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和約克空間公司將為SDA造20顆衛星

2020-09-05 明日情報

約克空間系統公司和洛馬將為SDA名為「傳輸層0期」的星座提供20顆衛星。圖為約克空間公司的一款衛星平臺


《航天新聞》8月31日報導,五角大樓下設機構航天發展局(SDA)8月31日宣布了其低軌通信衛星星座項目的首批重大籤約決定。該低軌衛星網絡內的衛星將能相互通信,並能把數據中繼傳輸給地面、艦船或飛機上的部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約克空間系統公司分別拿到了1.875億美元和9400萬美元的合同,以為SDA建設名為「傳輸層0期」的通信星座。SDA局長圖爾尼爾當日在一場視頻會議上對記者稱,兩家將各負責提供10顆衛星,全部20顆衛星均將在2022年9月前發射。

SDA是去年作為一個單立機構設立的,任務是要比五角大樓傳統採購方式更快地為軍方打造空間系統。圖爾尼爾說,「傳輸層0期」招標文件是5月1日下發的,而SDA於4個月後就籤發了合同,比五角大樓絕大多數衛星合同的籤約用時都要短。

圖爾尼爾說,洛馬和約克空間公司是所選定的首批承包商,但項目後續各期將會選用更多廠家。他說:「我們將每兩年就做一次招標。」SDA的衛星將不分廠家,也就是說,它們不論是由誰造的,都必須能進行交互通信。圖爾尼爾說,「這是個新模式」;「我們將針對每一層和每一期都開展新的採購」。

洛馬和約克空間公司將建造的每批10顆衛星都必須分成兩類。10顆中的7顆須各配備4個光學交叉鏈路,另3個則須各配備2個交叉鏈路和2個下行鏈路。配備4個光學交叉鏈路的衛星須能與在同軌道面上運行的衛星相互通信,並須能向處於交叉軌道面或處於完全不同軌道上的衛星報告。設2個光學交叉鏈路的衛星還必須配備2路發射機,以同軍方用來在數以百計武器系統之間共享數據的「16號鏈」(Link 16)網絡聯繫。

至於洛馬為何在衛星數量相同的情況下所拿到的合同額卻兩倍於約克空間公司,圖爾尼爾說,每個廠家的投標方案都是基於技術、價格和進度安排單獨進行評估的。他說,「我們要求提交的是固定價格投標方案」;「有幾個廠家提交了不同的技術方案和不同的價格」。他說,洛馬和約克都拿出了很出色的技術方案,而且也都很重視進度。他說,把合同交給這兩個廠家完全是基於技術上的利弊以及它們有能力滿足進度要求和提供解決辦法。不過他說,價格也是一個考慮因素。

圖爾尼爾說,光學鏈路供應商將由每家中標衛星廠家自己選定。SDA承包廠家的設備必須表明其能夠相互兼容。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了一個「硬體在迴路、軟體在迴路試驗臺」,將用來驗證所有廠家的衛星平臺和光學鏈路都能相互通用。

相關焦點

  • 【Starlink】SpaceX和L3哈裡斯獲SDA預警星建造合同
    SDA局長圖爾尼爾對《航天新聞》稱,兩家公司必須在2022年9月前交付4顆衛星。每顆衛星將設一臺能夠從低地軌道探測和跟蹤先進飛彈威脅的「寬視場」過頂持續紅外(OPIR)傳感器。每顆衛星還要配備一臺光學交叉鏈路,以便能把數據傳給中繼衛星。圖爾尼爾說,這兩個廠家中標是基於其技術水平和快速交付衛星的能力。太空探索公司提出了一款新的衛星設計。
  • 洛馬公司推出SmartSat技術,提高納米衛星有效載荷能力
    這項名為SmartSat的新技術是一種軟體定義的衛星架構,可以提高今年準備發射的幾種新型納米衛星的有效載荷能力。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納米衛星公共汽車LM 50將於今年舉辦首批支持SmartSat的任務。洛馬航天公司執行副總裁Rick Ambrose表示,洛馬是第一個在多項任務中部署這項突破性技術的公司。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公司董事長陸川向記者介紹,衛星在空間軌道中具備了識雲辨霧的能力,衛星可以自主對所拍攝的照片進行處理,直接過濾掉受天氣影響沒有回傳價值的衛星影像,只把有效影像和數據傳回地面,進一步提高衛星數據回傳的效率。門檻高、技術硬的AI衛星,成為這家「硬核科技」新經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據了解,國星宇航僅用一年即實現盈利,是國內同行業最快實現主營業務盈利的公司,預計最快將於明年登陸資本市場。
  • 北鬥衛星遙感產業園引關注更多「儀徵造」衛星未來將升空
    總投資超百億元的中星北鬥衛星遙感產業園落戶揚州。資料圖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去年8月落戶揚州的中星北鬥衛星遙感產業園項目再次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這個百億級的大項目與北鬥系統有著怎樣的關係?如今項目建設和研發進展如何?昨天,記者赴揚州儀徵市經濟開發區進行了探訪。
  • 美將發射多顆衛星觀測太陽和空間天氣—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6月20日宣布,該機構確定了兩項觀測太陽活動和空間天氣的新任務,將在2022年8月前為此發射多顆衛星
  • 四川造!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太赫茲通信技術領先全球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太赫茲通信技術領先全球長徵六號此次發射任務重大,除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同時還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六號火箭的國際訂單)和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太原號」科普衛星(八一03星)送入同步軌道。提到6G很多網友表示已經跟不上科技進步的步伐了,有很多網友表示:科技發展這麼快了,5G都還沒用上呢。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開啟量子通信新時代 新華網 2016年08月17日 10:46隨著我國 發射的世界上 首顆量子科學實驗 衛星「墨子號」的順利升空, 中國將成為 全球第一個實現 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我國將實現「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
  • SpaceX的58顆Starlink衛星和3顆行星衛星成功入軌!
    是的,就在今天,SpaceX成功地將其首次「乘騎共享」任務送入軌道,發射了一批新的58顆Starlink網際網路衛星和3顆小型地球觀測衛星,然後鎖定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在海上著陸。此次發射是本月迄今為止的第二次星際鏈路任務,另外一次發射計劃不早於6月22日。
  • 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2、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了「衛星工廠競賽」,現在中國已經具備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的能力。3、誰先將衛星送上天空,誰便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截至2019年底,中國在軌衛星300多顆,而全球在軌衛星數量為2218顆。
  • 智能生產線年產240顆衛星,還能「私人定製」
    近年,以美國SpaceX公司「星鏈」星座為代表的大規模低軌寬帶衛星星座項目,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衛星生產模式的認識。衛星智能製造生產線,成為了衛星研製的發展新方向。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空間工程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研製的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近日已完成設計、生產及安裝工作,正式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SpaceX已發射60顆衛星,漫天星星也許是漫天衛星
    加上周一發射的60顆,SpaceX已經發射了180顆小型衛星,此後可能將每兩周發射一次——這就是Musk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Starlink。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批准SpaceX對12000顆衛星進行發射。眼下,馬斯克正在試圖讓另外30000顆衛星獲批。SpaceX的目標是通過Starlink項目在太空形成衛星群,由此為偏遠地區提供收費網際網路服務。
  • 洛馬公司X-59靜音超聲速飛機達到機翼裝配節點
    正在洛馬公司「臭鼬工廠」中進行組裝工作的美國航空航天局X-59靜音超聲速飛機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節點,技術人員已經完成了作為飛機油箱的機翼內部封閉工作,具備了將飛機的其他關鍵部件
  • 20多顆衛星失控!馬斯克遭遇入冬第一擊,秒速7公裡成定時炸彈
    編者按:冬季即將來臨,Starlink星鏈衛星也遭遇了入冬第一擊,目前發射了800多顆通信衛星,但是有3%的的失效率,有20多顆通信衛星失控。雖然這些衛星只有數百公斤,但失控起來仍然具備極大的威脅,如同軌道定時炸彈。
  • 約克角鐵隕石的故事
    (以上四圖為丹麥發行的約克角隕石郵品照片)10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人就遷至格陵蘭定居,世世代代以捕魚狩獵為生。數世紀以來,因紐特人生活在隕鐵附近,並利用它製造金屬工具和金屬魚叉。(以上三圖為使用約克角隕石製成的獨角鯨牙標槍矛頭的照片)約克角鐵隕石存在格陵蘭的故事在1818年首度傳到科學界中,在1818年至1883年間有五個探險隊出發尋找都未能找到約克角鐵隕石,因為當地的因紐特人拒絕透露約克角鐵隕石的位置
  • 土星新增20顆衛星,衛星總數達到了82顆,超越木星的72顆衛星
    木星和土星都是氣態巨行星,木星由於質量老大哥的地位,使它的引力也最大,依靠引力強大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的小天體姐姐圍繞它運行,這樣木星的衛星數量達到了79顆,是太陽系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相比之下地球才只有一顆衛星,實在是悽慘了點。木星在太陽系先後奪得了兩個第一,最大的行星和最多的衛星。
  • SpaceX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58顆星鏈衛星和3顆小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美國東部時間6月13日早晨5時21分(北京時間當日晚上5時21分),在美國弗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CCAFS)的40號航空發射臺,SpaceX利用獵鷹9號(Falcon 9)運載火箭,成功將58顆Starlink(星鏈)網際網路衛星和3顆Planet Labs公司的小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 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原標題: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SpaceX公司剛剛申請在軌道上再運行3萬顆星鏈衛星
    此外,國際電信聯盟(ITU)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批准了1.2萬顆衛星。總共有20份文件,每一份都是在海拔204到360英裡的不同軌道上建造的1500顆衛星。對更多衛星的需求「真的,真的取決於你想做什麼,你的衛星需要什麼,你有什麼能力,你的用例是什麼,」非盈利航空航天公司的泰德·米爾豪普特說。每顆星鏈衛星都被優化為服務一定數量的用戶,但目前還不清楚這個數量是多少。
  • 這些中國公司正將鞋盒大小的衛星送上太空
    過去幾年,美國衛星公司Planet Labs已經將鞋盒大小的數百顆衛星發送到繞地軌道上,並命名為「鴿子衛星」(Dove),每顆衛星都搭載了經過編程的高倍望遠鏡和攝像頭。它們被送入軌道,組成龐大的衛星群,用來觀測地球的不同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