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電子大佬/西北大學Rogers團隊最新成果:可降解植入式生物傳感器

2021-01-15 騰訊網

人體內特殊部位的壓力,是監測人體各種嚴重甚至致命的醫學狀態的關鍵診斷參數,包括顱內、腹腔內和肺動脈高壓等。商用的植入式傳感器在測量壓力方面提供了較好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但在患者康復後需要手術切除,以避免感染和其他的風險。可溶解在生物體液環境中的傳感器(或生物可吸收的傳感器)可避免此類手術的需要,但目前的設計大多涉及硬接線連接,無法在臨床壽命內提供定量測量。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Rogers教授帶領的團隊研製了一種基於無源電感電容諧振電路的生物可吸收無線壓力傳感器,其結構布局和材料組合克服了這些缺點。該傳感器經過優化設計,靈敏度最高可達到200 kHzmmHg−1,解析度可達到1mmHg。使用Si3N4膜和天然蠟封邊的包封方法,可實現在體內長達4天的穩定工作。相關工作以「Bioresorbable Wireless Sensors as Temporary Implants for In Vivo Measurements of Pressure」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eterials》。

圖1:用於體內壓力測量的臨時植入式生物可吸收無線傳感器

工作機理:

圖2:可吸收、被動、無線壓力傳感器的原理圖、電路圖、工作原理和動物模型應用。a)具有柔性和固定電極的平行板電容器的結構示意圖,以產生與壓力相關的電容C。b) LC諧振傳感器與無線讀出系統的等效電路。c) 顱內壓無線傳感示意圖基於與外部讀出線圈耦合的植入LC諧振傳感器。d) 信號轉換過程的流程圖。

其工作原理基於諧振電路(LC電路)的無線壓力傳感器。可變形的導電膜將周圍流體的壓力轉化為機械響應。將這種薄膜與固定電極配對形成平行板電容器,進而將這種彎曲變形轉化為電容的變化(如圖2所示)。而電容的變化還會導致電路的諧振頻率發生變化,這可以通過與外部天線的無線耦合來檢測。

工藝過程:

圖3:可生物吸收被動式無線壓力傳感器的製造工藝、結構設計和性能。a) 在製造傳感器的各個步驟中收集的光學顯微照片。b) 分解圖裝置示意圖。c) 組裝的示意圖,傳感器突出顯示電容器上的壓力感應窗口。d) 校準曲線:體外測量和壓力作為時間的函數。

這些裝置的結構包括線圈感應器和電容傳感器,並用絕緣層作為隔水屏障。首先,採用雷射切割鎂箔,製作螺旋線圈感應器(100µm厚;圖3a)和電容器組件(底部電極250µm;間隔100µm),將雷射切割的鋅箔(2µm)夾在兩層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每層5µm)之間,然後熱壓,加工出頂部的柔性電極(圖3a,中心)。然後進行電容式傳感器的組裝:用堪地裡拉蠟(一種生物相容性蠟)連接底部電極和間隔棒,並通過用乙酸乙酯蒸汽處理PLGA底層的底表面來粘附上電極,以提高與間隔棒的粘合性。最後使用導電蠟(鎢粉和堪地裡拉蠟的混合物)將線圈與傳感器電連接,產生LC諧振電路(圖3a)。在上電極上層壓一層Si3N4(2µm)的獨立膜,並在傳感器周圍塗覆一層生物相容性蠟(≈500µm),完成製造。

工作性能:

Si3N4和蠟製作的生物可吸收的生物體液隔膜可在體內穩定運行4天。系統試驗表明,所得傳感器的性能可達到商用植入式傳感器的響應水平,與用於監測顱內壓力升高值(ICP)的臨床標準設備相當。

圖4: 在大鼠模型上無線測量顱內壓。a) 傳感器橫截面示意圖,顯示其位於穿過顱骨的毛刺孔上,以便與顱內空間內的液體耦合。b) 縫合手術部位前植入傳感器的圖像。c) 擠壓動物兩側的過程示意圖。d) 植入後1d、2d和4d使用生物可吸收無線傳感器測量ICP,1d使用商用有線傳感器進行相應測量。為了將機械損傷和感染等健康風險降至最低,在1d後取出有線商用ICP傳感器。

該裝置的一個關鍵特徵是所有組成材料都是可生物溶解的。圖4顯示了37℃下磷酸鹽緩衝鹽水中的相關化學和物理過程:鎂和鋅與水反應形成可溶氫氧化物,導電蠟中的鎢在水中氧化生成可溶性酸,氮化矽與水反應生成矽酸和氨,PLGA水解為乳酸和乙醇酸並溶解,而生物相容性蠟在體內降解緩慢。

圖4壓力傳感器在37°C 生理鹽水中的降解(溶液每2天更新一次)。

亮點小結:

Rogers團隊研製的傳感器完全由生物可吸收材料構成,在一定時間段內可穩定運行,但最終完全溶解在生物體液中,從而避免了商業同類產品所需的提取手術。用於傳感的無源LC諧振機制實現無電池操作,傳感器結構簡單。改進壓力相關電容器的設計,即增加空氣腔的體積和減少寄生電容,可以達到臨床應用所需的精確度和精密度。

全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3754

作者:WSL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哈工大潘昀路教授團隊《Adv. Funct.Mater.》:可在人類汗液中檢測的柔性可再生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石墨烯由於其優異的電學性能和對分子敏感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生化傳感器中。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在個人健康,醫療檢測設備,可穿戴和植入式檢測器件等應用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上發表題為「A Flexible and Regenerative AptamericGraphene-Nafion Biosensor for Cytokine Storm Biomarker Monitoring in Undiluted Biofluids toward Wearable Applications」的文章提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Nafion複合薄膜的柔性可再生生物傳感器
  • 矽材質植入式傳感器可人體分解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科學家研發出一款可測量人體內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濃度的植入式傳感器。由於科學家使用矽作為材料,因此傳感器可在體內緩慢分解,不需再透過手術將傳感器從人體內取出。賓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矽與鎂研發出的植入式傳感器,可測量人體內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濃度,提供實用的臨床訊息。
  • 連發2篇《Science》,柔性電子女神,鮑哲南院士2020年成果集錦
    這些器件一方面作為基本電荷傳輸和光物理研究的表徵工具,另一方面可用於納米尺寸電子器件、新型能源、低成本和大面積的柔性電路、顯示器和一次性傳感器等領域。 鮑哲南教授帶領的團隊與美國西北大學John Rogers教授團隊、日本東京大學Takao Someya教授團隊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領先的三個柔性電子團隊。其主要鑽研方向為電子皮膚的設計與製備。
  • 華人教授發明柔性有機電子器件 用醋就能無毒降解
    新華社舊金山5月2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柔性有機電子器件,用醋這樣的弱酸性物質就可以無毒降解。這種電子器件未來不僅可以減少有害的電子垃圾,還可應用於可穿戴醫療設備、環境監測等方面。
  •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2020-06-23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全降解!科學家開發高性能植入式醫療傳感器 以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點擊查看 導言:在醫療過程中,對病人身體狀況進行監測是很重要的一環,而普通傳感器價格昂貴,在監測過程中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適甚至產生危險。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柔性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植入體內,並且在不再需要時,安全地進行生物降解,成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組分。
  • 「Nature子刊」可在體內安全降解!科學家開發高性能植入式醫療傳感器 以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柔性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植入體內,並且在不再需要時,安全地進行生物降解,成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組分。該團隊通過使用可植入、可彎曲、可拉伸且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製造了這一傳感器。雖然目前的裝置可在體外監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水平,但它們笨重,而且還可能不如可植入裝置精確。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團隊開發出用於可視化柔性電子結構色薄膜
    柔性電子器件在健康監測、傳感皮膚、植入式器件等領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水凝膠由於其生物相容性、柔韌性以及人體組織般的機械性能而被認為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候選材料。通過整合導電填料,如碳納米管(CNT)、石墨烯、金屬納米線和導電聚合物,這些水凝膠可以被賦予更好的電性能。
  • 納米材料前沿研究成果:柔性物理或化學傳感器
    本文匯總了柔性物理或化學傳感器10篇最新研究成果,包括Nature、 Nat. Nanotechnol.、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 Sci. Adv.等頂級期刊,如圖1所示。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然而,在我國柔性電子學科領域,卻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原始創新的「無人區」執著深耕。這就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科研「無人區」裡雖然暗藏風險,但也富含著科學寶藏。
  • 《Nature Materials》強彈性可降解生物明膠用於軟機器人電子產品
    【科研摘要】最近,奧地利林茨大學Martin Kaltenbrunner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多用途的基於明膠的生物凝膠,該凝膠具有高彈性,但在處置後會完全降解。明膠可自粘,可快速治癒,完全來源於天然和食品安全成分。作者將所有有利的屬性合併到一種材料中,該材料易於複製和擴展,並且在環境條件下的生產成本較低。
  • 基於植物葉片分形結構的可生物降解的柔性透明加熱器用於熱療貼片
    基於植物葉片骨架分形結構的可生物降解的柔性透明加熱器用於熱療貼片坦佩雷大學的研究人員團隊從植物葉片開發了一種可生物降解的,透明的,柔性的和速效的熱療貼劑。該電子貼片與靈活的電子應用程式兼容。植物材料被用來減少電子廢物的數量。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難,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 介紹一位柔性電子領軍人物!引用次數超過13.7萬次,h因子186+
    從2003年開始,Rogers教授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擔任化學工程系教授至今。並從今年9月份開始,擔任西北大學生物集成電子中心的教授兼主任。Rogers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非常規電子器件材料及製造。他帶領的團隊與美國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團隊、日本東京大學Takao Someya教授團隊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領先的三個柔性電子團隊。近十年來,Rogers團隊在仿生電子器件的設計與製造、可穿戴生物醫學電子器件等領域始終走在最前端,取得眾多研究成果,成為業界領軍人物。
  • 東北師範大學AFM:首次製備基於葡聚糖材料的超薄柔性可降解有機突觸電晶體器件
    有機突觸電晶體(organic synaptic transistor, OST)具有超柔性和可降解性,可與人體無縫集成,並能夠在完成特定功能後降解,為綠色電子技術在植入式神經形態系統、腦-機接口和可穿戴人工智慧系統等領域開闢了新的應用。人腦由大約1015個突觸組成,具有學習、記憶、識別等功能,其表面有許多溝槽和褶皺。
  • 西北大學於遊教授團隊實現高性能聚合物凝膠材料快速合成
    近期,西北大學化材學院於遊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聚合物凝膠材料合成與應用方面實現突破。成果以「Visible-light-assisted Multimechanism Design for One-step Engineering Tough Hydrogels in Seconds」為題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刊發,西北大學化材學院碩士研究生汪聰、肖文清、
  • 西北工業大學研發可延展壓電能量收集和自供電傳感器件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秦衛陽教授、於慶民教授團隊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程寰宇助理教授、廖亞斌助理教授團隊合作,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期刊上發表題為「Stretchable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s and self-powered sensors for 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devices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共生心臟起搏器丨真正意義上的植入式自驅動醫療電子器件
    SPM的能量採集部分為植入式摩擦電納米發電機(iTENG),其具有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優異的穩定性和體內高輸出性能等特點。在未來,植入式醫療電子設備可以利用人體能量實現自驅動。植入式醫療電子(IMEs, implantable medical electronics)是學術界、醫學界和產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 科學家打造出一種能在人體內溶解的植入式氣體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雖然大家肯定已經聽說過健康監測植入傳感器,但大多數這樣的設備一旦不再需要就必須通過手術移除。然而現在,一種新型的試驗性溶液則會自己無害地溶解。據悉,這個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計算和數據科學研究所的一個團隊發明的設備能檢測體內不同形式的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氣體,其不僅薄而且非常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