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飛曝光脈動生產線!殲20打破F35紀錄,實現年產量150架
而在此前,好消息再度傳來,中航陝飛首次曝光「脈動生產線」項目。並已經將其用在殲20的製造上。這條生產線有何特別之處呢?此前,大家一直都只會關注殲20的研發問題,一味地詬病發動機和雷達方面問題。相比手工裝配,自動鑽鉚機的裝配速度提高了5倍,並大大提高了飛機的質量。據了解,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使用「自動鉚釘機」,而我們比美國落後了將近20年。好在也已經研製出了「自動鑽鉚機」。若採用「自動鉚接機」方式生產殲-20戰機,則可將生產效率提高5倍。勉強可以應對殲20的生產需求。
-
年產240顆衛星!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429天從無到有
航天領域絕大多數衛星都是由手工總裝,耗時耗力,如今已經成為制約人類航天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衛星固定站位裝配甚至比飛機更複雜,飛機好歹是有固定型號,而衛星型號繁多導致裝配工藝流程更趨複雜。 巨型天基衛星星座意味著衛星型號更趨穩定成熟,其組網需求是要具備衛星大規模批量生產能力。為此需要打造一種類似航空領域的脈動生產線,儘可能將生產工藝流程固化,同時提高每一道工序的自動化程度。
-
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星座發射計劃基本都在距離地球2000公裡以內的近地軌道,其衛星體積小、重量輕、在軌壽命短,且星座式組網方式可以做到一次性論證和設計,批量生產,衛星的生產周期降至數周甚至天。這些都讓商業資本進入衛星生產成為可能。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商業航天行業發展從「遊擊戰」轉為「陣地戰」。
-
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原標題:我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 可年產小衛星240顆以上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今日航天快訊2020年9月1日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
今日航天快訊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2020年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工廠開工題詞:「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漢試運行,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
1月14日,從鄂企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獲悉,該公司於近日完成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智能生產線年產240顆衛星,還能「私人定製」
近年,以美國SpaceX公司「星鏈」星座為代表的大規模低軌寬帶衛星星座項目,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衛星生產模式的認識。衛星智能製造生產線,成為了衛星研製的發展新方向。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空間工程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研製的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近日已完成設計、生產及安裝工作,正式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
衛星將批量化生產?首個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
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表示:「九天微星唐山衛星工廠正式開工,是衛星互聯『新基建』政策公布後產業落地的重大項目進展,體現了唐山市響應國家新基建的速度和效率。唐山市將持續為新基建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落地環境,培育以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智慧經濟核心產業,以新基建帶動新業態集聚,加速經濟轉型升級。」
-
中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預計年產240顆遭質疑
據中國《湖北日報》1月14日報導,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已完成中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研製、生產及安裝工作,生產線已開始試運行階段。報導稱,這條智能生產線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的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從設計到試運行共耗時429天,可以實現年產240顆衛星的產能目標,相比於以往單件小批量手工生產的模式而言有了極大的提高。
-
中航L-15脈動生產線待運行 可隨時投入使用
資料圖:L15高教機近日,中航工業洪都L15脈動生產線順利通過階段驗收評審,標誌著L15脈動生產線已經處於待運行狀態,隨時可按投入使用。L15脈動生產線階段性驗收是生產線正式投入運營前重要的成果評審,為生產線正常運營打下良好的基礎。評審會對生產線建設情況、生產線建設的技術創新工作、生產線價值流分析、生產線信息化建設、生產線模擬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評估,一致認為生產線建設工作基本滿足了L15脈動生產線建設方案的要求和生產線管理程序要求,達到了預期設計指標,並同意通過階段性驗收。
-
日本公開新氣象觀測衛星主體 能傳輸彩色衛星圖
原標題:日本公開新氣象觀測衛星主體 能傳輸彩色衛星圖 三菱電機公司向媒體公開的「向日葵8號」觀測衛星。 中新網9月4日電 據日本《讀賣新聞》4日報導,計劃10月7日發射的氣象觀測衛星「向日葵8號」,其製造商日本三菱電機公司,日前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向媒體公開衛星主體。 「向日葵8號」能傳送彩色衛星圖像,觀測能力也有大幅提升。
-
夾具布局方案對生產線效率及質量提升的關鍵
夾具布局方案對生產線效率及質量提升的關鍵 夾具俠 發表於 2020-01-25 17:41:00 柔性生產線的CNC專用夾具方案是實現高效加工的基礎。
-
煙臺東方航天港布局「一港三區」,規劃"1211"產業體系
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
一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 可年產逾240顆小衛星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譚元斌)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的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已在武漢投入試運行。這條生產線可年產240顆以上的小衛星。記者15日從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的這條生產線,可實現生產過程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製造全過程數據採集與控制。據悉,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規劃用地426畝,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多功能產業生態中心、太空飛行器智能製造中心、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微小太空飛行器雲協同研發中心等。
-
航天科技季報 嫦娥五號榮耀歸來、長光衛星融資24.64億元、長十一...
→中國衛通 為促進北京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快推動商業航天領域高端製造、挖掘數字經濟新動能,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在京從事運載火箭、衛星生產製造,鼓勵在京總部、銷售、運營等經濟形態,制定了《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對貼費範圍和標準、辦理程序、申報材料以及監督管理等內容進行了明確
-
關鍵時刻,中國衛星首次公開白宮高清照片:一草一木都清清楚楚!
在美國大選的關鍵時期,中國長光衛星公司發布了一張由「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美國華盛頓全景的衛星平面圖,這張衛星平面圖畫面清晰,解析度高,經過一系列專業的剪輯手段後,十分有實景感,宛如現場高空拍攝。畫面中清楚可看到美國人民對大選的熱情,即使相隔萬裡,也能感受到強烈的氣氛。
-
漢產光纖雷射切割機讓效率提升5倍
■ 漢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批量應用到航空航天、汽車、發電裝備等製造領域 高性能數控工具機,製造「大國重器」不可或缺的利器。本次機博會上,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帶來華中8型智能數控系統熱誤差補償技術應用在數控工具機,提高工具機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加工一致性,提升工具機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
我國最強戰鬥機「殲20」用上的脈動生產線的到底是什麼系統?
殲20的脈動生產線其實就是一種借鑑汽車等製造業的流水線作業方式,最開始就是從福特公司的汽車流水生產線衍生而來的。▲飛機的脈動生產線其實就是一種「變形」的汽車流水線,工位和人員不動,每過一道工序飛機往前走一步。
-
效率提升30倍 無代碼開發讓「小白」也能編程
效率提升30倍 無代碼開發讓「小白」也能編程記者 唐 婷近日,有外媒指出,在過去35年,軟體行業發生了一些重大轉變。其中之一便是,越來越多的軟體應用程式,已構建了基於無代碼原則的平臺,軟體業的未來將是屬於無代碼平臺的。那麼,代碼在軟體編寫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什麼是無代碼平臺?軟體編寫是否真的可以做到無代碼?無代碼軟體的優勢有哪些?
-
航天這項中國專利金獎,可用在衛星上拍太陽
截至目前,航天科技集團在歷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7項、銀獎3項、優秀獎84項。截至2019年底,航天科技集團共申請專利5.9萬件,有效專利量達2.8萬件。509所設計師介紹,該專利首次提出雙六自由度全解耦控制方法,顯著提升衛星姿態控制水平。也就是說,讓遙感衛星「拍照」更加穩、準、狠!這項發明好用麼?來看看試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