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顆金融機構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2020-12-22 中國證券報

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

據介紹,「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是平安銀行布局天基物聯網,進一步部署星雲物聯網平臺邁出重要的一步,作為平安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平安1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將應用於電力物聯網、礦山水文監測、海洋牧場、智能貨櫃、生態環境監測、森林防火、綠色礦山和智慧農業等應用場景,助力平安銀行提升銀行、物聯網、供應鏈等方面的技術水平,為企業客戶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長徵八號首飛運載的衛星之一,「平安1號」是國內首顆由金融機構定製發射,用於金融服務的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的發射是平安銀行為推動全行轉型邁入新高度,啟動「星雲物聯計劃」,組建「平安」星座聯盟的重要一環。通過打造天地一體化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與其資產連接,為企業提供有效和可視化的資產監控與控制服務,同時提供數位化經營基礎設施,最終承載萬億級供應鏈及數字金融資產。對於賦能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推動商業銀行普惠業務發展,賦能傳統產業數位化、智能化、雲端化升級,具有非常高的實踐價值和推廣意義。

平安銀行自2016年開始持續加大科技和創新投入,推進和踐行數位化轉型。今年初,將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三張名片提到了全行的戰略高度。該行以金融科技為抓手,全面推進數位化經營和線上化運營,通過全面融入集團五大生態圈,切入各類客戶場景,掌握客戶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數據,進而提供精準的產品與服務,打造開放互聯的平臺,通過多贏的模式,持續延展集團獲客邊界,真正實現「一個客戶、一個帳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

下一步,平安銀行將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探索「物聯網+金融」新道路,創新打造「星雲」物聯網平臺,連接數據與實物資產,為客戶提供支付結算、新型供應鏈金融、跨境金融、財資等全面金融服務的同時,形成數字資產挖掘,數字資產確權,數字資產價值實現的「數字經濟閉環」,實現開放融無界、萬物互聯。

星雲平臺通過工業網際網路設備感知、車輛行駛狀態監控、生物體徵監控、倉儲情況監控等技術手段,對監控數據與經營系統數據進行交叉驗證,實現客戶畫像、經營分析、風險預警,向實體經濟輸出智慧製造、智慧車聯、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慧基建、智慧物流等解決方案,在實現數位化金融的同時落地產業互聯,促進傳統產業數位化升級。同時星雲平臺全面融合了中臺設計理念提高復用輸出效率,以分布式構架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延展性,並且通過 API 和 SaaS 封裝等技術支持開放銀行理念落地,全面實踐數字銀行和生態銀行理念,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目前星雲平臺已接入物聯網設備超過33萬臺,形成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倉儲物流、新能源、智慧養殖等五大行業的標準化解決方案,並對接多家核心企業和頭部平臺,支持數十個生態合作項目落地。

相關焦點

  • 從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看中國平安的科技戰略
    阿里巴巴2018年的時候發射了"糖果罐號"無人太空站和"天貓國際"號通訊衛星,目的是為了娛樂。百度和騰訊還沒發射過衛星。其他民營高科技企業暫時還沒這個意願和能力。沃爾瑪發射衛星了,因為它在全球有4000多家連鎖超市,每個店的平均面積5000平米,大約有10萬個單品,如此龐大的信息,處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有了衛星之後,沃爾瑪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對所有商品的庫存,上架,銷售量通通盤點一遍。此外,所有連鎖店的銷售和訂貨可以相匹配並且保持同步。
  • 天啟10號衛星成功發射 將服務衛星物聯網
    中國日報7月25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今天中午11點13分,天啟10號(暨「陵水號」)低軌物聯網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順利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提供物聯網數據通信服務。據悉,該星是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天啟星座的第七顆在軌物聯網數據服務衛星,也是該星座在今年疫情發生之後發射的第一顆組網衛星,標誌著2020年天啟星座部署的全面啟動。
  • 中國物聯網新突破,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物聯網星座已達8顆
    2020年10月26日晚,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天啟星座的第8顆上天的衛星,隨後衛星順利轉入在軌平臺和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在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天啟星座」,是我國首個低軌道衛星物聯網星座,總共由38顆低軌衛星組成,加入剛剛發射的天啟6號,總共已有8顆衛星完成在軌組網運行,並向全球提供衛星物聯網數據服務,初步形成天地一體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實現「空天地海一體」的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
  • 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入軌
    中國日報12月22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中午12時37分,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載我國新型中型火箭長徵八號順利升空入軌,衛星經過平臺及載荷測試後,將與天啟星座其他在軌衛星組網運營。
  • 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 物聯網星座建設更進一步
    中國日報10月27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周一晚間,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據介紹,天啟6號衛星是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星座是我國首個投入運營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
  • 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入軌,國電高科持續發力新業態新模式
    12月22日12時37分,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搭載我國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順利升空入軌,衛星經過平臺及載荷測試後,將與天啟星座其他在軌衛星組網運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的第十顆在軌業務衛星,為該星座2020年的星座系統建設進程劃上圓滿句號。
  • 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物聯網星座已八星在軌
    10月26日晚,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天啟6號衛星是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星座是我國首個投入運營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天啟6號組網後,天啟星座在軌業務衛星將達到八顆,共同服務於全球物聯網數據業務。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1/22)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1/22) "← →"翻頁
  • 漢產衛星「行雲二號」成功發射,「行雲工程」天基物聯網將服務全球
    「行雲工程」於去年底落戶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天基物聯網項目。5月12日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1/3)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1/3) "← →"翻頁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織女星」火箭攜53顆衛星成功發射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過100顆百公斤級衛星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唐山正式開工。 「露西」由美國西南研究所領導,擬於2021年10月發射。「露西」將在太陽系內進行為期12年的旅行,行程長達64億公裡,目的是拜訪主小行星帶內的1顆天體和特洛伊小行星群內的7顆天體。
  • 中國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
    就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一天,今日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三星任務。資源三號03星及搭載的2顆小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原標題: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史嘯 攝  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京時間11月1日深夜23時5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成功發射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成功發射。梁珂巖攝 本報西昌電(陳飈孫欣記者彭溢)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
  • 航天周報|「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金融界首顆物聯...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 「濟南國科中心號」衛星成功發射
    11月7日,「濟南國科中心號」(天啟11號)物聯網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這是山東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11月7日,「濟南國科中心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這是山東省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
  • 福建首顆衛星「海絲一號」發射成功
    東南網12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張靜雯 通訊員 黃仡凡)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省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後,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文昌物聯一號(天啟三號)衛星搭載長徵11號成功發射
    2019年6月5日,文昌物聯一號衛星搭載首次在海上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成功發射入軌,該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製。在衛星的整個研製過程,秉承「萬物互聯,天啟護航」的理念,採用更高效的通信體制和更寬的頻率帶寬,力求為廣大用戶提供可靠、經濟的衛星物聯網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隨著該衛星的成功發射,表明衛星物聯網應用產業正式落地海南省文昌市。
  •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成功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成功 原標題:   中新網西安11月2日電 (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張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2日透露,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第17顆衛星已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