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陳惟杉)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天儀研究院第五次發射任務TY/DF-1等多顆微小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本次成功發射的衛星,連同天儀研究院2018年10月底發射的4顆衛星,以及接下來兩次發射任務中的多顆衛星,是天儀研究院標準化、小批量研製生產的首次嘗試,代表天儀研究院已經實現了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本批次研製生產的衛星均具有較高平臺指標:展開式帆板功率35W/70W ,平臺載荷比1:2,指向精度0.1度,穩定度0.01度/秒,對地遙感解析度為5米,幅寬為80公裡,數據下行速率50-100Mbps ,衛星設計壽命3年。
同時,本批次研製生產的衛星還具備強大的軟體更新能力,星載計算機、載荷計算機、平臺部件以及多個載荷均可以在軌更新軟體,這使得所有衛星在完成既定任務之後,還能夠通過軟體上載拓展新的業務。
經過前幾次產品迭代,衛星平臺可靠性得到顯著提升,目前10月份發射的4顆衛星均在軌表現良好。
天儀研究院CTO任維佳表示,這批衛星將在軌完成新型遙感技術試驗、同軌遙感編隊成像、異軌遙感聯合成像、星間通訊、星地雷射鏈路、空間天文觀測等多項試驗,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微小衛星的各種商業應用。
未來,天儀研究院還將逐步安排進行相同軌道、相鄰軌道、不同軌道、不同解析度、多種光譜衛星的組網觀測及多元數據融合處理等試驗,完成多星多載荷多軌道組網技術驗證,以及相關軟硬體技術驗證,以配合未來天儀研究院在相關星座技術、平臺技術、軟體能力、測運控等方面的能力積累,促進天儀衛星向業務應用靠攏。
此次成功發射的 TY/DF-1 衛星,是由天儀研究院與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共同組建的「先進微納衛星研製聯合實驗室」研製的第一顆鑑定技術驗證衛星。
天儀研究院CEO楊峰表示,天儀將和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起同心協力,抓住契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微小衛星的全新研製體系及全流程標準規範,力爭在航天新技術驗證、微小衛星批量化生產、發射場衛星並行測試、微小衛星鑑定等領域走出一條軍民融合背景下的商業航天發展新路。同時,不斷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為更廣大的客戶群體提供更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