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興文
科學告訴人們:我們的地球村就是宇宙中圍繞太陽運轉的巨石。全世界近 200 個國家和地區,約 60多億人口組成的人類社會,就生活在這個平均直徑約6371 千米,表面積為約 5.1 億平方千米的巨石上。人類誕生後的第一個時代是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字就刻在石頭上,最早的繪畫就是刻在石頭上的巖畫,石文化是一切文化的先導。
自 46 億年前地球形成以來,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約 25 億年前,出現了生命物質;約 2.5 億年前出現了脊椎動物;約 8000 萬年前出現了哺乳動物;約2600 萬年前出現了猿類。約 300 萬年前,類人猿在勞動中以石為器,學會了製造工具,告別了動物界,才進入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原始社會(石器時代)。正如毛主席在一首詞中所說:「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期間,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鍊石補天,精衛銜石填海,愚公開石移山、大禹劈山治水等傳說,無不與石頭密切相關。距今約 5000年前,人類社會進入青銅器時代,距今約 2000 多年前,進入鐵器時代,至此 , 人類社會的進步大大加快,出現了農業文明。
18 世紀,瓦特發明並改進了蒸汽機,標誌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工業文明。此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能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出現,人類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進入了資訊時代。這種轉變和進步正是人類在同自然界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並利用各種礦石煉銅、冶鐵,改進生產工具,促使生產力大幅提高的必然結果。誰都清楚,如果離開了各類石頭(包括各種礦石),人類現代社會所擁有的一切,都將無從談起。石頭作為能源、原料、材料(有的還可以食用、入藥)是滿足人類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石頭,或以「瘦透皺漏醜」的形狀姿態使人賞心悅目,或以「形質色紋意」的韻味引人入勝,成為妙趣天成的天然藝術品,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這種自然形成未經雕琢、有審美和收藏價值的石頭,就是人們常說的觀賞石或奇石。人們愛石、覓石、賞石、藏石,便形成了源遠流長的賞石文化。我國的賞石觀是人文的,側重於審美、文化和精神。奇石品位、賞石境界的高低,全在於奇石的內涵能否引起聯想、激活想像、產生自我的人生感悟。
我國是賞石文化的發源地。專家們認為:賞石文化始於遠古,興於秦漢,盛於唐宋,明清相繼,延續至今。僅就酒泉鄉土歷史而言,在古籍上就多有載述:「玉山,西玉母所居也。」(《山海經·西次山經》),周穆王「取玉三車,載玉萬隻」「西胡獻夜光常滿杯」(《穆王天子傳》)等。酒泉市境內的一些古人類遺址,漢魏、隋唐古墓中也出土過大量石器、玉器。明清時期成書的《重修肅州新志》中就有關於白龍堆(雅丹地貌)、噶巴石(酒泉玉)、嘉峪硯石(地溜石)和礪石的記載。2010 年,石友秦國順先生意外地在酒泉市東北街的一處建築工地揀得不少加工和田玉、酒泉玉、瑪瑙和壽山石的邊角料。這些都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地人玩石、賞石習俗可謂悠久。不過,千百年來佩玉、玩石一直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少數文人墨客的專利。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的今天,奇石美玉才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賞石文化才真正到了空前繁榮的鼎盛時期。
現在,全國許多城市都有石館,展銷各類奇石,真是千姿百態、琳琅滿目。酒泉揀石頭的人越來越多,公務員、工人、農民、軍人、教師、醫生都有,總數不下千人。也還有人將酒泉的河卵石、風礪石帶進市場,運銷到北京、上海、廣州甚至韓國、日本,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通過政府運作和市場引導,有的下崗職工也揀石頭、開石館、販石頭做起了石頭生意,解決了就業問題。肅州區西洞、東洞等鄉鎮的農民紛紛下河覓石,不到一年時間就出現了好幾個奇石村,不少農民靠石頭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社會風氣也發生了變化。同欣賞和收藏古玩、玉器、名人字畫一樣,許多人居然也欣賞和收藏石頭來了。而且,那些鬼斧神工、妙趣天成的天然藝術品還倍受人們的青睞。星級賓館、高級飯店及公司老總們的辦公室裡,居然也擺上了奇石,公園廣場、居民小區、機關學校的綠地上,也布置峰石和疊石造景來美化環境,一些離退休人員通過覓石賞石藏石活動,以石會友、生活充實、精神振奮、心情舒暢促進了健康。這也許就叫回歸自然,返樸歸真。
石頭不僅有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它還有藝術價值和醫療價值。因為這些妙趣橫生的象形石、畫面石、文字石、礦物晶體、生物化石,還有許多工藝石、園林石、自然風景名勝石,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不僅能給人以科學知識和人生啟迪,帶來經濟收入,更能滿足人們欣賞美、追求美、發現美、創造美的需求。
經過幾年的開發,酒泉奇石不斷有精品發現,賞石詩文常見於報刊,酒泉奇石已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開展採石賞石活動,舉辦奇石展覽,編印宣傳材料,促進了賞石知識的普及。酒泉的石館也像雨後春筍不斷湧現,有的會員開辦石館,展銷自己的藏品。觀賞酒泉奇石成了酒泉人乃至外地遊客觀光旅遊的重要內容。2004 年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酒泉石友首次組團赴南京參加「第六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在玄武湖公園湖神廟展出酒泉奇石 86 方,其 中 20 方 奇 石 獲 獎。
石友代表在研討會上發言,向國內外賞石專家、奇石愛好者宣傳酒泉奇石,酒泉奇石走出深閨,開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2005 年9 月,由市政府主辦、富康集團公司和酒泉奇石研究會聯手承辦的首屆「富康杯」酒泉奇石展,560多方展品幾乎涵蓋了酒泉奇石的所有石種,集中了大部分奇石精品參觀者絡繹不絕,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這充分說明,覓石、賞石、藏石既是一種高雅的、群眾性的文化活動,也是一項實惠的經濟活動,不僅可以使玩石者增長知識、強身健體、賞心悅目和投資增值,而且有著弘揚優秀文化,普及地學知識,促進旅遊事業,推動地方發展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
常言道:「國運興,石運興」。奇石雖小,藏得下大千世界,小小石頭卻能折射出社會的文明進步。正是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文明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才有了奇石事業的發展和奇石文化的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