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是未來物聯網的基本形態,要達到萬物互聯,除了5G網絡要足夠成熟之外,也離不開太空中的衛星,我國的「天啟星座」計劃,就是為了萬物互聯準備的。
2020年10月26日晚,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天啟星座的第8顆上天的衛星,隨後衛星順利轉入在軌平臺和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在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
「天啟星座」,是我國首個低軌道衛星物聯網星座,總共由38顆低軌衛星組成,加入剛剛發射的天啟6號,總共已有8顆衛星完成在軌組網運行,並向全球提供衛星物聯網數據服務,初步形成天地一體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實現「空天地海一體」的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
物聯網,是現在網際網路的一種伸延,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主要還是移動終端和人之間的連接,而物聯網是把各種信息傳感設備,通過移動網際網路連接在一起,完成對人,機,物之間24小時不間斷的互聯互通,俗稱"萬物互聯」。
要做到萬物互聯,5G網絡是基礎,但是5G網絡信號只能覆蓋到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偏遠地區很難有5G信號,怎麼辦呢?就得依靠衛星物聯網,衛星物聯網可以進行自然災難的預警,另外還可進行環境監測,水文監測,大氣監測,以各種人跡罕至的地方進行長期監測。
「天啟星座」就是中國的衛星物聯網項目,由國電高科負責研發建設,整個項目由36顆衛星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信號覆蓋全球範圍,衛星物聯網星座通信具有全球覆蓋,實時通信和低功耗等特點,能夠有效補充地面通信網絡覆蓋盲區,全面解決海上、空中以及陸地網絡盲區的數據傳輸問題,可廣泛應用於應急通信救援、環境環保監測、氣象監測、智慧城市、危險化學品運輸、飛機跟蹤監測、地震監測預報、智慧海洋、油氣管道網、智慧農業、電力管網監測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領域,服務航空、海事、林業、地震、水利、環保、氣象、海洋等行業部門業務。
第一顆天啟衛星「天啟一號」在2018年年10月29號成功發射,也是我國首顆應用於物聯網數據採集領域的商業衛星。2019年6月,天啟二號,天啟三號相繼發射升空,對中國衛星物聯網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整個天啟星座的38顆衛星,計劃在2021年完成部署。
天啟星座作為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系統,在部署完成之後,會加快推動我國物聯網的產業化進程,並在國際相關產業中進行競爭,國際衛星物聯網的產業規模,高達千億美元,未來將會在這裡,看到我國天啟星座的身影。
衛星物聯網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最有力的平臺,把衛星物聯網地面的寬帶網絡融合在一起,進一步滿足人們對全球無縫覆蓋寬帶網絡的需求,也是未來網際網路技術發展一個重要方面。早在19世紀90年代,美國和歐洲就提出了構建全球物聯網的設想,不過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並沒有能夠落地實施。
隨著衛星製造技術和發射技術的提升,我國近年來在不斷部署一個又一個低軌道寬帶通信系統,除本本文所介紹的「天啟星座」之外,另外還有「鴻雁星座」,「虹雲工程」,等衛星網絡系統,那麼咱們的這些衛星寬帶通信系統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哪些差距?能在未來產生什麼樣的效益呢?關注我,下次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