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下的2300億噸石油和1.5億億噸碳真是生物屍體變的?

2021-01-21 老粥科普

有人不認可「化石能源」這個提法

我們的地球是一顆碳星球,因為有太多碳。環顧一下你的周圍,你的家居用品、吃的穿的用的、你讀的書本、甚至包括咱們自己,沒有哪一樣裡邊沒有碳元素。我們吸進去氧氣,呼出來二氧化碳,空氣中二氧化碳太多導致氣候變暖,這讓科學家們頭疼。所以我們要種樹,樹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碳把它固定到地面。如果哪一天樹變成了煤,煤可以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化石能源。

煤燃燒釋放熱能和二氧化碳

地球上的碳一直在不停地循環,從土壤到空氣,再從空氣回到土壤。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正在打破這種平衡,因為我們把地底下的石油和天然氣抽出來、把煤炭挖出來燒,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被封存在地底的碳變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

有些朋友對「化石能源」這種提法總是心存懷疑,全球石油產量每年40多億噸,年年都說石油會耗盡,但地底下的石油儲量卻似乎並不見少,現在已經探明的石油達到了2300億噸。科學家們還說在我們的地底下總共封存了1.5億億噸碳,如果說這些都是化石能源,是由細菌和動植物的屍骸堆出來的,細菌怎麼變成石頭和油?它們不會腐爛或被吃掉嗎?古時候哪來那麼多細菌呀?

美國中部井架林立的頁巖油田

地球大氣曾經充滿二氧化碳

碳並不是在地球上產生的,它來自古老恆星,是核聚變的產物,也是恆星毀滅的象徵。未來當我們的太陽燒光它內核裡的氫,內部的能量無法抵抗外殼壓力時,它外面的物質會向內劇烈坍塌,造成強烈爆炸,這就是氦閃。經歷幾次氦閃之後,太陽正式走向死亡。

在氦閃的過程中,太陽內部物質會經歷一種「三重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氦會聚變成碳,這正是宇宙中碳的起源,地球上所有的碳也是來自於太陽誕生之前的一次劇烈爆炸的殘骸。

「三重α過程」產生碳

但在地球誕生之初,碳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地下,大氣中既沒有碳也沒有氮氣更沒有氧氣,原始地球的空氣裡含量最多的是氫氣和甲烷,這是太陽系星雲中普遍存在的兩種氣體。

隨著放射性物質不斷衰變發熱,地球變得滾燙,巖石熔融,大部分鐵和重元素下沉到地心,而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與水和氮氣一起隨火山噴發出來。水聚為湖泊和海洋,大氣中充斥著幾億億噸碳,氧氣幾乎為零,這時候的地球不適合今天生物的生存。

二氧化碳和水從地下噴出形成大氣和海洋

生命的出現改變了地球的面貌

在大約40億年前,在地球表面的海洋與湖泊中誕生了最早的單細胞生命,這些原核生物不需要氧氣就能生存。到了大約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更高等級的單細胞生物——藍藻細菌,這種細菌吸入二氧化碳,再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氧氣釋放到水裡後與游離的金屬(主要是鐵)離子產生氧化物,今天絕大多數的鐵礦就是那個時候產生的。

細菌和藻類製造氧氣固定了碳產生氧氣改變了地球

當水裡的金屬離子差不多耗盡,氧氣就從水裡釋放到空氣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越來越少,氧氣越來越多。水裡大量的厭氧細菌都被氧氣給毒死了,這就是地球歷史上的第一次「大氧化事件」,又被稱作「氧氣大屠殺」。三十多億年間海洋和湖泊裡的細菌去哪了?它們死後都沉到了水底。由於水中氧氣含量極低,它們不會腐爛,也沒有別的生物吃掉它們,這些細菌和藻類攜帶著億億噸計的碳一點點沉積、被沙土和礦物質掩埋起來。

細菌和藻類清除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製造出了氧氣、淨化了海洋與湖泊的水質,也為更高級生命的出現和演化創造了條件。

寒武紀海洋生物大爆發

沉積和板塊運動製造石油

由於大量泥沙傾瀉,水底沉積的物質被越埋越深,在億萬年的時間裡會深達數百甚至幾千米。地球的中心是一顆炙熱的大鐵核,它的溫度高達5000℃。地心強大的熱力使地幔物質翻滾對流,地幔又推著地球表面的地殼來回移動。一部分地殼被擠壓到另一塊地殼的下面,在高溫高壓下,沉積的細菌殘骸發生了變性。

地質學家們對一種名為「乾酪根」的沉積巖十分感興趣,乾酪根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石頭,又被稱為油母質。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可以產生石油的石頭,它實際上就是古代生物殘骸在地底高溫高壓下經億萬年變性的產物。

沉積巖中的乾酪根上有古代水藻痕跡

科學家在形成時間比較短的油母質中發現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它們主要是遠古時期的水草和魚類的殘骸。而更早期的油母質中卻什麼也找不到,因為細菌太小,它們的個頭普遍在1微米以下,在億萬年的高溫高壓下,糖類、脂肪酸和胺基酸被分解清除,細菌化為烏有,僅剩下高分子的含碳有機混合物存留在巖石縫隙中。如果地下的溫度合適,一部分油母質會分解,釋放石油或者天然氣。

石油層的形成

煤炭也是一種乾酪根,從本質上講它與幾十億年前沉積在水底的小生物是一樣的。地球上有些森林持續存在了幾千萬年,有一部分樹木倒下後並不會完全腐爛,它們一層一層地堆積,新的樹木在上面生長,倒伏的樹木逐漸碳化成泥。隨著歲月變遷,森林被埋藏在地下,慢慢變成乾酪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煤礦。

龐大的古森林造就了龐大的煤礦

結論:

許多人糾結於地層下石油與碳儲存的龐大數字,覺得這些不可思議的結果不可能是生物創造的,那是他們無法想像我們的地球之大、生物總量之龐大、歷史之漫長。打個現實的比方,我們大氣層裡目前二氧化碳的濃度大約為622ppm,也就是萬分之六多一點,這是個極低的比例。然而考慮到大氣層的總質量為5.15×10千克,這意味著大氣中二氧化碳總質量約為32033億噸,其中元素碳的質量達到8736億噸!由此可見,微生物和動植物用幾十億年的時間將1.5億億噸碳固定在地下,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地球遠古生物加速出現?科學家:升2度或打開2300億噸碳閥門
    而隨著地球的持續變暖,存儲在地球地表的二氧化碳又在逐步地釋放出來。這將繼續增加地球的溫室效應,帶來的影響可能就會更多了,例如高溫,乾旱,強降雨,強風暴等等都會因為氣候的變暖而逐步增加。地球升2度或打開2300億噸碳「閥門」上面我們也說了,我們大氣中含有大量的碳,同時在我們的腳下土壤之中也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這個二氧化碳的含量幾乎是大氣之中的3倍,所以非常高,一旦我們埋藏在「腳下」的二氧化碳沒有辦法得到控制,那麼就會引發更強的溫室效應。
  • 地質學家認為,石油是生物屍體變成,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屍體嗎?
    第一種就是「古生物成油說」,認為石油是由於遠古時期生物屍體沉積,經過漫長的地質演化,在加熱和壓力下形成的;第二種是非生物成油理論,認為地殼中本來就有許多碳元素,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地殼深處的碳氫化合物比水輕,會沿著地縫向上滲透,就成為現在的石油。
  • 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真的是生物轉化的?有那麼多的生物嗎?
    看到樹木和煤都含碳,煤就是樹變的。 看到微生物和石油都含有機物,石油就是微生物變的。 原來科學好簡單。 鴨和鵝相似,鴨是鵝變的。 老虎和貓相似,老虎是貓變的。 狼和狗相似,狼是狗變的。 草中含碳,煤是草變的。 人體含有機物,石油、天然氣是古人變的。 科學是嚴謹的, 誰又能證明第一棵樹誕生的時候,土裡沒有煤? 誰又能證明,生物沒誕生時,海底沒有石油?
  • 每年燒掉100多億噸煤炭和石油,地球的總質量減少了嗎?
    2016年全球煤炭產量為74.60億噸,比起2015年略有下降,2017年石油開採量為337.968億桶,按每桶157.4千克計算,約合53.2億噸,與地球龐大的質量(5.965×10^24千克)相比,這明顯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質量,但吃瓜群眾一直都很好奇,這麼多的煤炭和石油挖出來被燒掉,難道地球質量就不會變化嗎?
  • 專家分析:石油開採不完,它不是動物屍體演變的,而是來自地殼中
    大自然界中除了人類以及動植物之外,還格外存在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礦石等等各類資源,可謂是種類豐富。但是這些資源都被定義為不可再生資源,儘管如此,但這些資源還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保證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 地球石油會枯竭嗎?儲量高達11萬億噸以上,至少還能再開採100年
    此後石油開始在全世界大量使用,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燃料。進入21世紀後,全世界的汽車越來越多,對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目前全世界汽車保有量高達10多億輛,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汽油,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有一天石油會開採完。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機,開始讓人們意識到石油是一種有限的原料,最終會耗盡。
  • 石油究竟是怎麼形成的?真是動物的屍體演變而來的?看完終於明白
    文/行走天涯石油究竟是怎麼形成的?真是動物的屍體演變而來的?看完終於明白說到21世紀最稀缺的資源,毫無疑問肯定是石油,一個國家的發展絕對離不開石油資源,而中東地區一些國家生產力和工業發展都比較落後,但為什麼會如此富有的原因,不就是因為石油資源豐富嗎?
  • 古代生物成油說: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
    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鑽井技術的突飛猛進,石油勘探不斷獲得突破,前景愈來愈廣闊,能源危機論不攻自破。這就引起了人們對石油有機成因的懷疑。該學說認為石油來自於海洋生物的屍體,海洋生物在死後,屍體沉積在一起。2018年一項發表在PNAS是的研究對地球上生物量普查顯示地球生物圈的總生物量有5500億噸碳,其中海洋生物量雖然只佔少部分,但也是天文數字,光是初級消費者的南極磷蝦就有5億噸左右。
  • 煤是幾億年前的樹木演變而成的,石油是幾億年前動物屍體演變的?
    煤炭的多少,和初始植物堆積的厚度有關。厚度越高,煤層就越厚。當然了,現代基本上不可能再形成植物堆積層了,因為人類伐木的能力實在太厲害了。看看煤層的緊密度?那根本就不可能。最合理的解釋,煤層是「石油」淺析到地表以下,水分蒸發形成的。那為啥煤層裡有樹葉形的化石?去東北,見過玻璃結冰花吧!一個道理。石油也不是動物屍體演化的。
  • 好奇,「古代生物成油說」,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多生物?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目前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有機說,是遠古時代海洋中的動植物屍體演變而來的。另一種是無機成因說,是由自然界的無機碳和氫經過化學作用而形成的。無機成因說認為: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
  • 波斯灣「石油湖」是怎麼形成的
    波斯灣在第四紀前是一片溫暖淺海同時第四紀以前,波斯灣地區氣候溫暖,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淺海浮遊生物繁殖快,動物種類多,積攢了大量的有機沉積物。而時間到了近新世時期冰川運動頻繁,地質災害集中,大量的動植物被掩埋於海底,同時沿岸江河帶來的大量泥沙與海洋生物屍體沉積,形成「有機淤泥」,經過長期隔絕空氣,又受到地層深處的溫度、壓力的作用,厭氧細菌便把有機質轉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
  • 盤錦一真「親兒子」縣城,懷抱15億噸石油儲量,有望「領跑市區」
    說到遼寧有哪些著名的城市,那可真是數不勝數,省會瀋陽、大連、盤錦等等。今天小編要給在座的各位小夥伴分享的正是盤錦市。盤錦市,地處遼寧省中南方位,是遼河入境的第一關,是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我們國家的石油以及石化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這裡憑藉著石油興盛與崛起。在2019年,盤錦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80億元,在全遼寧省也是佔有一定分量的。
  • 石油是有機物形成的嗎?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
    目前科學界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生產而來的,也就是有機成油說。自從地球誕生生命以來,已經經歷了46億年,其中自從地球生命的歷史,也有將近40億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地球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生物,其中絕大多數是微生物。雖然微生物的個頭較小,但它們數量非常龐大,如果你隨意盛起一杯海水,這杯海水中就有上億隻微生物。
  • 石油是有機物形成的嗎?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
    目前科學界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生產而來的,也就是有機成油說。自從地球誕生生命以來,已經經歷了46億年,其中自從地球生命的歷史,也有將近40億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地球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生物,其中絕大多數是微生物。雖然微生物的個頭較小,但它們數量非常龐大,如果你隨意盛起一杯海水,這杯海水中就有上億隻微生物。
  • 35億噸石油夠中國使用多少年?
    但是,隨著洞穴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深,大家明顯感覺到這個深坑釋放出的有毒氣體也明顯變多。不可否認,卡拉庫姆沙漠中的確蘊藏了比較豐富的石油、硫磺和天然氣等礦藏,正如一開始說到的地獄之門,那僅僅是勘探人員深挖的一個大坑,便因為這個區域中蘊藏了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然後就這樣燃燒了數十年之久,長達70米的金色火焰光圈,不僅僅是一種壯觀的沙漠景觀,更體現了這個洞穴周圍天然氣資源的儲量很豐富
  • 石油怎麼形成的?生物遺骸形成是騙局嗎?科學家揭開其中緣由
    作為當今世界工業的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來源,也就是成油機理,一直眾說紛紜,最流行的當數生物變油和石化變油兩種學說,前者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也是目前的主流看法,後者卻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自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顯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不禁令人們質疑,難道說科技極度發達的今天,對如此重要的能源竟然也無法探求其根源?
  • 關於石油來自「生物遺骸」的世紀騙局
    石油究竟是怎麼形成的?這個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可能你從小學習到現在,一直得到的結論就是石油是由生物遺骸沉積形成的不可再生資源,的確,目前一般認為的標準的理論確實如此!那麼,石油到底是可再生還是非可再生,是如現行最權威的說法那樣的是生物變油和石化變油還是如反對者所說是地球本身的碳無機生成的?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不免讓我們發問,難道科技極度發達的今天,對如此重要的能源竟然還無法探求其根源?
  • 我國塔裡木盆地新發現2.28億噸石油資源
    這標誌著油田新發現一條區域級富含油氣斷裂帶,石油資源量達2.28億噸,為塔裡木油田加快塔北—塔中千萬噸級大油氣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塔裡木盆地碳酸鹽巖油氣藏儲量豐富,約佔盆地油氣資源總量的38%,是塔裡木油田原油增儲上產的重要戰略接替領域。作為西氣東輸主氣源地之一的塔裡木油田,承擔著向我國華東、華北地區120多個大中型城市約4億人口、3000餘家企業的供氣任務。
  • 石油的「古代生物成油說」,一個油田上億噸,有那麼多生物嗎?
    石油本身的實質就是地心運動過程產生的垃圾,只要地球不停這種垃圾就源源不斷的湧向地面,根據地殼的硬度導致了其深淺不同,從中能看出哪裡產油多哪裡地幔、地殼的地質變化。 相信生物殘骸「堆積如山」的理論都是不知道或者選擇性忽略了食腐生物和微生物的存在。現在不管開發的、未開發的、深海、淺海海底都沒有發現巨量的有機物堆積情況,從海洋表層沉落下來的星星點點的有機物都被海底生物瓜分一空。
  • 石油形成的原因至今未能有強有力的說法
    石油的作用非常巨大,可以提煉出瀝青用於建設公迴路,還有經常使用的塑料製品也有石油的成分。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一點也不未過。在今天這個發達的時代,石油已經像血液一樣維繫著社會答生活的運轉、經濟的發展甚至政治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現在還沒有什麼能夠完全代替石油的東西,如果沒有石油這些東西,我們就回到農業社會了。