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材質植入式傳感器可人體分解

2020-11-27 DIGITIMES

作者:DIGITIMES塗翠珊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科學家研發出一款可測量人體內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濃度的植入式傳感器。由於科學家使用矽作為材料,因此傳感器可在體內緩慢分解,不需再透過手術將傳感器從人體內取出。

賓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矽與鎂研發出的植入式傳感器,可測量人體內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濃度,提供實用的臨床訊息。一氧化氮與血管舒張有關,因此是心血管疾病治療上的重要指標;二氧化氮則能協助醫師掌握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發展情況。

目前用來測量人體氣體濃度的體外感測裝置不僅笨重,準確度也有待加強。植入式傳感器雖能提供更實用的測量數據,卻得讓病患接受植入、移除兩次手術。

賓州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傳感器具備生物分解特性,因此在完成任務後,不必再透過手術取出。傳感器以矽為材料,不僅有彈性,且對一氧化氮相當敏感。傳感器使用的鎂則負責裝置電力的傳導。

研究人員指出,矽可說是現代電子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石,而且性質相當穩定。矽的分解速度相當緩慢,一天約分解1到2納米。除了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外,未來這項技術還有機會用來測量其他醫療參數。

相關焦點

  • 柔性電子大佬/西北大學Rogers團隊最新成果:可降解植入式生物傳感器
    人體內特殊部位的壓力,是監測人體各種嚴重甚至致命的醫學狀態的關鍵診斷參數,包括顱內、腹腔內和肺動脈高壓等。商用的植入式傳感器在測量壓力方面提供了較好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但在患者康復後需要手術切除,以避免感染和其他的風險。
  • 科學家打造出一種能在人體內溶解的植入式氣體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雖然大家肯定已經聽說過健康監測植入傳感器,但大多數這樣的設備一旦不再需要就必須通過手術移除。然而現在,一種新型的試驗性溶液則會自己無害地溶解。我們知道,一氧化氮是人體自然產生的,通過放鬆和擴張血管來促進血液流動。
  • 內耳供電:人體植入式電子設備的福音
    植入人體內耳的電子設備可以監測人耳的生物活性,包括聽覺、平衡障礙或它對某種療法的反應。  儘管隨晶片植入豚鼠內耳的無線電發射器效率要遠高於用在手機中的無線發射器的效率,但它仍不能直接運行在豚鼠內耳的天然電池上。所以MTL還在晶片中加入了電源轉換電路,通過其中的電容逐步為晶片充電,其功能相當於許多電子設備都要使用的電源轉換器。
  • 科學家開發高性能植入式醫療傳感器 以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點擊查看 導言:在醫療過程中,對病人身體狀況進行監測是很重要的一環,而普通傳感器價格昂貴,在監測過程中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適甚至產生危險。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柔性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植入體內,並且在不再需要時,安全地進行生物降解,成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組分。
  • 「Nature子刊」可在體內安全降解!科學家開發高性能植入式醫療傳感器 以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柔性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植入體內,並且在不再需要時,安全地進行生物降解,成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組分。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開發的可植入傳感器可以監測人體內各種形式的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水平。這類物質在人類健康中發揮重要作用。
  • 巴西科學家開發可印製在天然材料上並分析汗水中物質的傳感器貼片
    這款皮膚附著式傳感器是列印在塑料表面上之傳統傳感器的改進替代品。它可使用在非侵入性檢測和監測汗液中存在的體液。100% 天然高分子的奈米纖維素傳感器,擁有與人類皮膚間的良好服貼性這項研究由 Osvaldo Novais de Oliveira Junior 帶領,並由巴西聖保羅研究支持基金會(FAPESP)透過由生物聚合物製成並用於長期監測的印刷及可植入式生物傳感器(Printed and implantable biosensors
  • 科學家造出可在低能近紅外光分解的高分子材料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7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一種能在低能紅外光下分解的高分子材料,並成功地對首個新材料進行了實驗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人工心臟起搏器在形式上可分為體外臨時起搏型和植入式(或稱永久性或埋藏式)兩種,前者供急救性臨時起搏,後者供長期性起搏治療。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即一般意義上的心臟起搏器。1958年瑞典Elmgrist,1960年美國Greatbatch分別發明和臨床應用了植入式心臟起搏器。從此起搏器進入了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時代,朝著長壽命、高可靠性、輕量化、小型化和功能完善的方向發展。
  • 中場無線充電技術—給游離在體內的植入式電子設備充電有望了
    人體植入式設備最大的發展障礙就是充電難的問題,據衛報消息,史丹福大學研發的「中場無線傳輸」充電技術能夠為體內植入的傳感器、起搏器和神經刺激儀輸送電量——將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卡片貼在身上能為游離在身體內的電子設備充電
  • :可在人類汗液中檢測的柔性可再生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石墨烯由於其優異的電學性能和對分子敏感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生化傳感器中。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在個人健康,醫療檢測設備,可穿戴和植入式檢測器件等應用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然而,由於目標分子所處的檢測環境複雜,大量非目標分子對傳感信號的幹擾,實現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在人體真實體液中的原位傳感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潘昀路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Funct. Mater.
  • 首個可植入式人工腎臟原型公布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7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首個可植入式人工腎臟的原型,並稱該設備有望完全取代患者對透析和腎臟移植供體的需求。此前,研究人員在一個房間大小的外部模型上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該療法獲得初步成功,可有效運行。  為實現在人體上應用的最終目的,研究人員計劃通過矽製造技術和一種經過特殊設計的、用於幫助活體腎臟細胞生長的間隔,來使龐大的設備縮小到一個咖啡杯的大小。研究人員也將使用組織工程學的方法來培養腎小管細胞,以提供健康腎臟所必備的其他功能。整個過程在人體的血液壓力下即可運行,無需泵和任何電力供應。
  • 醫療電子領域有哪些重要的傳感器
    可穿戴的健康傳感器早已面市,而一種可吸收的變形桿菌類傳感器也早已誕生(已通過了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審核),傳感器在醫療電子領域的應用屢見不鮮。 測壓傳感器 測壓傳感器是將力或重力轉化為電信號的換能器。測壓傳感器應用在醫學中被稱為醫用測壓傳感器,它們都必須高度精確並緊湊包裝,以方便攜帶,特別是器械要與病人直接連接時。如果傳感器用於某醫療器械集成的監測儀器內,要使用不鏽鋼和陽極化鋁等標準包裝材料。如果設備與人體或液體直接接觸,則可使用可高壓蒸汽滅菌的特種不鏽鋼或一次性傳感器。
  • 共生心臟起搏器丨真正意義上的植入式自驅動醫療電子器件
    SPM的能量採集部分為植入式摩擦電納米發電機(iTENG),其具有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優異的穩定性和體內高輸出性能等特點。在未來,植入式醫療電子設備可以利用人體能量實現自驅動。植入式醫療電子(IMEs, implantable medical electronics)是學術界、醫學界和產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 瑞典發明新型植入式助聽器 可取代中耳獲得聽力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瑞典科學家近日發明了新型植入式助聽器,可取代中耳使聾人恢復正常聽力。  失去聽力的病人可以使用這種新型植入式助聽器代替中耳,重新獲得正常的聽力。瑞典查爾默斯技術大學研發了這一獨特裝置,並成功使其應用到植入手術。
  • 富士通新型雷達傳感器可集成到傳感器中監測人體跌倒
    日前,富士通推出FWM7RAZ01,這是一款3通道,24GHz都卜勒雷達傳感器,具有較寬的速度檢測範圍和較高的幹擾容限。即使沒有高頻RF電子專業知識,該模塊和評估套件也有助於開發和評估各種非接觸式運動感應產品,還可以集成到傳感器中的應用包括人體生命體徵和跌倒監測,結構和機械運動檢測,機器維護等。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及原理
    1.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9727.htm  正常情況下,人體心臟右心房的竇房結能自動地、有節律地發出電脈衝,通過心肌神經傳導系統向心臟各部位發出指令
  • MIT研製出可植入大腦的生物電池 可驅動電腦
    眾所周知,葡萄糖可補充能量但葡萄糖能夠為可植入醫療設備甚至是未來的生物計算機提供能量嗎?答案是肯定的,體液中的酶可以氧化葡萄糖生物燃料電池,從而產生所需要的電能,而且法國一科研小組已經研製出了可為人造器官供電的葡萄糖生物燃料電池。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也是葡萄糖生物燃料電池,但是與之前的燃料電池有很大區別。該葡萄糖燃料電池由美國MIT的科研小組研製而成,採用矽和白金材料,通過標準的半導體製造工藝流程製作而成。
  • 合成生物技術提升納米管生物傳感器對複雜流體的感知能力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可以檢測空氣、水或血液中生物分子的裝置。它們廣泛應用於藥物開發、醫學診斷和生物研究。人們對糖尿病等疾病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持續、實時監測的需求日益增長,驅動科學家們努力開發高效便攜的生物傳感器裝置。目前正在開發的一些最有前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使用單臂碳納米管制作而成。碳納米管的近紅外光發射位於生物材料的光透明窗口內。
  • ...開發光-電-化學一體化植入式神經調控與檢測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25日電 8月24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盛興研究組發表了題為「面向無線光遺傳神經調控與多巴胺檢測的光-電-化學一體化植入式多功能探針」(A wireless, implantable optoelectrochemical probe for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and dopamine
  • 鑽石傳感器引發醫學革命,人體磁場也可用於醫療診斷
    電荷流過人體神經和肌肉組織會產生脈衝電場。物理學家很早就開始利用這些電流,開發出顯示心臟功能的心電圖,和顯示大腦功能的腦電圖。人體組織也會同時產生磁場,並有很大希望被用來診斷疾病。特別是磁傳感器不需要接觸皮膚,對於測量胎兒心臟或燒傷患者都非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