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2020-12-04 北京日報客戶端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

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唐山衛星工廠效果圖。

經過不到3個月的建設,項目地下工程已經完工,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九天微星是承擔國家網際網路衛星總體研製的兩家民營企業之一,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同時,唐山衛星工廠也有望通過高附加值的衛星產業帶動千億元級產值,讓衛星產業成為唐山這座重工業之都的新名片。

轉型成果引來高端項目

唐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工業城市,近年來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力建設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2019年,唐山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1%,年均增速超過30%。

「唐山地處京津冀樞紐位置,具備高端裝備製造業基礎,與區域內各城市群交通便捷,對未來衛星工廠項目的人才引進、供應鏈管理都能提供有力的保障。」彭媛媛說。

開工前,為了給這一來自北京的高精尖項目落地創造優良條件,唐山市開通綠色通道,從公司註冊到項目開工僅用了5個月時間。

「特別是6月24日這天,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協同審查工作只用半天就高效完成。我們感受到了唐山速度與效率,進一步堅定了植根唐山、服務全球的信心。」唐山九天微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部凡說。

彭媛媛表示,位於唐山市路南區的這座衛星工廠將是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將於今年年底完成一期建設,明年即可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及其他政府和商業客戶。

唐山衛星工廠施工現場進行褥墊層製作。

以工業化生產方式製造衛星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九天微星是國內最早成功研製百公斤級衛星的民營企業。唐山衛星工廠將把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引入衛星製造領域,將製造與研發融合。「工廠既是衛星整星總裝生產基地,又是衛星技術與應用研發實驗室。」部凡說。

九天微星網際網路衛星在軌效果圖。

據了解,工廠由生產組裝區、整星試驗區、倉儲物流區三大核心區域構成。其中,生產組裝區將全程使用AGV搬運機器人和自動組裝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在提高工藝精度的同時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生產線還將採用柔性化布局,可實時調整產量和工藝,以適應訂單量和衛星型號變化。部凡介紹,這樣的生產條件將確保工廠在短周期、低成本下,靈活批量化生產50公斤至700公斤級衛星。

在整星試驗區,合裝好的衛星將進行熱試驗測試、載荷天線安裝展開試驗、太陽翼裝配及展開試驗等一系列試驗考核。為確保質量可靠,所有衛星在出廠前還要再次進行綜合試驗、電測等複查測試。

質量達標後,衛星將由智能倉儲物流系統進行出庫和配送。衛星的每一個零部件都擁將有唯一的「身份證」,實現生產過程可視化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

衛星網際網路市場將達千億元規模

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明確將衛星網際網路列入國家新基建範疇。

衛星網際網路是一種新型通信方式,指多次發射數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在低軌組成衛星星座作為「空中基站」,以實現太空網際網路,成為地面通信的有益補充手段,促進全球互聯互通。

在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星鏈計劃(Starlink)帶動下,全球衛星網際網路進入高速建設期。中國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後,興業銀行研究團隊曾估計,2020年國內相關投資額將達117億元。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相關企業新註冊1128家,同比增長158%。預計到2030年,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總體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元級別。

「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這是「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唐山衛星工廠題寫的寄語。彭媛媛說:「可以斷言,以低軌通信衛星為引擎的中國商業衛星已拉開密集建設的序幕,產業鏈上遊的衛星製造和火箭製造細分產業將率先受益。衛星運營及服務,以及衍生的車聯網、地面設備相關產業也正蓄勢待發。」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唐山衛星工廠題詞。

「隨著唐山衛星工廠在不久的將來建成投產,太空中的衛星網際網路,將有為數眾多的衛星是『唐山製造』。」彭媛媛展望道。

圖片均為採訪對象提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波

編輯:王雯淼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年產100顆衛星,重工業之都唐山將變「衛星之城」?
    「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宣布項目正式開工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表示:「九天微星唐山衛星工廠正式開工,是衛星互聯『新基建』政策公布後產業落地的重大項目進展,也體現了唐山市響應國家新基建的速度和效率。唐山市將持續為新基建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落地環境,培育以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智慧經濟核心產業,以新基建帶動新業態集聚,加速經濟轉型升級。」
  • 唐山衛星工廠即將投入生產!
    導 讀「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
  • 唐山打造國內首個商業衛星製造基地_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
    原標題:唐山打造國內首個商業衛星製造基地 年底完成一期建設,明年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能力  2020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衛星將批量化生產?首個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
    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表示:「九天微星唐山衛星工廠正式開工,是衛星互聯『新基建』政策公布後產業落地的重大項目進展,體現了唐山市響應國家新基建的速度和效率。唐山市將持續為新基建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落地環境,培育以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智慧經濟核心產業,以新基建帶動新業態集聚,加速經濟轉型升級。」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預計年產240顆遭質疑
    中國媒體近日報導稱,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可年產240顆衛星。有分析認為,這一數據或許不準確。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因衛星而受制於人的中國開始將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氣層以外,因而有了現在的北鬥等一系列中國衛星。
  • 衛星要批量化生產?這家中關村企業將年產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日前,中關村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據悉,衛星工廠計劃於明年年初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據了解,在國星宇航的發展規劃裡,衛星組網完成後,不僅能夠在環保監測、防災減災、交通管理等領域發揮重要應用,還將實現「記錄歷史,分享未來」的功能,獲取全球任意地點的影像數據,數據能夠實現分鐘級的更新。與普通的微納衛星不同,國星宇航研製的AI衛星採用了人工智慧模塊。「每一顆衛星都帶著『眼睛』和『大腦』升空,能在星上完成智能識別、篩選,從而提高響應效率,節約傳輸成本。」
  • 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加速產業落地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群孫家棟院士題詞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9月1日,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唐山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工廠開工題詞:「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智能生產線年產240顆衛星,還能「私人定製」
    其設計產能目標為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並能實現批量定製化生產。當地時間2020年8月18日,據SpaceX官網消息,美東時間18日上午10時31分,「獵鷹9」號火箭(B1049.6)搭載58顆「星鏈」衛星、3顆「天空」對地觀測衛星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
  • 天儀研究院:已實現年產十顆衛星的能力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陳惟杉)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天儀研究院第五次發射任務TY/DF-1等多顆微小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該項目初期工程建成後,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研製生產能力。這也是中國首個民營衛星研發製造工廠。隨著今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圍,資本及產業迅速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成競爭焦點因SpaceX進入大眾視野的衛星網際網路其實並不新鮮。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織女星」火箭攜53顆衛星成功發射
    ,年產超過100顆百公斤級衛星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唐山正式開工。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50-500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九天微星是中國最早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企業之一,代表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率先完成百公斤級衛星發射和運營。
  • 衛星產業跑步進入工業化時代
    今天銀河航天的衛星工廠正式落戶在江蘇南通。據悉,工廠建成後可年產衛星300-500顆。在銀河航天之前,本月1日九天微星的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據悉,該工廠將於明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年產240顆衛星!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429天從無到有
    航天領域絕大多數衛星都是由手工總裝,耗時耗力,如今已經成為制約人類航天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我國巨型天基網際網路已經在路上 現如今衛星網際網路也已經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我國首個組網規模突破萬顆衛星(12992顆)的巨型天基網際網路星座已經向國際電聯提交頻率使用申請,一旦申請通過就需要在規定的時間限制內完成一定規模的衛星組網任務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2021-01-14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原標題: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今日航天快訊2020年9月1日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
    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表示:「九天微星唐山衛星工廠正式開工,是衛星互聯『新基建』政策公布後產業落地的重大項目進展,也體現了唐山市響應國家新基建的速度和效率。唐山市將持續為新基建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落地環境,培育以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智慧經濟核心產業,以新基建帶動新業態集聚,加速經濟轉型升級。」
  • 銀河航天工廠落戶江蘇 年產衛星將超300顆
    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供圖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陳聖煒)記者近日從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商業航天與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將在開發區內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雙方攜手打造的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已在南通開工建設,將致力於新一代衛星及單機的低成本、大批量智能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