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了谷歌的量子優化算法

2020-12-05 量子認知

谷歌一直在爭相開發量子增強型的處理器,這種處理器使用量子力學效應來增進數據處理速度。谷歌為此的短期目標是已經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量子增強算法,可以在有真實噪聲的情況下運行。所謂的量子近似優化算法(Quantum Approximate Optimisation Algorithm,簡稱 QAOA)是谷歌目前開發的抗噪聲量子增強算法的基礎。

谷歌在量子近似優化算法中採用的這一著名方法引發了廣泛的商業興趣,並激發了全球研究界探索其新穎應用的興趣。但是,對於谷歌的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的最終性能限制知之甚少。

最近,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Skoltech)深量子實驗室(Deep Quantum Laboratory)的一組科學家應對此提出了挑戰。研究團隊發現並量化了谷歌廣泛採用的量子算法方法中的基本限制。研究團隊在論文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所發現的可達性缺陷(reachability deficits)。作者表明,這些缺陷對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甚至近似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了根本性的限制。這一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物理評論通訊》上。

研究團隊的發現報告了變分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的明顯局限性。由於其內部的從量子到經典的反饋過程,量子近似優化算法和其他變分量子算法已經證明使用已知的數學技術極其難以分析。也就是說,給定的量子計算只能運行固定的時間量。在此固定時間內,可以執行固定數量的量子運算。量子近似優化算法試圖通過形成一系列越來越近的最佳逼近,以最小化目標函數來迭代利用這些量子運算。該研究發現了在該過程所體現的新的限制。

研究人員發現,對於任何固定深度的量子電路,量子近似優化算法逼近最佳解的能力從根本上取決於問題「密度」。 對於稱為MAX-SAT的問題,可以將所謂的密度定義為問題約束與變量計數的比率,有時也稱為子句密度(clause density)。研究人員發現了具有高密度解決方案的問題實例,這些最優解決方案無論算法的運行時間如何,都無法保證成功地近似估計。

如圖所示,表示在問題密度增加的情況下,隨機生成的MAX-SAT實例上固定深度量子近似優化算法電路的性能,即量子近似優化算法最優值與精確最優值之間的差異。 儘管較高深度的版本可實現更好的性能,但它們仍顯示出可達性缺陷。

基於這個研究結果,看來谷歌宣稱的量子至上,其支撐基礎之一的量子增強算法,還不是那麼樂觀,還有一段更長的路要走。

介紹完了這篇研究論文,有人會覺得量子近似優化算法具體是什麼還是不太清楚,下面給感興趣的讀者再進一步具體介紹一下。

量子近似優化算法是可以在近期量子計算機中實現的算法之一,並且曾被視為證明量子至上性的最有希望的算法之一。量子近似優化算法是一種近似算法,這意味著它不會提供「最準確」、「最佳」的結果,而只會提供「足夠好」的結果,其特徵在於達到所需要的近似率。

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的數學基礎之一是數學優化處理,即從一組可能的解決方案中,根據一定標準,找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通常,優化問題即被表述為最小化問題,試圖根據解決方案尋求最小化誤差,最優解決方案具有最小誤差。數學優化處理廣泛應用於許多科技領域中。隨著所涉及數據的複雜性和數據量的增加,需要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優化問題。

量子計算能力可以解決經典計算機上實際上不可行的問題,或者相對於經典算法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速度。量子優化算法主要涉及到下面方面的基本問題。

量子數據擬合

數據擬合是構建最適合一組數據點的數學函數的過程。擬合的質量是通過某些標準,如通常是函數與數據點之間的距離來進行衡量的。

量子最小二乘擬合

數據擬合的最常見類型之一是解決最小二乘問題,以最小化數據點與擬合函數之間的平方差。許多人都知道,最小二乘法是回歸分析的一種標準方法,它通過最小化每個方程式結果中的殘差平方和來近似超定系統,其中方程組多於未知數的方程組。

量子最小二乘擬合算法使用量子算法的線性方程組(HHL)版本,並輸出係數 λ 和擬合質量估計 E。 它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一個用於執行偽逆運算的算法,一個用於擬合質量估計的例程,以及一個用於學習擬合參數的算法。由於量子算法主要基於HHL算法,因此在以下情況下提出了指數改進。F是稀疏的,並且兩者的條件數,即最大特徵值與最小特徵值之比 FF 和 FF 都小。

量子半定編程(Quantum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半定編程(Semidefinite programming,簡稱 SDP)是一種優化子區域,用於處理正半定矩陣的圓錐與仿射空間的交點上的線性目標函數,即要最小化或最大化的用戶指定函數的優化。目標函數是矩陣的內積 C 作為輸入與變量 X。 表示為 Sn 所有空間 n x n 對稱矩陣。變量 X 必須位於正半定對稱矩陣的(閉合凸)錐中。兩個矩陣的內積定義為:

該問題可能具有其他約束(作為輸入),通常也被表述為內積。每個約束迫使矩陣的內積,其中Ak作為輸入,優化變量X小於指定值bk(作為輸入)。最後,半定編程問題可以寫成:

量子算法

算法輸入為:A1 ... Am,C,b1 ... bm以及與關於解的跡的參數,有關精度和最佳值,即最佳點處目標函數的值有關的參數。

量子算法由幾個迭代組成。在每次迭代中,它都會解決一個可行性問題,即找到滿足以下條件,給出一閾值 t 的任何解決方案:

在每次迭代中,不同的閾值 t 被選擇,並且算法輸出解決方案 X 這樣其他約束也得到滿足,或表明不存在這樣的解決方案。該算法執行二進位搜索以找到最小閾值 t 為此解決方案 X 仍然存在:這為半定編程問題提供了最起碼的解決方案。

在一般情況下,量子算法提供了優於最佳經典算法的二次改進,而當輸入矩陣的維度較低時,則會提供指數級的改進。

量子組合優化

組合優化問題旨在從一組有限的對象中找到一個最佳對象。問題可以表述為目標函數的最大值,該目標函數是布爾函數之和。每個布爾函數 Cα:{0,1} → {0,1} 作為輸入 n 位字符串 = z1 z2 ...... zn 並給出一位(0或1)作為輸出。 n 比特位和 m 子集的組合優化問題是尋求 n 位字符串 z,使下述函數最大化:

量子近似優化算法

對於組合優化,量子近似優化算法具有比任何已知的多項式時間經典算法,對於某個問題,具有更好的逼近率,直到提出一種更有效的經典算法。

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的核心依賴於與2p角度相關的么正算符的運用。在泛函分析中,么正算符(unitary operator,或稱酉算符)是定義在希爾伯特空間上的有界線性算符。其中,p>1 是輸入整數。這些算子被迭代地應用到一個狀態上,該狀態是計算基礎上所有可能狀態的均等權重的量子疊加。在每次迭代中,狀態都是在計算基礎上測量的,計算C(z) 。 經過足夠的重複次數後,C(z) 幾乎是最佳狀態,並且被測狀態也接近最佳狀態。

最後簡單地小結一下。量子近似優化算法是否有用?量子近似優化算法是否比經典算法更好?目前答案是未知的。儘管量子近似優化算法還不可能完全肯定超越傳統算法,但它確實也顯示出一定的量子優越性。量子近似優化算法能夠解決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換句話說,如果可以經典地模擬量子近似優化算法,則 P = NP。

最後,量子近似優化算法實施受門保真度的限制。在當前的噪聲量子計算機中,p的層數很可能會導致更差的精度,因為門誤差會抵消較高p的好處。但是,這並不排除量子近似優化算法可以在嘈雜的中型量子計算機中使用,以在不久的將來協助達到量子至上。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科學家打破了谷歌的量子算法
    谷歌競相開發量子增強型處理器,該處理器利用量子力學效應將一天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處理數據的速度。在不久的將來,谷歌已經設計出了新的量子增強算法,可以在存在真實噪聲的情況下運行。所謂的量子近似優化算法(簡稱QAOA)是現代開發抗噪聲量子增強算法的基礎。
  • 谷歌開源量子計算軟體原始碼,便利科學家利用量子計算機
    繼開源tensorflow、caffe等深度學習開發框架後,當地時間10月24日,谷歌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宣布,開源量子計算軟體OpenFermion,從而讓科學家更方便的使用量子計算機。谷歌稱,這次開放的是OpenFermion的原始碼,可供用戶免費使用,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可以利用谷歌軟體改編算法和方程,使之能在量子計算機上運行。
  • 谷歌開源量子算法框架Criq,有望找到量子計算機真正用途
    比方說,使用五個糾纏量子的算法,能同時進行 25 或者 32 個運算,而傳統計算機必須一個接一個地運算。理論上, 300 個糾纏量子能進行的並行運算數量,比宇宙中的原子還要多。Cirq為用戶提供了對量子電路的精確控制、經過優化的數據結構,可用於編寫和編譯這些量子電路,從而使用戶能夠充分利用NISQ架構。 Cirq支持在模擬器上本地運行這些算法,可以通過雲,與量子計算機或者更大的模擬器集成。此外,Cirq支持在模擬器上運行算法,如果將來有了量子計算機,或者更大的模擬器,也很容易通過雲,把設備和算法集成起來。
  • 什麼是量子密碼學?RSA加密算法又是什麼?量子計算機厲害嗎?
    在密碼學領域,著名的RSA加密算法(RSA以三位發明者的姓氏首字母命名)是一種十分可靠的加密技術,只要其密鑰的長度足夠長,用RSA加密的信息曾被認為是不能被破解的。  確實,破解1024位長的RSA算法,傳統的計算機可能需要幾十萬年,而用一臺512個量子比特(qubits)的量子計算機理論上可以做到1秒破解。隨著密鑰位長的增加,破解難度急速增加。
  • 從「量子霸權」到攻破現有加密算法:進度條才走了1%
    專家估計,以目前的量子計算機的水平看,距離最終破解現在的主流加密算法,進度條可能才走了不到1%。換句話說,現在的加密算法仍然安全得很。>>>人工智慧改變中國,我們還要跨越這三座大山 | 獻禮70周年 前幾天,谷歌剛剛宣布實現了其長期以來提出的「量子霸權」的目標。
  • 一文讀懂「量子霸權」|量子計算機|算法_網易訂閱
    如果人類擁有了更多的量子比特,但它們相互聯繫時會有很高的錯誤率,那麼它們不見得比錯誤率較低的只有5個量子比特的機器強大。」  量子霸權的實現路徑  量子霸權概念提出後,各國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種實驗和理論方案。MIT的Aram Harrow等人在2017年列出五條實現量子霸權的條件:  1、首先這個計算任務必須定義明確。
  • 谷歌大腦提出「洗髮水」二階優化算法,Transformer訓練時間減少40%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機器學習的優化步驟,目前都是一階方法主導。無論是SGD還是Adam,此類優化算法在都是計算損失函數的一階導數——梯度,然後按照某種規定的方式讓權重隨梯度下滑方向迭代。
  • 量子計算理論專家Scott Aaronson解讀「谷歌實現量子霸權」,你看懂了嗎? | 新智元
    今天,著名理論計算機科學家Scott Aaronson就谷歌的「量子霸權」研究進行了FAQ解答,Scott曾是「D-Wave 首席懷疑官」,但他十分肯定谷歌的量子霸權研究。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
  • 谷歌量子計算機的消息一發布,比特幣價格突然閃崩
    按照谷歌的說法,在量子計算機面前,谷歌原來那些轟動全球的計算機識別貓、AlphaGo戰勝李世石,那簡直都算不得什麼了。只有萊特兄弟的第一次飛行,才能與之相提並論。為了這個歷史性時刻,谷歌已經為此埋頭攻堅了13年!消息傳來,瞬間佔據了西方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刷爆了全世界的朋友圈。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上Science封面
    ,而這臺量子計算機的處理器正是谷歌上次實現「量子優越性」所使用的那臺 Sycamore 處理器。在實驗中,研究者使用噪聲魯棒的變分量子特徵值求解算法(variational quantum eigensolver,VQE),通過量子算法直接模擬化學機制。VQE 算法混合了傳統計算與量子計算,特別適用於在當前量子設備上運行,並且可以擴展計算多個量子比特上的更複雜問題。此外,這種量子算法在保證量子態相干性的同時計算結果還能達到化學精度。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Science
    在實驗中,研究者使用噪聲魯棒的變分量子特徵值求解算法(variational quantum eigensolver,VQE),通過量子算法直接模擬化學機制。VQE 算法混合了傳統計算與量子計算,特別適用於在當前量子設備上運行,並且可以擴展計算多個量子比特上的更複雜問題。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Science
    ,而這臺量子計算機的處理器正是谷歌上次實現「量子優越性」所使用的那臺 Sycamore 處理器。在實驗中,研究者使用噪聲魯棒的變分量子特徵值求解算法(variational quantum eigensolver,VQE),通過量子算法直接模擬化學機制。VQE 算法混合了傳統計算與量子計算,特別適用於在當前量子設備上運行,並且可以擴展計算多個量子比特上的更複雜問題。此外,這種量子算法在保證量子態相干性的同時計算結果還能達到化學精度。
  • 谷歌的「量子優越性」是一場革命 還應該知道什麼?
    對於優化問題(比如提高交通效率的)來說,這是一項很有潛力的技術。但批評者們指出:D-Wave 並沒有攻克許多公認的量子計算難題,比如錯誤修正。包括谷歌和洛克希德馬丁在內的幾家公司,購買並測試了 D-Wave 的設備,他們初步的共識是,D-Wave 做到了一些能稱之為量子計算的東西,而且在處理一些特定任務時,他們的設備確實比傳統計算機要快。
  • 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加盟阿里,出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
    只要量子力學是準確的物理規則,這種安全是沒有人、即使傾國之力都無法破解的。藏在阿里雲裡的量子計算將對多種問題急劇加速計算。這些問題大體可以分成兩類:模擬量子系統,和傳統計算任務比如機器學習、組合優化等。模擬量子系統的計算有廣泛的應用:尋找新材料、新藥物、新的化學反應鏈等。而機器學習和優化則更是無所不在了。
  • 量子算法的突破
    谷歌量子計算機。來源: Eric lucero/谷歌公司。由紐約市立大學物理學家普揚 · 加米領導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量子算法的發展,該算法有可能利用量子計算機研究一類多電子量子系統。他們的論文題為「在具有線性深度迴路的量子計算機上創造和操縱一個拉夫林型 ν = 1/3分數量子霍爾態」 ,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的雜誌《 PRX 量子》的12月刊上。
  • 谷歌將開發第三種量子計算機——量子退火方式
    獨自開發人工智慧用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方式有IBM、微軟及英特爾等推進開發的「量子門方式」,以及基於東京工業大學西森秀稔教授與門脅正史提出的理論、由加拿大D-Wave Systems在2011年實現商用化的量子退火方式。通常認為,量子門方式只要開發出算法,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 谷歌實現「量子霸權」意味和不意味著什麼
    這一消息已經引發了一些古怪的頭條新聞,比如Infowars網站上的一條驚呼:谷歌的「量子霸權」使得所有密碼和軍事機密都是可以破解的。公眾人物也陷入了表示擔憂:美國總統候選人安德魯·楊(Andrew Yang)在twitter上寫道:「谷歌實現量子霸權是一件大事。這意味著,以後沒有什麼代碼是不可破解的。」無稽之談。
  • 布里斯托的科學家指出量子計算機的奇異之處
    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在競相建造的超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需要比以前認為的更強大的功能,才能擊敗當今的普通PC。這代表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以致當今的頂級超級計算機要花費數個世紀才能找到解決方案,而量子計算機可能會在幾分鐘內破解它。現在,來自布里斯托(Bristol)的一組科學家發現,這種奇異性的界限比以前想像的要遙遠。這項研究本周在《自然物理學》上報導。
  •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超越谷歌「量子霸權」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取得裡程碑式進展《科學》雜誌審稿人評價該工作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也得到國際物理學界廣泛認可和讚譽本報訊 (首席記者許琦敏)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量子霸權:進展解析與算法展望
    谷歌人工智慧量子團隊近期發表了其利用超導量子處理器實現量子優勢的文章,引起普遍的關注和評述,但大家對於谷歌團隊在文章中具體展現了什麼量子計算任務則並無詳細討論,本文依據谷歌團隊文章的正文和附件,將對量子優勢結果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