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衛星」——訪天儀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峰

2020-12-04 湖南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傳新

太空有多遠?造一顆衛星要花多少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航天頂尖技術神秘而又讓人充滿想像。

4月23日上午,天儀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峰在亞熱帶遙感應用論壇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3年前,我們公司說要發射第一顆衛星,沒人相信。3年後,我們完成了第二代標準化平臺的技術研發及驗證工作,做到了一年批量生產10顆小衛星的能力。這也是中國商業航天首次實現批量化生產。航天並不遙遠,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衛星。」

和時間賽跑

天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儀」)在國內數10家商業衛星公司中以「快」著稱。

天儀是中國首批商業航天公司之一,秉承「讓航天觸手可及」的願景,通過研發低成本微小衛星,將衛星應用到更多的商業領域。天儀成立3年,就完成了6次太空任務,成功發射十多顆衛星,並計劃在今年發射20顆衛星,為包括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團、清華大學等在內的10餘家科研院所、大學和商業企業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商業化微小衛星星座整體解決方案。

對於很多想要做太空實驗的科學家而言,一輩子有一次機會就很不容易了。楊峰說,天儀需要和時間賽跑。「你知道中國發射一顆衛星的背後,承載了多少個科學實驗項目?這些項目背後的科學家又因為航天資源和空間的有限性,要等多少年嗎?」楊峰介紹道,中國空間站計劃在2022年建成,屆時能被送往太空進行科學實驗驗證的項目,全國不超過100個,但從全國頂尖的科學家及科研院所徵集的需求來看,全國至少有1000多個科學實驗項目等待驗證。因為航天資源的稀缺,導致很大一部分空間科學研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楊峰從巨大的供求差中看到了機會。天儀成立之初就致力於為更多人實現低成本和快捷的航天之路。

天儀選擇了自主研發微小衛星的平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天儀自主研發的衛星,將原來需要等待至少5到10年的時間縮短到1年之內,然後把成本降低幾個數量級,「一個實驗最低只需要幾十萬元,而傳統方式則需要耗資上億」。目前,天儀一個標準衛星的成本是100多萬元。未來,楊峰的願望是把衛星的成本降到幾十萬元甚至幾萬元。

楊峰說,天儀希望通過微小衛星的方式,讓空間科學跑得更快。

走最難走的路

楊峰認為,成功從來都是急不得的。沒有一家偉大的企業是靠投機取巧做起來的。天儀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容易的路。

當同行一窩蜂地去攻佔通訊和遙感這兩個利潤豐厚的市場時,天儀卻選擇了空間科研市場。

楊峰說:「天儀是一家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在技術上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更多的客戶,通過更高效的方式,使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體驗。」

也正是懷抱著這個初心,天儀的服務模式從原有單一的技術驗證拓展至衛星+具體行業應用;在服務內容上,從單板搭載到整星服務解決方案,形成了多樣的產品線;在客戶範圍上,從單一客戶定製搭載服務向商業星座計劃大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在客戶類型上,從科研院所到不同技術領域的商業客戶不斷擴展。天儀還在跨界合作上積極探索,與長沙市、華為榮耀、海爾集團等眾多地方和組織合作。

天儀一直堅信的就是,將眼睛放在客戶身上,然後去啃最硬的骨頭,去幹最髒最累的活,去走最難走的路。

相關焦點

  • 天儀研究院:讓航天觸手可及
    任維佳後來成為天儀研究院的首席技術官。  對商業航天充滿幻想的兩個年輕人,經過反覆比較,最終將目光投向湖南長沙。在長沙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儀研究院落地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天儀研究院剛組建的時候,各方麵條件都比較簡陋,沒有資金,沒有辦公場所,沒有專業的團隊。但再簡陋的條件也沒能阻止初創者的創業熱情,天儀研究院成立當年就研製並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
  • 天儀研究院第19顆衛星發射成功 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時代
    中新網長沙11月6日電 (劉曼 陳紅微)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的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6日透露,當天11時19分,由其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2時52分,衛星進入天儀測控站覆蓋區,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 天儀研究院再添兩顆上天衛星
    元光號衛星實拍(天儀研究院供圖)。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記者 林佳妮 通訊員 張鵬 楊峰)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麓谷科創園企業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和「元光號」兩顆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入軌,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衛星發射成功
    瀟湘一號02星TY1-02為雷射通信新技術驗證衛星,由天儀研究院與商業航天領域創業公司深圳航星光網空間技術有限公司(LaserFleet)聯合研製。該公司計劃未來利用數百顆衛星在太空中建立雷射通信網絡,為民航飛機提供高速的上網服務。
  • 衛星民企天儀研究院成功發射3顆衛星,迄今已發18顆衛星
    12月7日16時52分,由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天儀TY16/17及天儀TY18三顆衛星搭載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天儀研究院:已實現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本次成功發射的衛星,連同天儀研究院2018年10月底發射的4顆衛星,以及接下來兩次發射任務中的多顆衛星,是天儀研究院標準化、小批量研製生產的首次嘗試,代表天儀研究院已經實現了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同時,本批次研製生產的衛星還具備強大的軟體更新能力,星載計算機、載荷計算機、平臺部件以及多個載荷均可以在軌更新軟體,這使得所有衛星在完成既定任務之後,還能夠通過軟體上載拓展新的業務。經過前幾次產品迭代,衛星平臺可靠性得到顯著提升,目前10月份發射的4顆衛星均在軌表現良好。
  • 天儀研究院再放衛星,「婁星號」出徵!
    10日上午,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與婁底市婁星區政府合作,聯合研製的「婁星號」衛星從長沙出徵。按照計劃,「婁星號」衛星將於6月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升空,這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實施海上發射。
  • 天儀研究院第14星發射成功!聯合優必選科技讓AI發問宇宙
    北京時間 2019年8月31日上午7點41分,由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瀟湘一號07星搭載快舟一號甲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天儀研究院的第8次太空任務,至此天儀已成功將14顆衛星送入太空為客戶提供在軌服務,在衛星發射數量和服務能力上繼續領跑中國民營航天。瀟湘一號07星是天儀研究院研製的一顆科學試驗衛星,衛星設計壽命3年。
  • 點讚丨天儀研究院榮登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
    天儀研究院榮登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12月16日,天儀研究院入選《快公司FastCompany》2017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通訊員 胡柳 攝)新湖南客戶端12月17日訊(記者 王茜 通訊員 袁路華)昨日,被稱為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的《快公司FastCompany》2017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正式發布,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研究院上榜。榜單上的評價是「天儀研究院放衛星與天比高,製造低成本商業小衛星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另外,該公司CEO楊峰入選「2017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
  • 【新科技創業2017 】天儀研究院:年底將發射兩顆衛星,計劃2018年第...
    創業公司當下的每一個小小的進展,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大步。正式基於這樣的初衷,我們一直都願意持續關注、報導我們接觸的創業公司的新進展。臨近2017年底,我們也對我們此前報導、接觸的一些初創公司進行了回訪,並將他們2017的進展、2018年的規劃、對行業的理解和判斷進行整理,呈現給讀者。
  • 這些中國公司正將鞋盒大小的衛星送上太空
    天儀研究院同樣在搭建自己的衛星平臺,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楊峰崇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商業法則,這也是騰訊做產品的理念。與高恩宇是技術出身不同,楊峰出國讀完碩士之後進入國內一家能源央企工作,2007年辭職創業,進入物聯網行業,但由於業態過於超前公司倒閉。經同學介紹,他幹起了給航天五院總體部的軟體開發外協的工作,身上帶有典型的創業者氣質。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原標題: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北京時間11月6日11時19分,由天儀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天儀研究院商業小衛星助力「極光計劃」
    華聲在線5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福芳 通訊員 陳紅微)5月11日,清華大學天文系馮驊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自然·天文》雜誌發表封面文章,公布了以清華大學為科學總體、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研究院為衛星工程總體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最新成果。
  • 理工男的大浪漫 造衛星上太空捕捉宇宙情花
    1977年,NASA發射了一顆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旅行者一號」,它曾到訪過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衛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太空飛行器。它也是離地球最遠的一顆人造衛星,現時已經進入太陽系最外層邊界,目前處於太陽影響範圍與星際介質之間。
  • 4.2萬顆衛星,誰給了馬斯克佔領太空的底氣?| 甲子光年
    而在吸引眼球的衛星上天背後,一場被忽視的資源競爭有正在展開——畢竟太空不是誰家,衛星不是想發就發。每一顆進入澄澈星空的人造天體都需要先經歷凡塵地面的「紙上談兵」,這裡沒有穿過唐懷瑟之門的C射線,也沒有在獵戶座邊緣熊熊燃燒的太空飛船;只有冗長、磨人的國際會議乃至糾紛。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海絲一號」衛星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可全天候、全天時對陸地、海洋、海岸進行成像觀測,為我國海洋環境、災害監測和土地利用等提供服務。
  • 低軌道商業衛星的夢想與現實:中國民營商業衛星公司跟美國同行相差...
    然而,每顆衛星的成本高達1百萬美元,從哪裡賺錢還不清楚,OneWeb創始人似乎並不擔心。隨著衛星網絡的逐漸擴大,他們相信可以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公司運營。目前國內較知名的民營衛星公司有天儀研究院、九天微星、千尋位置等。
  • 中國民營衛星的小時代
    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向放大燈團隊表示,這需要資本有前瞻性,更需要資本有足夠的耐心,做好在該領域長期深耕的準備。一人一顆星全球有多需要衛星網際網路?天儀研究院CEO楊峰坦陳,「就像在2000年時,很多人去談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現在看來都是假的一樣,在現階段,去過於細緻地談論衛星網際網路的應用,也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