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圖片來自:人民視覺
該智能衛星工廠位於唐山市路南區,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表示:「衛星工廠不僅是衛星整星總裝生產基地,還是衛星技術與應用研發實驗室。公司將依託現有的衛星和通信技術積累,積極開展下一代通信系統及平臺的設計研製,推動衛星網際網路終端產品研發和行業示範應用拓展,為衛星工廠提供『高科技、低成本』的技術成果轉化。」
據了解,工廠建設投產後,將引入智能化、脈動式的工業產線,改變傳統的衛星製造模式,以批量化生產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的建設需求。
此外,唐山衛星工廠計劃引入AGV機器人和MES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軟硬體,以確保在短周期、低成本的情況下,靈活批量化生產50-500公斤級衛星。但九天微星並未透露具體成本下降幅度。
九天微星成立於2015年6月,是國內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主營業務包括衛星整星研製及在軌交付服務、衛星星座組網及通信服務等。
2018年,九天微星分兩次共發射了八顆衛星並全部成功運行,實現中國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研製及在軌驗證。2019年,九天微星全年營收約1億元。
今年5月14日,九天微星完成2.7億元B輪融資,由航空工業中航資本旗下基金中航產投、北京國富資本聯合領投。
事實上,近年來,各大公司布局衛星網際網路方興未艾,就連網際網路公司也紛紛推出計劃搶佔「藍海」。2015年,Google投資SpaceX公司布局衛星網際網路;2019年,Amazon推出「Kuiper」全球衛星寬帶服務,計劃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射3236顆衛星。除此之外,波音、空客、三星等公司都在積極地開展低軌通信衛星系統的研發工作。
企業在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頻頻布局,源於巨大的市場空間。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日前發布的2020年衛星產業年度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整體太空經濟增至366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1.7%。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衛星網際網路,指的是利用大量的衛星組成通訊網絡,利用衛星通信覆蓋面廣、容量大、不受地域影響等優勢,有效解決邊遠、分散地區以及空中、海上用戶的網際網路服務問題。
業界認為,這標誌著2020年成為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元年。同時商業航天發展的分水嶺因此形成,行業發展也從「遊擊戰」轉為「陣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