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2020-09-11 IT時報

網際網路衛星在軌效果圖,圖源:九天微星

30秒快讀

1、當5G成為大國博弈焦點時,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打響,衛星網際網路正異軍突起。

2、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了「衛星工廠競賽」,現在中國已經具備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的能力。

3、誰先將衛星送上天空,誰便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政府和印度行動網路運營商巴蒂財團接手破產危機中的OneWeb,由此,英國政府獲得「英國首個太空主權能力」。

9月4日,Space 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60顆星鏈衛星升空,加上此次發射,馬斯克「星鏈計劃」成功發射的衛星總數已達713顆。

比發射速度更快的,是Space X的衛星生產速度,有消息稱,Starlink(星鏈)工廠每月可製造120顆衛星。

圖源:Twitter/Michael Sheetz

起步晚於Space X的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在「新基建」浪潮的湧動下,正在加快追趕的步伐。

中國第一個民營衛星工廠——九天微星智能衛星工廠近日也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後首個落地的重大項目,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隨著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對近地球軌道「虎視眈眈」的衛星已近10萬顆,龐大的發射計劃倒逼衛星製造必須進入「工業化」階段。在這個賽道,中國同樣需要跑得更快一些。

對近地球軌道「虎視眈眈」的衛星已近10萬顆,圖源:YouTube/Analytical Graphics, Inc

01

中國首個民營衛星工廠

「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這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為9月1日開工的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開工所做題詞,「大有可為」四字頗有深意。

9月1日,中國首個民營衛星工廠在河北唐山正式開工,圖源:九天微星

傳統意義上,航天應用屬「國家隊」領域,發射的衛星通常與地球同步軌道,採用定製化生產方式,設計、製造、發射周期理論上需要26~32個月,也正因生產周期長、技術和成本門檻高。

截至2019年底,中國在軌衛星300多顆,而全球在軌衛星數量為2218顆。

圖源:光大證券

然而,未來10年內,10萬顆低軌衛星將有可能在太空中重新定義「星羅棋布」:Space X的「星鏈計劃」4.2萬顆、Oneweb星座4.8萬顆、亞馬遜的柯伊伯(Kuiper)星座3236顆……國內的衛星星座計劃也已啟動。

據不完全統計,發射數量在30顆以上的有10個項目,其中,國字頭背景的「鴻雁」星座計劃發射300顆衛星,「虹雲」星座計劃發射156顆衛星。

圖源:光大證券

如此龐大的發射計劃,迫使衛星的設計和生產方式必須發生根本變化。

星座發射計劃基本都在距離地球2000公裡以內的近地軌道,其衛星體積小、重量輕、在軌壽命短,且星座式組網方式可以做到一次性論證和設計,批量生產,衛星的生產周期降至數周甚至天。這些都讓商業資本進入衛星生產成為可能。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商業航天行業發展從「遊擊戰」轉為「陣地戰」。有數據顯示,國內上半年衛星網際網路相關企業新註冊1128家,同比增長158%。

圖源:企查查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企業之一,九天微星曾在2018年率先完成百公斤級近軌衛星的發射和運營,並在2017年啟動了通信系統及地面終端研發。

一位九天微星的內部人士回憶,當時她剛進入公司不久,九天微星的首個物聯網衛星還未上星,團隊便已經開始論證衛星智能製造產線的方案

截至目前,九天微星已完成6輪融資,融資總額累計超過5億元,是國內民營衛星領域融資最多的企業。

此次唐山工廠開工,意味著中國商業資本正式進入衛星生產階段,而據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透露,新一輪的B+融資也已啟動。

02

讓衛星生產「有節拍」

衛星製造主要包括衛星整體製造、部組件和分系統製造,中金公司在一份名為《商業航天:誰能成為中國的 SpaceX?》中指出,衛星從傳統的「定製化」開始走向「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關鍵,是四個變革:模塊化設計、智能化生產、快速 AIT(總裝、測試與試驗)、優化供應鏈。

圖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簡單理解,是採用柔性(脈動)生產線、智能化設備,將模塊化後的通用部件進行快速AIT,從而大大節約生產時間。

圖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脈動生產線」的概念,源自飛機製造。以往飛機製造是固定站位,工程師按照線性步驟裝配,脈動式則將飛機分成5個相對固定站位,同時對飛機的5個部分進行裝配作業,完成之後再將飛機向前移動,從而實現多架飛機同時裝配,這種移動便叫脈動。

柔性(脈動)生產線就像下餃子一樣並行操作,圖源:央視

Oneweb與空客公司合作的衛星工廠,率先採用了這種AIT方式。

Oneweb官網上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其生產過程:每條裝配線上有四個模塊生產工位,每個站點,由製造工程師、工業機器人組成將每個組件按照標準組裝。

每個部件都是模塊化的,四個模塊可以像盒子的四個側面一樣裝配在一起,而且所有生產過程都是並行進行,從而保證高效。

建造完每個模塊後,AGV機器人再將其運送到裝配站,由那裡的團隊將衛星總裝在一起,每個成品約是洗衣機的大小。

Oneweb裝配線和組裝成品,圖源:Astronautika.lt、OneWeb

「衛星總裝脈動生產線有點像按節拍移動,」九天微星的唐山工廠也正在做這樣的嘗試,其相關人士介紹,衛星艙板組裝站點、集成總裝站點、試驗測試站點固定不動,由潛伏式AGV機器人作為轉運工具,將生產好的衛星部件,按照設定好的「節拍」在不同站位間進行移動,以此確保在短周期、低成本的情況下,靈活批量化生產50-500公斤級衛星。

目前,Space X和Oneweb均已實現自給自足。Space X在7月下旬的一次簡報中向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表示,目前Starlink每月建造120顆衛星,以此計算,Space X日產衛星4顆,一年可生產1440顆。Oneweb儘管還在破產重組中,但工廠此前已經實現日產兩顆衛星

九天微星一期工程的目標是年均生產百顆衛星,其相關人士透露,這是根據發展階段,充分評估資金利用效率後做出的規劃,後期隨著需求增長,有可能會通過增設產線、優化工藝提高產線運行效率等方式,持續提高產能

03

全球「爭奪」太空

隨著美國降下「技術鐵幕」,衛星網際網路在「新基建」中的戰略意義將可能進一步突破。

一系列針對華為的限制都表明,美國和英國對在5G時代失去通信領域主導地位的不甘,而且試圖在6G(包括衛星網際網路在內的天地一體網)彎道超車。

曾在3月陷入破產危機的Oneweb,今年7月獲得英國政府和印度行動網路運營商巴蒂財團10億美元的注資,由此,英國政府獲得「英國首個太空主權能力」,而商業和衛星運營業務會交由印度最大電信運營商 Bharti Global 負責。

印度最大電信運營商 Bharti Global ,圖源:AVN POST

就在宣布重組計劃前不久,Oneweb提出了比Space X更為激進的星座計劃:4.8萬顆衛星

Space X的星鏈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就在前幾天,它首次成功在軌道上測試了星鏈衛星的「雷射通信」,將兩個衛星用「太空雷射器」相連,允許彼此之間交換數據,而不是將其來回傳送到地面,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時延,能夠傳輸數百GB的數據

根據計劃,Space X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提供Starlink作為商業服務,並計劃「在2021年將全球人口覆蓋全球」。

圖源:YouTube/Darth Vader's Videos

頻率更是稀缺資源。2019年11月20日,國際電聯通過新版低軌衛星通信頻段分配方案,採用先發先得原則,只要7年內發射一顆衛星並在隨後7年內將申請的衛星數量全部發射完成,便可以佔用相應頻段。這意味著,誰先將衛星送上天空,誰便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

04

批量生產衛星,難還是不難?

然而,隨著多星發射技術逐漸成熟,製造能力將逐漸成為衛星網際網路的瓶頸。

衛星總裝上市公司中,中國衛星是龍頭,在回答一名投資者對於「衛星生產從單體小批量到大批量規模化生產的布局和規劃問題」時,中國衛星回答表示,所屬子公司航天東方紅深圳東方紅開展了自動化總裝、自動化測試等方面的嘗試和探索,但鑑於衛星研製流程的複雜性,距離形成流水線式的工業化衛星生成模式尚存在一定差距

OneWeb衛星模塊化流水線批量製造,圖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目前中國在軌衛星有300多顆,其中由東方紅生產發射的有104顆,包括通信、遙感、導航等各類衛星。根據8月24日中國衛星發布的半年度財報,上半年發射了四顆衛星。

對於中國衛星的回應,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以往中國衛星的生產模式往往都是單件定製,可以標準化的部分很少,但整體而言,以技術積累、經驗積累和產業鏈布局能力來看,中國衛星都比較成熟和完善。

「在國家統籌巨型星座的前提下,短期內對衛星需求會更具確定性,並且會逐漸推出相應的標準,而標準化應該就是工業化的前奏。」這位人士對中國衛星仍然十分看好。

圖源:九天微星

不過,「國家隊」的謹慎從側面印證了國內企業對於衛星工廠的糾結。此前,吉利、國星宇航、銀河航天等公司都曾提出建設衛星工廠的計劃,但提出批量生產的企業,在公開消息中,只看到九天微星一家

上述業內人士透露,關於衛星工業化生產,業內有兩種不同意見:航天圈的人認為衛星批量生產很難,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來自傳統製造業的人則樂觀得多,認為工藝並不複雜,比汽車製造簡單。

複雜還是簡單?恐怕要等九天微星衛星工廠明年的第一批產品給出答案。

作者/IT時報記者 郝俊慧

編輯/挨踢妹

排版/黃建

圖片/九天微星、Twitter、光大證券、企查查、中金公司、央視、OneWeb、Astronautika.lt、OneWeb、YouTube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相關焦點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從衛星所提供的服務來看,通導遙為衛星領域的三駕馬車,其中通信衛星773顆,遙感衛星771顆,導航衛星138顆。通導遙衛星一體化趨勢明顯,2018年全球首顆面向通導遙一體化應用的「共享衛星」在酒泉成功發射,未來通導遙融合衛星有望提供一體化的空天信息服務。 1.2.2 全球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與進展 全球計劃部署衛星網際網路星座公司近30家,部署衛星數量十年內翻10倍。
  • 中國民營衛星的小時代
    像造車一樣造星衛星網際網路要求更多衛星聯網,形成「星座」。大型的人造星座如StarLink的星座設計規模為4.2萬顆小衛星,中國的銀河航天的星座規模為>1000顆,九天微星曾經也規劃了800顆規模的衛星星座。在國內,衛星的產能瓶頸已是迫在眉睫。這與國內衛星製造業的形態有關。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國星宇航),展廳裡的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
  • 中國版"星鏈"超級工廠開工,衛星年產或達500顆,為何這樣強
    他們組成一體化的整體,形成了合力,而最近我國的民營企業的衛星超級工廠落地無錫,已經開工,實現自動化生產,年產能可以達到500顆。馬斯克還是有點慌的,為啥呢?SpaceX正在加快部署由近4.2萬顆衛星組成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星座計劃。
  • 國內衛星工廠相繼落地 如何在滿天「星座」佔一席之地?
    與已經成熟的地面網絡相比,衛星網際網路的作用更多是一種補充與融合,形成全球覆蓋、天地一體的網絡通信生態。  近年來,國內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星座計劃,鴻雁、虹雲、天象等,計劃衛星數量達到2000多顆。作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吉利也於2018年開始布局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
  • 低軌道通信衛星的復興與衛星網際網路的崛起(中)
    O3b星座所有衛星都使用透明轉發方式,衛星之間沒有星間鏈路,所有的路由交換都在地面信關站進行,再通過信關站連接到地面通信網,用戶之間的通信需要經過信關站中繼。為了擴大覆蓋範圍,2017年向FCC申請增加30顆衛星,為美國市場提供服務,已經獲得批准。其第二代O3b衛星,採用了更先進的衛星平臺技術。衛星採用全電推進,發射重量預計約1200公斤,比目前的700公斤重很多。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但在地面移動通信系統迅猛發展的衝擊下,衛星星座由於建設成本過高,並未得到廣泛應用。得益於SpaceX成功的火箭設計、製造與發射能力,馬斯克在2015年提出了星鏈計劃。該計劃擬用4.2萬顆衛星來取代地面上的傳統通信設施,從而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價格低廉、高速且穩定的衛星寬帶服務。
  • 年產240顆衛星!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429天從無到有
    我國巨型天基網際網路已經在路上 現如今衛星網際網路也已經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我國首個組網規模突破萬顆衛星(12992顆)的巨型天基網際網路星座已經向國際電聯提交頻率使用申請,一旦申請通過就需要在規定的時間限制內完成一定規模的衛星組網任務
  • 中國低軌星座被劇透?衛星產業跑步進入工業化時代
    28日,據「小火箭」消息,我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已正式向國際電聯ITU提交了軌道和頻率申請網絡資料,該計劃包括12992顆衛星。若上述消息屬實,那麼目前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若以規模論(排在我國星座前的還有OneWeb和星鏈),前三大星座合計約有10.3萬顆衛星,接近目前全球在軌衛星數量的40倍。若從發射進度來看,目前距離完成百不足一。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中美太空競賽不可避免,馬斯剋星鏈計劃開啟:將發射12000顆衛星
    近幾年來,全球各國都在不斷的往地球的外太空發射各種衛星,像是美國率先發射的衛星形成了衛星軌道,後面想要發射衛星的國家就得往後再退一步,美國可以說是佔到了最大的優勢,中國當然也不例外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織女星」火箭攜53顆衛星成功發射
    ,年產超過100顆百公斤級衛星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唐山正式開工。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50-500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九天微星是中國最早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企業之一,代表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率先完成百公斤級衛星發射和運營。
  • 衛星將批量化生產?首個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
    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此次將智能化、脈動式的工業產線引入衛星製造領域,將改變傳統的衛星製造模式,以批量化生產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的建設需求。據悉,唐山衛星工廠引入AGV機器人和MES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軟硬體,可確保在短周期、低成本的情況下,靈活批量化生產50-500公斤級衛星,有望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批量化、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衛星製造與研發基地。
  • 洛馬和約克空間公司將為SDA造20顆衛星
    20顆衛星。圖為約克空間公司的一款衛星平臺《航天新聞》8月31日報導,五角大樓下設機構航天發展局(SDA)8月31日宣布了其低軌通信衛星星座項目的首批重大籤約決定。該低軌衛星網絡內的衛星將能相互通信,並能把數據中繼傳輸給地面、艦船或飛機上的部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約克空間系統公司分別拿到了1.875億美元和9400萬美元的合同,以為SDA建設名為「傳輸層0期」的通信星座。SDA局長圖爾尼爾當日在一場視頻會議上對記者稱,兩家將各負責提供10顆衛星,全部20顆衛星均將在2022年9月前發射。
  • 發射1萬顆衛星上天,組建國產「星鏈計劃」,星河工程不愧大手筆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但該計劃也被專家認為是美國又一領先全球的科技工程,它將像30年前的GPS定位系統一樣,幫助美國實現網際網路連接領域的太空霸權。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虹雲工程」脫胎於中國航天科工此前提出的「福星計劃」,計劃發射 156 顆衛星,它們在距離地面 1000 公裡 的軌道上組網運行,致力於構建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目前定位的用戶群體主要是集群的用戶群體, 包括飛機、輪船、客貨車輛、野外場區、作業團隊以及一些偏遠地區的村莊、島嶼等。二、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 中國終將進入巨型星座時代
    ,中國的巨型星座規劃應在萬顆以上。文章中提到,從邢強第一次正式提交中國低軌巨型星座建設建議,到中國正式提交方案,經歷了五年。五年中,全球低軌太空競爭迅速進入白熱化。尤其是近兩年,提出星座建設的公司越來越多,除了Space X和OneWeb,還有亞馬遜的柯伊伯星座(Kuiper)計劃,該計劃將發射3236顆衛星。
  • 唐山衛星工廠即將投入生產!
    彭媛媛表示,位於唐山市路南區的這座衛星工廠將是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將於今年年底完成一期建設,明年即可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及其他政府和商業客戶。「工廠既是衛星整星總裝生產基地,又是衛星技術與應用研發實驗室。」部凡說。據了解,工廠由生產組裝區、整星試驗區、倉儲物流區三大核心區域構成。其中,生產組裝區將全程使用AGV搬運機器人和自動組裝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在提高工藝精度的同時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生產線還將採用柔性化布局,可實時調整產量和工藝,以適應訂單量和衛星型號變化。
  • 地球總共才幾千顆衛星,為什麼馬斯克spaceX星鏈計劃能有4萬多顆
    在介紹星鏈計劃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有趣的故事2020年4月21日晚上,恰好是天琴座流星雨到來的日子。無數歐洲人抬頭仰望星空,卻意外地看到數十個異常閃亮的星星排成一排,像小火車一樣匆匆穿越夜空,許多人看得瞠目結舌,連許願都忘了:「誰知道現在正穿越天空的都是些什麼鬼?到目前為止有50多顆了!」
  • 國產「星鏈計劃」?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