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儀研究院再放衛星,「婁星號」出徵!

2021-02-08 這裡是湖南

一顆名為「婁星號」的衛星,即將與二十八星宿中的「婁星」,在天空中交相輝映。10日上午,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與婁底市婁星區政府合作,聯合研製的「婁星號」衛星從長沙出徵。按照計劃,「婁星號」衛星將於6月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升空,這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實施海上發射。

「婁星號」衛星實景圖(張莎/攝)

據介紹,「婁星號」衛星是一顆基於6U立方星平臺研製的中解析度遙感衛星,全色解析度5米,幅寬80千米,軌道高度500千米。相當於衛星上的攝像頭,從空中一次可獲取地面80公裡寬度範圍內,解析度為5米的遙感影像。

與會嘉賓與「婁星號」及其研製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天儀研究院副總裁劉京陽介紹,發射成功後,「婁星號」衛星將與天儀研究院此前發射的衛星組網運行,為婁底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林業、農業、水利、自然資源等遙感數據。接下來,天儀研究院將與婁星區深度合作,共建商業航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微小衛星零部件的研製、衛星遙測遙控任務和人才培養等。

婁星區人民政府與天儀研究院籤署合作框架協議

婁底,據傳因二十八星宿中的「婁星」和「氐星」在此交匯而得名。婁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婁星工業集中區是省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園區,依託此次合作,婁底市將打造商業航天零部件產業鏈和產業基地,讓「星宿之城」成為全新的「衛星之城」。

據悉,天儀研究院成立僅3年,已成功完成6次太空發射任務共12顆微小衛星,是國內目前商業航天企業衛星發射頻率最快、發射數量最多的創業公司。天儀研究院計劃今年發射20顆衛星,為科研院所、大學和商業企業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商業化微小衛星星座整體解決方案。

▶官宣!長沙地鐵4號線進入載客倒計時 預計5月26日試運營

▶央視《焦點訪談》講述「一帶一路」故事,專門提到長沙!

來源 | 瀏陽日報、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瀏陽發布

編輯 | 彭可心

相關焦點

  • 「湖南造」婁星號衛星成為我國首批海射衛星之一
    婁星號衛星出徵前留影 張興莎 攝 華聲在線6月5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月紅通訊員 陳紅微)記者從天儀研究院獲悉,北京時間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由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婁星號(瀟湘一號04星)衛星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海上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天儀研究院:已實現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本次成功發射的衛星,連同天儀研究院2018年10月底發射的4顆衛星,以及接下來兩次發射任務中的多顆衛星,是天儀研究院標準化、小批量研製生產的首次嘗試,代表天儀研究院已經實現了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天儀研究院CTO任維佳表示,這批衛星將在軌完成新型遙感技術試驗、同軌遙感編隊成像、異軌遙感聯合成像、星間通訊、星地雷射鏈路、空間天文觀測等多項試驗,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微小衛星的各種商業應用。
  • 天儀研究院:讓航天觸手可及
    2019年1月21日13時42分,隨著冉冉升騰的火焰,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瀟湘一號03衛星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5時15分,衛星成功建立穩定的天地連結,天儀新疆站和東風站收到衛星遙測數據,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衛星發射成功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陸一夫)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宣布,10月29日8點43分,其自主研製的四顆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丙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天儀研究院今年的第二次發射任務,也是繼成功研製和發射「瀟湘一號」、「陳家鏞一號」、「湘江新區號」和「全圖通一號」四顆小衛星後的第四次發射任務。
  • 衛星民企天儀研究院成功發射3顆衛星,迄今已發18顆衛星
    12月7日16時52分,由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天儀TY16/17及天儀TY18三顆衛星搭載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天儀研究院商業小衛星助力「極光計劃」
    華聲在線5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福芳 通訊員 陳紅微)5月11日,清華大學天文系馮驊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自然·天文》雜誌發表封面文章,公布了以清華大學為科學總體、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研究院為衛星工程總體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最新成果。
  • 天儀研究院第19顆衛星發射成功 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時代
    中新網長沙11月6日電 (劉曼 陳紅微)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的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6日透露,當天11時19分,由其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2時52分,衛星進入天儀測控站覆蓋區,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 天儀研究院再添兩顆上天衛星
    元光號衛星實拍(天儀研究院供圖)。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記者 林佳妮 通訊員 張鵬 楊峰)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麓谷科創園企業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和「元光號」兩顆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入軌,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衛星」——訪天儀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峰
    造一顆衛星要花多少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航天頂尖技術神秘而又讓人充滿想像。 4月23日上午,天儀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峰在亞熱帶遙感應用論壇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3年前,我們公司說要發射第一顆衛星,沒人相信。3年後,我們完成了第二代標準化平臺的技術研發及驗證工作,做到了一年批量生產10顆小衛星的能力。這也是中國商業航天首次實現批量化生產。航天並不遙遠,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衛星。」
  • 【新科技創業2017 】天儀研究院:年底將發射兩顆衛星,計劃2018年第...
    -------------------------------------------------------------------------------受訪人: 天儀研究院 CEO 楊峰36氪此前報導:《讓昂貴的太空試驗不再遙不可期,天儀研究院已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 點讚丨天儀研究院榮登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
    天儀研究院榮登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12月16日,天儀研究院入選《快公司FastCompany》2017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通訊員 胡柳 攝)新湖南客戶端12月17日訊(記者 王茜 通訊員 袁路華)昨日,被稱為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的《快公司FastCompany》2017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正式發布,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研究院上榜。榜單上的評價是「天儀研究院放衛星與天比高,製造低成本商業小衛星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另外,該公司CEO楊峰入選「2017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
  • 天儀研究院第14星發射成功!聯合優必選科技讓AI發問宇宙
    北京時間 2019年8月31日上午7點41分,由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瀟湘一號07星搭載快舟一號甲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天儀研究院的第8次太空任務,至此天儀已成功將14顆衛星送入太空為客戶提供在軌服務,在衛星發射數量和服務能力上繼續領跑中國民營航天。瀟湘一號07星是天儀研究院研製的一顆科學試驗衛星,衛星設計壽命3年。
  • 天儀研究院給出答案
    IT之家報導,在發布會現場小米雷軍表示,攜手天儀研究院 打造「航天級」小米10相機,耗時168天,攻克343項技術難題,成功突破大氣層,拍下了一張張震撼的照片。非洲大陸的隕石坑,在小米10的鏡頭下都一覽無餘。 天儀研究院近期做出相關解答,雷軍提到的「一億像素拍地球」,其實是一個嚴肅的科研問題。通過天儀衛星,小米10的一億像素攝像頭成功地在太空拍到了地球家園。
  • 新東方與天儀研究院聯合發起「開學季升空計劃」 要把學生聲音送上...
    為了給這個特殊的新學期製造別樣的儀式感,近日,新東方與天儀研究院聯合發起一項創意活動——「你好太空」2020開學季升空計劃。邀請全國中小學生用音頻講述地球故事,並篩選優質錄音製作成聲音紀錄片,把它放進衛星,隨一枚真正的火箭,送上太空。
  • 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參與的「極光計劃」新發現登上《自然·天文...
    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參與的「極光計劃」新發現登上《自然·天文》封面標誌著停滯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中國商業小衛星登上《NatureAstronomy》封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5日訊(通訊員 陳紅微)5月11日,清華大學天文系馮驊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自然·天文》雜誌發表封面文章,報導了清華大學作為科學總體,天儀研究院作為衛星工程總體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的最新成果,這一成果也標誌著,由於技術困難停滯了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原標題: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北京時間11月6日11時19分,由天儀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吉林一號」高分02系列衛星出徵
    「吉林一號」高分02系列衛星出徵2020年8月24日,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在航天信息產業園吉星樓南廣場舉行「吉林一號」高分02系列三顆衛星發車出徵儀式,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領導、職工以及媒體代表參加活動,共同歡送衛星運輸車隊出徵。時隔九顆高分03系列衛星出徵僅四天,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又有三顆高分02系列衛星踏上徵途。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海絲一號」衛星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可全天候、全天時對陸地、海洋、海岸進行成像觀測,為我國海洋環境、災害監測和土地利用等提供服務。
  • 這些中國公司正將鞋盒大小的衛星送上太空
    他的搭檔任維佳曾是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結構熱控室主任、載人航天應用系統結構主任設計師,曾先後參與了從神舟三號到神舟八號6艘飛船,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兩個空間實驗室以及空間站等任務,現在主要負責天儀研究院的衛星研發。天儀研究院最開始嗅到的商業機會來自科學實驗微小衛星。「航天人做大事做慣了,看不上小東西。
  • 「吉林一號」:5天12顆衛星出徵
    ▲8月20日至24日,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共有12顆衛星從長春出徵,到指定地點擇期發射。圖為科研人員在車間24日一早,「吉林一號」又有3顆衛星出徵。此次出徵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系列衛星,由高分02C、02D、02F等3顆衛星組成。其中,高分02C星是長光衛星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深度合作的衛星,憑藉其高分辨、大幅寬、高速數傳等特點,可在自然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建設以及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作用,為政府及行業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遙感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