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軌道商業衛星的夢想與現實:中國民營商業衛星公司跟美國同行相差...

2020-11-23 電子工程專輯

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11日發布公告稱,從世界標準時間(UTC7111點開始,用戶將經歷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服務中斷,信號將不可用,具體恢復時間待定,而歐盟的伽利略才剛剛具備全部導航功能。

截止到UTC時間7128時,伽利略的服務仍舊未恢復。有監測數據顯示,本次服務中斷,與衛星導航信號的廣播星曆確實有關。導航衛星行業權威雜誌「Inside GNSS」12日援引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內部消息稱,團隊正在全力恢復伽利略的服務,修復工作預計將在當地時間713-14日完成。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目前在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GLONASS和歐盟的伽利略。要維護這樣龐大的衛星系統,無論從技術還是資金方面對一個國家都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私營公司所無法承擔的,但是最近幾年相繼出現多家商業衛星公司成功發射衛星的案例。由億萬富翁支持的美國商業衛星公司自不必說,就連中國也開始出現諸多民營航天公司。難道航空航天領域有足夠的潛力吸引商業公司和投資機構來冒險嗎?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美國商業衛星公司的夢想:構建太空網際網路、送人進入太空旅行和定居

SpaceX星鏈計劃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於5月份發射獵鷹9號火箭,將60顆衛星送入太空,以打造星鏈Starlink)網絡。StarlinkSpaceX最雄心勃勃的計劃,包括兩組衛星陣列,其中一組由4409顆衛星組成,將運行在550-1325公裡的高空。而另外一組將包括7518顆衛星,飛行高度更低一些,介於335公裡和346公裡之間。等這一萬多顆衛星全部升空運轉,就可以組成一個覆蓋地球的太空網絡,為地面上百萬計的終端用戶提供網絡連接服務。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現有的很多衛星都是在高軌道(geostationary)太空飛行,距離地球3.6萬公裡。這些衛星發送的信號延遲時間長,SpaceXOneWeb等商業衛星公司之所以提議低軌道衛星,除了衛星研發和發射成本因素外,信號延遲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然而,低軌道衛星的覆蓋範圍就大為縮小,難怪這些商業衛星公司的計劃都是成千上萬顆衛星。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給SpaceX發放許可,為其1.2萬顆衛星的星群計劃開了綠燈。去年2月份已經發射2顆測試衛星,今年5月份又成功發射60顆,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裡要發射至少全部計劃的一半以充分利用FCC的許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OneWeb太空網絡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美國商業衛星初創公司OneWeb從多家投資機構和企業獲得34億美元投資,包括英國Virgin集團、日本軟銀、高通和歐洲Airbus等。今年2月份發射了6顆小衛星,雖然不能跟SpaceX60顆相比,但OneWeb計劃從今年底開始,每個月發送30顆到太空,直到建成一個由648顆衛星組成的太空網絡。到2021年,OneWeb有望佔據全球衛星寬帶容量的25%,並最終達到2000顆衛星的規模。與空客(Airbus)的合作工廠將很快在美國佛羅裡達開工。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OneWeb的衛星計劃是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太空網際網路,為那些無法訪問網際網路的國家和地區提供類似於4G的網絡服務,特別是貧困國家的學校。然而,每顆衛星的成本高達1百萬美元,從哪裡賺錢還不清楚,OneWeb創始人似乎並不擔心。隨著衛星網絡的逐漸擴大,他們相信可以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公司運營。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Blue OriginKuiper項目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世界首富貝索斯的Blue Origin不必為資金髮愁,他每年出售價值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以支持其太空探索。Kuiper項目是其新的計劃,將發射一組低軌道衛星,為世界各地還沒有被網際網路覆蓋的地區提供低延時、高速度寬帶連接。 這一計劃是建立一個由3236顆衛星組成的網絡,建造、發射和運行這些衛星需要巨額資金,可能需要數十億美元。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Blue Origin
開發的第一個太空飛行器稱為New Shepard,是一種次軌道(距離地面大約100公裡)太空旅行船,有望今年底啟航。接下來的重型火箭稱為New Glenn,其使命是將人類送上月球,並最終移居到太陽系的各個角落。它將採用耗時8年開發的BE-4引擎,代表著衛星科技的最前沿,但卻簡單、安全低廉且可回收。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中國三家民營航天公司:細分服務尋機會

由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國內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公司有141家,其中民營航天企業123家,佔比87.2%。去年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年度投融資總額達35.71億元,主要集中在衛星應用和發射領域。2018年中國航天共執行39次發射任務,發射太空飛行器105個。在這39次發射任務中,與商業行為相關的發射約13次,並成功將36顆衛星送入太空。根據目前已公開的衛星星座計劃,該《報告》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發射約3100顆商業衛星。我國商業衛星製造產業的年均市場規模將達到136億元,商業衛星發射市場規模將達到170億元。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在商業航天領域,國有與民營衛星公司也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國內的衛星市場龐大,包括遙感、通信、科研等多個領域可以誕生不同賽道的玩家;另一方面,面對國家隊,民營衛星公司必須做好差異化市場定位,避免與國家隊競爭。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微小衛星成為行業新趨勢並非偶然。從政策層面看,軍民融合的推動讓民營衛星有了更多空間。從行業發展來看,近年來衛星的製造成本和發射成本大幅降低,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和科研機構涉足這一領域。目前國內較知名的民營衛星公司有天儀研究院、九天微星、千尋位置等。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天儀做化工科學實驗服務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天儀研究院這家成立僅3年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已經7次成功發射了多顆微小衛星。截至今年65日,由該公司發射的所有衛星累積在軌運行時間已經超過2155天。天儀研究院專注於研製和發射面向商業市場的航天系統與載荷,通過微小衛星為國內外的科學家、科研院所和商業公司提供短周期、低成本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服務。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研製、發射和運營衛星的成本不菲,天儀的市場策略是不賣產品,而是向政府和企業提供服務。天儀CEO楊峰坦承,天儀研究院不會參與政府部門的衛星招標,因為這是國家隊的市場。但他強調,天儀仍有參與政府部門訂單的機會,主要是科研衛星市場。由於科研衛星的價格不高,國家隊在這一方面的關注度不高,天儀研究院能搶下一塊市場蛋糕。「例如,政府部門希望對局部海域進行環境監測,這可能不需要每天拍,只需要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拍一次就行,政府部門就沒必要專門發射一顆衛星,只需要向天儀購買衛星拍照服務即可。」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九天微星鋪設星座物聯網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6月,專注於微小衛星的創新應用與星座組網運營,以衛星物聯網航天STEAM教育為主營業務。201822日,九天微星自主研發的首顆衛星少年星一號順利升空,這是國內首顆教育共享衛星,面向建有衛星測控站的中小學和教育機構,開放衛星通信資源。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2018127日,九天微星瓢蟲系列七顆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升空入軌。完成在軌測試後,該系列衛星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星座物聯網驗證業務。九天微星未來計劃在全球部署72顆衛星,構建中國第一個商用低軌道物聯網星座系統,用於全球數據採集及重型資產監控,服務於全球物資監控、智能物流、環境監控等多個物聯網應用場景。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千尋位置提供精準定位服務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於2015年在上海成立,以網際網路+位置(北鬥)」的理念,通過北鬥地基一張網的整合與建設,基於雲計算和數據技術,構建位置服務雲平臺,以滿足國家、行業、大眾市場對精準位置服務的需求。該公司定位為一家面向企業和開發者,提供精準位置服務運營的平臺型公司。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千尋位置註冊資本20億元,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各佔50%股權。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全球四個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狀況

衛星導航系統產生於冷戰時期,美蘇是最早開始玩的,當時主要是軍用。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家獨大,GPS也開始向民用開放。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的北鬥、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目前,美國的GPS還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的北鬥正在快速發展,俄羅斯和歐洲兩家的進展較慢。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GPS系統是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1994,全球覆蓋率高達98%24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是繼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和俄國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優於20m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格洛納斯」GLONASS是前蘇聯從8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與美國GPS系統相類似的衛星定位系統,覆蓋範圍包括全部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也由衛星星座、地面監測控制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雖然格洛納斯系統的第一顆衛星早在1982年就已發射成功,但受蘇聯解體影響,整個系統發展緩慢。直到1995年,俄羅斯耗資30多億美元,才完成了GLONASS導航衛星星座的組網工作。此衛星網絡由俄羅斯國防部控制。總投資達35億歐元的伽利略計劃是歐洲自主的、獨立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務,實現完全非軍方控制、管理,可以進行覆蓋全球的導航和定位功能。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歐盟發展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可以減少歐洲對美國軍事和技術的依賴,打破美國對衛星導航市場的壟斷。法國總統席哈克曾表示,沒有伽利略計劃,歐洲將不可避免地成為附庸,首先是科學和技術,其次是工業和經濟伽利略計劃是一種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定位方案。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將於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總共發射30顆衛星,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衛星高度為24126公裡,位於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該系統除了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外,還有2個地面控制中心。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歐盟伽利略計劃的首顆衛星在20051228日升空,第二顆衛星預計在2015年發射。由於伽利略計劃採用歐盟公共機構和聯盟內私營企業合營的方式,而各國私營企業遲遲未就權利和利益分配達成妥協。歐盟相關發言人承認,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伽利略系統實現商業運行的時間已經被推遲到了2011年甚至更晚。

v4X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中國民營衛星的小時代
    彼時,包括美國銥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軌道通信(Orbcomm)以及比爾·蓋茨所投資的Teledesic在內的多家公司,都曾試圖發射低軌衛星(或稱「近地軌道衛星」,軌道高度160km~2000km)[1],建立一個天基網絡、銷售獨立的衛星電話或上網終端,與地面電信運營商競爭用戶。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本報酒泉11月7日電 奉青玲、記者安普忠報導:7日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的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是我國民營火箭首次向500km太陽同步軌道發起挑戰,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民營火箭商業航天發射達到新的裡程碑
  • 低軌道衛星產業
    低軌道衛星系統    近日,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發射了第三批60顆太空網際網路項目Starlink衛星。
  •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為什麼成為不了SpaceX?
    尤其是SpaceX載人發射成功,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時隔9年,美國終於能用自產低價火箭將太空人在本土送入軌道;商業航天發展30多年,終於有一家民營公司讓太空旅行、火星移民等夢想變得不那麼遙不可及。在90年代運營衛星,牟其中也是費勁周折。中國長城工業公司是當時中國唯一能發射商用衛星的公司,但它的主要精力是將國內已成熟的長徵系列火箭推銷出去,發射國際衛星訂單。牟其中本來都跟長城公司談好了,後來因為政策限制,只好向俄羅斯求助。
  •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中國民營太空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各家說法不一。 新華社2018年報導稱:60家左右(援引一家北京智庫:未來航空航天FutureAerospace數據)。 華爾街日報去年曾報導:約有80家中國初創公司競相進入太空。
  • 全球近地衛星美國佔比近半,中國位居第二,商業公司將主宰未來
    ,1440顆衛星出於商業目的發射,可見太空商業已經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那麼未來,近地衛星發射的主要角色是誰呢?先從當前的衛星歸屬國家和地區來看,美國佔去近一半,多達1308顆,位居第二的就是我們中國,不過356顆的數量距離美國差距不小,接著是俄羅斯、英國、日本。那麼,美國在近地衛星領域如此強勢,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政府的推動嗎?答案其實是:商業。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
    新華社酒泉11月8日電(奉青玲)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7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這是民營火箭首次挑戰500km太陽同步軌道成功,表明我國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迅猛。
  • 美國放寬對私人遙感衛星的限制,商業衛星成像公司將受益
    據美國IEEE SPECTRUM網站7月1日報導,美國政府放寬對私人遙感衛星的限制, 商業衛星成像公司將受益於即將到來的法規變更。 在6月下旬,美國基於商業衛星的遙感服務將得到極大的推動。
  • 從衛星研發到應用,「國星宇航」如何探索民營商業航天「軌道」?
    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60號文件為商業航天的發展提供了明晰的機遇導向。文件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航天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服務,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運營商業遙感衛星等。2018年9月5日,「天府軍融一號」與「成都高新一號」兩顆AI試驗星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全國首次由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完成「一箭雙星」的發射任務。這次發射完成協同式衛星系統結構設計驗證,也驗證了星箭一體化AI處理的關鍵技術。
  • 衛星物聯網行業深度研究:低軌道高頻衛星通信專題
    從發射次數來看,全球商業發射次數穩步上升,其中 美國商業發射次數顯著增多,2017 年達到 21 次,非商業發射次數略有降低。中國 2018 年 1 月長徵十一號完成首次全商業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重新回到商業發射市 場。中國運載火箭搭載餘量不足,未來商業發射將迎來巨大機遇。
  • 剛剛,首枚中國民營商業火箭升空,他成了中國版埃隆·馬斯克
    馬斯克在太空商業領域的成功刺激了全球創業者。到目前為止,全球有1700家私人航天公司,其中45%在美國。高盛預測,未來20年內,太空商業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數萬億美元的市場。風險投資也在逐步重視太空商業化領域內的初創公司,AnddressenHorowitz、紅杉和光速資本等矽谷知名風險投資人已經入場。
  • ...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舉報   億歐11月7日訊,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於今日下午
  • 一文盤點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的兩類瓶頸和三大趨勢
    「朱雀一號」,雖遺憾未能入軌,但在國內第一次拿到中國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並獲得官方正式的服務支持,開創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先河,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眾多裡程碑的實現,使得中國民營火箭之「火」來勢洶洶。中國商業航天的事業版圖根據SIA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航天產業的總收入為3391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的總收入約為 2610億美元,佔全球航天產業收入的77%,並且在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間不斷增長,翻了一番。
  •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入軌太空任務圓滿成功!國星宇航研製高性能AI衛星系統「直播地球號」順利升空
    北京時間2019年7月25日13時00分,智能衛星網絡公司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研發的第三代AI衛星系統「
  • 中國「馬斯克」在簡陽誕生?成都商業航天未來在哪?
    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消息傳來,全國關注,央視新聞更是連續兩天進行長時段深度報導。星河動力新一代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位於簡陽市的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據不完全統計,從1984年至今,中國發射了20餘顆高軌道通信衛星,基本滿足國家國防和社會的通信需求,並成功出口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基斯坦等國。既然已經發射了不少高軌道通信衛星,為何還要「虹雲工程」低軌道通信衛星呢?2018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虹雲工程」衛星模型。
  • 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 | 深網
    那時候申報發射空間執照這個欄裡是沒有民營公司的,基本上都是部委、氣象局,最起碼是個高校,沒有民營公司正式走入商業發射的過程。」作為國內第一個走完衛星商業化流程的創業者,謝濤說自己當時懷著一顆理想主義的心。2015年被認為是中國商業航天元年。當年1月,馬斯克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星鏈計劃」: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提供服務。
  • 中國版「馬斯克」?成都商業航天飛出「新高度」
    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019年7月25號,另一家民營商業火箭公司首次實現發射入軌。當時這枚火箭將多顆衛星送入300公裡圓軌道。 穀神星此次高度達到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這是目前民營火箭目前成功發射最高的一次。 劉百奇介紹,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商業衛星一個標準作業軌道。
  • 低軌道通信衛星的復興與衛星網際網路的崛起(中)
    維勒在盧安達帶領中國工程師和非洲工人同吃同住一起挖坑鋪光纜的時候開始琢磨,辛辛苦苦鋪的光纜只能解決某個國家的通信問題,要解決全球互聯,還得靠衛星。於是他在2007年創立了O3b公司,這是Other 3 billion的縮寫,意在為全球「另外30億」沒有網絡覆蓋的人提供網絡服務。O3b獨闢蹊徑,提出了中軌道通信衛星的方案。
  •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能1小時內打衛星觀測航母
    而在以SpaceX為代表的美國公司開創了商業航天的模式之後,中國的多家民營公司也開始了相關方向的嘗試,在採訪中,相關專家對於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對標歐美先進模式乃至參與國家級航天項目的信心也是非常足的。《環球時報》記者日前乘車駛出西部某城市的市區,來到位於市郊的「朱雀一號」總裝廠。經過防靜電處理,記者終於走進了總裝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