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即將崛起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2021年就將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
今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在唐山開工建設。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宣布,基地將是國內第一條智能化、脈動式的衛星工業生產線,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唐山衛星工廠效果圖。
經過不到3個月的建設,項目地下工程已經完工,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九天微星是承擔國家網際網路衛星總體研製的兩家民營企業之一,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同時,唐山衛星工廠也有望通過高附加值的衛星產業帶動千億元級產值,讓衛星產業成為唐山這座重工業之都的新名片。
轉型成果引來高端項目
唐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工業城市,近年來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力建設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2019年,唐山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1%,年均增速超過30%。
「唐山地處京津冀樞紐位置,具備高端裝備製造業基礎,與區域內各城市群交通便捷,對未來衛星工廠項目的人才引進、供應鏈管理都能提供有力的保障。」彭媛媛說。
開工前,為了給這一來自北京的高精尖項目落地創造優良條件,唐山市開通綠色通道,從公司註冊到項目開工僅用了5個月時間。
「特別是6月24日這天,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協同審查工作只用半天就高效完成。我們感受到了唐山速度與效率,進一步堅定了植根唐山、服務全球的信心。」唐山九天微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部凡說。
彭媛媛表示,位於唐山市路南區的這座衛星工廠將是國內首個商業衛星智造工廠,將於今年年底完成一期建設,明年即可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及其他政府和商業客戶。
唐山衛星工廠施工現場進行褥墊層製作。
以工業化生產方式製造衛星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九天微星是國內最早成功研製百公斤級衛星的民營企業。唐山衛星工廠將把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引入衛星製造領域,將製造與研發融合。「工廠既是衛星整星總裝生產基地,又是衛星技術與應用研發實驗室。」部凡說。
九天微星網際網路衛星在軌效果圖。
據了解,工廠由生產組裝區、整星試驗區、倉儲物流區三大核心區域構成。其中,生產組裝區將全程使用AGV搬運機器人和自動組裝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在提高工藝精度的同時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生產線還將採用柔性化布局,可實時調整產量和工藝,以適應訂單量和衛星型號變化。部凡介紹,這樣的生產條件將確保工廠在短周期、低成本下,靈活批量化生產50公斤至700公斤級衛星。
在整星試驗區,合裝好的衛星將進行熱試驗測試、載荷天線安裝展開試驗、太陽翼裝配及展開試驗等一系列試驗考核。為確保質量可靠,所有衛星在出廠前還要再次進行綜合試驗、電測等複查測試。
質量達標後,衛星將由智能倉儲物流系統進行出庫和配送。衛星的每一個零部件都擁將有唯一的「身份證」,實現生產過程可視化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
衛星網際網路市場將達千億元規模
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明確將衛星網際網路列入國家新基建範疇。
衛星網際網路是一種新型通信方式,指多次發射數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在低軌組成衛星星座作為「空中基站」,以實現太空網際網路,成為地面通信的有益補充手段,促進全球互聯互通。
在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星鏈計劃(Starlink)帶動下,全球衛星網際網路進入高速建設期。中國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後,興業銀行研究團隊曾估計,2020年國內相關投資額將達117億元。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相關企業新註冊1128家,同比增長158%。預計到2030年,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總體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元級別。
「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這是「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唐山衛星工廠題寫的寄語。彭媛媛說:「可以斷言,以低軌通信衛星為引擎的中國商業衛星已拉開密集建設的序幕,產業鏈上遊的衛星製造和火箭製造細分產業將率先受益。衛星運營及服務,以及衍生的車聯網、地面設備相關產業也正蓄勢待發。」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唐山衛星工廠題詞。
「隨著唐山衛星工廠在不久的將來建成投產,太空中的衛星網際網路,將有為數眾多的衛星是『唐山製造』。」彭媛媛展望道。
圖片均為採訪對象提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波
編輯:王雯淼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