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及原理

2020-12-02 電子產品世界

1.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9727.htm

  正常情況下,人體心臟右心房的竇房結能自動地、有節律地發出電脈衝,通過心肌神經傳導系統向心臟各部位發出指令,使心肌收縮,心臟跳動,向全身泵送血液。若心肌神經傳導系統發生障礙或者竇房結、房竇結不能有規律地發出電脈衝、下傳電脈衝,心臟就會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停跳,危及患者生命。人工心臟起搏器可以對患病的心臟根據需要根據需要給予直接電刺激,人為地使心跳正常起來。人工心臟起搏器在形式上可分為體外臨時起搏型和植入式(或稱永久性或埋藏式)兩種,前者供急救性臨時起搏,後者供長期性起搏治療。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即一般意義上的心臟起搏器。

  2.人工心臟起搏器的原理和構造

  人工心臟起搏器是一種很精巧的、可靠程度很高的電脈衝刺激器,是應用一定型式的起搏脈衝發生器,與特製的導線(即:起搏導管電極)連接,和起搏電極發送電脈衝刺激心臟,使激動不能或傳導不好的心臟應激而起搏的醫療電子儀器。

  人工心臟起搏器主要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

  (1)起搏導管電極:它一方面將起搏器的輸出信號引向心肌進行起搏,另一方面將感知到心臟自身搏動的信號(腔內心電圖ICG)反饋給起搏器以控制起搏脈衝的發放。它是心內膜電極,目前已由早期的單極發展到雙極,甚至多極。作為長期起搏的導管電極必須是用生物相容性好、韌性好、抗老化、耐腐蝕的材料製成。電極導線通常採用愛爾近合金(Elgiloy)或用鎳D鉻D鈷D鉬合金絲繞成螺旋管。導線的外層絕緣材料都選用高純矽橡膠或醫用聚氨酯[3]。電極頭的材料以表面活化各向同性低溫熱解碳或鉑為優。

  (2)起搏脈衝發生器:它由起搏電路、電池和金屬外殼組成。起搏器的能源需是體積小、容量大、緩慢釋放能量、密封性能好及性能可靠的電池,目前國內外植入式起搏器普遍使用鋰D碘電池,使起搏器的連續使用壽命達到了10年以上。由於金屬鈦生物相容性好,毫無鏽蝕,故目前起搏器外殼都採用鈦材料拉伸成型,體型各部以較大的圓弧連接,採用雷射焊接進行封裝[1]。從20世紀80年代起起搏電路開始普遍採用集成電路來製造起搏器的主體電路;並將CMOS ASIC起搏晶片與電阻、電容、幹簧管等電子元件一起安裝在陶瓷基片上構成混合型(Hybrid)厚膜集成電路作為起搏電路的標準部件[3]。

  3.人工心臟起搏器的適應症

  (1)高度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伴有阿-斯症候群或暈厥發作者。無症狀、心率50次/分或QRS寬大畸形且心室停搏>2秒為相對適應症。

  (2)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三束支和雙束支阻滯伴有間歇或陣發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心室率4O次/分者;雙束支阻滯伴有阿-斯症候群或暈厥發作者;交替出現的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滯,希氏束圖證實H-V延長者。

  (3)二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伴阿一斯症候群或暈厥發作者。持續二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5O次/分而無症狀為相對適應症。

  (4)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有如下表現者:嚴重竇性心動過緩,心室率45次/分,嚴重影響器官供血,出現心衰、心絞痛、頭暈、黑;心動過緩、竇性靜止或竇房阻滯,R-R間期>2秒伴有暈厥或阿-斯症候群發作;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症候群伴有暈厥或阿-斯症候群發作。

  (5)用抗心動過速起搏器或自動復律除顫器、異位快速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者。

  (6)反覆發作的頸動脈竇性昏厥和心室停跳者。

  4.人工心臟起搏器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人工心臟起搏器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使過去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救治,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近代生物醫學工程對人類的一項重大貢獻。

  1932年美國的胸外科醫生Hyman發明了第一臺由發條驅動的電脈衝發生器,藉助兩支導針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臟復跳,他命名為人工心臟起搏器(Artificial Pacemaker),從而開創了用人工心臟起搏器治療心律失常的偉大時代。

  起搏器真正用於臨床是在1952年。美國醫生Zoll用體外起搏器,經過胸腔刺激心臟進行人工起搏,搶救了兩名瀕臨死亡的心臟傳導阻滯病人,從而推動了起搏器在臨床的應用和發展。1958年瑞典Elmgrist,1960年美國Greatbatch分別發明和臨床應用了植入式心臟起搏器。從此起搏器進入了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時代,朝著長壽命、高可靠性、輕量化、小型化和功能完善的方向發展。

  早期的起搏器是固有頻率型(或非同步型),只能搶救和治療永久性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等病症,對間歇性心動過緩不適用,不能與患者自身心律同步,會發生競爭心律而導致更嚴重的心律失常。為此,20世紀60年代中期先後出現了同步型起搏器,其中房同步觸髮型(VAT型)起搏器是專門用於房室傳導阻滯,而心室按需型(VVI)是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心臟起搏器。為了使心臟起搏器與心臟自身的起搏功能相接近[1][3],70年代又相繼出現了更符合房室順序起搏的雙腔起搏器(DVI),和能治療各種心動過緩的全能型起搏器(DDD)。至此,起搏器的基本治療功能已開發完全。

  到了20世紀80年代,起搏器除了輕量化、小型化的改進外,還出現了程控和遙測的功能,利用體外程控器(Programmer)可對植入體內的起搏器進行起搏模式、頻率、幅度、脈寬、感知靈敏度、不應期、ADV延遲等參數的程控調節;還可對起搏器的工作狀態進行監測,將工作參數、電池消耗、心肌阻抗、病人資料乃至心腔內心電圖,由起搏器發送至體外程控器中的遙測接收器進行顯示[3]。90年代,起搏器又在抗心動過速和發展更適應人體活動生理變化方面取得了進展,出現了抗心動過速起搏和頻率自適應起搏器(DDDR),使人工心臟起搏器成為對付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武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已出現了性能更高的雙心室/雙心房同步三腔起搏器,以及具有除顫功能的起搏器。

脈衝點火器相關文章:脈衝點火器原理

相關焦點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人工心臟起搏器可以對患病的心臟根據需要根據需要給予直接電刺激,人為地使心跳正常起來。人工心臟起搏器在形式上可分為體外臨時起搏型和植入式(或稱永久性或埋藏式)兩種,前者供急救性臨時起搏,後者供長期性起搏治療。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即一般意義上的心臟起搏器。
  • 共生心臟起搏器丨真正意義上的植入式自驅動醫療電子器件
    受生物共生現象的啟發(例如根瘤菌與植物間的共生),他們提出了基於植入式摩擦電納米發電機(iTENG, implant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的共生型心臟起搏器(SPM, symbiotic cardiac pacemaker)。SPM可將心跳的能量收集起來驅動起搏電路發出脈衝;這些脈衝同時又刺激心臟,使出現異常的心臟恢復正常。
  • 【科技】科學史上的「意外發明」:心臟起搏器因「粗心」產生
    2.心臟起搏器: 一個「粗心錯誤」導致的偉大發明騰訊新聞美國布法羅大學助理教授威爾遜·格雷特巴赫上世紀50年代的一次簡單失誤,卻讓他陰差陽錯地發明了可植入式心臟起搏器,拯救了無數生命。當時,他正在測試一個記錄心跳的機器原型,本應用1萬兆歐的電阻器,可他最後裝在記錄器上的竟是1兆歐的電阻器。結果,記錄器電路反覆產生一個持續1.8毫秒的信號,節奏如同人體心跳。他意識到這種電流能夠調節心跳,治療心臟病,1960年,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可植入式心臟起搏器被安裝在了一名77歲老人的身上。
  • 太陽能「無線」充電心臟起搏器 韓國研發新型醫療器械充電材料
    這有望用於植入式醫療健康器械,和直接貼附在皮膚上的可穿戴式美容儀器等。 (出處:Bing)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臟功能障礙的植入式電子醫療儀器
  • 讓核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說「OK」
    治療此病,安裝心臟起搏器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一聽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周先生直搖頭:「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我今後就不能做核磁共振類檢查了,那怎麼行。」    果真如此?    隨後,經過進一步溝通,周先生了解到,在省胸科醫院內,有一款長壽命抗核磁起搏器,這款起搏器對核磁檢查沒有任何禁忌。
  • 院長「解」心:讓核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說「OK」
    治療此病,安裝心臟起搏器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一聽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周先生直搖頭:「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我今後就不能做核磁共振類檢查了,那怎麼行。」    果真如此?    隨後,經過進一步溝通,周先生了解到,在省胸科醫院內,有一款長壽命抗核磁起搏器,這款起搏器對核磁檢查沒有任何禁忌。
  • 心臟起搏偽像的檢測與識別
    大多數植入式心臟裝置採用了H場遙測法,它是一個重要的噪聲源。. ADAS1000 ECG模擬前端中嵌入了一個算法,它可以幫助識別出起搏偽像,並顯示在條形ECG圖紙上。如果一個植入了起搏器的心臟病人去做心電圖, 醫生必須能夠檢測到起搏器的存在及其作用( 見本文在線版的附文「 心臟的電氣子系統發生故障時」,地址為: www.edn.com/4404758 ) 。
  • 大突破:最強心臟起搏器 微波供電 可直入心臟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人員於今年6月4日至9日在檀香山舉行的IEEE國際微波會議上展示了一款起搏器,與傳統的起搏器不同,這款產品已經拋開了傳統電池設計,採用身體外部的微波發射器為其提供動力。傳統心臟起搏器通過脈衝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這種起搏器的安裝必須遠離心臟,而且外科醫生還需要定期進行小手術來更換體內的電池。更嚴重的是,導線等植入物質還會引發一些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等。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按常識,裝了常規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而這位患者如果要確定骨折的部位,做磁共振檢查很重要。 骨科醫師打電話給醫院副書記、心內科項美香教授,諮詢這位植入心臟起搏器的專家。 項教授做了檢查,「這位患者安裝的是常規的心臟起搏器,貿然做磁共振,可能導致患者起搏器故障和嚴重心率失常等後果。」 「但現在有磁共振兼容的心臟起搏器。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這樣,心房和心室都有電極,我們就可以通過電極感受到心臟自己有沒有跳動,並且根據需要發出衝動來刺激心臟,引起收縮。第三步,連接電脈衝發生器。這兩根電極本身是不帶電的,但把兩根電極和電脈衝發生器連接起來之後,電極就可以發出電脈衝。然後在胸大肌表面做一個皮膚囊袋,這可是真的真皮口袋!
  • 美國科學家研發由微波發射器提供動力的心臟起搏器
    據外媒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人員重新設計了起搏器,開發了一種無線、無需使用電池並可直接植入患者心臟的新原型產品。這種起搏器由位於身體外部的微波發射器提供動力,該設計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新型起搏器,其還能減少併發症。目前大多數起搏器仍然從根本上利用了同樣的機制。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人工心臟技術未來可期
    除心臟移植外,人工心臟是終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這是一種利用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臟的泵血機能,來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醫療器械。因其研發應用涉及流體力學、電學、材料學、機械製造、臨床醫學等多個學科,被譽為醫療器械中「皇冠上的寶石」。
  • 國內首款人工心臟獲批上市
    2019智博會上展出的「永仁心」人工心臟。(資料圖片)本報訊 記者吳陸牧、通訊員張婷婷報導:您聽說過「人工心臟」嗎?人工心臟被譽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臟泵血功能,維持患者的血液循環。對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來說,人工心臟是代替心臟移植的有效治療手段。
  • 不用換電池的心臟起搏器將誕生,這意味著?
    通過納米技術,收集我們平時的各種活動中產生的靜電來發電。比如,我們呼吸要通過肺的運動,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身體內部的各種儀器充電,比如心臟起搏器。現在心臟起搏器使用紐扣電池,患者需要每3個月去一次醫院檢查一次電池,每五年更換一次電池。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如果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紐扣電池充電,這樣就不用換電池了。
  • 海慈心臟中心心內二科成功為患者植入抗核磁共振起搏器
    近日,海慈醫療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內二、三科主任崔國方主任醫師、範廣慈副主任醫師成功為兩位老年患者植入抗核磁起搏器,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心臟中心抗核磁共振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海慈醫療集團在起搏器的植入和臨床應用再上新臺階。
  • 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接力心臟起搏器 助力心衰升級治療
    七年前張大爺確診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在醫生的建議下植入了傳統起搏器,並且術後結合藥物治療。最近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數(LVEF)值為30%,醫生建議療法升級,進行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手術植入。張大爺就迷惑了,不是已經植入起搏器了,為什麼還要植入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
  • 美敦力公布新型心臟起搏器臨床研究數據
    最近,公司又在舊金山召開的Heart Rhythm Society Conference上公布了其新型無鉛起搏器Micra的最新研究數據,該數據展現出了這種新式設備在植入患者體內數月後穩定的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極端條件下這一設備仍然表現出良好的性能。研究人員在有20名患者參加的為其三個月和六個月的研究中發現,即使在最大功率單車試驗中,該產品仍然起到了良好的心率調節能力。
  • 商用核電池可續航百年,無限電量手機和永久心臟起搏器何時降臨?
    首個將核電池使用於太空事業上的國家是美國,於1961年所發射的人造衛星上首次應用。核電池和傳統電池不一樣,它的使用壽命特別長。據了解,不論外邊發生了什麼,只需電池內的核素還有輻射,電池就能夠不斷運用。無需人工維護就可以持續發電,而且無排放就能長時間提供清潔的能源。這種核電池不僅解決了核廢料,而且有效利用放射性核廢料再循環,提供清潔環保的能源!成本問題是這個電池面臨的問題: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昂,像鑽石一樣貴的電池商業化太難了!除了英國,俄羅斯科研人員也在研究核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