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織女星」火箭攜53顆衛星成功發射

2020-09-09 大地量子TerraQuanta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過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唐山正式開工。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50-500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九天微星是中國最早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企業之一,代表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率先完成百公斤級衛星發射和運營。此次將智能化、脈動式的工業產線引入衛星製造領域,將改變傳統的衛星製造模式,以批量化生產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的建設需求。

衛星工廠規劃效果圖

https://www.sohu.com/a/415963934_115239


巴基斯坦購買吉林1號衛星數據,包含印軍軍營位置

近日,巴基斯坦已與中國籤訂合同,採購2020年「吉林一號」衛星數據,包括高清視頻、光學圖像和高光譜圖像在內的實時衛星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向巴基斯坦提供查謨和克什米爾控制線上印軍軍營的精確位置。

「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是由10顆在軌衛星組成的衛星網絡,實現了全球覆蓋,可提供解析度為0.72米的高解析度光學影像,解析度為2.88米的多光譜圖像。巴基斯坦早在2019年就採購過該衛星的數據,數據主要用於巴基斯坦國內的各種民間監測,例如國土資源調查、自然災害監測、農業研究、城市建設等。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9-02/doc-iivhuipp2065685.shtml


「露西」任務最後研發階段完成,將於2021年飛往特洛伊小行星群

即將拜訪特洛伊小行星群的「露西」探測任務的最後研發階段於近日大功告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對太空飛行器、儀器、時間表和預算進行獨立審查後,批准這一階段通過。

「露西」由美國西南研究所領導,擬於2021年10月發射。「露西」將在太陽系內進行為期12年的旅行,行程長達64億公裡,目的是拜訪主小行星帶內的1顆天體和特洛伊小行星群內的7顆天體。據悉,「露西」將在2025年與第一顆目標小行星相逢;2027年到達7顆特洛伊小行星中的第一顆,並於2033年到達最後一對特洛伊小行星。


https://www.sohu.com/a/415879182_120557624


Artemis I 「獵戶座」宇宙飛船已通過關鍵認證測試

9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一份聲明中透露,「獵戶座」計劃已完成了系統驗收審查和設計認證審查,以證明「獵戶座」飛船具備執行「阿爾忒彌斯1號」(Artemis I)飛行任務的條件。

系統驗收審查和設計認證審查涉及範圍廣泛,根據NASA的說法,已對每一個太空飛行器系統進行過檢查,包括對測試數據的分析、檢查報告等。除了對太空飛行器進行認證之外,NASA還對相關操作手冊、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等進行了認證。


正在接受太空環境測試的「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太空飛行器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1023615.htm


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攜53顆微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歐洲「織女星」(Vega)運載火箭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3日晚9時51分,攜帶來自13個國家/地區的21個不同客戶的53顆微型衛星,成功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些重達150公斤的太空飛行器旨在觀測地球、保證通訊和進行科學研究。

此前,該發射工作因颱風「美莎克」通過韓國濟州遙測站上空而被推遲。本次「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工作是小型太空飛行器任務服務項目框架內的首次任務,也是今年「織女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活動。


https://tech.sina.cn/2020-09-03/detail-iivhvpwy4668671.d.html?vt=4


SpaceX第十二批星鏈衛星發射,下載速度超100Mb/s

美國東部時間9月3日8時46分,SpaceX第12批60顆「星鏈」衛星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前SpaceX已累計發射超700顆「星鏈」衛星。


根據現場畫面,發射9分鐘後,獵鷹9號一子級著陸在大西洋「當然我仍然愛你」無人駕駛駁船上;起飛14分鐘後,60顆「星鏈」衛星部署在軌道上。SpaceX方面透露了有關計劃中的星座能力的關鍵細節,聲稱這些衛星顯示出「超低延遲,下載速度超過100 mbps」,但速度仍低於該公司最初承諾的速度。


http://beta.www.sohu.com/a/416325713_260616

-END-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
    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預計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將年產100顆以上50-500公斤級衛星。這是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中國首批民營衛星公司,項目生產的第一顆整星「唐山一號」預計明年第一季度下線。標誌我國的民營衛星事業取得重大進步!
  • 歐洲「織女星」火箭發射失敗!人為錯誤導致2顆價值3.15億歐元衛星...
    11月17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1:52分,這枚運載了兩顆衛星的火箭從法屬蓋亞那的庫魯發射升空,共耗資3.15億歐元(2.815億英鎊)。飛行8分鐘後,在點燃上部引擎後,「織女星」火箭偏離了計劃路線,並與地面跟蹤站失去聯繫。
  • 織女星火箭發射失敗 兩顆衛星丟失
    中國日報網11月17日電(妮思娜) 據法新社報導,17日,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在發射幾分鐘後發生故障,攜帶的兩顆衛星丟失。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大約8分鐘後發生故障,該火箭原計劃要將西班牙的第一顆衛星送入軌道。負責火箭升空的阿麗亞娜太空公司(Arianespace)表示,火箭在當地時間晚上11點起飛後才遇到未知「異常」。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國星宇航),展廳裡的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
  • 打丟兩顆衛星!歐洲阿麗亞娜「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失敗
    綜合外媒消息,11月16日,歐洲阿麗亞娜空間公司宣布,當天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的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的「織女星」運載火箭,升空後偏離軌道導致任務失敗,搭載的兩顆衛星全部丟失。』運載火箭發射升空8分鐘後,火箭的上面級(第四級)首次點火,發現了偏離預定軌道的情況,導致任務失敗。」
  • 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9月4日,Space 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60顆星鏈衛星升空,加上此次發射,馬斯克「星鏈計劃」成功發射的衛星總數已達713顆。比發射速度更快的,是Space X的衛星生產速度,有消息稱,Starlink(星鏈)工廠每月可製造120顆衛星。
  • 中國民營衛星的小時代
    這也成了衛星網際網路受到政策和資本關注的主要原因。2020年1月16日,銀河航天發射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6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這是我國通信能力最強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3]事實上,在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前,全球資本對於民營衛星行業就已經蠢蠢欲動。除了SpaceX外,三星、谷歌、亞馬遜等多家公司都在布局近地軌道網絡,中國的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大央企也提出「鴻雁星座」和「虹雲工程」計劃,並均於2018年發射首顆驗證衛星,民營方面銀河航天也曾提出「銀河系」AI星座計劃。
  • 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一箭53星,開啟拼單發射業務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當地時間9月2日,由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運營的「織女星」運載火箭搭載13個國家21位客戶共53顆衛星從法屬蓋亞那航天中心升空。火箭起飛104分鐘後最後一顆衛星被釋放。
  • 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一箭53星,開啟拼單發射業務
    當地時間9月2日,由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運營的「織女星」運載火箭搭載13個國家21位客戶共53顆衛星從法屬蓋亞那航天中心升空。火箭起飛104分鐘後最後一顆衛星被釋放。這批「拼車乘客」中有7顆重15公斤至150公斤的衛星以及46顆較小的立方星,它們要分別部署到515公裡和53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在軌執行包括對地觀測、通信、技術演示等各種任務。這是去年7月10日「織女星」火箭發射阿聯鷹眼1號地球觀測衛星失敗後的首次復飛任務。此次發射也是歐洲航天局「小型太空飛行器任務服務」(SSMS)計劃下的首次拼單發射業務。
  • 中國版"星鏈"超級工廠開工,衛星年產或達500顆,為何這樣強
    他們組成一體化的整體,形成了合力,而最近我國的民營企業的衛星超級工廠落地無錫,已經開工,實現自動化生產,年產能可以達到500顆。馬斯克還是有點慌的,為啥呢?2020年1月16日,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6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成功,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2020年有望成為中國衛星網際網路元年,現在我國航天衛星超級工廠將在南通開發區落地開工。
  • 國內首顆私人衛星發射成功,這個行業要發啊!
    就在昨天下午15點51分,我國國內首顆私人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據衛星的主人稱,它不僅可以和外星球肩並肩,而且未來還可能開直播賺錢。今年,民用商業航空可謂投資界的一顆新星,不僅獲政策的支持,也被資本瘋狂追逐。
  • 阿麗亞娜「織女星」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 致使兩顆衛星丟失
    據外媒Neowin報導,歐洲衛星發射公司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的 「織女星 」(Vega)火箭在發射後不久就丟失了。這枚由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四級 "織女星 "火箭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上8點52分(格林尼治時間11月17日01點52分)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的蓋亞那航天中心升空,火箭上載有兩顆衛星——一顆是法國衛星,另一顆是西班牙衛星。
  • B站成功「放衛星」:順利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嗶哩嗶哩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表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就像從太空看世界的「眼睛」,會在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俯視地球、觀測天體。B站希望通過這顆衛星鼓勵年輕一代保持好奇,不斷探索。衛星所獲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定期在B站更新。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據外媒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的最新報告顯示,該公司計劃每月定期發射120顆星鏈衛星。此前,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2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該項目初期工程建成後,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研製生產能力。這也是中國首個民營衛星研發製造工廠。隨著今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圍,資本及產業迅速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成競爭焦點因SpaceX進入大眾視野的衛星網際網路其實並不新鮮。
  • 衛星將批量化生產?首個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相關重大項目。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Vega火箭發射三顆帶有業餘無線電載荷衛星,共攜帶53顆衛星
    Vega發射了三顆帶有業餘無線電有效載荷的衛星Christophe Mercier報告說,三枚帶有業餘無線電有效載荷的衛星將在Vega VV16發射中,預計將於9月2日凌晨發射。他在AMSAT公告板上寫道:Vega火箭(VV16)計劃於2020年9月2日美國中部標準時間3h36離開庫魯航天發射中心,攜帶53顆衛星。
  • 唐山打造國內首個商業衛星製造基地_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
    原標題:唐山打造國內首個商業衛星製造基地 年底完成一期建設,明年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能力  2020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
  • 控制系統電纜裝反,「人為錯誤」致歐洲織女星火箭發射失敗
    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或因控制系統電纜裝反導致火箭上面級失去控制。庫魯當地時間11月16日22時52分,阿麗亞娜航天公司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一枚「織女星」運載火箭,但火箭發射8分鐘後偏離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失敗。
  • 三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發射升空 發射一顆民用衛星分幾步走?
    央廣網北京9月1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其中包括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