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3月28日報導,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下屬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研究所(IBN)的研究人員受蜻蜓和蟬的翅膀的啟發,研製出一種抗菌納米塗層,這種塗層可以用於對門把手、桌子和電梯按鈕等常被觸摸的表面進行消毒。
A*STAR當日稱,研究表明,蜻蜓和蟬這類昆蟲的翅膀上有一層輕薄的結構,叫作「納米柱」,這種結構使它們的翅膀看起來像「危險地帶」。當細菌與該結構表面接觸時,細菌的細胞膜會立刻破裂,細菌繼而被殺死。
受此啟發,IBN的科學家們培養了氧化鋅納米柱,這是一種能夠抗菌且無毒的化合物。A*STAR稱這種化合物能殺死許多種類的細菌,如大腸桿菌和金黃葡萄球菌,這兩種細菌通常通過表面接觸而傳播。
A*STAR稱,這種技術將證明,在醫院和診所這些地方創造無菌表面是非常有用的,這些地方的消毒很重要,可以協助控制傳染病的擴散。
A*STAR指出80%的常見傳染病都是通過手來傳播的,儘管用這種方法對常被觸摸的表面進行消毒能幫助減少有害細菌的傳染,但這仍然需要手動和反覆消毒,因為細菌增長非常迅速。另外,目前的消毒劑可能含有如三氯生的化學物質,大量使用這種物質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還會造成環境汙染。
IBN執行主任應儀如說:「目前迫切需要一種更好的表面消毒方式,既不會使細菌產生抗性,也不會給環境帶來危害。這能幫助我們防止通過接觸表面而感染傳染病。」
科學家們測試陶瓷、玻璃、鈦和鋅表面的結果顯示,抗菌塗層能夠有效殺死表面高達99.9%的細菌。
A*STAR稱,「因為這些細菌是用物理法滅殺,而非化學法,所以這種抗菌納米塗層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並且,當納米柱接觸並穿透細菌的細胞壁時,細胞已經徹底消滅,所以細菌不會產生抗性。」
A*STAR還表示,將納米塗層應用在鋅表面時效果最佳。在鋅表面,塗層中的氧化鋅納米柱能夠殺死其附近沒有與表面直接接觸的細菌。此外,研究人員研究了將一塊具有氧化鋅納米柱塗層的鋅塊置於含有大腸桿菌的水中的效果,結果顯示,所有的細菌都被殺死了,這表明這種塗層或許能夠應用到水質淨化中。
目前A*STAR已經得到了新加坡國家基金研究會的撥款,以與新加坡陳篤生醫院合作,共同深入研發這種塗層技術。(實習編譯:胡迪 審稿:田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