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連發!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衛星發射成功

2020-12-04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陸一夫)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宣布,10月29日8點43分,其自主研製的四顆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丙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這是天儀研究院今年的第二次發射任務,也是繼成功研製和發射「瀟湘一號」、「陳家鏞一號」、「湘江新區號」和「全圖通一號」四顆小衛星後的第四次發射任務。

此次發射的四顆小衛星,主要包括瀟湘一號02星TY1-02 、星河號TY1-03、長沙高新號TY4-01和銅川一號TY4-02。

瀟湘一號02星TY1-02為雷射通信新技術驗證衛星,由天儀研究院與商業航天領域創業公司深圳航星光網空間技術有限公司(LaserFleet)聯合研製。該公司計劃未來利用數百顆衛星在太空中建立雷射通信網絡,為民航飛機提供高速的上網服務。本顆衛星作為此計劃的首發技術驗證星,將進行一系列基礎性技術驗證,為後續工作奠定基礎。

星河號TY1-03為新遙感技術衛星,由天儀研究院與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雙方將構建一個由192顆衛星組成的覆蓋全球、分鐘級更新的地球影像數據網絡,本顆衛星是該星座的新型遙感技術首星,將進行一系列商業服務的探索。

長沙高新號TY4-01是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業餘無線電衛星,這顆衛星主要裝載了由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研製的業餘無線電載荷,計劃在軌進行面向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天地通信試驗。同時該衛星將驗證天儀研究院自主部署的下一代衛星平臺。

銅川一號TY4-02是「天格計劃」首發驗證試驗衛星。天格計劃的目標是利用微小衛星搭建全天伽馬射線監視網絡,用以探測和定位來自宇宙的一類天文現象——伽馬射線暴。天格計劃預計利用10-30顆立方星在500-600公裡的低地球軌道進行組網,在2018~2023年內逐步完成。不同於傳統大衛星搭載大載荷的天文項目形式,天格計劃通過立方星組網的形式,不僅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還能降低風險與成本。

天儀研究院CTO任維佳表示,這四顆小衛星在天儀原有衛星平臺的基礎上進行了新一輪的優化,衛星性能更趨穩定。與這四顆衛星同批生產的還有12月份即將發射的三顆小衛星,這標誌著天儀研究院已經實現了衛星平臺的小批量生產。

天儀研究院CEO楊峰表示,這四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天儀的業務模式已經從早期的科學實驗服務升級成為面向更大商業市場的微小衛星的整體解決方案。尤其此次成功發射的新平臺試驗星,將為合作夥伴提供更強大的服務能力。

楊峰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儀計劃在2018年年底完成10顆衛星的發射目標。他透露,近年天儀的營收增長保持在三倍左右,預計今年公司來自科研衛星市場的營收將達到6000萬。

校對 李立軍

相關焦點

  • 衛星民企天儀研究院成功發射3顆衛星,迄今已發18顆衛星
    12月7日16時52分,由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天儀TY16/17及天儀TY18三顆衛星搭載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天儀研究院第19顆衛星發射成功 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時代
    中新網長沙11月6日電 (劉曼 陳紅微)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的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6日透露,當天11時19分,由其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2時52分,衛星進入天儀測控站覆蓋區,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 天儀研究院:讓航天觸手可及
    2019年1月21日13時42分,隨著冉冉升騰的火焰,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瀟湘一號03衛星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5時15分,衛星成功建立穩定的天地連結,天儀新疆站和東風站收到衛星遙測數據,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天儀研究院再放衛星,「婁星號」出徵!
    10日上午,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與婁底市婁星區政府合作,聯合研製的「婁星號」衛星從長沙出徵。按照計劃,「婁星號」衛星將於6月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升空,這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實施海上發射。
  • 天儀研究院第14星發射成功!聯合優必選科技讓AI發問宇宙
    北京時間 2019年8月31日上午7點41分,由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瀟湘一號07星搭載快舟一號甲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天儀研究院的第8次太空任務,至此天儀已成功將14顆衛星送入太空為客戶提供在軌服務,在衛星發射數量和服務能力上繼續領跑中國民營航天。瀟湘一號07星是天儀研究院研製的一顆科學試驗衛星,衛星設計壽命3年。
  • 低軌道商業衛星的夢想與現實:中國民營商業衛星公司跟美國同行相差...
    要維護這樣龐大的衛星系統,無論從技術還是資金方面對一個國家都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私營公司所無法承擔的,但是最近幾年相繼出現多家商業衛星公司成功發射衛星的案例。由億萬富翁支持的美國商業衛星公司自不必說,就連中國也開始出現諸多民營航天公司。難道航空航天領域有足夠的潛力吸引商業公司和投資機構來冒險嗎?
  • 【新科技創業2017 】天儀研究院:年底將發射兩顆衛星,計劃2018年第...
    》、《天儀研究院宣布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未來兩年將發射20顆衛星》1、2017年公司在技術、產品、市場、商業化、融資、團隊等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2017年天儀突破技術壁壘研製了兩型衛星平臺,可以為更多不同的需求提供服務;2017年2月在印度發射了一顆國際合作的衛星,年底天儀還將在酒泉發射兩顆衛星;2017年天儀開拓了幾十家科研團隊、研究院所、商業公司的合作市場,天儀還在努力開發面向個人用戶的商業服務;2017年天儀完成了與多家國內知名大學、航天研究院與國家單位的戰略合作,獲得了更多資源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天儀研究院再添兩顆上天衛星
    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記者 林佳妮 通訊員 張鵬 楊峰)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麓谷科創園企業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和「元光號」兩顆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入軌,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天儀研究院:已實現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陳惟杉)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天儀研究院第五次發射任務TY/DF-1等多顆微小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科普知識------衛星(1)
    此次發射還搭載發射了精緻高分試驗衛星、蘇丹科學實驗衛星一號、天儀十五號衛星等3顆衛星。  珠海一號衛星工程是商業遙感衛星項目,規劃研製發射34顆衛星組成星座,具備視頻、高光譜、合成孔徑雷達、紅外成像等觀測能力,獲取衛星遙感數據為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行業應用提供服務。
  • 天儀研究院商業小衛星助力「極光計劃」
    華聲在線5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福芳 通訊員 陳紅微)5月11日,清華大學天文系馮驊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自然·天文》雜誌發表封面文章,公布了以清華大學為科學總體、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研究院為衛星工程總體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最新成果。
  • 發射成功!「湖南造」婁星號衛星成為我國首批海射衛星之一
    通訊員 陳紅微)記者從天儀研究院獲悉,北京時間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由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婁星號(瀟湘一號04星)衛星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海上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原標題: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北京時間11月6日11時19分,由天儀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衛星」——訪天儀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峰
    造一顆衛星要花多少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航天頂尖技術神秘而又讓人充滿想像。 4月23日上午,天儀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峰在亞熱帶遙感應用論壇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3年前,我們公司說要發射第一顆衛星,沒人相信。3年後,我們完成了第二代標準化平臺的技術研發及驗證工作,做到了一年批量生產10顆小衛星的能力。這也是中國商業航天首次實現批量化生產。航天並不遙遠,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衛星。」
  • 這些中國公司正將鞋盒大小的衛星送上太空
    曾經資本因為投入周期長、資產重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但在大洋彼岸,一場衛星小型化的浪潮早就在舊金山灣區和加州山景城之間發生。Planet Labs、OneWeb等創業公司因為微小衛星研製周期短、研製成本和發射成本低、發射方式靈活等諸多優點,打破了過去幾十年傳統航天業的固有商業模式,也讓中國的投資人開始對這個行業有了興趣。
  • 除了國家隊外,重慶武漢成都長沙北京等衛星火箭航天商業企業多牛
    公司主要研製的火箭以液氧甲烷為燃料,提供商業發射任務。藍箭航天是我國第一家取得全部準入資格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在2018年10月藍箭航天公司進行了我國第一次民營運載火箭發射,這是民間航天科技公司的先驅企業。
  • 一箭四星 中國發射「吉林一號」光譜01/02星及兩顆小衛星
    發射現場。朗文海攝央廣網酒泉1月21日消息 (李瀟帆)2019年1月21日13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光譜01/02星和搭載的靈鵲-1A星、瀟湘一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 點讚丨天儀研究院榮登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
    天儀研究院榮登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12月16日,天儀研究院入選《快公司FastCompany》2017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通訊員 胡柳 攝)新湖南客戶端12月17日訊(記者 王茜 通訊員 袁路華)昨日,被稱為中國創新公司「琅琊榜」的《快公司FastCompany》2017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正式發布,長沙高新區企業天儀研究院上榜。榜單上的評價是「天儀研究院放衛星與天比高,製造低成本商業小衛星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另外,該公司CEO楊峰入選「2017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
  • 中國民營衛星的小時代
    天儀研究院CEO楊峰坦陳,「就像在2000年時,很多人去談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現在看來都是假的一樣,在現階段,去過於細緻地談論衛星網際網路的應用,也是不合適的。」「工業化造星」也是中國民營衛星製造商的願景。天儀研究院與九天微星均向放大燈表示,像美國那樣,以工業化模式批量生產衛星的模式,將是國內衛星製造商的發展方向。但知易行難。在中國,目前造星速度最快的是天儀研究院,可以達到年產百顆衛星。
  • NewSat9-18衛星發射成功!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NewSat9-18衛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10顆遙感小衛星,10顆衛星技術狀態一致,均搭載多光譜載荷、高光譜載荷,單星重約41千克,設計壽命3年,發射入軌後與其他7顆在軌的NewSat衛星組網運行,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