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產線年產240顆衛星,還能「私人定製」

2021-02-15 科技日報

近年,以美國SpaceX公司「星鏈」星座為代表的大規模低軌寬帶衛星星座項目,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衛星生產模式的認識。衛星智能製造生產線,成為了衛星研製的發展新方向。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空間工程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研製的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近日已完成設計、生產及安裝工作,正式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其設計產能目標為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並能實現批量定製化生產。

當地時間2020年8月18日,據SpaceX官網消息,美東時間18日上午10時31分,「獵鷹9」號火箭(B1049.6)搭載58顆「星鏈」衛星、3顆「天空」對地觀測衛星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圖片來源:環球網

「衛星從原材料出庫到整星檢驗合格入庫,需經歷艙板級部裝、衛星總裝、整星電性能測試等十餘道工序。」空間工程公司智造之星黨員突擊隊隊長劉峰說,如果關鍵工藝環節全部由機器來替代,生產效率能提高40%以上。

然而從單件小批量手工製造到高度自動化「智造」,並沒有那麼容易。衛星是典型的複雜機電產品,裝配工序多、工藝流程複雜,還要重點考量工藝的集成性與兼容性。批生產工藝流程規劃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把以手工為主的衛星傳統生產模式,轉化為精益化、自動化、協同化的流水線式生產模式,研製人員吃透了傳統裝配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和工藝流程,逐一進行優化,再將優化後的工序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新型批產工藝流程,此後還多次開展分析優化。

突擊隊員馬赫介紹說,經過多輪方案迭代,最終的流程能在保證衛星裝配測試過程滿足技術要求的前提下,確保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的設計產能目標。

在實現批產的同時,該生產線還能實現「私人定製」。

不同型號、不同規格衛星的構型、尺寸、重量均存在較大差異。為了讓「硬邦邦」的設備對衛星「來者不拒」,研製人員藉助精密運動機構,給設備裝上了「四肢」,工位尺寸也實現動態可調,不同尺寸、重量的零件柔性夾持和高精度裝配都不在話下。

在生產過程中,設備會根據條碼確定衛星類型和工藝要求,自主調用控制程序,數據分析及執行結果也會實時反饋至生產線管控終端。不僅生產過程實現由人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也使衛星批量定製化生產成為現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了提升生產線智能化程度,研製人員開展了多項技術攻關。

部總裝是衛星生產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針對部總裝工位存在自動感知能力欠缺,無法有效檢測和避免裝配過程中零部件相互碰撞的問題,研製人員在機械手和末端執行機構上增加了力傳感器,確保安裝過程中零部件與艙板不會發生擠壓;並在裝配過程中用相機對幹涉風險區域拍照,通過圖像比對提前發現碰撞風險。此外,相機的視覺補償還能提高裝配的定位精度。

成功試運行是生產線建設的重要節點。目前,智造之星黨員突擊隊正全心投入在試運行工作中,為早日形成衛星規模化智能生產能力貢獻力量。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原標題: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2021-01-14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預計年產240顆遭質疑
    中國媒體近日報導稱,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可年產240顆衛星。有分析認為,這一數據或許不準確。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因衛星而受制於人的中國開始將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氣層以外,因而有了現在的北鬥等一系列中國衛星。
  • 年產240顆衛星!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429天從無到有
    我國巨型天基網際網路已經在路上 現如今衛星網際網路也已經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我國首個組網規模突破萬顆衛星(12992顆)的巨型天基網際網路星座已經向國際電聯提交頻率使用申請,一旦申請通過就需要在規定的時間限制內完成一定規模的衛星組網任務
  • 一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 可年產逾240顆小衛星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譚元斌)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的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已在武漢投入試運行。這條生產線可年產240顆以上的小衛星。記者15日從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的這條生產線,可實現生產過程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製造全過程數據採集與控制。據悉,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規劃用地426畝,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多功能產業生態中心、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微小太空飛行器雲協同研發中心等。
  • Space X將再發60顆星鏈衛星,今年有望成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丨牛熊眼
  • 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天儀研究院:已實現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陳惟杉)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天儀研究院第五次發射任務TY/DF-1等多顆微小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銀河航天工廠落戶江蘇 年產衛星將超300顆
    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供圖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陳聖煒)記者近日從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商業航天與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將在開發區內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雙方攜手打造的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已在南通開工建設,將致力於新一代衛星及單機的低成本、大批量智能製造。
  • 甘肅這個年產1億平方米紙製品包裝生產線智能化工廠項目計劃月底...
    甘肅金世泰包裝印刷有限公司年產1億平方米紙製品包裝生產線智能化工廠項目,是由寧夏金世紀包裝印刷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伊利液態奶配套項目。該項目於2019年9月份建設,目前已進入全面安裝階段,計劃11月底投入生產。
  • 銀河航天超級工廠落地開工 年產衛星將超300顆
    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陳聖煒)記者29日從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商業航天與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將在開發區內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雙方攜手打造的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已在南通開工建設,將致力於新一代衛星及單機的低成本、大批量智能製造。據悉,工廠一期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年產超過300顆衛星,預計年收入超過50億元。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國星宇航),展廳裡的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
  • 「智慧氣象」預報精準度達到6分鐘 還能為你私人定製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智慧氣象」,即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依託於氣象科學技術進步,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  聽起來特別抽象?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 銀河航天將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內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獲悉,該公司將在江蘇南通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目標為年產300-500顆衛星。該工廠建成後有望成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首條對標「星鏈計劃」——具備低成本、批量化製造新一代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智能生產線。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圍。
  • 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中國第一個民營衛星工廠——九天微星智能衛星工廠近日也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後首個落地的重大項目,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私人定製「全民化」 !上汽大通MAXUS C2B智能定製模式再進階
    憑藉全球首創的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上汽大通品牌貼上了「中國汽車定製專家」的標籤,並逐步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先行者。  用戶需要什麼車,「中國汽車定製專家」就能定製什麼  據中國客車網了解,上汽大通MAXUS已形成覆蓋MPV、SUV、房車、輕客、皮卡、新能源等細分市場的全領域產品矩陣,所有產品均可支持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通過選配平臺「蜘蛛智選」,用戶3分鐘即可「選出」一臺Dream Car,線上完成定製,28天內新車到家。
  • 衛星要批量化生產?這家中關村企業將年產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日前,中關村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據悉,衛星工廠計劃於明年年初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宣布項目正式開工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