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 / 運 / 動 / 國 / 際 / 社 / 區
翻車魚,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月魚,是硬骨魚綱,翻車魨科3種大洋魚類的統稱。分布於棲息於各熱帶、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中國沿海均產。
最大體長可達3.0~5.5 m,重達1400~3500 kg。是現存最大的硬骨魚類。
矛尾翻車魨全長最大可達5.5米及重達3噸 , 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身體兩側的凸起和尾部的尖鰭。分布於熱帶至亞熱帶海域 , 從西大西洋的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東南部都有其分布 , 棲息深度可達670米。
普通翻車魨,又稱拉氏翻車魨,最大可達3米 ,廣泛分布 於太平洋西南部的澳洲及紐西蘭 , 太平洋東南部的智利 , 大西洋東南部的南非都可見其分布。
斑點長翻車魨是翻車魨類中個體最小的一種,體長可達1米。
翻車魚有很多別稱,英美地區把它稱作太陽魚,因為它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在白天讓陽光照耀,好像是海中的「太陽」。
西班牙、法國稱月魚,因為它經常側身躺在海面之上,在夜間發出微微光芒,於是得名「月魚」
它尾巴短小,卻有著圓圓扁扁的龐大身軀,以及大大的眼和嘟起的嘴,可愛的模樣像一個卡通人頭,於是德國人稱它「遊泳的頭」。
在海中遊泳時,好像在跳曼波舞一樣有趣,於是日本人稱為「曼波魚」。
而在臺灣,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乾貝魚」,閩南語稱魚粿,又有蜇魚或蜇魴之稱。
臺灣最初也稱翻車魚,後來又因為「翻車」名被認為不吉利(吃了恐怕發生翻車意外),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為翻車魚更名、徵名」活動,由民眾票選。最後「曼波魚」這個名稱以最高票當選。
翻車魚是動物界的生長冠軍。它們的幼魚僅有0.25釐米長,而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雖然翻車魚體重可達3噸半,但它性情溫和可近。並且它懷卵量極多,可達3億粒,是魚類中懷卵數最多者。幼魚被瘤狀棘突,隨年齡增長而漸消失,身體變為卵圓形。
翻車魚被稱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物,因為網上流傳著它的各種奇葩死法:1.陽光太強死亡。 2.水中氣泡進眼睛了緊張過度死亡。 3.海水鹽分在身上留下斑點打擊過大死亡 。4.擔心和海龜相撞,緊張過度死亡 。5.附近小夥伴死了打擊過大死亡。 實際上這些都是杜撰出來的謠言。
首先,它們並不會被陽光曬死。英文中翻車魚被稱為Ocean Sunfish,之所以被叫做「太陽魚」是因為人們經常看到它們翻躺在海面上享受「日光浴」。
對於「過度緊張」和「打擊過大」而死的說法,科學界並沒有這方面的報導。我們常說「心寬體胖」,能長這麼大心理承受能力一定不算太差。
而且翻車魚是一種壽命較長的魚類。根據飼育研究模擬的生長曲線,估算認為它們要長到3米長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所以,姑且不談翻車魚能否感受到「情緒緊張」和「打擊過大」,對於這種長壽命的魚類而言,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應該具備的。
至於「眼睛進氣泡」其實是一個不會發生的問題。潛水時翻車魚的眼睛完全暴露於水中,「日光浴」時可能會有一隻眼睛完全暴露於空氣中,而且翻車魚沒有眼瞼,氣泡也沒有駐留的空間。
翻車魚最主要的死因,還是人類的捕殺。翻車魚經濟價值較高,除了作科學研究和觀賞外它還是名貴食用魚類。但相傳它的體內含有大量寄生蟲,食用不當會致命。此外,魚皮是熬製明膠或魚油的原料,魚油可作精密儀器、機械的潤滑劑。魚肝可制魚肝油和食用氫化油等。
關於版權: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精品文章推薦:
【推薦】花季少女,馬爾地夫熱撒的青春!
盤點全球各大潛點適合潛水的最佳季節
原本以為潛水衣也就這樣了,直到看見外國妹子是這樣穿潛服的。。。
2017年升值的護照,新開的航線,離你心水的目的地只有一張機票的距離
2016年全球TOP 50潛點出爐!你知道NO.1是哪裡嗎? [收藏]十六部關於潛水的電影
精品行程推薦:
【特潛團】6月份薄荷島(FD、OW/AOW、AIDA 2/3)一站式搞定!
【特潛團】端午節帛琉潛水行程(一價全包¥7880)
【特潛團】2017國慶埃及紅海船宿特別行程(BDE)
【特潛團】不學自由潛,暑假出海徒悲傷 (附5-7月最新課表)
【特潛團】八月份-藍夢島追逐MOLA奇妙潛水之旅(6D5N+12)¥4800
【特潛團】2017年7-8月份菲律賓PG潛水考證團
【特潛團】7月份印尼達拉灣——大貨王國,潛水招募!
更多資訊請關注:
喜樂沙邦 XL_SHABANG / 喜樂沙邦服務號 XILE-SHAB
生活不是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我們不顧一切的,為了那片海!
關注我,去尋找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