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2021-01-19 澎湃新聞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2021-01-14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圖為: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局部(圖片均由通訊員提供)

「我們用429天,完成了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設計到試運行,可實現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的設計產能目標。」空間工程公司總經理鄒廣寶對記者說。

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的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通過採用智能製造先進技術,可實現生產過程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製造全過程數據採集與控制等功能。

圖為: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局部

「衛星從原材料出庫到整星檢驗合格入庫,需經歷艙板級部裝、衛星總裝、整星電性能測試、通信載荷測試等十餘道工序,如果關鍵工藝環節全部由機器來替代,生產效率可以提高40%以上。」機械總體設計崗設計師劉峰說,從單件小批量手工生產到高度自動化生產,生產線實現了衛星生產從製造到「智造」的蛻變。

據介紹,衛星生產線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實現「私人定製」。不同型號、不同規格衛星的構型、尺寸、重量均存在較大差異。研發人員藉助精密運動機構,給設備裝上了「雙腳」和「雙手」,工位尺寸的動態可調,可實現不同尺寸、重量的零件高精度裝配。

圖為:工作人員調試設備

鄒廣寶稱,設備可根據條碼確定衛星類型和工藝要求,自主調用控制程序,數據分析及執行結果也會實時反饋至生產線管控終端,衛星生產過程實現由人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讓衛星的批量定製化生產成為現實。

據了解,根據衛星產業園整體規劃布局,衛星產業園規劃用地426畝,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土地200畝,建設項目包括多功能產業生態中心、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微小太空飛行器雲協同研發中心等;二期規劃土地226畝,建設項目包括新型太空飛行器研製中心、試驗中心、熱控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等。

衛星產業園建成後,將滿足衛星網際網路等空間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微小太空飛行器協同研發、設計,並為太空飛行器測運控、大數據處理和後期運營等提供廠房及配套保障條件。

「爭取早日形成衛星規模化智能生產,全面提高衛星生產線的智能製造能力,助力推進位造強國建設,為『新基建』發展持續賦能。」鄒廣寶說。(湖北日報記者許曠、通訊員陳靜)

來源 | 湖北日報

原標題:《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原標題: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預計年產240顆遭質疑
    中國媒體近日報導稱,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可年產240顆衛星。有分析認為,這一數據或許不準確。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因衛星而受制於人的中國開始將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氣層以外,因而有了現在的北鬥等一系列中國衛星。
  • 智能生產線年產240顆衛星,還能「私人定製」
    近年,以美國SpaceX公司「星鏈」星座為代表的大規模低軌寬帶衛星星座項目,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衛星生產模式的認識。衛星智能製造生產線,成為了衛星研製的發展新方向。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空間工程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研製的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近日已完成設計、生產及安裝工作,正式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年產240顆衛星!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429天從無到有
    我國巨型天基網際網路已經在路上 現如今衛星網際網路也已經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我國首個組網規模突破萬顆衛星(12992顆)的巨型天基網際網路星座已經向國際電聯提交頻率使用申請,一旦申請通過就需要在規定的時間限制內完成一定規模的衛星組網任務
  • 一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 可年產逾240顆小衛星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譚元斌)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的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已在武漢投入試運行。這條生產線可年產240顆以上的小衛星。記者15日從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的這條生產線,可實現生產過程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製造全過程數據採集與控制。據悉,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規劃用地426畝,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多功能產業生態中心、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微小太空飛行器雲協同研發中心等。
  • Space X將再發60顆星鏈衛星,今年有望成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丨牛熊眼
    據媒體報導,馬斯克旗下的私人航空公司Space X本周將會有非常密集的火箭發射任務
  • 銀河航天將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內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獲悉,該公司將在江蘇南通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目標為年產300-500顆衛星。該工廠建成後有望成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首條對標「星鏈計劃」——具備低成本、批量化製造新一代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智能生產線。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圍。
  • 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宣布項目正式開工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衛星要批量化生產?這家中關村企業將年產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日前,中關村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據悉,衛星工廠計劃於明年年初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中國低軌星座被劇透?衛星產業跑步進入工業化時代
    28日,據「小火箭」消息,我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已正式向國際電聯ITU提交了軌道和頻率申請網絡資料,該計劃包括12992顆衛星。今天銀河航天的衛星工廠正式落戶在江蘇南通。據悉,工廠建成後可年產衛星300-500顆。在銀河航天之前,本月1日九天微星的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據悉,該工廠將於明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中國第一個民營衛星工廠——九天微星智能衛星工廠近日也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後首個落地的重大項目,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國星宇航),展廳裡的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該項目初期工程建成後,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研製生產能力。這也是中國首個民營衛星研發製造工廠。隨著今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圍,資本及產業迅速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成競爭焦點因SpaceX進入大眾視野的衛星網際網路其實並不新鮮。
  • 銀河航天工廠落戶江蘇 年產衛星將超300顆
    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供圖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陳聖煒)記者近日從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商業航天與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將在開發區內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雙方攜手打造的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已在南通開工建設,將致力於新一代衛星及單機的低成本、大批量智能製造。
  • 全國首條自動化石墨烯生產線開始試生產
    近日,由永寧縣墨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國首條自動化石墨烯生產線進入試生產階段,填補了全區石墨烯項目空白。寧夏墨工科技有限公司總佔地面積100餘畝,總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於2019年8月正式落戶永寧縣。
  • 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小衛星已獲取2500多幅影像
    新華社發(鄭逃 攝)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車雲龍 劉欣)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小衛星「京師一號」12日在軌運行一周年,迄今為止已獲取影像2501幅,其中南極冰蓋影像850幅,北極影像1025幅。研發團隊12日在京發布的該衛星數據顯示,自發射入軌以來,「京師一號」已生產高質量少雲南北極1級遙感數據產品超過240景,產品解析度為80米。
  • 天儀研究院:已實現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陳惟杉)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天儀研究院第五次發射任務TY/DF-1等多顆微小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