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發展,老年患者對核磁共振兼容型起搏器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抗核磁起搏器優勢在於能夠真正做到「起搏共振兩相宜」,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療。近日,海慈醫療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內二、三科主任崔國方主任醫師、範廣慈副主任醫師成功為兩位老年患者植入抗核磁起搏器,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心臟中心抗核磁共振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海慈醫療集團在起搏器的植入和臨床應用再上新臺階。
來源:海慈醫療集團78歲的王女士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十餘年,前年因一側肢體無力確診為腦梗死,經過積極治療恢復良好,但近1個月出現頭暈,有時出現黑蒙現象,到海慈醫療集團心內科門診就診時發現有顯著的心動過緩,需要安裝永久性起搏器,於是被收入心內三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崔國方主任醫師經過仔細查房認為患者有明確的心臟起搏器植入適應症,同時考慮到患者有過腦梗死病史,今後做核磁共振檢查的可能性較大,故建議患者植入抗核磁共振起搏器,1月5日,崔國方主任醫師、範廣慈副主任醫師順利為患者植入抗核磁共振起搏器,目前心臟中心已成功植入2例抗核磁共振起搏器,臨床效果良好。
據崔國方主任介紹,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抗核磁起搏器讓磁共振檢查不再是體內安裝心臟起搏器患者的禁忌,這不僅方便了患者以後的檢查,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打開起搏器14天的自動檢測窗口後,磁共振預約可以很靈活,可以執行多次磁共振檢查。患者一旦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起搏器可以感知磁場,在10秒內自動轉換為抗磁共振模式,患者結束檢查離開核磁共振室後,起搏器自動恢復為日常的起搏模式。這樣就能最小化抗核磁模式時間至真正的掃描時間,確保患者最佳治療。減少程控步驟,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患者的安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什麼人適合裝抗核磁起搏器?
年齡偏大的患者,更推薦選擇「抗核磁起搏器」。
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對核磁檢查的需求會上升,如果裝了普通起搏器,就不能做核磁檢查了。對於年輕患者,則推薦選擇大電池、使用壽命長的起搏器,目前這種起搏器的平均壽命接近15年,對於年輕患者可減少起搏器更換。
植入後多久可以做核磁檢查?
最早可以進行核磁檢查的時間是植入後45天。
在植入早期,即使是抗核磁起搏器,也不能進行核磁檢查,這是因為起搏器植入早期,電極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心肌內固定。
具體應該怎麼做?
首先需要聯繫心內科醫生,由其協調起搏器工程師和影像科醫生共同完成核磁檢查。
心內科醫生首先會程控起搏器的參數,評估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然後,將起搏器程控為抗核磁模式。
另外,在檢查過程中一定有心電嚴密監測,檢查之後重新設定為原來的正常模式。
抗核磁起搏器的磁場要求
在進行核磁檢查前,需要詢問和確定磁場的強度。
抗核磁起搏器對磁場的強度有一定的限制,目前我國使用的各個品牌的起搏器,都要求磁場場強為1.5T,在國外的部分國家抗核磁起搏器已經通過了3.0T場強的認證。
專家推介:
崔國方,海慈醫療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內二、三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兼任山東省心血管學會委員,青島市心血管學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心電生理學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心血管介入學會副主任委員。第五屆青島市著名好醫生。
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冠心病的介入性診斷和治療及各種起搏器的植入,主持省廳局級課題6項,在國家各類雜誌發表論文30餘篇,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信網記者 叢黎 通訊員 李均雁
[來源:信網-商訊編輯:光影]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