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 可年產逾240顆小衛星

2021-01-19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譚元斌)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的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已在武漢投入試運行。這條生產線可年產240顆以上的小衛星。

記者15日從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的這條生產線,可實現生產過程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製造全過程數據採集與控制。

據悉,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規劃用地426畝,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多功能產業生態中心、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微小太空飛行器雲協同研發中心等。二期建設新型太空飛行器研製中心、熱控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等。

該衛星產業園建成後,將具備衛星網際網路、微小太空飛行器等系列空間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並能為太空飛行器測運控、大數據處理和後期運營等提供完善的配套保障。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原標題: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預計年產240顆遭質疑
    中國媒體近日報導稱,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可年產240顆衛星。有分析認為,這一數據或許不準確。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因衛星而受制於人的中國開始將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氣層以外,因而有了現在的北鬥等一系列中國衛星。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2021-01-14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能生產線年產240顆衛星,還能「私人定製」
    近年,以美國SpaceX公司「星鏈」星座為代表的大規模低軌寬帶衛星星座項目,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衛星生產模式的認識。衛星智能製造生產線,成為了衛星研製的發展新方向。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空間工程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研製的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近日已完成設計、生產及安裝工作,正式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年產240顆衛星!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429天從無到有
    同時長徵七號、長徵六號、長徵十一號、快舟一號甲等型火箭可為長徵八號形成運力補充,必要時長徵五號也可參與進來,屆時將形成年發射千顆衛星能力。 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 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衛星智造團隊用429天時間從無到有建成了一條自動化程度極高的衛星製造生產線,將衛星從原材料出庫到檢驗合格的包括艙板級部裝、
  • 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Space X將再發60顆星鏈衛星,今年有望成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丨牛熊眼
    據媒體報導,馬斯克旗下的私人航空公司Space X本周將會有非常密集的火箭發射任務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天儀研究院:已實現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陳惟杉)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天儀研究院第五次發射任務TY/DF-1等多顆微小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國星宇航),展廳裡的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
  • 衛星要批量化生產?這家中關村企業將年產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日前,中關村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據悉,衛星工廠計劃於明年年初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銀河航天工廠落戶江蘇 年產衛星將超300顆
    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供圖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陳聖煒)記者近日從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商業航天與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將在開發區內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雙方攜手打造的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已在南通開工建設,將致力於新一代衛星及單機的低成本、大批量智能製造。
  • 衛星產業跑步進入工業化時代
    28日,據「小火箭」消息,我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已正式向國際電聯ITU提交了軌道和頻率申請網絡資料,該計劃包括12992顆衛星。今天銀河航天的衛星工廠正式落戶在江蘇南通。據悉,工廠建成後可年產衛星300-500顆。在銀河航天之前,本月1日九天微星的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據悉,該工廠將於明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銀河航天超級工廠落地開工 年產衛星將超300顆
    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陳聖煒)記者29日從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商業航天與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將在開發區內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雙方攜手打造的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已在南通開工建設,將致力於新一代衛星及單機的低成本、大批量智能製造。據悉,工廠一期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年產超過300顆衛星,預計年收入超過50億元。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該項目初期工程建成後,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研製生產能力。這也是中國首個民營衛星研發製造工廠。隨著今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圍,資本及產業迅速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成競爭焦點因SpaceX進入大眾視野的衛星網際網路其實並不新鮮。
  • 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9月4日,Space 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60顆星鏈衛星升空,加上此次發射,馬斯克「星鏈計劃」成功發射的衛星總數已達713顆。比發射速度更快的,是Space X的衛星生產速度,有消息稱,Starlink(星鏈)工廠每月可製造120顆衛星。
  •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宣布項目正式開工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首次公開,航天脈動生產線曝光,效率提升數倍,衛星也能下餃子
    接下來兔子就逐步拆解複雜航天產品智能總裝柔性脈動生產線研發與應用這個漫長的項目名稱,咱們瞅瞅這玩意究竟有多高技術含量。>,建設一條年產量數百的衛星脈動裝配系統都是切實有需求的。但是波音曾經在2012年開展過一次GPS衛星脈動生產線製造實驗,第一批次的12顆衛星中有8顆上了脈動生產線,也是證實了衛星脈動生產技術的可行性。
  • 銀河航天將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內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獲悉,該公司將在江蘇南通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目標為年產300-500顆衛星。該工廠建成後有望成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首條對標「星鏈計劃」——具備低成本、批量化製造新一代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智能生產線。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