斷等過程,針對資料中的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行測中,資料分析部分一般有 3~4組資料,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 5個問題,考生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推測和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根據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上海市統計局 2011年 5月 3日公布了本市快速匯總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市常住人口為 2301.91萬人,其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 897.70萬人。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本市十年來常住人口共增加 628.14萬人,增長 37.53%;年平均增長率為 3.24%。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增加 551.21萬人,增長 159.08%。問題: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佔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近 ( )個百分點。
A.88 B.27.3 C.24 D.183
【答案】D
二、命題趨勢導航
資料分析部分的試題中包括三種類型的材料,即文字資料、表格資料和圖形資料,並且不同類型的資料考查的側重點不同:文字資料主要考查考生對蘊含數據的文段的閱讀、分類和提煉能力;表格資料主要考查考生的計算能力,特別是快速估算能力;圖形資料,由於其直觀形象的特點,側重考查考生的直覺判斷和估算能力。
對近幾年資料分析題目進行分析發現,該部分題目比較成熟,文字資料是常考題型,且總體趨向於綜合資料的考查,試題的難度以及綜合性穩中有升。資料分析對考生的查找速度、估算技巧、綜合理解以及比較分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以上情況,後面的部分會總結一些資料分析備考知識及常用技巧,以供考生參考。
三、基礎知識
資料分析部分的材料主要來源於近幾年來重要的經濟生活、資源環境、文化科技等統計數據,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統計術語和經濟概念。這些術語和概念不但會影響考生對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還會影響考生的判斷,因此考生必須對這些術語及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統計數據間有一定的關聯,組成一定的模型,考生熟練掌握常考模型,往往可以節省列式時間。
資料分析中常見的概念主要有兩種:常識性概念和計算性概念。計算性概念多與計算相關,需要明確掌握;常識性概念則是可以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題目和材料,了解即可。
(一)常識性概念
所謂常識性概念,是資料分析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經濟學或統計學概念,是資料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並熟悉常識性概念能使考生在考試時迅速理解資料和題目,縮短閱讀時間,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基期與現期
基期是作為對比基礎的時期,現期是相對基期而言的一個概念。
如:「與 2013年 8月相比,2013年 9月某量發生的變化」,則 2013年 8月為基期,2013年 9月為現期。
2三大 (次)產業
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如下:第一產業: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產業: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3國內生產總值 (GDP)
國內生產總值 (GrossDomesticProduct,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 (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生產活動包括三大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
4恩格爾係數
恩格爾係數指食品支出總額佔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通常情況下,一個家庭或國家的恩格爾係數越小,就說明這個家庭或國家經濟越富。反之,如果這個家庭或國家的恩格爾係數越大,就說明這個家庭或國家經濟越困難。中國目前的情況是,經濟發達地區的恩格爾係數比經濟落後地區的恩格爾係數低,城市地區比農村地區的恩格爾係數低。
聯合國根據恩格爾係數的大小,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劃分標準,即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係數大於 60%為貧窮,50% ~60%為溫飽,40% ~50%為小康,30% ~40%屬於相對富裕,20% ~30%為富裕,20%以下為極其富裕。
5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做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195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 (1958—1962年),第三個五年計劃 (1966—1970年),第四個五年計劃 (1971—1975年),第五個五年計劃 (1976—1980年),第六個五年計劃 (1981—1985年),第七個五年計劃 (1986—1990年),第八個五年計劃 (1991—1995年),第九個五年計劃 (1996—2000年),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第十一個五年計劃 (2006—2010年),第十二個五年計劃 (2011—2015年)。
(二)計算性概念
所謂計算性概念,是與正確解答資料分析題目密切相關的概念,它是資料分析中的核心概念,是準確理解與正確解答資料分析題目的必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