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菊石(斑彩螺) 官方圖 下同
由上海市礦物化石研究會主辦的第21屆上海礦物化石展將於2020年6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市礦晶化石博物館向公眾開放,該展覽是中國礦晶化石行業舉辦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專業展,匯聚國內外眾多藝術瑰寶。
在上海市礦晶化石博物館中,藏有許多世界級礦物化石珍寶,它們大都有著上萬甚至上億年歷史。在主辦方此次徵集到的展品中,還有數十件是去年在進博會礦晶特展上就備受關注的網紅「石頭」。
中國自古就有欣賞天然石的文化傳統,陳列在書房雅閣的文房供石歷來為文人青睞,是賞石文化中的經典。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辦的《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所展出的,正是中國古典文房供石。在此次展覽中,一款2012年從日本回流中國的老坑靈璧石頗受期待,這塊名為「鎖雲·飛猿」的石頭,原主人是明末書法大家、米芾後裔米萬鍾。石頭狀似環雲披鎖,背後刻有「鎖雲」二字,落款為萬曆丁酉春三月藏,陽篆友石,此乃米萬鍾之號。這款文人供石曾在日本屢獲金獎,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圖說:「女皇」自然金
另有一款產於美國,名為「女皇」的自然金(原生晶體)也頗受關注。由於金元素不是地球土生土長,而是太陽系的上一代恆星坍塌時形成,故倍加珍貴。目前地球上的金可分為三種:自然金、狗頭金與提鍊金,其中自然金是未經風化的金塊,價值最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件展品還是中國境內最大的原生晶體自然金。展覽中還有一件孔雀石的聚寶盆,原為史蒂夫·賈伯斯收藏,現被另一位美國企業家羅伯特博士收藏。據其介紹,該石頭原被賈伯斯用於放置蔬果。
圖說:孔雀石聚寶盆
除上述展品外,觀眾在展覽上還可以看到真正「天外來客」——隕石。這款展品降落於巴西,表面的黑塊為隕硫鐵,縱橫交錯的天然紋理被稱為「維斯臺登紋」,乃是隕石的母體行星冷卻時,每一百萬年才能形成的特殊結構,也是鑑定隕石價值的標準之一。
展覽期間,來自中科院、同濟大學、中國地質學會等機構的30多名專家將同臺切磋並舉辦科普論壇,共同探索中國礦物化石的科普之路。主辦方還特別設置了礦物藝術工作坊,由專業導師指導小觀眾製作化石卡、體驗化石修復技術,以此拓寬他們的藝術眼界,增加審美情趣。(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