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3 日,青海玉樹天降 " 火流星 ",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從其降落時極其明亮的光輝、巨大的聲響及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震感等表現來看,這顆火流星的個頭很大,那麼它到底有多大?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明濤、周炳紅、龔自正等研究員經過科學分析近日給出了可信的答案,初步判定認為這顆火流星是一顆直徑約 6.5 米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重量約 430 噸。
青海玉樹火流星出現之後,美國宇航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在一天之後就公布了關於它的探測數據,其撞擊地球大氣層時候的速度為每秒鐘 13.5 公裡左右,方向為自北向南,但是與地球的夾角非常小,還不到 5 度,進入大氣層之後速度開始減緩,地球引力對它的影響明顯增加, 開始向下墜落。
當到達北緯 31.9°、東經 96.2° 上方時發生了第一次爆炸,當時距離地面的高度為 35.5 公裡,緊接著連續不斷的發生了 10 多次空爆,釋放出大約相當於 9500 噸 TNT 炸藥爆炸的能量,所以聲如雷震,當地的人們甚至感覺到了來自空中的震感。而在第 1 次空爆出現之前,小行星已經在地球大氣層高度 110 公裡之內的上層的稀薄氣體中飛行了 600 多公裡,其溫度在幾十秒時間內迅速升高,內外溫度和壓力差激發了爆炸。
在多達 10 餘次的爆炸中,預估這顆火流星產生了大量的隕石碎塊,降落到地面上將成為隕石雨,其覆蓋面積可達數百平方公裡,其中不乏較大的隕石碎塊,從最後一次爆炸的情景來看,這顆隕石的主體還在,並且佔據了這顆火流星原始質量的一大部分,降落到地面上時還引發了小級別地震,被青海地震局的地震儀監測到,因此可知其降落地點為可以確定其降落位置為北緯 32.36゜,東經 96.59゜。
周明濤等研究員還分析出了這顆小行星原先的軌道,認為其遠日點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近日點在地球軌道之內,也可以說它是一個從小行星帶飛來的 " 客人 ",在類型上屬於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的軌道近地點基本都在地球軌道之內,所以有和地球相撞的可能,因此這類小行星對地球來說都非常危險,6500 萬年前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就屬於此類,其數量多達數千顆,已有 600 餘顆擁有永久編號,是科學家們重點關注的近地小天體。
這類小行星早期很可能是源於一顆短周期彗星,所以軌道偏率較大。而這顆小行星之所以環繞這個軌道運行,很可能由於受到某種撞擊脫離了母體小行星,又在木星等天體引力攝動下被甩向太陽系內側,由於其軌道會路過地球軌道,在 12 月 23 日早上七點多鐘的時候,兩者的軌道恰好重合,所以這顆小行星就撞擊到了地球上,降落在了青海省玉樹市,所以人們才在那裡看到了火流星事件。
這顆小天體的直徑達 6.5 米,其體積相當大,如果將其看作一個球體,那麼其體積可達 143 立方米,其重量被認為可達 430 噸,比如今的國際空間站的重量還大,其密度為每立方米 3 噸左右,比玻璃(每立方米 2.5 噸)或鋁(每立方米 2.7 噸)的密度略大。
所以我們也可以將青海玉樹火流星事件看作是相當於一個 172 立方米大小的玻璃球或者 159 立方米大小的鋁球以秒速 13.5 公裡的速度從天而降,其勢能當然是相當巨大的,9500 噸 TNT 炸藥的能量基本相當於廣島原子彈能量的 73% 左右,幸虧它的能量都釋放在了高空中,即便如此,其隕石主體和碎塊仍然攜帶較大的勢能,好在它降落在了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高海拔無人區,如果掉落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後果不堪設想啊。
責任編輯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劉宇瑋
來源丨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